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給劉章的兵力並不多,僅僅隻是一支規模較小的隊伍。
然而,劉章年輕氣盛,意氣風發,見到呂產在宮門外徘徊,心中感到十分不快。
於是,他毅然率領自己的衛隊直接衝向呂產的大軍。
曆史上有許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劉章這次與呂產的戰鬥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盡管人數處於劣勢,但他憑借著出色的指揮能力和一馬當先,成功地擊敗了呂產。
呂產遭遇慘敗後,劉章緊追不舍。驚慌失措的呂產四處逃竄,最終竟躲藏在廁所中。
劉章毫不留情地追至,用腳猛踢開廁所門。
此時的呂產嚇得渾身發抖,毫無反抗之力。劉章果斷出手,一刀下去,呂產的頭顱滾落下來。
呂產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好戰分子,但他的死亡方式卻頗具諷刺意味。
就像那些熱衷於戰爭的人一樣,一旦戰敗,往往會死於武器之下。這就如同手持利劍的人,最終也會被劍刃所傷。
自古以來,凡是有野心的人往往表現得非常勇猛,但勇猛的人並不一定都有野心。
這一點可以從曆史人物劉章和韓信身上得到印證。
劉章以勇猛著稱,同時也懷有強烈的野心。最初,劉章勸說齊王劉襄出兵,其目的就是要鏟除呂氏勢力,讓劉襄登上皇帝寶座。
如今,呂產已死,呂祿也不再構成威脅,劉章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劉襄的皇位似乎已成定局。
陳平和周勃曾許諾將趙王之位給予劉章,劉章也表示同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隻是口頭上的承諾,雙方並沒有正式的約定。
在政治舞台上,形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關鍵在於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策。劉章與陳平和周勃聯手,主要是因為呂氏勢力強大,他們擔心無法與之抗衡。
而現在呂氏已被消滅,劉章憑借其勇猛的戰功,地位逐漸穩固,他的心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大敗呂產之後,劉章意氣風發,獨立城門之上,身後站滿軍士,威風凜凜,大有問鼎天下之氣勢。
此時的劉章心情愉悅,正在盡情享受勝利帶來的喜悅。
然而,就在這時,劉弘小皇帝派遣使者持節而來,前來犒勞劉章,誇讚他誅滅反賊功勞巨大。
劉章聽了使者的話,心中暗自竊喜,但臉上卻露出一副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表情。
使者手持符節立於風中,劉章見狀,突然心生一計,幾乎是下意識地蹬腿遠跳,試圖搶奪符節。
使者眼見劉章如猛虎般撲來,氣勢洶洶,勁風逼人,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側身閃避,並將符節緊緊抱在胸前。
符節代表著皇帝的權威和尊嚴,見到符節就如同見到皇帝本人一樣。
而劉章竟然敢公然搶奪符節,這表明他已經不再將皇帝放在眼裏。
劉弘這個孩子長期被困在宮中,對外麵的局勢變化一無所知,天真地以為劉章真的是忠誠的護衛之臣。
他沒有深入思考過,劉章肆意殺戮敵人,到底是出於什麽目的。在消滅呂氏之後,各種勢力必定會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格局,就像是一場大規模的洗牌。
劉弘年紀尚小,又沒有自己的勢力,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地位。
他派遣使者手持符節去犒賞軍士,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上卻是行不通的。
一個自身難保的小孩子,卻擺出皇帝的架子去犒賞軍士,實在有些滑稽可笑。
劉章氣勢洶洶,猶如猛虎撲食一般,但一次搶奪未能成功,便不好再次強行奪取。
遲早都要麵對小皇帝劉弘,劉章順勢而為,決定先賣個人情給使者,跟隨他們一同前往麵見劉弘。
劉章之所以如此行事,其原因有三:其一,這是對周勃命令的服從,前往保護皇帝,給自己留下了一條後路。
其二,若皇帝未被廢黜,他將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備受尊敬。
其三,若皇帝被廢黜,他可以聲稱此行是為了探聽虛實,為廢黜皇帝鋪平道路。
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卻給他帶來了諸多好處,劉章不禁喜笑顏開。
一路上,劉章心情愉悅,如春風拂麵。他沿途招攬眾人,追隨者眾多,不下萬人,聲勢浩大。
進入長樂宮後,他立即下令捆綁長樂衛尉呂更始以及所有呂氏成員,並就地正法。宮廷政變總是伴隨著血腥,沒有流血,就無法實現徹底的洗牌。
如果要追究責任,隻能歸咎於呂雉高估了呂氏家族的實力。呂雉一步錯棋,導致呂氏全族被滅,實在可悲!
