第145頁
解甲歸田後,被招婿了 作者:方便麵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炭窯開始工作了,造紙工坊的運作也十分穩定,抄紙工的抄紙技藝越發精湛,熟紙匠加工紙張的手法也越發嫻熟。
到?了州城紙鋪開張的那日,崔筠親自去主持開張事宜。
當初買的住宅商鋪一體的宅子已經修葺得差不多了,前麵的商鋪按張棹歌的設計分為了幾?大功能區。
一是售紙,這部分區域最大,擺放了生紙、半熟紙和?熟紙,以及二?次加工的紙,如更加方便寫詩而又不浪費紙張的詩箋,又如供道觀與寺院抄寫經書、畫符咒之用的經紙。
二?是現成的佛經、道教寫經,有手抄本,也有印刷本。
三是帶有書齋性質的區域,這裏除了擺放傳奇小說、文人雅集、典籍著作外?,還會?招讀書人進行抄書,這也算是給那些想買書而沒有錢的讀書人一個接觸書籍的機會?。
生紙的價格十文一張,九百八十八文一刀。半熟紙和?熟紙的價格都是十五文一張,一千四百八十八文一刀。
買三刀打九八折,買十刀打八八折,十刀以上統統打八折。
二?次加工的紙也有不同的價格。
有顧客不明?白為何隻?有一般紙三分之一的詩箋,價格反而比一般熟紙貴三文——它要?十八文一張。
被夕嵐調教培訓過的雙燕侃侃而談:「詩箋的做工更加精細,它雖然小,可你聞一聞這上麵的味道……是否香得沁人心脾?這是因為它裏麵添加了香料,價格自然要?貴一些。」
「郎君不妨試想一下,兩位才華相等的才子都想得到?同一位美人的芳心,其中一位用普通的紙寫下一首詩給佳人,另一位才子用我們的詩箋寫詩給佳人……郎君認為佳人容易被普通的紙所?吸引呢,還是會?被帶著香氣的詩箋所?吸引?」
顧客說:「自然是香味更獨特的詩箋。」
「所?以一張詩箋就能得到?佳人的青睞,簡直是物超所?值!」
崔筠很是滿意雙燕的伶俐。
夕嵐說:「我也是見她?伶俐才準備把她?往掌櫃這個方向培養,可惜她?識字不多,也不會?算帳,當掌櫃是不成的了。」
崔筠頷首:「現在?不識字不會?算帳不打緊,找時間教一下,總有一天能將她?擺在?更好的位置上。」
眼?下紙鋪除了夕嵐和?雙燕外?,還有兩個僕役平常幫忙打下手。這鋪子有崔父昔日的故交關照,沒有人敢在?這邊生事,因此治安環境相對較好。
崔筠看夕嵐忙得不亦樂乎,這麽久了也沒提到?過青溪,便主動提他說:「你與青溪有沒有別?的打算?」
夕嵐一愣,不由得揣摩崔筠這麽問的用意。
但又覺得胡亂揣摩主人的心思容易犯大忌,她?問:「不知?娘子問的是哪一方麵的打算?」
「方方麵麵……比如子嗣,比如感情。」
夕嵐同青溪成婚六載,剛成婚那會?兒可能會?有些你儂我儂的柔情蜜意,但之後的戰亂,雙方的親眷死的死、失散的失散,他們哪裏還顧得了這些兒女情長。
後來?又聚少離多,早年間那僅剩的一點眷戀也在?時光中消磨了去。
甚至她?隨崔筠迴昭平別?業後,與青溪之間也是談論公事比較多,雖然隔幾?天也會?行一下房事,但也隻?是例行公事順便解決一下需求。
對於子嗣,她?比較隨緣,哪怕這麽多年沒有孩子,她?也不著急。
比起自己生孩子,她?倒是希望能快點聽到?崔筠跟張棹歌傳來?好消息。
「順其自然吧。」夕嵐說。
崔筠「嗯」了聲,沒再往下說。
迴到?昭平鄉,崔筠去了解了下雕版印刷的進度。
上次張棹歌讓故林找的擅長反寫的刻工已經找到?,崔筠過去的時候,對方正在?埋頭雕刻。
對方的雕刻方法是將他抄寫的稿紙反貼在?木板上,以水來?潤紙,讓墨跡清晰地浮現,他再根據木板上的字跡來?雕刻木板。
張棹歌準備將經書印刷成線裝書,因此木板的尺寸和?一般的雕版不一樣,這麽做的好處是,當一塊木板刻錯字或損毀時,就能減少損失,同時能花最短的時間再重新雕刻另一版。
一位熟練的刻工能每天刻兩百個字,少的也能刻一百字。
故林找的刻工叫劉墩兒,剛及弱冠,其祖父是鄉裏有名的木匠,除了打造家?具,還會?雕刻門窗、床榻、椅凳等家?具裝飾上的花紋圖案。
木匠的地位在?三教九流中不算低——至少請他們建房子的人家?都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的。
可惜劉墩兒的祖父去世了,劉墩兒父子隻?學會?了他的手藝的一半,建造屋子是不敢的,隻?能幹些打家?具的活,這使?得劉家?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前陣子曲轅犁的推廣使?得劉墩兒家?也沾了光,但當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曲轅犁,父子倆能接到?的活又少了。
而故林之父跟劉墩兒的祖父認識,還從劉墩兒祖父那兒學了一手木工活,並傳給了故林。
故林雖然會?木工,卻不會?雕刻,因此張棹歌要?找會?雕刻的人才時,故林就想到?了劉墩兒。
劉墩兒幹木工活的時候經常刻字——有些人家?也喜歡床榻家?具有字,因此他刻得一手好字。
