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修道前提
這天李明山做為修道前輩叫來董先生和閆誠圍坐在一起,李明山認真地向他們講述著修道的基本前提和需要了解哪些,以及神霄派的傳承。
“修道,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李明山緩緩開口,眼神中透著一絲莊重,“首先,得孝養父母,不虧妻兒。家裏得衣食無憂,不能為生活所困。試想,連家人都照顧不好,哪有心思去修道呢?”
董先生和閆誠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其次,修道者要清心寡欲,不為世間名利所累,輕物欲。”李明山繼續說道,“名利、物欲,這些都是修道路上的絆腳石。一旦被它們纏住,就很難再往前走。隻有心無旁騖,才能專注於修道。”
“尊師重道也很重要。”李明山強調,“要禮敬上天,常懷悲天憫人之心,不逞強勢弱,遵守教規教義。師父是領路人,教規教義是準則,沒有這些,修道就失去了根基。”
“勤學苦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李明山補充道,“師父隻是在學習路上糾錯和指點,學習到什麽程度,全靠個人的德行和資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修道更是如此。”
閆誠忍不住問道:“那在皈依修道前,還需要注意什麽呢?”
“在皈依修道前,需要得到父母妻兒的支持,方可修行。”李明山迴答,“修行初,要學習帛書版道德經和易經,研修基礎。師父看到你有這個基礎,才會領你進門內修行。不過,各正一派的教義不同,這並不包括所有正一派和全真派。”
董先生若有所思地說道:“修道者是不是也不能心浮氣躁啊?”
“對,修道者不可心浮氣躁,人少賣弄。”李明山點頭,“不應以賺錢為發心祈願,要有道德底線。修道修的是本心,修的是德行,修的是功德,修的是積善行德。所以日行一善,不可間斷。哪怕不修道,也得得到福報。福報多了,子孫後代受益無窮。”
閆誠和董先生聽得入神,心中對修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節:修道的本心
李明山微笑著對閆誠和董先生說道:“這次的相遇,真是難得的緣分。你們願意學習道法,這是一件極好的事。但一切重在堅持,修道之路漫漫,沒有恆心和毅力,是難以抵達彼岸的。我這次出來,主要是陪著師父和師母,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順便結交一些有緣人。”
閆誠和董先生認真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他們深知,今後的修行之路,需要付出無數的努力和汗水,但為了心中的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明山接著說道:“關於收徒弟和拜師父這件事,我們都要慎重。我們道家講究一輩子就一個師父,師徒之情,情同父子。所以,你們倆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要輕易做出決定。”
閆誠沉思片刻,說道:“李道長,我們明白。我們會慎重考慮,絕不草率行事。”
董先生也點頭道:“是啊,師徒一場,是生命裏一份機緣,我們一定會認真對待。”
李明山滿意地笑了笑,繼續說道:“同時,學習道法不是兒戲。‘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可不止是字麵上那麽簡單。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準則,是修道之人的根本遵循。”
閆誠和董先生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認真。他們知道,從今往後,他們要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付諸行動。
李明山微微一笑,說道:“我給你們留個作業,修道的根本是因為什麽?你們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答案或許就在你們的內心深處。”
閆誠和董先生陷入沉思,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他們知道,隻有找到答案,才能真正踏上修道之路。
李明山又道:“信仰和修行不衝突。人可以沒有信仰,但是需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心養性,隻有覺悟了,才能一往無前。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董先生感慨道:“李道長,您說得太對了。修行之路,就是一場內心的修行。我們會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閆誠也點頭道:“是啊,我們會珍惜這次緣分,努力修行,不辜負您的期望。”
李明山微微一笑,說道:“作業給你們留下了,等我們的緣分到了,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修道之路,順其自然,不可強求。你們隻需做好自己,剩下的,就交給緣分吧。”
閆誠和董先生心中充滿感激,他們知道,這次相遇,將會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旅程。他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緣分的到來,相信在李明山的指引下,他們一定能夠踏上修道之路,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第三節:繼續前行
