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打擺子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 作者:巴蜀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達。比如普通話中,因寒冷而“發抖;顫抖”,用地道四川方言詞匯來表達,就用“打擺子”來表達。
“擺子”,除了表示顫抖,過去在四川方言中也是“瘧疾”的別稱。因為瘧疾發病的直觀表現,就是發冷和不停的發抖。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五《今古方言大略》: “瘧疾謂之愕子,至諱曰天上頭,北人名發擺子; 畏惡特甚鎮江曰發汗 病,揚州曰忤鴿子。”
《明珠緣》第五迴: “渾身如炭炙的一般,少頃又發起戰來,連床都搖得響,這病南方謂之瘧疾,北邊叫做擺子。”可見四川方言稱瘧疾為“擺子”,正是此病發作的形象概括。
清·尤侗《鈞天樂》上本第十一出: “我乃吳興地方守將,聞得流賊攻城, 嚇得戰戰兢兢,如發擺子一般。”發抖是瘧疾的主要特征。
傅崇矩 《成都通覽·成都之迷信》: “各種迷信名目: ……短擺子。” “短擺子”謂瘧疾初發之時加以攔截。
民國十五年《南川縣誌》卷六《土 音土語》: “瘧疾曰擺子。”瘧疾之所以叫 “擺子”,當因發病時顫抖而得名。
同理,“打擺子”也是四川方言中患瘧疾的民間說法。
清·趙翼《簷曝雜記》卷五: “瘧疾曰打擺子。”
民國十五年《簡陽縣誌》卷二十二《禮俗篇·方言》: “得瘧疾曰打擺子。”
民國二十一年《南溪縣誌》卷四《禮俗下·方言》: “打擺子,謂患瘧疾也。”
民國二十三年《樂山縣誌》卷三《方輿誌·方言》: “患瘧疾曰打擺子。”
周芷穎《新成都》第四章第二節《語言》: “抱(菢)雞婆打擺子——又仆又顫。”
關於“瘧疾”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每年報告瘧疾病例3000萬,瘧疾發病人數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瘧疾防控工作,在持續有力的防治舉措下,全國瘧疾發病率持續降低。2020 年,我國成功達成消除瘧疾的目標。2021 年,世衛組織宣告中國正式獲得世衛組織授予的無瘧疾認證,同時指出中國是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三十多年來首個獲此認證的國家。
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就是從黃蒿中成功提取出有效抗瘧成分青蒿素,為全球抗瘧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因此榮獲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瘧疾得到控製,發病率明顯降低之後,“打擺子”這一方言詞匯,主要詞義就更多地用於釋義為因寒冷或驚嚇而顫抖了。
例句:
1、今天好冷哦,衣裳穿少了,冷的我直打擺子。(寒顫)
2、有些人在看恐怖電影時,會被恐怖音效嚇得打擺子。(驚顫)
如今,受普通話影響,“打擺子”已經很少聽到了,多被“發抖”“打抖”“瑟瑟發抖”“打哆嗦”等普通話詞匯代替,成了一個快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了。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達。比如普通話中,因寒冷而“發抖;顫抖”,用地道四川方言詞匯來表達,就用“打擺子”來表達。
“擺子”,除了表示顫抖,過去在四川方言中也是“瘧疾”的別稱。因為瘧疾發病的直觀表現,就是發冷和不停的發抖。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五《今古方言大略》: “瘧疾謂之愕子,至諱曰天上頭,北人名發擺子; 畏惡特甚鎮江曰發汗 病,揚州曰忤鴿子。”
《明珠緣》第五迴: “渾身如炭炙的一般,少頃又發起戰來,連床都搖得響,這病南方謂之瘧疾,北邊叫做擺子。”可見四川方言稱瘧疾為“擺子”,正是此病發作的形象概括。
清·尤侗《鈞天樂》上本第十一出: “我乃吳興地方守將,聞得流賊攻城, 嚇得戰戰兢兢,如發擺子一般。”發抖是瘧疾的主要特征。
傅崇矩 《成都通覽·成都之迷信》: “各種迷信名目: ……短擺子。” “短擺子”謂瘧疾初發之時加以攔截。
民國十五年《南川縣誌》卷六《土 音土語》: “瘧疾曰擺子。”瘧疾之所以叫 “擺子”,當因發病時顫抖而得名。
同理,“打擺子”也是四川方言中患瘧疾的民間說法。
清·趙翼《簷曝雜記》卷五: “瘧疾曰打擺子。”
民國十五年《簡陽縣誌》卷二十二《禮俗篇·方言》: “得瘧疾曰打擺子。”
民國二十一年《南溪縣誌》卷四《禮俗下·方言》: “打擺子,謂患瘧疾也。”
民國二十三年《樂山縣誌》卷三《方輿誌·方言》: “患瘧疾曰打擺子。”
周芷穎《新成都》第四章第二節《語言》: “抱(菢)雞婆打擺子——又仆又顫。”
關於“瘧疾”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每年報告瘧疾病例3000萬,瘧疾發病人數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瘧疾防控工作,在持續有力的防治舉措下,全國瘧疾發病率持續降低。2020 年,我國成功達成消除瘧疾的目標。2021 年,世衛組織宣告中國正式獲得世衛組織授予的無瘧疾認證,同時指出中國是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三十多年來首個獲此認證的國家。
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就是從黃蒿中成功提取出有效抗瘧成分青蒿素,為全球抗瘧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因此榮獲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瘧疾得到控製,發病率明顯降低之後,“打擺子”這一方言詞匯,主要詞義就更多地用於釋義為因寒冷或驚嚇而顫抖了。
例句:
1、今天好冷哦,衣裳穿少了,冷的我直打擺子。(寒顫)
2、有些人在看恐怖電影時,會被恐怖音效嚇得打擺子。(驚顫)
如今,受普通話影響,“打擺子”已經很少聽到了,多被“發抖”“打抖”“瑟瑟發抖”“打哆嗦”等普通話詞匯代替,成了一個快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