一般刻字正寫比較多,他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反寫一樣厲害。
到?了州城紙鋪開張的那日,崔筠親自去主持開張事宜。
當初買的住宅商鋪一體的宅子已經修葺得差不多了,前麵的商鋪按張棹歌的設計分為了幾?大功能區。
一是售紙,這部分區域最大,擺放了生紙、半熟紙和?熟紙,以及二?次加工的紙,如更加方便寫詩而又不浪費紙張的詩箋,又如供道觀與寺院抄寫經書、畫符咒之用的經紙。
二?是現成的佛經、道教寫經,有手抄本,也有印刷本。
三是帶有書齋性質的區域,這裏除了擺放傳奇小說、文人雅集、典籍著作外?,還會?招讀書人進行抄書,這也算是給那些想買書而沒有錢的讀書人一個接觸書籍的機會?。
生紙的價格十文一張,九百八十八文一刀。半熟紙和?熟紙的價格都是十五文一張,一千四百八十八文一刀。
買三刀打九八折,買十刀打八八折,十刀以上統統打八折。
二?次加工的紙也有不同的價格。
有顧客不明?白為何隻?有一般紙三分之一的詩箋,價格反而比一般熟紙貴三文——它要?十八文一張。
被夕嵐調教培訓過的雙燕侃侃而談:「詩箋的做工更加精細,它雖然小,可你聞一聞這上麵的味道……是否香得沁人心脾?這是因為它裏麵添加了香料,價格自然要?貴一些。」
「郎君不妨試想一下,兩位才華相等的才子都想得到?同一位美人的芳心,其中一位用普通的紙寫下一首詩給佳人,另一位才子用我們的詩箋寫詩給佳人……郎君認為佳人容易被普通的紙所?吸引呢,還是會?被帶著香氣的詩箋所?吸引?」
顧客說:「自然是香味更獨特的詩箋。」
「所?以一張詩箋就能得到?佳人的青睞,簡直是物超所?值!」
崔筠很是滿意雙燕的伶俐。
夕嵐說:「我也是見她?伶俐才準備把她?往掌櫃這個方向培養,可惜她?識字不多,也不會?算帳,當掌櫃是不成的了。」
崔筠頷首:「現在?不識字不會?算帳不打緊,找時間教一下,總有一天能將她?擺在?更好的位置上。」
眼?下紙鋪除了夕嵐和?雙燕外?,還有兩個僕役平常幫忙打下手。這鋪子有崔父昔日的故交關照,沒有人敢在?這邊生事,因此治安環境相對較好。
崔筠看夕嵐忙得不亦樂乎,這麽久了也沒提到?過青溪,便主動提他說:「你與青溪有沒有別?的打算?」
夕嵐一愣,不由得揣摩崔筠這麽問的用意。
但又覺得胡亂揣摩主人的心思容易犯大忌,她?問:「不知?娘子問的是哪一方麵的打算?」
「方方麵麵……比如子嗣,比如感情。」
夕嵐同青溪成婚六載,剛成婚那會?兒可能會?有些你儂我儂的柔情蜜意,但之後的戰亂,雙方的親眷死的死、失散的失散,他們哪裏還顧得了這些兒女情長。
後來?又聚少離多,早年間那僅剩的一點眷戀也在?時光中消磨了去。
甚至她?隨崔筠迴昭平別?業後,與青溪之間也是談論公事比較多,雖然隔幾?天也會?行一下房事,但也隻?是例行公事順便解決一下需求。
對於子嗣,她?比較隨緣,哪怕這麽多年沒有孩子,她?也不著急。
比起自己生孩子,她?倒是希望能快點聽到?崔筠跟張棹歌傳來?好消息。
「順其自然吧。」夕嵐說。
崔筠「嗯」了聲,沒再往下說。
迴到?昭平鄉,崔筠去了解了下雕版印刷的進度。
上次張棹歌讓故林找的擅長反寫的刻工已經找到?,崔筠過去的時候,對方正在?埋頭雕刻。
對方的雕刻方法是將他抄寫的稿紙反貼在?木板上,以水來?潤紙,讓墨跡清晰地浮現,他再根據木板上的字跡來?雕刻木板。
張棹歌準備將經書印刷成線裝書,因此木板的尺寸和?一般的雕版不一樣,這麽做的好處是,當一塊木板刻錯字或損毀時,就能減少損失,同時能花最短的時間再重新雕刻另一版。
一位熟練的刻工能每天刻兩百個字,少的也能刻一百字。
故林找的刻工叫劉墩兒,剛及弱冠,其祖父是鄉裏有名的木匠,除了打造家?具,還會?雕刻門窗、床榻、椅凳等家?具裝飾上的花紋圖案。
木匠的地位在?三教九流中不算低——至少請他們建房子的人家?都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的。
可惜劉墩兒的祖父去世了,劉墩兒父子隻?學會?了他的手藝的一半,建造屋子是不敢的,隻?能幹些打家?具的活,這使?得劉家?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前陣子曲轅犁的推廣使?得劉墩兒家?也沾了光,但當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曲轅犁,父子倆能接到?的活又少了。
而故林之父跟劉墩兒的祖父認識,還從劉墩兒祖父那兒學了一手木工活,並傳給了故林。
故林雖然會?木工,卻不會?雕刻,因此張棹歌要?找會?雕刻的人才時,故林就想到?了劉墩兒。
劉墩兒幹木工活的時候經常刻字——有些人家?也喜歡床榻家?具有字,因此他刻得一手好字。
一般刻字正寫比較多,他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反寫一樣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