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達。比如普通話形容詞“整zhěng個兒”,用地道四川方言表達,通常用單音形容詞“整gěn”和“?kun”表達。


    一、整gěn


    前幾天在介紹“整zhěng”作為動詞在四川方言中的各種使用時,也順便介紹了形容詞“整gěn”,這裏簡單複述。


    普通話“整zhěng”表示完全、完整沒有零頭等詞義時,四川方言音gěn,可釋義為渾全。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是發音。


    清·江昱《瀟湘聽雨錄》卷二: “亨讀鏗,青讀槍,整讀梗,……土音之訛。”


    唐樞《蜀籟》 卷一: “三兩整gěn的五兩碎的。”又卷一: “下整gěn樓梯。”


    方言熟語:吃整gěn籠心肺、吞整gěn黃鱔,意為獨吞利益。


    方言熟語:下整gěn樓梯。比喻做事不循序漸進而吃虧;也比喻做事不留餘地。


    例句對話:


    父母:“乖乖,把鍋盔給哥哥搣點哈?”


    孩子:“我不幹,我要吃整gěn的!”


    二、?


    ?,普通話音hun,四川方言音kun。方言音為同係聲母(gkh)互轉而來。


    “?”,形容詞,完整;完全;整個兒的。


    《說文·木部》: “?, 梡木未析也。”


    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木部》:此梡當作完, 全也。《通俗文》曰: “合心曰?。”《纂文》曰: “未判為?。”頁部頑下雲: “?頭也。” 凡全物渾大皆曰?。


    大意是說,“?”的本義為未劃開的木頭,後來引申為所有整個兒的物品都是“?的”。


    四川人愛用“?kun”形容食物,如“?kun雞蛋”、“?kun雞”、“?kun鴨”等,多指烹飪完畢的。蒸?雞、?鴨等是過去九大碗的主要菜之一。


    “?”,《漢語方言大詞典》解釋為 “完整; 囫圇”。並指出: 河北保定,陝西中部,四川成都、自貢、漢源,貴州沿河,雲南昭通、昆明、蒙自等地都有此用法。實際上除了上述介紹,川渝地區大部,江西安義、修水、武寧等部分方言中也有用。


    “?”又通為 “渾”, 亦有資料記載。


    《助字辨略》卷一: “渾,全也。”


    蔡鏡浩《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 “渾,猶完整。”


    西漢揚雄 《法言·問道》: “合則渾,離則散,一人而兼統四體者,其身全乎?”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 “渾蒸,曝幹,舂去皮,米全不碎。” 渾蒸,即整個一起蒸。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廣南有舂堂,以渾木刳為槽。”“渾木” 即整木。


    “?”俗作“渾”後,“渾”亦有表示完整的詞義,如“渾然”、“渾身”。而“渾”本義指大水湧流聲。《說文》渾:混流聲。


    “?”字緩讀,就變成 “囫圇”,這與合音詞相反,叫分音詞,今晉語常見。


    明·李實《蜀語》: 渾全曰囫圇。○音忽倫。說明在明代,川人還不咋說“?”,而是說囫圇。囫圇何時又合音為“?”hun,hun音又何時音撰為kun,則不得而知。


    四川人非常熟悉的分音詞還有“孔-窟窿”、“精—機靈”等。而晉語中,存在大量外地人不知所雲的類似“脫—突魯”的分音詞,非常有特色。


    “囫圇”是 “整個”, “囫圇吞棗” 是把整個棗吞下去。


    《廣東新語》卷 二十《禽語》: “喜食橄欖烏者,囫圇吞之,肉爛乃吐其核。”


    “囫圇吞”,今四川方言則說“?kun吞”或“打?kun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