掌控長樂宮後,劉章春風滿麵地奔迴北軍大營,將一切詳詳細細地告知周勃。
劉章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有些事不能說出來,尤其是撲身搶節之事。
於是,他巧妙地避開了這個敏感話題,隻是向周勃匯報了自己在長樂宮中的英勇表現以及對呂氏勢力的打擊。
聽到劉章成功誅滅呂產的消息,周勃心中大喜。
呂產一直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如今終於除掉了,他感到如釋重負。周勃激動地說:“我們一直害怕呂產,現在呂產已死,天下終於太平了!”
然而,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遠不止表麵那麽簡單。周勃所說的天下太平,實際上意味著天下已經掌握在了他們手中。
陸賈的“將相和”之說,果然起到了作用,使得周勃和劉章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呂氏勢力。
隨著“首惡”呂產和呂祿被誅,諸呂已不再構成威脅。
周勃趁機大開殺戒,下令抓捕呂氏家族成員。
呂氏一門,無論是朝廷要員還是地方小官,無論是堂中老人還是窗下小兒,無論男女老少,都成為了被抓捕的對象。
這種殘酷的手段體現了權力的恐怖,也反映出當政者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在權力鬥爭中,一旦一方得勢,往往會采取極端手段來消除潛在的威脅,以確保自身地位的穩固。
而這種行為往往會引發更多的衝突和矛盾,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動蕩和不穩定。
權力是一座橋梁,它一頭連接恐怖,另一頭連接害怕。這座橋需要用恐懼來支撐,而鮮血則是最好的材料。
為了能夠有效地連接恐怖與害怕,榨幹敵人的血液就是最好的辦法。
在這場殺戮中,呂祿和呂通都被斬首,他們的頭顱滾落在地上,眼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呂嬃也未能幸免,她被鞭笞致死,身體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張偃因為性格懦弱,沒有參與到呂氏的陰謀中,所以得以幸免於難。
隨著呂氏家族的覆滅,劉襄撤迴齊國,灌嬰領兵駐守,長安固若金湯。
一切都在周勃和陳平的掌控之中,他們成為了新的權力中心。朝臣們開始商議下一步的計劃,他們認為小皇帝劉弘是呂雉提攜登基的,他可能會對自己構成威脅。
為了防止劉弘長大後造事,朝臣們一致同意廢除劉弘,另立新皇帝。
這個決定意味著他們將徹底擺脫呂氏的影響,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當初那些大臣們齊心協力誅滅呂氏一族,心中卻時刻擔憂著劉弘長大後會對他們進行報複,於是決定廢除劉弘的皇位,這便是防人之心在作祟啊!
這次事件可以說是一場朝臣發起的革命,既然無法改變現有的政治製度,那就隻能更換皇帝來穩固自身的地位和權力。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僅存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也曾發生過“一朝臣子一朝天子”的情況。
諸位參與誅滅呂氏家族的朝臣紛紛表示,少帝劉弘以及梁王、淮陽王、常山王等人,隻要是曾經被宣稱是劉盈的兒子,現在就不再是劉盈的兒子。
因為他們並非劉盈的親生骨肉,而是呂雉殺害了他們的母親後,將他們收養在後宮,並賜予封地封王,以此來增強呂氏家族的勢力。
如今呂氏一族已被誅滅殆盡,這些孩子自然也不能再繼續留在宮中,必須為他人騰出位置。
劉盈的這些兒子實在是可憐至極,他們在父親在世時未能感受到父愛,父親去世後又遭受奶奶的擺布,如今奶奶離世,他們甚至失去了安身之所。
陸賈說得沒錯,隻要將相和睦,這天下便是將與相說了算了。
陳平與周勃開始主持商討另立新皇帝的事宜。
要立新皇帝,候選人無非就在皇子和皇孫之中。皇子輩中,僅有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和年幼的淮南王劉長;而皇孫輩中,齊王劉襄則是獨樹一幟,在眾皇孫中猶如鶴立雞群般耀眼。
劉章很有眼光,深知他哥哥劉襄在皇孫輩中的獨特地位,於是提議劉襄為新皇帝。
劉襄的封地擁有七十座富饒的城池,此次誅滅呂氏,他領兵駐守濟南郡,虎視眈眈地凝視著呂氏家族,其威懾力不可小覷。