夜幕降臨,李明山和閆靜雅在溫馨的房間裏忙碌著收拾行李。李明山一邊整理著衣物,一邊對閆靜雅說道:“明天咱們就要出發前往泰山,路過西安了,這次能陪著師父和師母一起自駕遊,真是難得的機會。”
閆靜雅微笑著點了點頭,細心地將一些旅行用品裝進包裏,說道:“既然路過西安我們和師父師母商量一下暫作停留好不好?一路上不會寂寞還能聽師父和師母講述道家的故事和修行的智慧,這趟旅行一定收獲滿滿。”
閆靜雅會心一笑:“好的,謝謝明山體諒。”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灑在房間裏,李明山和閆靜雅早早地起床,迅速地吃完早餐。閆誠和董先生也來到了他們住的地方,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溫馨而愉快。
李明山對閆誠和董先生說道:“這次旅行,我們主要是陪著師父和師母,去泰山朝聖。希望你們也能有機會踏上這段旅程,感受道家文化的魅力。”
閆誠感慨地說道:“李道長,我們一定會努力修行,爭取早日能和你們一起踏上這樣的旅程。這次的相遇,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
董先生也跟著說道:“是啊,我們會牢記您的教誨,努力提升自己。祝你們一路平安,旅行愉快。”
李明山和閆靜雅與閆誠、董先生一一告別,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期待。隨後,他們來到車旁,師父張義道和師母劉小蘭已經坐在車裏,等待著出發。
李明山打開車門,將行李小心翼翼地放入後備箱,說道:“師父、師母,一切都準備好了,咱們可以出發了。”
師父張義道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好,這次去泰山,咱們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那裏的自然風光和道家文化。一路上,你們要多觀察、多思考,修行不僅僅是在道觀裏,也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師母劉小蘭也跟著說道:“是啊,旅行也是一種修行,咱們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李明山和閆靜雅點頭答應,隨後坐上車,係好安全帶。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車子緩緩駛出小區,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自駕遊之旅。
一路上,他們歡聲笑語,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感受著旅途的愜意。李明山和閆靜雅不時地向師父和師母請教一些修行中的問題,師父和師母也耐心地一一解答,車廂內充滿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第四節:西安遊
經過近10個小時的車程,李明山和閆靜雅終於抵達了西安。車窗外,古城的輪廓漸漸清晰,兩人的心中也充滿了激動。這趟西安之旅意義非凡,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看望閆靜雅的父母,以及李明山的三師伯,也就是張義道的三師兄閆超越。
閆靜雅的家族在西安可謂是名門世家,有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不凡的過往。她的曾祖父曾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三民主義的革命浪潮中,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奉獻了自己的力量。祖父閆偉傑更是共產黨中的英勇戰士,在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他英勇殺敵,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痕,也收獲了無數榮譽。然而,他卻始終保持著低調做人、不爭不搶的性格,用他自己的話說:“活下來就是奇跡,還求什麽榮華富貴。”這種淡泊名利、樸實無華的品質,深深影響著整個家族。
家族中上百年來還傳承著修道法術,有著傳道授業的悠久傳統。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下,父親閆超越被培養成了一名道士,他不與人爭風,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爭,專注於修行和傳承家族的法術。
李明山:“哇,靜雅,你看,西安的城牆越來越近了,這趟開車終於到達西安,我都有點緊張見我的嶽父嶽母大人。”
閆靜雅:“是啊,明山哥,我也很激動呢。想想馬上就能見到我爸媽,還有心裏就暖暖的。”
李明山:“對啊,三師伯閆超越,我之前就聽師父提過好多次,他可是咱們這一脈的高人啊,這次能見到他,我真是太榮幸了。”
閆靜雅:“嗯,他一直很低調,很少在人前露麵,這次醜媳婦早晚見公婆。這樣子見麵挺難得的。你知道嗎,我家族在西安可是很有曆史的,曾祖父那輩就跟著孫中山先生幹革命呢。”
李明山:“哇,那可真是太厲害了!你曾祖父肯定是個大英雄吧。”
閆靜雅:“那是當然,我爺爺也是一樣,他當年在戰場上可威風了,身上都是傷疤,可他從不跟人炫耀,總是說活著迴來就是最大的幸運,別的都不重要。”
張義道:“閆伯伯這種淡泊名利的品質,真是難能可貴啊。而且你家族還傳承著修道法術,我三師兄閆超越就是道士,這傳承可真是一脈相承啊。”
閆靜雅:“嘿嘿嘿,我爸他平時就喜歡清靜,一心撲在修行上,這次我們來,他肯定有不少東西要給展示給我們呢,我都迫不及待想學學了。”
劉小蘭:我也是,能見識見識正宗的修道法術,這趟西安之行太好了。咱們趕緊收拾收拾,準備下車,去見見你家人,感受感受你家族的魅力去!”
