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本宮是好心提點她。」得了嫻貴人幫助,溫妃的聲音都比剛才高了。
眼瞅著兩邊又要吵起來,皇後輕描淡寫地將茶盞往描金小幾上一擱,噹啷的一聲聲響,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有一隻無形的手掌將那些聲音壓下。
「好了,我看是近日來天氣熱了,大家心情都浮躁了。」
皇後和氣地說道,「春和。」
「奴才在。」春和答應一聲。
「今日吩咐膳房多用苦瓜做幾道清熱下火的菜給各宮送去,」皇後吩咐完,又轉過頭看向眾人道:「而今太後不在,咱們大家都規矩些,少生些事,多做些分內事,為皇上綿延子嗣,開枝散葉才是正道。」
「是。」眾人不敢再鬧,起身屈膝行禮。
「喬答應。」皇後又抬頭看向喬溪雲。
「在。」喬溪雲答應一聲。
皇後笑得很是和藹:「你臉上的傷既然好了,今日我便讓敬事房把你的綠頭牌重新上上去。」
「是,多謝皇後娘娘。」喬溪雲臉頰泛上些許紅暈,似是羞澀一般,皇後不禁想起一句詩——花心定有何人撚,暈暈如嬌靨。
這屆秀女環肥燕瘦都有,可要論容貌最清麗脫俗的卻當屬喬答應。
如意攙扶著喬溪雲出來,綠臘打了一把水墨畫油紙傘遮擋日頭。
如意滿臉喜色,小聲道:」小主,您的綠頭牌能上,就有機會承寵了。」
喬溪雲手裏捏著帕子,啐了她一下,」你這妮子這等話也能說出口。」
「有什麽,宮裏的小主誰不想承寵。」如意看了看四周,低聲道:「皇上眼下也就大阿哥跟大格格兩個孩子,大阿哥又異於常人,這要是您能懷上個小阿哥,您的榮華富貴可就難以想像了。」
這話倒是實在話。
誰不知道皇上子嗣少,太後為了這事還千裏迢迢跑去五台寺,許下願,要吃齋念佛一年為皇上積德積福。
喬溪雲眼眸一轉,這有子嗣肯定是好事,可福兮禍之所倚,宮裏頭這麽多個女人,到現在都沒能生下孩子,難不成是他們不想不成?
宮門深似海啊。
晌午過後,皇帝用了晚膳,他正支著腮幫,手執著一卷春秋。
養心殿廊簷上的金絲藤紅漆竹簾被風吹動,啪嗒啪嗒地叩擊著描金盤龍柱子。
日頭透過竹簾縫隙在金磚上投射出斑駁光影,三足金爐裏焚出裊裊瑞香,皇帝看著書,腦子裏想著的卻是朝廷的事。
皇帝登基六年,但朝廷上依舊是一團亂麻,皇後跟太後出身的春英氏占據朝廷半壁江山,貴妃阿瑪菩薩保、溫妃阿瑪溫七十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雲妃阿瑪吏部尚書這三個輔政大臣也都各有盤算。
今兒個早朝,溫七十彈劾菩薩保索取兵餉過多,且開支不明;菩薩保卻痛罵溫七十捏著國庫銀錢,發兵餉不爽利,分明是故意所之。
總之,兩方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吵得不可開交。
其他人則要麽作壁上觀,要麽各為其主。
偌大一個朝廷,屬於皇帝自己的人反而屈指可數。
「皇上。」
李雙喜弓著腰進來,見皇帝看著書出神,硬著頭皮出神。
皇帝瞥了他一眼,丹鳳眼清冷,眼尾上挑,唇形薄而線條清晰,「什麽事?」
李雙喜諂媚地笑道:「敬事房鄧公公在外麵候著。」
這個時辰,鄧公公來是為什麽事,顯然就是為了翻牌子的事。
皇帝皺眉,麵帶不悅,屈起手指揉了揉眉心。
李雙喜低聲勸道:「皇上,您這都半個月沒翻牌子了,這鄧公公也難做啊。」
「罷,讓他進來就是。」皇帝放下書,說道,聲音清冷。
鄧公公進來的時候手裏捧著個鋪了明黃繡龍錦緞的托盤,上麵是各色綠頭牌,翠玉的是皇後,象牙的是貴妃,瑪瑙則是三妃,至於其他嬪、貴人則都是以紅木製成。
皇帝眼神在托盤上掃過。
他想了想,正要翻溫妃的牌子,外麵進來個太監,「皇上,貴妃娘娘派人給您送雞湯來了。」
皇帝的動作一頓,叫了進。
芙蓉提著食盒進來,福了福身,「奴才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她的眼神不動聲色地在鄧公公手裏的托盤上掃過,瞧見上麵還沒被翻過,心下鬆了口氣。
「伊立,」皇帝道:「貴妃怎麽叫你來送雞湯?」
還能是為什麽?
