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批程遠擔心不好運走的兵器,當涇城已被西戎軍收入囊中,此事還有什麽難處?
雖然大晟會失去涇城乃至律州,但是梁束乃至梁家梁皇後,會因為此事,徹底失勢。
季宣廷身為皇室子弟,他不在乎大晟百姓的死活,覺得區區幾座城池不算什麽,一心隻想和二公主作對,竟然與西戎合作,試圖以這樣的方式扳倒梁家。
這樣的消息一傳出來,哪怕此案還沒有定論,民間百姓也早已唾棄季宣廷一萬遍。
至於穆闐是怎麽和西戎三皇子聯繫上的?
這又牽扯到另一樁事,經季宣廷身邊的心腹證實,季宣廷一直和京都的那些西戎細作有聯繫。
當初那些西戎細作計劃要在秋獮期間刺殺皇帝,季宣廷早知此事卻不說。
這不由又讓人聯想到,當初徹查秋獮刺殺一案時,季宣廷因為引導五皇子對幻術表演燃起興趣,而被牽扯其中的事情。
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
但如今兩件事結合起來,不由讓人疑問,季宣廷想要做什麽?
他是不是在幫助西戎細作混入秋獮的表演中?
難道他也想要皇帝死在秋獮的刺殺中?
又是叛國,又是弒父,緊接著又出了一樁事。
之前平洲知府侵吞稅銀一案竟又出了新的證據。
帳本上清晰地記載了那些髒銀的去處,其中一大部分被孝敬給了榮家和二皇子。
風波驟起,愈演愈烈。
季宣廷當然不願承認這些罪名,他死死抓住一個點不放——
穆闐乃是慕容策的人,他就是一個奸細,慕容策身為西戎皇子,他們的話信不得。
書信是可以偽造的,他拒不承認那些與西戎細作和程遠的往來書信是真的。
皇帝不下令,誰敢對皇子用刑?
局麵自然就僵住了。
陸雲霜一早料到會如此。
前世大晟失去律州,梁束生死不知,民間民怨沸騰。
再加之,程遠被發現在家中自縊,臨死前些寫了一封血書,闡述自己的罪行,說是一切受梁束指使,心中愧然,自裁謝罪。
這封血書輾轉到了京城,成了又一「鐵證」。
梁家覆滅,梁皇後被廢。
但是皇帝依舊想以季清嵐不知情為由,將她摘出其中。
不想偏在此時,季宣廷派人捉拿潛藏在京都的西戎細作,陷害季清嵐,言她和西戎細作合謀刺殺皇帝,想要偽造遺詔登基。
他們甚至真的找出了一封偽造的遺詔。
皇帝失望痛心至極,這才下令將季清嵐貶為庶人,終身囚禁。
同樣是弒父罪名在前,皇帝不願賜死季清嵐,最後甚至還想要為她平反。
陸雲霜不相信,季清嵐會真的在冷宮服毒自盡,想也知道,自盡一事定是季宣廷的手筆。
如今季宣廷麵對同樣的罪名,當然他的罪名要更多一些,也更無可反駁。
陸雲霜想過,皇帝是否依舊會猶豫?
皇長子年幼夭折,季宣廷身為二皇子,算是皇帝第一個看著長大的兒子,更別說他還有榮妃這個得寵的母妃。
怕就怕皇帝心中顧念著血緣親情,最終也是下令終身幽禁。
陸雲霜可不想要這樣的結果。
在宮中舉辦萬壽節前,陸雲霜私底下和季清嵐見了一麵,而後安心去赴宮中的萬壽宴。
此次的萬壽宴尤其盛大,各國使臣代表紛紛入宮進獻壽禮。
而在這種重要場合,季宣廷依舊在幽閉中,無法在此盛宴上現身。
眾人心中明了,二皇子此次也許能活下來,但與儲位再也無緣了。
他們沒想到的是,還有更大的風波等著季宣廷。
萬壽宴後,京都不知何時傳出一則流言,有人言前朝厲王和宮中那位榮妃娘娘,曾在潯州相遇,有過一段情愛過往。
這種話以前大家是不敢傳的,但今時不同往日,消息愈傳愈廣。
傳言中榮妃和厲王相識相愛的經過也變得越發詳細,說厲王去潯州尋醫醫治腿疾,恰巧在遇見在潯州暫住的榮家大姑娘,兩人對彼此一見鍾情。
榮家大姑娘為了給厲王尋藥,不慎跌落山坡,被樹枝劃破手臂,在左臂上留下一道不小的疤痕……二人情意綿長,不想榮家大姑娘被家族所迫,嫁給當今聖上為妻。
厲王恨聖上奪妻,又眼見皇位無望,最終逼宮造反,兵敗後自盡於宮中。
這則流言最終傳到了宮中。
重華殿內,皇帝坐在書案後,閉目暫歇。
那些流言歷歷在耳,他想起榮妃左臂上的那道傷疤,她說是年少時玩鬧不慎被劃傷的,後尋了許多祛疤的藥也除不盡,還是留下淡淡的疤痕。
外麵的流言能準確說出榮妃左臂上的疤痕,必是有備而來。
皇帝也經歷過奪儲,他大抵能猜到流言出自何方。
「陛下,」崔德全進入殿內,低聲道,「榮妃娘娘那邊派人來,說想要見陛下一麵。」
「不見。」皇帝冷淡道。
他知道這會兒見了榮妃,榮妃會說些什麽話。
既如此,不如不去。
而榮妃也猜到皇帝可能不會見她,又讓人傳話過來,「榮妃娘娘說,宮外那些都是謠言,隻盼陛下能查清謠言的來處,還她一個清白。」
皇帝不去,這些話還是到了他耳中。
雖然大晟會失去涇城乃至律州,但是梁束乃至梁家梁皇後,會因為此事,徹底失勢。
季宣廷身為皇室子弟,他不在乎大晟百姓的死活,覺得區區幾座城池不算什麽,一心隻想和二公主作對,竟然與西戎合作,試圖以這樣的方式扳倒梁家。
這樣的消息一傳出來,哪怕此案還沒有定論,民間百姓也早已唾棄季宣廷一萬遍。
至於穆闐是怎麽和西戎三皇子聯繫上的?