這樣的家族背景,讓李明山對此次西安之行充滿了期待,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閆靜雅的家人,感受這個家族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五節:久別重逢
閆靜雅帶著李明山、師叔張義道和師嬸劉小蘭,一路歡聲笑語地來到了陝西西安的秦商大院之一——她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閆家莊園。車子剛停穩,四人便迫不及待地走下車,眼前這座莊園的建築風格瞬間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李明山忍不住讚歎道:“哇,靜雅,這莊園太美了!你看這雕梁畫棟,每一根梁柱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色彩斑斕的彩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師叔張義道也點頭附和:“是啊,這建築風格真是獨具匠心。這些磚雕、木雕、石雕更是讓人歎為觀止。磚雕上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躍出畫麵。”
師嬸劉小蘭更是興奮地拉著閆靜雅的手:“靜雅,你看這木雕的人物肖像,細膩傳神,每一個表情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還有這石雕的瑞獸,威嚴莊重,守護著這座古老的莊園。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迴到了古代那繁華盛世的場景之中。”
閆靜雅微笑著說道:“是啊,每次迴到這裏,我都能感受到那種古樸的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裏承載了我太多的迴憶,希望你們也能在這裏留下美好的迴憶。”
李明山提議:“咱們進去看看吧,你家族多少輩人都住在西安?”
閆靜雅:“據我所知已經至少兩百多年。”
張義道也高興地說:“哎呀,我迫不及待想見三師兄,好久不見,可以美美和師兄喝上一番了。”
劉小蘭更是迫不及待:“走吧走吧,我跟著你們。”
閆靜雅笑著領路:“那咱們就進去瞧瞧吧,說不定還能遇到他們呢。”四人說著便走進了莊園。
閆靜雅按下門鈴,對講視頻那頭,母親鄭秀珍的聲音瞬間傳來,她近視眼還沒意識到是女兒閆靜雅,聲音還帶著一絲疑惑:“這是誰呀?怎麽這麽多人?”閆靜雅笑著迴答:“媽,是我呀,靜雅。我帶了幾個朋友來玩,沒提前跟您說,怕打擾到您和爸。”
鄭秀珍一聽是女兒,聲音瞬間變得驚喜起來:“呀,靜雅,是你迴來!還帶了這麽多朋友,快進來快進來!”她的聲音裏滿是激動與興奮,那是一種家人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又帶著對新朋友的好奇與熱情。“快讓我好好看看,這幾個是?”鄭秀珍透過視頻,仔細打量著李明山、張義道和劉小蘭。
師叔張義道以前來過幾次拜見三師兄閆超越,倒是沒那麽驚奇,隻是微笑著點頭致意:“師嫂,好久不見。”
師嬸劉小蘭和鄭秀珍是同輩分,她此時更是興奮地說道:“師嫂,一路上聽靜雅講起您和閆師哥,還有這莊園的故事,我就特別期待。今天終於見到您了,您比靜雅說的還要年輕和親切呢。”
李明山作為閆靜雅的未婚夫,也是閆超越的師侄,此時也笑著附和:“師娘,我是李明山,這次來西安,就是想來拜訪您和閆師伯,同時感受一下西安的曆史文化。這閆家莊園真是太壯觀了,一路上我們都在討論呢。”
鄭秀珍連連點頭:“好好好。快進來,別站在外麵站著。你們啥時候到的?咋也不提前說一聲呢?我現在準備給你們弄好吃的去!”語氣裏滿是對這次意外相聚的期待,仿佛已經能想象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的溫馨場景。
這天李明山做為修道前輩叫來董先生和閆誠圍坐在一起,李明山認真地向他們講述著修道的基本前提和需要了解哪些,以及神霄派的傳承。
“修道,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李明山緩緩開口,眼神中透著一絲莊重,“首先,得孝養父母,不虧妻兒。家裏得衣食無憂,不能為生活所困。試想,連家人都照顧不好,哪有心思去修道呢?”
