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解析:“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


    (一)《玄德逢賢》


    南漳幸遇隱淪賢,水鏡高談妙論傳。


    馬躍檀溪逃厄難,途逢單福遇英緣。


    臥龍雛鳳言猶在,明主求賢誌愈堅。


    新野初迎良輔至,三分天下夢初圓。


    (二)解釋:


    首聯“南漳幸遇隱淪賢,水鏡高談妙論傳”:劉備在南漳幸運地遇到了司馬徽這位隱居的賢士,司馬徽高談闊論,向劉備傳達了許多精妙的見解,比如“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論。


    頷聯“馬躍檀溪逃厄難,途逢單福遇英緣”:劉備騎馬躍過檀溪逃脫了蔡瑁的追殺之厄,在歸途中遇到了單福(徐庶),這是他與賢才相遇的緣分。


    頸聯“臥龍雛鳳言猶在,明主求賢誌愈堅”:司馬徽提及的臥龍、鳳雛的話語還在劉備耳邊迴響,這也讓劉備求賢若渴的誌向愈發堅定。


    尾聯“新野初迎良輔至,三分天下夢初圓”:在新野,劉備初次迎來了像單福這樣的良臣輔佐,他三分天下的夢想開始有了初步實現的可能。這也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三)《三國演義》第35迴名為“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及典故:


    1. 梗概:


    劉備逃脫蔡瑁追殺:劉備在荊州劉表處駐守新野,遭到荊州本土勢力代表蔡瑁的猜忌與防範。蔡瑁設“鴻門宴”欲除劉備,劉備得荊州謀士伊籍提醒,從西門出逃。蔡瑁引軍追趕,趙雲發現劉備不見後,出城追尋。劉備騎馬躍過檀溪,逃過一劫。


    劉備遇司馬徽:躍馬過溪後的劉備,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日暮時分遇到一牧童。牧童告知劉備其師父是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劉備便隨牧童去拜見司馬徽。司馬徽指出劉備之所以落魄,是因為左右不得經綸濟世之才,並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不肯明示具體是誰,隻讓劉備留宿一晚,明日再說。


    劉備迴新野遇徐庶:劉備當晚思索水鏡先生的話,難以入眠。次日,劉備求見水鏡先生詢問昨夜來客是誰,水鏡先生隻說此人已去投明主。劉備拜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水鏡先生稱自己乃山野閑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他十倍之人來助劉備。正談論間,趙雲尋到劉備,劉備便與趙雲返迴新野。途中遇到關羽、張飛,眾人相見大喜。迴到新野後,劉備與孫乾等商議,孫乾建議先致書於劉表,訴告蔡瑁設謀相害之事。不久,在新野城外,徐庶(化名單福)以唱歌的方式吸引了劉備的注意,隨後成為劉備的軍師。


    2. 主要人物:


    劉備:本迴故事的核心人物,處於困境中不斷尋求賢才以圖大業,他的仁德、求賢若渴在此迴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司馬徽:號水鏡先生,是一位隱士高人,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向劉備提及“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


    徐庶:化名單福,有王佐之才,主動來投劉備,成為劉備的軍師,初次登場便展現出不凡的謀略。


    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發現劉備不見後,急忙追尋,是劉備的得力戰將。


    蔡瑁: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忌憚劉備,欲加害於他,是本迴中劉備遭遇困境的始作俑者。


    3. 經典詩句及典故:


    經典詩句:“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穀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這是徐庶所唱之歌,既表達了對漢室江山行將傾覆的悲歎,又體現出對明主的渴望。


    典故:


    馬躍檀溪:劉備在蔡瑁的追殺下,騎馬躍過檀溪,這一情節凸顯了劉備的吉人天相以及的盧馬的神勇,也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增添了傳奇色彩。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向劉備提及“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指諸葛亮,鳳雛指龐統。此典故成為《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重要伏筆,也為劉備後續的求賢之路指明了方向。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風雲際會——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充滿了神秘與傳奇,“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便是其中之一。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曆史的波瀾壯闊,更蘊含著周易哲學的深邃智慧。


    《周易》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經典,以其對變化與平衡的深刻洞察,為我們解析這一曆史場景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玄德,即劉備,他的命運如同周易中的陰陽變化,起伏不定。在南漳的相遇,仿佛是命運的安排,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在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劉備的經曆也正是如此。他曾經曆過困頓與挫折,但每一次的低穀都孕育著新的機遇。


    隱淪,在此處可以看作是一種隱藏的力量和智慧。這與周易中的“潛龍勿用”有著相似之處。在時機尚未成熟之時,隱藏自己的實力和意圖,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展現出來。劉備在南漳與隱淪的相遇,或許正是他領悟到了這種潛藏的力量,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單福,即徐庶,他的出現則如同一顆閃耀的星辰,照亮了劉備的前路。在新野的相遇,是命運的巧合,也是天道的安排。在周易哲學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劉備與徐庶的相遇,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彼此相互吸引。