這又牽扯到另一樁事,經季宣廷身邊的心腹證實,季宣廷一直和京都的那些西戎細作有聯繫。
當初那些西戎細作計劃要在秋獮期間刺殺皇帝,季宣廷早知此事卻不說。
這不由又讓人聯想到,當初徹查秋獮刺殺一案時,季宣廷因為引導五皇子對幻術表演燃起興趣,而被牽扯其中的事情。
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
但如今兩件事結合起來,不由讓人疑問,季宣廷想要做什麽?
他是不是在幫助西戎細作混入秋獮的表演中?
難道他也想要皇帝死在秋獮的刺殺中?
又是叛國,又是弒父,緊接著又出了一樁事。
之前平洲知府侵吞稅銀一案竟又出了新的證據。
帳本上清晰地記載了那些髒銀的去處,其中一大部分被孝敬給了榮家和二皇子。
風波驟起,愈演愈烈。
季宣廷當然不願承認這些罪名,他死死抓住一個點不放——
穆闐乃是慕容策的人,他就是一個奸細,慕容策身為西戎皇子,他們的話信不得。
書信是可以偽造的,他拒不承認那些與西戎細作和程遠的往來書信是真的。
皇帝不下令,誰敢對皇子用刑?
局麵自然就僵住了。
陸雲霜一早料到會如此。
前世大晟失去律州,梁束生死不知,民間民怨沸騰。
再加之,程遠被發現在家中自縊,臨死前些寫了一封血書,闡述自己的罪行,說是一切受梁束指使,心中愧然,自裁謝罪。
這封血書輾轉到了京城,成了又一「鐵證」。
梁家覆滅,梁皇後被廢。
但是皇帝依舊想以季清嵐不知情為由,將她摘出其中。
不想偏在此時,季宣廷派人捉拿潛藏在京都的西戎細作,陷害季清嵐,言她和西戎細作合謀刺殺皇帝,想要偽造遺詔登基。
他們甚至真的找出了一封偽造的遺詔。
皇帝失望痛心至極,這才下令將季清嵐貶為庶人,終身囚禁。
同樣是弒父罪名在前,皇帝不願賜死季清嵐,最後甚至還想要為她平反。
陸雲霜不相信,季清嵐會真的在冷宮服毒自盡,想也知道,自盡一事定是季宣廷的手筆。
如今季宣廷麵對同樣的罪名,當然他的罪名要更多一些,也更無可反駁。
陸雲霜想過,皇帝是否依舊會猶豫?
皇長子年幼夭折,季宣廷身為二皇子,算是皇帝第一個看著長大的兒子,更別說他還有榮妃這個得寵的母妃。
怕就怕皇帝心中顧念著血緣親情,最終也是下令終身幽禁。
陸雲霜可不想要這樣的結果。
在宮中舉辦萬壽節前,陸雲霜私底下和季清嵐見了一麵,而後安心去赴宮中的萬壽宴。
此次的萬壽宴尤其盛大,各國使臣代表紛紛入宮進獻壽禮。
而在這種重要場合,季宣廷依舊在幽閉中,無法在此盛宴上現身。
眾人心中明了,二皇子此次也許能活下來,但與儲位再也無緣了。
他們沒想到的是,還有更大的風波等著季宣廷。
萬壽宴後,京都不知何時傳出一則流言,有人言前朝厲王和宮中那位榮妃娘娘,曾在潯州相遇,有過一段情愛過往。
這種話以前大家是不敢傳的,但今時不同往日,消息愈傳愈廣。
傳言中榮妃和厲王相識相愛的經過也變得越發詳細,說厲王去潯州尋醫醫治腿疾,恰巧在遇見在潯州暫住的榮家大姑娘,兩人對彼此一見鍾情。
榮家大姑娘為了給厲王尋藥,不慎跌落山坡,被樹枝劃破手臂,在左臂上留下一道不小的疤痕……二人情意綿長,不想榮家大姑娘被家族所迫,嫁給當今聖上為妻。
厲王恨聖上奪妻,又眼見皇位無望,最終逼宮造反,兵敗後自盡於宮中。
這則流言最終傳到了宮中。
重華殿內,皇帝坐在書案後,閉目暫歇。
那些流言歷歷在耳,他想起榮妃左臂上的那道傷疤,她說是年少時玩鬧不慎被劃傷的,後尋了許多祛疤的藥也除不盡,還是留下淡淡的疤痕。
外麵的流言能準確說出榮妃左臂上的疤痕,必是有備而來。
皇帝也經歷過奪儲,他大抵能猜到流言出自何方。
「陛下,」崔德全進入殿內,低聲道,「榮妃娘娘那邊派人來,說想要見陛下一麵。」
「不見。」皇帝冷淡道。
他知道這會兒見了榮妃,榮妃會說些什麽話。
既如此,不如不去。
而榮妃也猜到皇帝可能不會見她,又讓人傳話過來,「榮妃娘娘說,宮外那些都是謠言,隻盼陛下能查清謠言的來處,還她一個清白。」
皇帝不去,這些話還是到了他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