董先生和閆誠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其次,修道者要清心寡欲,不為世間名利所累,輕物欲。”李明山繼續說道,“名利、物欲,這些都是修道路上的絆腳石。一旦被它們纏住,就很難再往前走。隻有心無旁騖,才能專注於修道。”
“尊師重道也很重要。”李明山強調,“要禮敬上天,常懷悲天憫人之心,不逞強勢弱,遵守教規教義。師父是領路人,教規教義是準則,沒有這些,修道就失去了根基。”
“勤學苦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李明山補充道,“師父隻是在學習路上糾錯和指點,學習到什麽程度,全靠個人的德行和資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修道更是如此。”
閆誠忍不住問道:“那在皈依修道前,還需要注意什麽呢?”
“在皈依修道前,需要得到父母妻兒的支持,方可修行。”李明山迴答,“修行初,要學習帛書版道德經和易經,研修基礎。師父看到你有這個基礎,才會領你進門內修行。不過,各正一派的教義不同,這並不包括所有正一派和全真派。”
董先生若有所思地說道:“修道者是不是也不能心浮氣躁啊?”
“對,修道者不可心浮氣躁,人少賣弄。”李明山點頭,“不應以賺錢為發心祈願,要有道德底線。修道修的是本心,修的是德行,修的是功德,修的是積善行德。所以日行一善,不可間斷。哪怕不修道,也得得到福報。福報多了,子孫後代受益無窮。”
閆誠和董先生聽得入神,心中對修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節:修道的本心
李明山微笑著對閆誠和董先生說道:“這次的相遇,真是難得的緣分。你們願意學習道法,這是一件極好的事。但一切重在堅持,修道之路漫漫,沒有恆心和毅力,是難以抵達彼岸的。我這次出來,主要是陪著師父和師母,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順便結交一些有緣人。”
閆誠和董先生認真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他們深知,今後的修行之路,需要付出無數的努力和汗水,但為了心中的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明山接著說道:“關於收徒弟和拜師父這件事,我們都要慎重。我們道家講究一輩子就一個師父,師徒之情,情同父子。所以,你們倆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要輕易做出決定。”
閆誠沉思片刻,說道:“李道長,我們明白。我們會慎重考慮,絕不草率行事。”
董先生也點頭道:“是啊,師徒一場,是生命裏一份機緣,我們一定會認真對待。”
李明山滿意地笑了笑,繼續說道:“同時,學習道法不是兒戲。‘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可不止是字麵上那麽簡單。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準則,是修道之人的根本遵循。”
閆誠和董先生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認真。他們知道,從今往後,他們要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付諸行動。
李明山微微一笑,說道:“我給你們留個作業,修道的根本是因為什麽?你們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答案或許就在你們的內心深處。”
閆誠和董先生陷入沉思,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他們知道,隻有找到答案,才能真正踏上修道之路。
李明山又道:“信仰和修行不衝突。人可以沒有信仰,但是需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心養性,隻有覺悟了,才能一往無前。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董先生感慨道:“李道長,您說得太對了。修行之路,就是一場內心的修行。我們會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閆誠也點頭道:“是啊,我們會珍惜這次緣分,努力修行,不辜負您的期望。”
李明山微微一笑,說道:“作業給你們留下了,等我們的緣分到了,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修道之路,順其自然,不可強求。你們隻需做好自己,剩下的,就交給緣分吧。”
閆誠和董先生心中充滿感激,他們知道,這次相遇,將會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旅程。他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緣分的到來,相信在李明山的指引下,他們一定能夠踏上修道之路,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第三節:繼續前行
夜幕降臨,李明山和閆靜雅在溫馨的房間裏忙碌著收拾行李。李明山一邊整理著衣物,一邊對閆靜雅說道:“明天咱們就要出發前往泰山,路過西安了,這次能陪著師父和師母一起自駕遊,真是難得的機會。”
閆靜雅微笑著點了點頭,細心地將一些旅行用品裝進包裏,說道:“既然路過西安我們和師父師母商量一下暫作停留好不好?一路上不會寂寞還能聽師父和師母講述道家的故事和修行的智慧,這趟旅行一定收獲滿滿。”
