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瑤穿到這本書當中的時間非常的早,距離劇情開始還有很長時間。玉瑤要穿成的原主鄭秀榮現在隻有五歲,女主也還沒有被穿過來。
這個時期,鄭秀榮的母親剛剛因生病過世沒多長時間,鄭秀榮爹正張羅著要娶續弦。
原主的爹現在隻有一嫡一庶兩個女兒,嫡女就是原主,而庶女正是女主。
女主爹有一位已經過世的嫡妻,另還有一位生了女主的姨娘,還有一位是老太君身邊的丫鬟提成的姨娘,暫時無所出。
原文當中原主因生母去世,父親續弦,本來老太太心疼原主,想把孫女養在身邊的。可是原主卻被原主爹娶的續弦給籠絡了過去,執意留在了繼母身邊。然後成為了繼母跟姨娘和庶子女之間爭鬥的工具。最終成為了女主宅鬥過程中的失敗者。
鄭秀榮被繼母養成了偏執的性格,在本應該出嫁的年齡,卻做了家裏的老姑娘。在父親獲罪家裏被抄家的時候,跟家裏人一起流放西北,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最終死在了流放的途中。
玉瑤在這本書當中的任務就是改變全家被流放的命運,找一個能跟自己琴瑟和鳴的男人,然後幸福一生。
既然穿書的時間點這麽早,玉瑤來到書中世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繼母嫁過來之前,直接留在祖母的身邊,避免成為繼母宅鬥的工具,遠離女主,遠離宅鬥。
鄭秀榮的父親弟兄三人,父親是家裏的老來子,家裏世代行醫,在京城和全國幾個比較富庶的城池都有自家的醫館,屬於醫藥世家。
鄭秀榮的大伯和二伯負責管理全國各地的醫館。父親自小就展露出了在醫藥上的天賦,受到了祖父的大力培養,並在長大後進宮做了禦醫。
鄭秀榮除了祖母之外,祖父也還非常健康的活著,祖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前太醫院院使,現如今已經有70歲的高齡,原屬當中一直活到了80多歲,後被自己的小兒子連累,抄家的時候直接服毒自殺了。
玉瑤來到這本書當中,她對於跟女主和繼母之間的戰鬥一點興趣都沒有。她接到的任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女主其實沒太大關係,現在又離被抄家還早著呢,生活在祖父祖母身邊,沒其它糟心事的她,反而對這個出了兩代太醫院使的醫藥世家的醫術起了莫大的興趣。
玉瑤來到這本書當中,隻有五歲,家裏麵對女孩子的要求都是隻要了解一些醫藥常識,以後出門去了別在醫藥上吃虧就行。玉瑤為了學醫,她刻意展現出了非常高的中醫天賦。又因為經常跟祖母還有退休在家的祖父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被祖父發現了她這麽一個學醫的好苗子。
祖父帶著隻有五六歲的小豆丁的她背了兩本醫書,給講解了一些醫理知識後就被她所展現出來的天賦給震驚到了。都不由得開始感歎怎麽就生成了個女兒身,小兒子就因為繼承了他的天賦,要比他的兩個大兒子在醫學上學得更精,也才能繼他之後,30多歲的年齡成為太醫院的院使。
老爺子沒想到他這個小孫女比他的兒子天賦還要高,醫書不僅背得快記得準,一些醫學知識,更是能夠做到一通百通。
老爺子意識到這點後,玉瑤一下子成了她祖父身邊的紅人。每天跟在祖父身後做他的小尾巴,不是跟著祖父一起看醫書就是看脈案,要不然就是跟祖父在家裏的藥房裏認藥材,、學製藥。家裏繼母進門,又相繼的有妹妹弟弟的出生,可玉瑤像是置身事外似的,每天別說跟姐妹們宅鬥了,就是跟她們相處的時間都有限。
當然,因為祖父跟父親經常在一起討論脈案,商討宮裏麵發生的事,玉瑤作為祖父身邊的小尾巴,他們說話也從不避諱著玉瑤,所以玉瑤跟父親之間接觸也要比跟她的繼母之間接觸的要多。
玉瑤從小了解了許多朝堂政事。也成了姐妹之間的一個異類。