他的二弟劉章敢於挑戰呂雉,誅殺呂產,除掉了呂氏家族中最為強大的武將,並且成功護衛未央宮,可謂功勞卓著。
他三弟劉興居對誅滅呂氏家族的貢獻也不小。陳平和周勃又答應將趙王和梁王之位送給劉章和劉興居。
劉襄外有精兵,內有劉章和劉興居聲援,不少人提議恭迎他入宮為帝。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少數大臣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們爭論道:“正因為呂氏家族兇狠,才差點滅絕了劉氏宗廟,所以我們在立皇帝時,一定要選擇一個母舅家族不兇狠的人。
齊王劉襄的母舅駟均為人蠻橫,兇狠得緊,如果立齊王,恐怕會出現第二個呂氏家族。”
這些大臣認為,隻有選擇一個溫和、善良的母舅家族,才能避免類似呂氏家族的悲劇再次發生。
而劉澤正是這種觀點的極力鼓吹者。
劉澤被劉襄蒙騙扣留,土地被搶奪,士兵也被奪走,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雖然他口頭上說要到長安為劉襄爭取皇位,但實際上卻懷著一顆搗亂的心。當朝臣們提議立劉襄為帝時,他第一個表示反對,並大肆宣揚劉襄母家的壞處。
在劉氏宗族中,劉澤的身份最為尊貴,他持有這樣的意見,其他朝臣也不好爭執。
劉澤說了幾句誇張的話,劉襄的皇帝夢就破滅了,這充分顯示了仇恨的力量。
朝臣們開始用心尋找母家沒有惡行的皇子,當他們想到劉恆時,眾人的眼睛突然變得明亮起來。
劉恆的母親薄姬堅韌而淡然,不喜歡爭強好勝,也不拉幫結派,顯然是一位賢妻慈母。
薄姬孤身一人,她的娘家已經破敗離散,隻剩下一個弟弟薄昭。薄昭和薄姬一樣,堅韌克製,安分守己。
總之,劉恆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好皇子,他的母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好母親,他母親的娘家更是默默無聞的好娘家。
朝堂之上,大臣們紛紛表示,在現存的皇子輩中,代王劉恆無疑是最具仁德、寬厚和孝順節儉品質的。
他的母親薄氏被譽為天下最善良的人,從不欺負他人,反而常常遭受別人的欺負。
他的舅舅薄昭同樣以溫順著稱,不善於管理他人,卻總是被他人所管理。
劉恆的品德無可挑剔,他外戚家族的條件更是完美無缺,因此,全體朝臣一致同意擁立劉恆為新一任皇帝。
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劉恆,意外地獲得了選舉人的全票支持。
曾經,魏媼預言薄姬將生下天子,魏豹深信不疑;後來,薄姬也對劉邦說過類似的話……這些算命之言讓人充滿期待,但誰又能想到,在呂氏被剿滅之後,多年前的預言竟然真的成為了現實。
對於自己能夠登上皇位,劉恆本人肯定是最為驚訝和難以置信的。
麵對天意,劉恆還是小心謹慎。
宮廷鬥爭的殘酷和複雜,擔心這是一場陰謀或陷阱。
因此,他決定采取謹慎的態度,先派遣自己的舅父薄昭前往長安,與陳平、周勃等人會麵,以確定迎立之事的真實性。
薄昭一直以來都是劉恆母子的忠實支持者,他們一同逃離了呂雉的迫害,來到代郡。
薄昭的忠誠和能力得到了劉恆的高度認可,他相信薄昭能夠勝任這個使命,並帶迴準確的信息。
薄昭抵達長安後,立即求見周勃。
周勃對薄昭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解釋了迎立劉恆的原因。周勃真誠地告訴薄昭,他們之所以選擇劉恆,是因為他的品德高尚、才華出眾,以及他在代郡的良好治理聲譽。
周勃強調,他們希望劉恆能夠繼承大統,恢複漢室的輝煌。
薄昭仔細觀察著周勃的表情和語氣,發現他並沒有絲毫虛偽和做作。
周勃的眼神中透露出真摯和誠懇,讓薄昭深信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經過一番深入交談,薄昭感到滿意並立刻迴報劉恆:迎立是真,可以前去,放心。
劉恆聽到薄昭的匯報後,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
他認為這次迎立並非陰謀,而是真心實意的邀請。
然而,他仍然保持警惕,準備親自前往長安,以確保萬無一失。
然而,劉章年輕氣盛,意氣風發,見到呂產在宮門外徘徊,心中感到十分不快。
於是,他毅然率領自己的衛隊直接衝向呂產的大軍。
曆史上有許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劉章這次與呂產的戰鬥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盡管人數處於劣勢,但他憑借著出色的指揮能力和一馬當先,成功地擊敗了呂產。