閆靜雅會心一笑:“好的,謝謝明山體諒。”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灑在房間裏,李明山和閆靜雅早早地起床,迅速地吃完早餐。閆誠和董先生也來到了他們住的地方,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溫馨而愉快。
李明山對閆誠和董先生說道:“這次旅行,我們主要是陪著師父和師母,去泰山朝聖。希望你們也能有機會踏上這段旅程,感受道家文化的魅力。”
閆誠感慨地說道:“李道長,我們一定會努力修行,爭取早日能和你們一起踏上這樣的旅程。這次的相遇,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
董先生也跟著說道:“是啊,我們會牢記您的教誨,努力提升自己。祝你們一路平安,旅行愉快。”
李明山和閆靜雅與閆誠、董先生一一告別,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期待。隨後,他們來到車旁,師父張義道和師母劉小蘭已經坐在車裏,等待著出發。
李明山打開車門,將行李小心翼翼地放入後備箱,說道:“師父、師母,一切都準備好了,咱們可以出發了。”
師父張義道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好,這次去泰山,咱們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那裏的自然風光和道家文化。一路上,你們要多觀察、多思考,修行不僅僅是在道觀裏,也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師母劉小蘭也跟著說道:“是啊,旅行也是一種修行,咱們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李明山和閆靜雅點頭答應,隨後坐上車,係好安全帶。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車子緩緩駛出小區,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自駕遊之旅。
一路上,他們歡聲笑語,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感受著旅途的愜意。李明山和閆靜雅不時地向師父和師母請教一些修行中的問題,師父和師母也耐心地一一解答,車廂內充滿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第四節:西安遊
經過近10個小時的車程,李明山和閆靜雅終於抵達了西安。車窗外,古城的輪廓漸漸清晰,兩人的心中也充滿了激動。這趟西安之旅意義非凡,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看望閆靜雅的父母,以及李明山的三師伯,也就是張義道的三師兄閆超越。
閆靜雅的家族在西安可謂是名門世家,有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不凡的過往。她的曾祖父曾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三民主義的革命浪潮中,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奉獻了自己的力量。祖父閆偉傑更是共產黨中的英勇戰士,在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他英勇殺敵,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痕,也收獲了無數榮譽。然而,他卻始終保持著低調做人、不爭不搶的性格,用他自己的話說:“活下來就是奇跡,還求什麽榮華富貴。”這種淡泊名利、樸實無華的品質,深深影響著整個家族。
家族中上百年來還傳承著修道法術,有著傳道授業的悠久傳統。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下,父親閆超越被培養成了一名道士,他不與人爭風,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爭,專注於修行和傳承家族的法術。
李明山:“哇,靜雅,你看,西安的城牆越來越近了,這趟開車終於到達西安,我都有點緊張見我的嶽父嶽母大人。”
閆靜雅:“是啊,明山哥,我也很激動呢。想想馬上就能見到我爸媽,還有心裏就暖暖的。”
李明山:“對啊,三師伯閆超越,我之前就聽師父提過好多次,他可是咱們這一脈的高人啊,這次能見到他,我真是太榮幸了。”
閆靜雅:“嗯,他一直很低調,很少在人前露麵,這次醜媳婦早晚見公婆。這樣子見麵挺難得的。你知道嗎,我家族在西安可是很有曆史的,曾祖父那輩就跟著孫中山先生幹革命呢。”
李明山:“哇,那可真是太厲害了!你曾祖父肯定是個大英雄吧。”
閆靜雅:“那是當然,我爺爺也是一樣,他當年在戰場上可威風了,身上都是傷疤,可他從不跟人炫耀,總是說活著迴來就是最大的幸運,別的都不重要。”
張義道:“閆伯伯這種淡泊名利的品質,真是難能可貴啊。而且你家族還傳承著修道法術,我三師兄閆超越就是道士,這傳承可真是一脈相承啊。”
閆靜雅:“嘿嘿嘿,我爸他平時就喜歡清靜,一心撲在修行上,這次我們來,他肯定有不少東西要給展示給我們呢,我都迫不及待想學學了。”
劉小蘭:我也是,能見識見識正宗的修道法術,這趟西安之行太好了。咱們趕緊收拾收拾,準備下車,去見見你家人,感受感受你家族的魅力去!”