也因為接觸的藥材多了,玉瑤在接觸到父親拿過來的一株百年人參的時候,在當中竟然意外察覺到了木靈氣的存在,當時玉瑤的驚喜可想而知。
有了這個發現,玉瑤又開始嚐試在這個書中世界當中去修煉。在嚐試了很多次,跟祖父一起借著長見識認藥材的方式,玉瑤接觸了很多蘊含靈氣的藥材,在玉瑤八歲的時候終於修煉到了煉氣一層。
雖然玉瑤修煉的過程相對於在修仙世界特別的慢。但是進入煉氣期,玉瑤普通人的身體還有五感,卻得到了質的提升。在這個所有人都是普通人的世界,足夠玉瑤傲視大部分人。
本來玉瑤在中醫方麵的天賦都是仗著有一個成熟的靈魂,還有她的的一些小聰明。可自從玉瑤達到煉氣一層後,她在中醫上的天賦那就是妥妥的天賦異稟。
一般大夫把脈需要凝神靜氣,細心探查半天才能夠得出結果。玉瑤卻隻需要把手指搭在對方的脈門上,然後運用靈氣很輕易的就能夠探查清楚脈象。
而且在識別藥材方麵,玉瑤也變得比以往更簡單且迅速。達到煉氣一層運用靈氣,就像是擁有現代的一個隨身拍片機,能夠隨時把想要探查的人探查的一清二楚。玉瑤的祖父也算是再一次認識到了,自己孫女在醫學上麵的天賦。
本來認藥材背脈案就夠天才了,沒想到在把脈方麵自己的這個孫女竟然也這麽厲害。然後這個已經70多歲的老頭又開始感歎,怎麽就不是個孫子呢?連父親在見識了玉瑤的本事後也是連連歎息。
來到這個世界五年,玉瑤從五歲長到了十歲。原身的父親多了個一個嫡子一個嫡女,還多了一個庶子,兩個庶女,可以說是兒女成群了。女主也在最近穿越過來,原書劇情正式拉開了宅鬥的序幕。
與原書中不同的是玉瑤遠離了這些劇情。玉瑤在她的這些姐妹堂姐妹當中就是一個隻知道學醫術的書呆子,不僅不跟她們經常接觸,而且就算偶爾跟他們在一起,也跟她們聊不到一塊兒。
玉瑤因為經常跟著祖父,所以也很少參加京城一些貴婦們的宴會。以至於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太醫院院使家有一個嫡出的大小姐,但是真正見過這位大小姐的卻不多,玉瑤更是連一個交好的閨中密友都沒有。
姐妹們,包括繼母都覺得,一個女孩子學那麽多醫術是一點用都沒用。又不能像父親和祖父那樣能有個一官半職的,有再好的醫術,也不能做坐堂大夫,更不能讓她有一門好的親事,學了也是白學。反而會因為學習藝術而荒廢了其他方麵,在親事方麵一點優勢都沒有。甚至就連女主也有這樣的想法。
女主雖然是個現代人,但是她覺得,現在是古代社會,醫女在這個時代地位非常的低,而且她對學醫也不感興趣。對玉瑤這個隻知道學醫的嫡姐更沒興趣。因此,後院她們鬥得再厲害,反而沒有人去牽扯玉瑤。
玉瑤12歲這一年秋天,皇帝帶著他的妃子皇子公主們,京城中四品以上的大臣帶著各自的家眷,一起到西山大營進行一年一度的圍獵。
太醫院院使雖然隻是五品官,但因為是皇帝的隨行太醫,專門負責皇帝的身體,也被特許能夠帶著家眷同行。
以往鄭秀榮的父親雖然有帶家眷的權利,但因為隨行官員都要比他這個五品官的官職要高,帶著家眷們隨行,萬一有什麽衝突,難免要受委屈。所以他從來不帶家眷。
這次因為大閨女長大了,且又是一個天天宅在家裏,不怎麽跟人接觸的性子,他這一次破天荒的帶了閨女同行。想讓閨女見識一下世麵。
家裏的繼母還有弟弟妹妹們對於鄭秀榮單獨隨行倒是沒有人提什麽意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這個嫡姐就算是跟著去了,也不會跟那些大家小姐們接觸,可能全程就是呆在馬車或者帳篷裏麵,他們完全生不起什麽羨慕嫉妒的情緒。
天子出行那陣仗不是一般的大,玉瑤作為被特例隨行的五品官家眷,跟在所有隨行馬車的最後麵,她的馬車再往後麵就是拉行李的馬車了。
從京城到西山有三天的路程,玉瑤也真如家中姐妹猜想的那樣,整整在馬車裏待了三天。
等到了西山大營,玉瑤的帳篷被安排在了最外圍。玉瑤也終於得以抽空欣賞一下這外麵的風景。