呂產遭遇慘敗後,劉章緊追不舍。驚慌失措的呂產四處逃竄,最終竟躲藏在廁所中。
劉章毫不留情地追至,用腳猛踢開廁所門。
此時的呂產嚇得渾身發抖,毫無反抗之力。劉章果斷出手,一刀下去,呂產的頭顱滾落下來。
呂產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好戰分子,但他的死亡方式卻頗具諷刺意味。
就像那些熱衷於戰爭的人一樣,一旦戰敗,往往會死於武器之下。這就如同手持利劍的人,最終也會被劍刃所傷。
自古以來,凡是有野心的人往往表現得非常勇猛,但勇猛的人並不一定都有野心。
這一點可以從曆史人物劉章和韓信身上得到印證。
劉章以勇猛著稱,同時也懷有強烈的野心。最初,劉章勸說齊王劉襄出兵,其目的就是要鏟除呂氏勢力,讓劉襄登上皇帝寶座。
如今,呂產已死,呂祿也不再構成威脅,劉章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劉襄的皇位似乎已成定局。
陳平和周勃曾許諾將趙王之位給予劉章,劉章也表示同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隻是口頭上的承諾,雙方並沒有正式的約定。
在政治舞台上,形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關鍵在於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策。劉章與陳平和周勃聯手,主要是因為呂氏勢力強大,他們擔心無法與之抗衡。
而現在呂氏已被消滅,劉章憑借其勇猛的戰功,地位逐漸穩固,他的心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大敗呂產之後,劉章意氣風發,獨立城門之上,身後站滿軍士,威風凜凜,大有問鼎天下之氣勢。
此時的劉章心情愉悅,正在盡情享受勝利帶來的喜悅。
然而,就在這時,劉弘小皇帝派遣使者持節而來,前來犒勞劉章,誇讚他誅滅反賊功勞巨大。
劉章聽了使者的話,心中暗自竊喜,但臉上卻露出一副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表情。
使者手持符節立於風中,劉章見狀,突然心生一計,幾乎是下意識地蹬腿遠跳,試圖搶奪符節。
使者眼見劉章如猛虎般撲來,氣勢洶洶,勁風逼人,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側身閃避,並將符節緊緊抱在胸前。
符節代表著皇帝的權威和尊嚴,見到符節就如同見到皇帝本人一樣。
而劉章竟然敢公然搶奪符節,這表明他已經不再將皇帝放在眼裏。
劉弘這個孩子長期被困在宮中,對外麵的局勢變化一無所知,天真地以為劉章真的是忠誠的護衛之臣。
他沒有深入思考過,劉章肆意殺戮敵人,到底是出於什麽目的。在消滅呂氏之後,各種勢力必定會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格局,就像是一場大規模的洗牌。
劉弘年紀尚小,又沒有自己的勢力,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地位。
他派遣使者手持符節去犒賞軍士,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上卻是行不通的。
一個自身難保的小孩子,卻擺出皇帝的架子去犒賞軍士,實在有些滑稽可笑。
劉章氣勢洶洶,猶如猛虎撲食一般,但一次搶奪未能成功,便不好再次強行奪取。
遲早都要麵對小皇帝劉弘,劉章順勢而為,決定先賣個人情給使者,跟隨他們一同前往麵見劉弘。
劉章之所以如此行事,其原因有三:其一,這是對周勃命令的服從,前往保護皇帝,給自己留下了一條後路。
其二,若皇帝未被廢黜,他將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備受尊敬。
其三,若皇帝被廢黜,他可以聲稱此行是為了探聽虛實,為廢黜皇帝鋪平道路。
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卻給他帶來了諸多好處,劉章不禁喜笑顏開。
一路上,劉章心情愉悅,如春風拂麵。他沿途招攬眾人,追隨者眾多,不下萬人,聲勢浩大。
進入長樂宮後,他立即下令捆綁長樂衛尉呂更始以及所有呂氏成員,並就地正法。宮廷政變總是伴隨著血腥,沒有流血,就無法實現徹底的洗牌。
如果要追究責任,隻能歸咎於呂雉高估了呂氏家族的實力。呂雉一步錯棋,導致呂氏全族被滅,實在可悲!