    徐庶的智慧和才能,如同周易中的“剛柔相濟”。他既有智謀過人的一麵,又能在關鍵時刻保持冷靜和堅定。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幫助他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展現了周易哲學中剛柔並濟的力量。


    這一相遇,也讓我們看到了周易哲學中“時”與“位”的重要性。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劉備與徐庶相遇,他們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共同開創了一段輝煌的曆史。然而,“時”與“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徐庶後來被迫離開劉備,這也體現了周易哲學中變化的無常。


    在這一曆史事件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周易哲學中“和”的理念。劉備與徐庶的合作,正是一種和諧的狀態。他們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努力。這種和諧的關係,不僅使他們能夠在困難麵前團結一致,更讓他們的力量得以充分發揮。


    同時,這一情節也讓我們思考命運與努力的關係。在周易哲學中,命運並非完全由天注定,個人的努力同樣重要。劉備在南漳的相遇,固然是命運的安排,但他後續的努力和奮鬥才是真正成就他的關鍵。他不斷地積累力量、廣納人才,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迴顧這一段曆史,我們仿佛能看到周易哲學的智慧在其中閃耀。“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這不僅是一段曆史故事,更是一次對周易哲學的深刻詮釋。它讓我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順應變化、把握時機,以和諧的心態與他人合作,同時不斷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在曆史的畫卷中,這一情節將永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它不僅見證了劉備與徐庶的傳奇相遇,更讓我們領略到了周易哲學的博大精深。讓我們在這一曆史的啟示下,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在人生的舞台上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三國演義》第 35 迴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變化:本迴中,劉備經曆了從危險到轉機的過程,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他在蔡瑁的追殺中處於劣勢(陰),但躍過檀溪後迎來轉機(陽)。同時,水鏡先生的出現和對局勢的分析,也展現了陰陽的平衡與變化。


    剛柔相濟:劉備的仁德與堅持是柔的表現,而他在麵對困境時的決斷和勇氣則是剛的體現。單福(徐庶)的智謀則是剛柔相濟的典型,他在輔佐劉備時既展現出果斷的策略,又能以溫和的方式引導劉備。


    變與不變:局勢在不斷變化,如蔡瑁的陰謀、劉備的遭遇等,但劉備求賢若渴的初心不變。這體現了在變化中保持核心的重要性。


    時位相應:劉備在不同的時位中有著不同的行動和決策。他在南漳、新野等地的經曆,反映了他根據時位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動。


    乾坤定位:本迴中展現了天下大勢的變化,以及劉備在其中的定位和追求。他努力在乾坤之間尋找自己的位置,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四、分別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三國演義》第 35 迴:


    《踏莎行·德南漳逢隱淪》


    躍馬檀溪,南漳途遇。水鏡高論乾坤覷。


    單福新野展才謀,英主求賢心所慮。


    亂世紛爭,風雲際會。江山如畫宏圖舉。


    三分鼎立智謀籌,英雄壯誌豪情聚。


    《沁園春·單福新野遇英主》


    德潤南漳,隱淪相逢,亂世風雲。


    憶檀溪躍馬,險中脫險;水鏡論道,賢聚賢臨。


    單福新野,智謀初展,英主傾心盼輔臣。


    宏圖展,看三分天下,誌在乾坤。


    豪傑壯誌淩雲,共譜寫傳奇史冊存。


    歎英雄氣概,千秋傳頌;智謀韜略,百世留痕。


    鼎立之勢,漸成輪廓,偉業將成夢漸真。


    且拭目,待江山定鼎,功業長存。


    《滿江紅·玄德南漳逢賢》


    南漳際會,隱淪遇、水鏡高識。


    檀溪險、躍馬脫難,英主心赤。


    單福新野施謀略,英雄慧眼識賢德。


    展宏圖、三分天下謀,誌未息。


    風雲變,戰鼓急。豪傑聚,豪情激。


    看江山如畫,智謀相弈。


    亂世沉浮書傳奇,千秋功業留史跡。


    待明日、看天下歸一,共歡泣。


    詮釋:


    《踏莎行·德南漳逢隱淪》:這首詞描述了劉備在南漳的遭遇,包括躍過檀溪的艱險,以及與水鏡先生的相遇和探討。同時,也展現了劉備在新野遇到單福(徐庶)並展現出對賢才的渴望,以及對未來局勢的考慮。


    《沁園春·單福新野遇英主》:此詞重點講述了在亂世中,劉備在南漳的經曆以及他在新野得遇單福的重要時刻。表達了劉備的雄心壯誌和為實現三分天下的目標而努力的決心,同時也描繪了英雄豪傑們的氣概和智謀。


    《滿江紅·玄德南漳逢賢》:該詞突出了劉備在南漳的相遇和經曆,強調了他在危難中保持堅定的信念,以及在新野發現單福這一賢才的喜悅。同時,也展現了亂世中英雄們的豪情和為實現大業而奮鬥的精神。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