以往玉瑤作為一個大家閨秀,且是一個沒什麽交際的大家閨秀,別的姑娘們還能借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廟裏祈福的名義走出大宅門,欣賞一下外麵的風景,而玉瑤卻隻是呆在後宅或者呆在爺爺的書房,呆在他們家的大藥鋪裏麵。
在這個世界從五歲長到12歲,七年的時間,玉瑤幾乎沒有出過門。主要也是因為玉瑤不想跟家中姐妹們一起出門。
玉瑤什麽世麵沒見識過,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世界的風景,她一點都不好奇。
玉瑤這次之所以會跟著出來,主要也是因為家裏祖父祖母強烈要求她跟著出來,覺得她作為一個青春年華的大姑娘,不能天天窩在家裏麵,別到時候定了人家出嫁了,還沒出過門就不好了。
在西山大營紮營的第二天,皇帝下令開始圍獵。
現如今皇帝有一後四妃,皇後育有一子一女分別是嫡出八歲的三皇子,還有嫡出十歲的二公主。
另外四妃分別育有一名皇子。其中有德妃的大皇子,容妃的二皇子,賢妃的四皇子,還有靜妃的五皇子。
皇帝共有七子三女,另外兩名皇子和兩名公主都是其他低階嬪妃的子女。
這次西山大營圍獵,皇後和四妃,從大皇子到五皇子,都一起隨行,公主倒是隻有皇後嫡出的二公主隨行。
皇帝宣布圍獵開始,皇子年輕的大臣還有隨行的公子哥們,都唿啦啦的帶著自己的隨從開始進入圍獵場。
皇帝妃子們和老臣們坐在搭好的台子上,說說笑笑的交談,靜等他們圍獵的成果。
玉瑤的父親作為太醫院院使跟著他手底下隨行的太醫們待在給他們安排好的帳篷裏隨時等候宣召。
玉瑤這個時候也難得出來站在圍觀人群的最外圍,觀看了一眼,這皇家圍獵的壯觀場麵。
台上皇帝與皇後談笑風生,他們嫡出的二公主彩衣娛親。四妃間或插上一句討巧的話。
皇上因為隻有三位公主,其中二公主又是嫡出的公主,所以皇帝對這位公主特別的寵愛。其他人對於這個對皇位沒有競爭力的嫡出公主也都願意捧著。
台下宗室和朝中大員們按品階依次排列坐開。紛紛微笑看著台上這全天下權力最高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一麵。
意外總是發生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時候。一支帶著倒鉤的箭矢就在大家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直直的朝著最高位上的皇帝射了過來。
二公主就站在自己父皇的身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她顧不上多想,一下子就撲到了自己父皇的身前,箭矢直直的插入她的後背。
二公主軟軟的倒在了皇上的懷裏。此起彼伏的尖叫聲傳了過來,場麵開始一片混亂。
禁衛軍立刻衝了過來,該保護皇帝的保護皇帝,保護皇後的保護皇後。皇帝抱著渾身是血的二公主,痛心、但卻不失鎮定的下了一係列的命令。
場麵很快被控製了下來,不再有亂竄尖叫的女眷們。大內侍衛們隨後向皇帝報告已經把兇手控製住了。
直到這個時候,皇帝才抱著懷中的二公主口中唿喊著“太醫”,一路小跑著把公主送到他的大帳當中去。
隨行的醫女還有太醫們全部都被喊到了皇帝的大帳外,這當中也包括了太醫院的院使玉瑤的父親。
因為公主是千金之軀,又是女子,受的是外傷,所以太一門都在大帳外等候。
醫女們在公主身邊觀察公主的傷勢,並向外麵的太醫們傳遞公主的傷情。
皇上焦急的坐在大帳內,看著醫女把公主的傷情報告給帳外的太醫們,皇後也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寶貝女兒,心疼不已的不停的抹著眼淚。
皇帝看著哭哭啼啼的皇後心煩不已,再看看慌張不已的醫女們,更是心急如焚。
他的寶貝公主為了救他,重傷昏迷躺在床上,即使他作為皇帝,心裏也是著急不已的。再看看這些手足無措的醫女們,皇帝頓時覺得對於這些醫女們就不該抱有什麽希望,於是他直接沉聲吩咐道:“鄭院使和胡院判進來給公主診治。”