掌控長樂宮後,劉章春風滿麵地奔迴北軍大營,將一切詳詳細細地告知周勃。
劉章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有些事不能說出來,尤其是撲身搶節之事。
於是,他巧妙地避開了這個敏感話題,隻是向周勃匯報了自己在長樂宮中的英勇表現以及對呂氏勢力的打擊。
聽到劉章成功誅滅呂產的消息,周勃心中大喜。
呂產一直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如今終於除掉了,他感到如釋重負。周勃激動地說:“我們一直害怕呂產,現在呂產已死,天下終於太平了!”
然而,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遠不止表麵那麽簡單。周勃所說的天下太平,實際上意味著天下已經掌握在了他們手中。
陸賈的“將相和”之說,果然起到了作用,使得周勃和劉章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呂氏勢力。
隨著“首惡”呂產和呂祿被誅,諸呂已不再構成威脅。
周勃趁機大開殺戒,下令抓捕呂氏家族成員。
呂氏一門,無論是朝廷要員還是地方小官,無論是堂中老人還是窗下小兒,無論男女老少,都成為了被抓捕的對象。
這種殘酷的手段體現了權力的恐怖,也反映出當政者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在權力鬥爭中,一旦一方得勢,往往會采取極端手段來消除潛在的威脅,以確保自身地位的穩固。
而這種行為往往會引發更多的衝突和矛盾,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動蕩和不穩定。
權力是一座橋梁,它一頭連接恐怖,另一頭連接害怕。這座橋需要用恐懼來支撐,而鮮血則是最好的材料。
為了能夠有效地連接恐怖與害怕,榨幹敵人的血液就是最好的辦法。
在這場殺戮中,呂祿和呂通都被斬首,他們的頭顱滾落在地上,眼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呂嬃也未能幸免,她被鞭笞致死,身體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張偃因為性格懦弱,沒有參與到呂氏的陰謀中,所以得以幸免於難。
隨著呂氏家族的覆滅,劉襄撤迴齊國,灌嬰領兵駐守,長安固若金湯。
一切都在周勃和陳平的掌控之中,他們成為了新的權力中心。朝臣們開始商議下一步的計劃,他們認為小皇帝劉弘是呂雉提攜登基的,他可能會對自己構成威脅。
為了防止劉弘長大後造事,朝臣們一致同意廢除劉弘,另立新皇帝。
這個決定意味著他們將徹底擺脫呂氏的影響,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當初那些大臣們齊心協力誅滅呂氏一族,心中卻時刻擔憂著劉弘長大後會對他們進行報複,於是決定廢除劉弘的皇位,這便是防人之心在作祟啊!
這次事件可以說是一場朝臣發起的革命,既然無法改變現有的政治製度,那就隻能更換皇帝來穩固自身的地位和權力。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僅存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也曾發生過“一朝臣子一朝天子”的情況。
諸位參與誅滅呂氏家族的朝臣紛紛表示,少帝劉弘以及梁王、淮陽王、常山王等人,隻要是曾經被宣稱是劉盈的兒子,現在就不再是劉盈的兒子。
因為他們並非劉盈的親生骨肉,而是呂雉殺害了他們的母親後,將他們收養在後宮,並賜予封地封王,以此來增強呂氏家族的勢力。
如今呂氏一族已被誅滅殆盡,這些孩子自然也不能再繼續留在宮中,必須為他人騰出位置。
劉盈的這些兒子實在是可憐至極,他們在父親在世時未能感受到父愛,父親去世後又遭受奶奶的擺布,如今奶奶離世,他們甚至失去了安身之所。
陸賈說得沒錯,隻要將相和睦,這天下便是將與相說了算了。
陳平與周勃開始主持商討另立新皇帝的事宜。
要立新皇帝,候選人無非就在皇子和皇孫之中。皇子輩中,僅有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和年幼的淮南王劉長;而皇孫輩中,齊王劉襄則是獨樹一幟,在眾皇孫中猶如鶴立雞群般耀眼。
劉章很有眼光,深知他哥哥劉襄在皇孫輩中的獨特地位,於是提議劉襄為新皇帝。
