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蹅,僅見於四川方言等少數方言的字,它的意思是啥?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 作者:巴蜀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今天說說“蹅”字,一個主要見於西南方言、江淮官話、山西方言、陝西方言、粵語等,是個普通話和其他南方方言都不多見的方言字。
蹅,普通話讀作蹅chǎ,四川方言發音“cā”。
蹅的基本義:踩,踏。
元馬致遠《青杏子·悟迷》套: “柳戶花門從瀟灑, 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佚名《連環計》第三折: “有勞太師貴腳來蹅賤地,王允不及遠迎,乞恕死罪。”
“蹅”謂踩、踏,故 “蹅踏” 同義連文,亦習見。如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套: “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
朱凱《昊天塔》第一折: “莫不是大遼軍馬廝蹅踏,我與你火速的便去爭殺。”
“蹅踏”一詞,四川方言不咋用,見於西北方言。如關中方言:把地蹅踏瓷了,結成板塊不好犁!涼州方言指多次到別人家裏打擾,謂之踏蹅,多為致歉之辭,為引申義。
陝北方言中,“蹅”指踩著或蹬著向上攀援。例句: 那娃娃可能行叻,那麽高的城牆幾蹅就上去了。
濟南方言,“蹅”指腳踩入稀或爛的地方。
粵語,“蹅”指失足踩入(泥水等)。
“蹅”亦作“?”。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子陵自瑜禪師》: “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曰: ‘赤腳?泥冷似冰。’”
《西遊記》第三十八迴: “行者先舉步?入, 忍不住跳將起來, 大唿小叫。”
四川方言中,“蹅”主要作單音動詞,有如下詞義,都是筆者根據日常生活口語中“蹅”的實際使用總結而來,例句全是實際生活場景(除標明外)。
一、蹅,指踩,尤其指不小心或不可避免踩到不期望的地方。
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合肥方言單音動詞考釋一》指出:蹅即踩,多屬不留意所致。
例句:
1、走路不看路,不小心就蹅到水氹氹頭去了。(不小心)
2、他邊走邊說話,結果一腳就蹅到稀泥巴頭去了(或者“蹅到牛屎頭去了”)。(不小心)
3、接著下了幾天雨,全是爛泥路,去趕個場,蹅了一腳的稀泥巴迴來。(不可避免)
二、蹅,指踩,主動在淺水或泥地走。
和(一)不同之處在於這個踩的動作是主動的。多指小孩費,也指夏天避暑在溪水等走動。
例句:
1、暴雨停了,滿是積水。很多小孩子在那蹅水耍。
愛耍水,是小孩子的天性。過去農村小娃娃有小溝兒可以蹅水,城裏頭的娃娃就隻有等下了暴雨,院壩或低矮的馬路積水了,才有水蹅哦。現在條件好了,娃娃們好多都可以跟到父母去風景區,在小溪蹅水。
2、這些費頭子娃娃,蹅在溝裏淤泥裏翻泥鰍。
3、夏日炎炎,很多人在溪水裏蹅水。
三、蹅,指踩,指踩到更高的地方(隻能容納個別人的如凳子、樹樁)以便拿、看等後續動作。
例句:
1、你蹅到板凳上,取塊臘肉下來。
2、那個小夥子,蹅到樹樁上,在那看鬧熱。
四、蹅,指淌(水)
例句:橋那麽遠,水又淺,我們蹅河過去嘛,近多了!蹅河,即淌水過河。
五、蹅,指走(近路)
蹅近路,即抄近路,指走近路。
例句:我們走這邊小路,蹅近路過去,比他們先到了半個鍾頭。
六、衍生方言詞匯
蹅虛腳,指跨步不實; 踩空。
她原想走近丈夫一點,然後用水潑他,逼他下來的,但她蹅虛了腳,差點落進漩坑去了。(《川方》詞條及例句)
文獻用例或作“踩虛腳”。清劉省三《躋春台》卷三《巧報應》: “因昨夜出外去收帳,踩虛腳撲地闖鼻梁。”