這個時期,鄭秀榮的母親剛剛因生病過世沒多長時間,鄭秀榮爹正張羅著要娶續弦。
原主的爹現在隻有一嫡一庶兩個女兒,嫡女就是原主,而庶女正是女主。
女主爹有一位已經過世的嫡妻,另還有一位生了女主的姨娘,還有一位是老太君身邊的丫鬟提成的姨娘,暫時無所出。
原文當中原主因生母去世,父親續弦,本來老太太心疼原主,想把孫女養在身邊的。可是原主卻被原主爹娶的續弦給籠絡了過去,執意留在了繼母身邊。然後成為了繼母跟姨娘和庶子女之間爭鬥的工具。最終成為了女主宅鬥過程中的失敗者。
鄭秀榮被繼母養成了偏執的性格,在本應該出嫁的年齡,卻做了家裏的老姑娘。在父親獲罪家裏被抄家的時候,跟家裏人一起流放西北,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最終死在了流放的途中。
玉瑤在這本書當中的任務就是改變全家被流放的命運,找一個能跟自己琴瑟和鳴的男人,然後幸福一生。
既然穿書的時間點這麽早,玉瑤來到書中世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繼母嫁過來之前,直接留在祖母的身邊,避免成為繼母宅鬥的工具,遠離女主,遠離宅鬥。
鄭秀榮的父親弟兄三人,父親是家裏的老來子,家裏世代行醫,在京城和全國幾個比較富庶的城池都有自家的醫館,屬於醫藥世家。
鄭秀榮的大伯和二伯負責管理全國各地的醫館。父親自小就展露出了在醫藥上的天賦,受到了祖父的大力培養,並在長大後進宮做了禦醫。
鄭秀榮除了祖母之外,祖父也還非常健康的活著,祖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前太醫院院使,現如今已經有70歲的高齡,原屬當中一直活到了80多歲,後被自己的小兒子連累,抄家的時候直接服毒自殺了。
玉瑤來到這本書當中,她對於跟女主和繼母之間的戰鬥一點興趣都沒有。她接到的任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女主其實沒太大關係,現在又離被抄家還早著呢,生活在祖父祖母身邊,沒其它糟心事的她,反而對這個出了兩代太醫院使的醫藥世家的醫術起了莫大的興趣。
玉瑤來到這本書當中,隻有五歲,家裏麵對女孩子的要求都是隻要了解一些醫藥常識,以後出門去了別在醫藥上吃虧就行。玉瑤為了學醫,她刻意展現出了非常高的中醫天賦。又因為經常跟祖母還有退休在家的祖父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被祖父發現了她這麽一個學醫的好苗子。
祖父帶著隻有五六歲的小豆丁的她背了兩本醫書,給講解了一些醫理知識後就被她所展現出來的天賦給震驚到了。都不由得開始感歎怎麽就生成了個女兒身,小兒子就因為繼承了他的天賦,要比他的兩個大兒子在醫學上學得更精,也才能繼他之後,30多歲的年齡成為太醫院的院使。
老爺子沒想到他這個小孫女比他的兒子天賦還要高,醫書不僅背得快記得準,一些醫學知識,更是能夠做到一通百通。
老爺子意識到這點後,玉瑤一下子成了她祖父身邊的紅人。每天跟在祖父身後做他的小尾巴,不是跟著祖父一起看醫書就是看脈案,要不然就是跟祖父在家裏的藥房裏認藥材,、學製藥。家裏繼母進門,又相繼的有妹妹弟弟的出生,可玉瑤像是置身事外似的,每天別說跟姐妹們宅鬥了,就是跟她們相處的時間都有限。
當然,因為祖父跟父親經常在一起討論脈案,商討宮裏麵發生的事,玉瑤作為祖父身邊的小尾巴,他們說話也從不避諱著玉瑤,所以玉瑤跟父親之間接觸也要比跟她的繼母之間接觸的要多。
玉瑤從小了解了許多朝堂政事。也成了姐妹之間的一個異類。
也因為接觸的藥材多了,玉瑤在接觸到父親拿過來的一株百年人參的時候,在當中竟然意外察覺到了木靈氣的存在,當時玉瑤的驚喜可想而知。