劉襄的封地擁有七十座富饒的城池,此次誅滅呂氏,他領兵駐守濟南郡,虎視眈眈地凝視著呂氏家族,其威懾力不可小覷。
他的二弟劉章敢於挑戰呂雉,誅殺呂產,除掉了呂氏家族中最為強大的武將,並且成功護衛未央宮,可謂功勞卓著。
他三弟劉興居對誅滅呂氏家族的貢獻也不小。陳平和周勃又答應將趙王和梁王之位送給劉章和劉興居。
劉襄外有精兵,內有劉章和劉興居聲援,不少人提議恭迎他入宮為帝。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少數大臣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們爭論道:“正因為呂氏家族兇狠,才差點滅絕了劉氏宗廟,所以我們在立皇帝時,一定要選擇一個母舅家族不兇狠的人。
齊王劉襄的母舅駟均為人蠻橫,兇狠得緊,如果立齊王,恐怕會出現第二個呂氏家族。”
這些大臣認為,隻有選擇一個溫和、善良的母舅家族,才能避免類似呂氏家族的悲劇再次發生。
而劉澤正是這種觀點的極力鼓吹者。
劉澤被劉襄蒙騙扣留,土地被搶奪,士兵也被奪走,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雖然他口頭上說要到長安為劉襄爭取皇位,但實際上卻懷著一顆搗亂的心。當朝臣們提議立劉襄為帝時,他第一個表示反對,並大肆宣揚劉襄母家的壞處。
在劉氏宗族中,劉澤的身份最為尊貴,他持有這樣的意見,其他朝臣也不好爭執。
劉澤說了幾句誇張的話,劉襄的皇帝夢就破滅了,這充分顯示了仇恨的力量。
朝臣們開始用心尋找母家沒有惡行的皇子,當他們想到劉恆時,眾人的眼睛突然變得明亮起來。
劉恆的母親薄姬堅韌而淡然,不喜歡爭強好勝,也不拉幫結派,顯然是一位賢妻慈母。
薄姬孤身一人,她的娘家已經破敗離散,隻剩下一個弟弟薄昭。薄昭和薄姬一樣,堅韌克製,安分守己。
總之,劉恆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好皇子,他的母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好母親,他母親的娘家更是默默無聞的好娘家。
朝堂之上,大臣們紛紛表示,在現存的皇子輩中,代王劉恆無疑是最具仁德、寬厚和孝順節儉品質的。
他的母親薄氏被譽為天下最善良的人,從不欺負他人,反而常常遭受別人的欺負。
他的舅舅薄昭同樣以溫順著稱,不善於管理他人,卻總是被他人所管理。
劉恆的品德無可挑剔,他外戚家族的條件更是完美無缺,因此,全體朝臣一致同意擁立劉恆為新一任皇帝。
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劉恆,意外地獲得了選舉人的全票支持。
曾經,魏媼預言薄姬將生下天子,魏豹深信不疑;後來,薄姬也對劉邦說過類似的話……這些算命之言讓人充滿期待,但誰又能想到,在呂氏被剿滅之後,多年前的預言竟然真的成為了現實。
對於自己能夠登上皇位,劉恆本人肯定是最為驚訝和難以置信的。
麵對天意,劉恆還是小心謹慎。
宮廷鬥爭的殘酷和複雜,擔心這是一場陰謀或陷阱。
因此,他決定采取謹慎的態度,先派遣自己的舅父薄昭前往長安,與陳平、周勃等人會麵,以確定迎立之事的真實性。
薄昭一直以來都是劉恆母子的忠實支持者,他們一同逃離了呂雉的迫害,來到代郡。
薄昭的忠誠和能力得到了劉恆的高度認可,他相信薄昭能夠勝任這個使命,並帶迴準確的信息。
薄昭抵達長安後,立即求見周勃。
周勃對薄昭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解釋了迎立劉恆的原因。周勃真誠地告訴薄昭,他們之所以選擇劉恆,是因為他的品德高尚、才華出眾,以及他在代郡的良好治理聲譽。
周勃強調,他們希望劉恆能夠繼承大統,恢複漢室的輝煌。
薄昭仔細觀察著周勃的表情和語氣,發現他並沒有絲毫虛偽和做作。
周勃的眼神中透露出真摯和誠懇,讓薄昭深信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經過一番深入交談,薄昭感到滿意並立刻迴報劉恆:迎立是真,可以前去,放心。
劉恆聽到薄昭的匯報後,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
他認為這次迎立並非陰謀,而是真心實意的邀請。
然而,他仍然保持警惕,準備親自前往長安,以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