蹅深水,(慣)做擔風險的事,相當於“冒險”。
就是兩位表叔,不也是為了這原故才肯蹅深水的嗎? (《川方》詞條及例句)
今天說說“蹅”字,一個主要見於西南方言、江淮官話、山西方言、陝西方言、粵語等,是個普通話和其他南方方言都不多見的方言字。
蹅,普通話讀作蹅chǎ,四川方言發音“cā”。
蹅的基本義:踩,踏。
元馬致遠《青杏子·悟迷》套: “柳戶花門從瀟灑, 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佚名《連環計》第三折: “有勞太師貴腳來蹅賤地,王允不及遠迎,乞恕死罪。”
“蹅”謂踩、踏,故 “蹅踏” 同義連文,亦習見。如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套: “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
朱凱《昊天塔》第一折: “莫不是大遼軍馬廝蹅踏,我與你火速的便去爭殺。”
“蹅踏”一詞,四川方言不咋用,見於西北方言。如關中方言:把地蹅踏瓷了,結成板塊不好犁!涼州方言指多次到別人家裏打擾,謂之踏蹅,多為致歉之辭,為引申義。
陝北方言中,“蹅”指踩著或蹬著向上攀援。例句: 那娃娃可能行叻,那麽高的城牆幾蹅就上去了。
濟南方言,“蹅”指腳踩入稀或爛的地方。
粵語,“蹅”指失足踩入(泥水等)。
“蹅”亦作“?”。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子陵自瑜禪師》: “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曰: ‘赤腳?泥冷似冰。’”
《西遊記》第三十八迴: “行者先舉步?入, 忍不住跳將起來, 大唿小叫。”
四川方言中,“蹅”主要作單音動詞,有如下詞義,都是筆者根據日常生活口語中“蹅”的實際使用總結而來,例句全是實際生活場景(除標明外)。
一、蹅,指踩,尤其指不小心或不可避免踩到不期望的地方。
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合肥方言單音動詞考釋一》指出:蹅即踩,多屬不留意所致。
例句:
1、走路不看路,不小心就蹅到水氹氹頭去了。(不小心)
2、他邊走邊說話,結果一腳就蹅到稀泥巴頭去了(或者“蹅到牛屎頭去了”)。(不小心)
3、接著下了幾天雨,全是爛泥路,去趕個場,蹅了一腳的稀泥巴迴來。(不可避免)
二、蹅,指踩,主動在淺水或泥地走。
和(一)不同之處在於這個踩的動作是主動的。多指小孩費,也指夏天避暑在溪水等走動。
例句:
1、暴雨停了,滿是積水。很多小孩子在那蹅水耍。
愛耍水,是小孩子的天性。過去農村小娃娃有小溝兒可以蹅水,城裏頭的娃娃就隻有等下了暴雨,院壩或低矮的馬路積水了,才有水蹅哦。現在條件好了,娃娃們好多都可以跟到父母去風景區,在小溪蹅水。
2、這些費頭子娃娃,蹅在溝裏淤泥裏翻泥鰍。
3、夏日炎炎,很多人在溪水裏蹅水。
三、蹅,指踩,指踩到更高的地方(隻能容納個別人的如凳子、樹樁)以便拿、看等後續動作。
例句:
1、你蹅到板凳上,取塊臘肉下來。
2、那個小夥子,蹅到樹樁上,在那看鬧熱。
四、蹅,指淌(水)
例句:橋那麽遠,水又淺,我們蹅河過去嘛,近多了!蹅河,即淌水過河。
五、蹅,指走(近路)
蹅近路,即抄近路,指走近路。
例句:我們走這邊小路,蹅近路過去,比他們先到了半個鍾頭。
六、衍生方言詞匯
蹅虛腳,指跨步不實; 踩空。
她原想走近丈夫一點,然後用水潑他,逼他下來的,但她蹅虛了腳,差點落進漩坑去了。(《川方》詞條及例句)
文獻用例或作“踩虛腳”。清劉省三《躋春台》卷三《巧報應》: “因昨夜出外去收帳,踩虛腳撲地闖鼻梁。”
蹅深水,(慣)做擔風險的事,相當於“冒險”。
就是兩位表叔,不也是為了這原故才肯蹅深水的嗎? (《川方》詞條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