有了這個發現,玉瑤又開始嚐試在這個書中世界當中去修煉。在嚐試了很多次,跟祖父一起借著長見識認藥材的方式,玉瑤接觸了很多蘊含靈氣的藥材,在玉瑤八歲的時候終於修煉到了煉氣一層。
雖然玉瑤修煉的過程相對於在修仙世界特別的慢。但是進入煉氣期,玉瑤普通人的身體還有五感,卻得到了質的提升。在這個所有人都是普通人的世界,足夠玉瑤傲視大部分人。
本來玉瑤在中醫方麵的天賦都是仗著有一個成熟的靈魂,還有她的的一些小聰明。可自從玉瑤達到煉氣一層後,她在中醫上的天賦那就是妥妥的天賦異稟。
一般大夫把脈需要凝神靜氣,細心探查半天才能夠得出結果。玉瑤卻隻需要把手指搭在對方的脈門上,然後運用靈氣很輕易的就能夠探查清楚脈象。
而且在識別藥材方麵,玉瑤也變得比以往更簡單且迅速。達到煉氣一層運用靈氣,就像是擁有現代的一個隨身拍片機,能夠隨時把想要探查的人探查的一清二楚。玉瑤的祖父也算是再一次認識到了,自己孫女在醫學上麵的天賦。
本來認藥材背脈案就夠天才了,沒想到在把脈方麵自己的這個孫女竟然也這麽厲害。然後這個已經70多歲的老頭又開始感歎,怎麽就不是個孫子呢?連父親在見識了玉瑤的本事後也是連連歎息。
來到這個世界五年,玉瑤從五歲長到了十歲。原身的父親多了個一個嫡子一個嫡女,還多了一個庶子,兩個庶女,可以說是兒女成群了。女主也在最近穿越過來,原書劇情正式拉開了宅鬥的序幕。
與原書中不同的是玉瑤遠離了這些劇情。玉瑤在她的這些姐妹堂姐妹當中就是一個隻知道學醫術的書呆子,不僅不跟她們經常接觸,而且就算偶爾跟他們在一起,也跟她們聊不到一塊兒。
玉瑤因為經常跟著祖父,所以也很少參加京城一些貴婦們的宴會。以至於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太醫院院使家有一個嫡出的大小姐,但是真正見過這位大小姐的卻不多,玉瑤更是連一個交好的閨中密友都沒有。
姐妹們,包括繼母都覺得,一個女孩子學那麽多醫術是一點用都沒用。又不能像父親和祖父那樣能有個一官半職的,有再好的醫術,也不能做坐堂大夫,更不能讓她有一門好的親事,學了也是白學。反而會因為學習藝術而荒廢了其他方麵,在親事方麵一點優勢都沒有。甚至就連女主也有這樣的想法。
女主雖然是個現代人,但是她覺得,現在是古代社會,醫女在這個時代地位非常的低,而且她對學醫也不感興趣。對玉瑤這個隻知道學醫的嫡姐更沒興趣。因此,後院她們鬥得再厲害,反而沒有人去牽扯玉瑤。
玉瑤12歲這一年秋天,皇帝帶著他的妃子皇子公主們,京城中四品以上的大臣帶著各自的家眷,一起到西山大營進行一年一度的圍獵。
太醫院院使雖然隻是五品官,但因為是皇帝的隨行太醫,專門負責皇帝的身體,也被特許能夠帶著家眷同行。
以往鄭秀榮的父親雖然有帶家眷的權利,但因為隨行官員都要比他這個五品官的官職要高,帶著家眷們隨行,萬一有什麽衝突,難免要受委屈。所以他從來不帶家眷。
這次因為大閨女長大了,且又是一個天天宅在家裏,不怎麽跟人接觸的性子,他這一次破天荒的帶了閨女同行。想讓閨女見識一下世麵。
家裏的繼母還有弟弟妹妹們對於鄭秀榮單獨隨行倒是沒有人提什麽意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這個嫡姐就算是跟著去了,也不會跟那些大家小姐們接觸,可能全程就是呆在馬車或者帳篷裏麵,他們完全生不起什麽羨慕嫉妒的情緒。
天子出行那陣仗不是一般的大,玉瑤作為被特例隨行的五品官家眷,跟在所有隨行馬車的最後麵,她的馬車再往後麵就是拉行李的馬車了。
從京城到西山有三天的路程,玉瑤也真如家中姐妹猜想的那樣,整整在馬車裏待了三天。
等到了西山大營,玉瑤的帳篷被安排在了最外圍。玉瑤也終於得以抽空欣賞一下這外麵的風景。
以往玉瑤作為一個大家閨秀,且是一個沒什麽交際的大家閨秀,別的姑娘們還能借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廟裏祈福的名義走出大宅門,欣賞一下外麵的風景,而玉瑤卻隻是呆在後宅或者呆在爺爺的書房,呆在他們家的大藥鋪裏麵。