這樣的家族背景,讓李明山對此次西安之行充滿了期待,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閆靜雅的家人,感受這個家族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五節:久別重逢
閆靜雅帶著李明山、師叔張義道和師嬸劉小蘭,一路歡聲笑語地來到了陝西西安的秦商大院之一——她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閆家莊園。車子剛停穩,四人便迫不及待地走下車,眼前這座莊園的建築風格瞬間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李明山忍不住讚歎道:“哇,靜雅,這莊園太美了!你看這雕梁畫棟,每一根梁柱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色彩斑斕的彩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師叔張義道也點頭附和:“是啊,這建築風格真是獨具匠心。這些磚雕、木雕、石雕更是讓人歎為觀止。磚雕上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躍出畫麵。”
師嬸劉小蘭更是興奮地拉著閆靜雅的手:“靜雅,你看這木雕的人物肖像,細膩傳神,每一個表情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還有這石雕的瑞獸,威嚴莊重,守護著這座古老的莊園。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迴到了古代那繁華盛世的場景之中。”
閆靜雅微笑著說道:“是啊,每次迴到這裏,我都能感受到那種古樸的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裏承載了我太多的迴憶,希望你們也能在這裏留下美好的迴憶。”
李明山提議:“咱們進去看看吧,你家族多少輩人都住在西安?”
閆靜雅:“據我所知已經至少兩百多年。”
張義道也高興地說:“哎呀,我迫不及待想見三師兄,好久不見,可以美美和師兄喝上一番了。”
劉小蘭更是迫不及待:“走吧走吧,我跟著你們。”
閆靜雅笑著領路:“那咱們就進去瞧瞧吧,說不定還能遇到他們呢。”四人說著便走進了莊園。
閆靜雅按下門鈴,對講視頻那頭,母親鄭秀珍的聲音瞬間傳來,她近視眼還沒意識到是女兒閆靜雅,聲音還帶著一絲疑惑:“這是誰呀?怎麽這麽多人?”閆靜雅笑著迴答:“媽,是我呀,靜雅。我帶了幾個朋友來玩,沒提前跟您說,怕打擾到您和爸。”
鄭秀珍一聽是女兒,聲音瞬間變得驚喜起來:“呀,靜雅,是你迴來!還帶了這麽多朋友,快進來快進來!”她的聲音裏滿是激動與興奮,那是一種家人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又帶著對新朋友的好奇與熱情。“快讓我好好看看,這幾個是?”鄭秀珍透過視頻,仔細打量著李明山、張義道和劉小蘭。
師叔張義道以前來過幾次拜見三師兄閆超越,倒是沒那麽驚奇,隻是微笑著點頭致意:“師嫂,好久不見。”
師嬸劉小蘭和鄭秀珍是同輩分,她此時更是興奮地說道:“師嫂,一路上聽靜雅講起您和閆師哥,還有這莊園的故事,我就特別期待。今天終於見到您了,您比靜雅說的還要年輕和親切呢。”
李明山作為閆靜雅的未婚夫,也是閆超越的師侄,此時也笑著附和:“師娘,我是李明山,這次來西安,就是想來拜訪您和閆師伯,同時感受一下西安的曆史文化。這閆家莊園真是太壯觀了,一路上我們都在討論呢。”
鄭秀珍連連點頭:“好好好。快進來,別站在外麵站著。你們啥時候到的?咋也不提前說一聲呢?我現在準備給你們弄好吃的去!”語氣裏滿是對這次意外相聚的期待,仿佛已經能想象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的溫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