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梁朝廷,誰人不知司禮監的周瀾海?


    蔣培英左思右想,昨晚吃酒時沒和什麽人近身。玉佩當然隻能是嚴冬生掛在他身上的。可是,那廝到底什麽意思?


    搖晃的錦簾裏,平南候新招的貴婿呆坐轎中,麵色慘白。


    第二日,僧錄司裏。因著昨夜守歲,眾人都起得晚。去聽戲的那一批人快晌午才來返工。廚房胖嬸煮了一大鍋餃子,給眾人當作正月初一的早午飯。


    裴訓月隻匆匆挑了一個明蝦餡兒的入肚,便催促眾人一起和她前往利運塔調查小莊吊死之事。


    沒承想,眾人甫一下塔,紛紛上吐下瀉。


    「胖嬸拿多少年前的陳年老肉包的餃子?」副監工張通捂著肚子直嚎。


    「不曉得,沒準還是翠珠來僧錄司報案那一天買的牛羊肉。」林斯致剛從茅廁迴來,冷汗涔涔。


    裴訓月是唯獨沒遭殃的。幸虧吃得少。她在心裏默默記了一筆,迴去定得教育胖嬸別囤菜肉。楚工匠已在案發的那間籍冊司裏孜孜等著她。「大人,您來了!聽說你們好像鬧了肚子,來來,趕緊喝口熱茶。」他一見裴訓月,便感激地去握她的手。大年初一就來查案,這個裴鬆,與他素日裏聽聞的那樣好色身弱,全然不同。


    裴訓月微不可察地揚眉,避開了他的手,關心道:「楚師傅,莊祿星的遺體,現如今停在北坊驗所了?」


    「是。朱知府調任後,新上任的胡知府對命案抓得很緊。昨夜就派了些人把小莊運走了。」楚工匠指指門上的封條,「這間屋子,從案發後,便有金吾衛來嚴加看守,絕對一個蒼蠅進不來。」


    裴訓月點點頭,盯著屋子裏三排書架。前兩排都是佛經,最後一排是利運塔建成以來的各種文書。有香錢錄、修造簿、進貢記等等,按理來說,都是比僧人花名冊重要許多的東西。


    為什麽偏偏丟了那本花名冊?這個名冊唯一的意義,無非是記錄所有曾經進利運塔為僧的人罷了。


    這樣說來,讓它消失在眾人眼前,隻有兩種目的——一是小偷想知道誰曾在利運塔為僧。二是,小偷想隱瞞誰曾在利運塔為僧。


    實在拗口。裴訓月忽覺太陽穴突突地跳。利運塔是國塔,在裏麵剃髮為僧,應當是個比較光榮的事。有什麽可隱瞞的呢?她停了腳步,轉身道:「楚師傅——」


    「你在這邊,幹了多少年了?」


    「得有十幾年了。這塔有十八層。我之前專門負責第八層的內飾設計。塔突然塌了之後,官爺們就又把我叫來,讓我負責重修。」


    「當時和你一起負責建塔設計的有多少人?」


    「當時光造就造了快五年。其實五年內也不是一直都在施工,大部分時候,是我們畫了圖交給上麵,上麵再給皇帝看,求一個禦筆硃批。批準了,才能開始建。五年裏來來迴迴,少不得也有近千人負責建造設計。」


    「這樣費心力的工程。怪不得我小時候聽人說『利運一成,天下太平』。」裴訓月嘆。


    「是呢,這塔要造的時候,也是太祖剛剛平天下之時。利的當真是國運啊。大梁從那以來,一直都是盛世。誰能想到,它會突然塌了......」楚工匠說到這,忽覺失言,「呸呸,下官多言了,大人恕罪。」


    「無妨。」裴訓月抬手。楚工匠說的其實也是民聲。當時利運塔塌後,欽天監用地動儀探測了半天,也沒測出來任何地震之相。沒人知道為什麽好好的一尊佛塔忽然就塌了。民間便有大梁將亡之說頓起。


    之後,楚工匠又引著裴訓月將小樓上下轉了一圈。小莊還沒死之前,這小樓雖有安保,卻並不詳細記錄人員出入。來來往往數百人,守衛們也記不清。不過,據宋昏的驗屍簿裏寫,小莊應該是死在大年三十的早晨。


    當夜,僧錄司一行人為了查案方便,索性住在塔旁。裴訓月聽了一晚上窟中的怪聲,睡不安生。翌日,她隻能按照笨辦法,讓守衛盡量迴憶當日早晨來訪的有誰,再叫那人過來詢問。就這樣逐一排查,竟過去數日。轉眼,已是案發第九天。


    仍然一點頭緒也無。再過幾日就是元宵節了。


    為了小莊這件突兀的命案,司裏的人奔波許久,年都沒過好,隱隱地有了怨聲。「你不能這樣霸道,阿月。」這天晚上,紅姑趁無人時說。


    「再等等。」她道,「我有種預感,這個案子背後,可能會牽扯出一樁大事。」


    「什麽事也比不上民心。你沒預感到?整個僧錄司裏已經沒人有耐心再幹下去。」紅姑說,「再者說迴你身上,你多少天沒好好吃飯睡覺了,就算要查案,這樣也不是辦法。」


    裴訓月望著窗外夜色如水。整個人的背影清減得像風吹就能倒。她比之前還瘦得多。「既如此,再給我一天寬限吧,」她轉頭,落寞道,「就一天,查不出來,就給大家放假。」


    正在那時,林斯致趕來,隔著窗戶道:「大人,我剛迴司裏,發現一個新事情。」


    「什麽?」裴紅二人齊齊尖聲問。


    林斯致摸摸後腦勺:「為何一下子都如此緊張?」他進了屋,說,「不是大事,不過是北坊來了道新令,說是要從此禁民間火葬。」


    「這哪裏是新令?」紅姑奇道,「不是從很久以前,朝廷就不支持民間火葬麽?」


    「雖說如此,但迴明窟向來是個例外。塔塌了以後難民太多,朝廷根本埋不過來,所以對此地的民間火葬一直是睜隻眼閉隻眼。」林斯致遞來詔令,「這樣明文禁止,還是頭一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僧錄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磐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磐南枝並收藏僧錄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