在這個世界從五歲長到12歲,七年的時間,玉瑤幾乎沒有出過門。主要也是因為玉瑤不想跟家中姐妹們一起出門。
玉瑤什麽世麵沒見識過,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世界的風景,她一點都不好奇。
玉瑤這次之所以會跟著出來,主要也是因為家裏祖父祖母強烈要求她跟著出來,覺得她作為一個青春年華的大姑娘,不能天天窩在家裏麵,別到時候定了人家出嫁了,還沒出過門就不好了。
在西山大營紮營的第二天,皇帝下令開始圍獵。
現如今皇帝有一後四妃,皇後育有一子一女分別是嫡出八歲的三皇子,還有嫡出十歲的二公主。
另外四妃分別育有一名皇子。其中有德妃的大皇子,容妃的二皇子,賢妃的四皇子,還有靜妃的五皇子。
皇帝共有七子三女,另外兩名皇子和兩名公主都是其他低階嬪妃的子女。
這次西山大營圍獵,皇後和四妃,從大皇子到五皇子,都一起隨行,公主倒是隻有皇後嫡出的二公主隨行。
皇帝宣布圍獵開始,皇子年輕的大臣還有隨行的公子哥們,都唿啦啦的帶著自己的隨從開始進入圍獵場。
皇帝妃子們和老臣們坐在搭好的台子上,說說笑笑的交談,靜等他們圍獵的成果。
玉瑤的父親作為太醫院院使跟著他手底下隨行的太醫們待在給他們安排好的帳篷裏隨時等候宣召。
玉瑤這個時候也難得出來站在圍觀人群的最外圍,觀看了一眼,這皇家圍獵的壯觀場麵。
台上皇帝與皇後談笑風生,他們嫡出的二公主彩衣娛親。四妃間或插上一句討巧的話。
皇上因為隻有三位公主,其中二公主又是嫡出的公主,所以皇帝對這位公主特別的寵愛。其他人對於這個對皇位沒有競爭力的嫡出公主也都願意捧著。
台下宗室和朝中大員們按品階依次排列坐開。紛紛微笑看著台上這全天下權力最高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一麵。
意外總是發生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時候。一支帶著倒鉤的箭矢就在大家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直直的朝著最高位上的皇帝射了過來。
二公主就站在自己父皇的身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她顧不上多想,一下子就撲到了自己父皇的身前,箭矢直直的插入她的後背。
二公主軟軟的倒在了皇上的懷裏。此起彼伏的尖叫聲傳了過來,場麵開始一片混亂。
禁衛軍立刻衝了過來,該保護皇帝的保護皇帝,保護皇後的保護皇後。皇帝抱著渾身是血的二公主,痛心、但卻不失鎮定的下了一係列的命令。
場麵很快被控製了下來,不再有亂竄尖叫的女眷們。大內侍衛們隨後向皇帝報告已經把兇手控製住了。
直到這個時候,皇帝才抱著懷中的二公主口中唿喊著“太醫”,一路小跑著把公主送到他的大帳當中去。
隨行的醫女還有太醫們全部都被喊到了皇帝的大帳外,這當中也包括了太醫院的院使玉瑤的父親。
因為公主是千金之軀,又是女子,受的是外傷,所以太一門都在大帳外等候。
醫女們在公主身邊觀察公主的傷勢,並向外麵的太醫們傳遞公主的傷情。
皇上焦急的坐在大帳內,看著醫女把公主的傷情報告給帳外的太醫們,皇後也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寶貝女兒,心疼不已的不停的抹著眼淚。
皇帝看著哭哭啼啼的皇後心煩不已,再看看慌張不已的醫女們,更是心急如焚。
他的寶貝公主為了救他,重傷昏迷躺在床上,即使他作為皇帝,心裏也是著急不已的。再看看這些手足無措的醫女們,皇帝頓時覺得對於這些醫女們就不該抱有什麽希望,於是他直接沉聲吩咐道:“鄭院使和胡院判進來給公主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