這自然是貴妃聽說早朝她阿瑪跟溫妃阿瑪吵了一架,有心想扳迴局麵,所以才特地急巴巴派人來送雞湯。
這種手段李雙喜都見慣了,見怪不怪地低垂著頭,站在一旁。
「迴皇上的話,我們娘娘聽說皇上晚膳吃不多,怕皇上餓著,所以特地囑咐膳房燉了您愛喝的人參雞湯。」
芙蓉迴話爽脆,貴妃身旁伺候的人自然沒有草包的。
皇帝看了眼食盒,瞥了李雙喜一眼,李雙喜會意,上去接過。
芙蓉識趣便告辭了。
食盒裏的雞湯燉得清透,還散發著熱氣騰騰的香味,皇帝沒心思吃東西,更沒心思吃雞湯,揮揮手讓李雙喜拿下去,他再看一眼綠頭牌,眼神這迴落在了末尾的喬答應身上,隨手指了指,「就她吧。」
「嗻!」鄧公公壓著喜,忙捧著綠頭牌下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眼瞅著兩邊又要吵起來,皇後輕描淡寫地將茶盞往描金小幾上一擱,噹啷的一聲聲響,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有一隻無形的手掌將那些聲音壓下。
「好了,我看是近日來天氣熱了,大家心情都浮躁了。」
皇後和氣地說道,「春和。」
「奴才在。」春和答應一聲。
「今日吩咐膳房多用苦瓜做幾道清熱下火的菜給各宮送去,」皇後吩咐完,又轉過頭看向眾人道:「而今太後不在,咱們大家都規矩些,少生些事,多做些分內事,為皇上綿延子嗣,開枝散葉才是正道。」
「是。」眾人不敢再鬧,起身屈膝行禮。
「喬答應。」皇後又抬頭看向喬溪雲。
「在。」喬溪雲答應一聲。
皇後笑得很是和藹:「你臉上的傷既然好了,今日我便讓敬事房把你的綠頭牌重新上上去。」
「是,多謝皇後娘娘。」喬溪雲臉頰泛上些許紅暈,似是羞澀一般,皇後不禁想起一句詩——花心定有何人撚,暈暈如嬌靨。
這屆秀女環肥燕瘦都有,可要論容貌最清麗脫俗的卻當屬喬答應。
如意攙扶著喬溪雲出來,綠臘打了一把水墨畫油紙傘遮擋日頭。
如意滿臉喜色,小聲道:」小主,您的綠頭牌能上,就有機會承寵了。」
喬溪雲手裏捏著帕子,啐了她一下,」你這妮子這等話也能說出口。」
「有什麽,宮裏的小主誰不想承寵。」如意看了看四周,低聲道:「皇上眼下也就大阿哥跟大格格兩個孩子,大阿哥又異於常人,這要是您能懷上個小阿哥,您的榮華富貴可就難以想像了。」
這話倒是實在話。
誰不知道皇上子嗣少,太後為了這事還千裏迢迢跑去五台寺,許下願,要吃齋念佛一年為皇上積德積福。
喬溪雲眼眸一轉,這有子嗣肯定是好事,可福兮禍之所倚,宮裏頭這麽多個女人,到現在都沒能生下孩子,難不成是他們不想不成?
宮門深似海啊。
晌午過後,皇帝用了晚膳,他正支著腮幫,手執著一卷春秋。
養心殿廊簷上的金絲藤紅漆竹簾被風吹動,啪嗒啪嗒地叩擊著描金盤龍柱子。
日頭透過竹簾縫隙在金磚上投射出斑駁光影,三足金爐裏焚出裊裊瑞香,皇帝看著書,腦子裏想著的卻是朝廷的事。
皇帝登基六年,但朝廷上依舊是一團亂麻,皇後跟太後出身的春英氏占據朝廷半壁江山,貴妃阿瑪菩薩保、溫妃阿瑪溫七十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雲妃阿瑪吏部尚書這三個輔政大臣也都各有盤算。
今兒個早朝,溫七十彈劾菩薩保索取兵餉過多,且開支不明;菩薩保卻痛罵溫七十捏著國庫銀錢,發兵餉不爽利,分明是故意所之。
總之,兩方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吵得不可開交。
其他人則要麽作壁上觀,要麽各為其主。
偌大一個朝廷,屬於皇帝自己的人反而屈指可數。
「皇上。」
李雙喜弓著腰進來,見皇帝看著書出神,硬著頭皮出神。
皇帝瞥了他一眼,丹鳳眼清冷,眼尾上挑,唇形薄而線條清晰,「什麽事?」
李雙喜諂媚地笑道:「敬事房鄧公公在外麵候著。」
這個時辰,鄧公公來是為什麽事,顯然就是為了翻牌子的事。
皇帝皺眉,麵帶不悅,屈起手指揉了揉眉心。
李雙喜低聲勸道:「皇上,您這都半個月沒翻牌子了,這鄧公公也難做啊。」
「罷,讓他進來就是。」皇帝放下書,說道,聲音清冷。
鄧公公進來的時候手裏捧著個鋪了明黃繡龍錦緞的托盤,上麵是各色綠頭牌,翠玉的是皇後,象牙的是貴妃,瑪瑙則是三妃,至於其他嬪、貴人則都是以紅木製成。
皇帝眼神在托盤上掃過。
他想了想,正要翻溫妃的牌子,外麵進來個太監,「皇上,貴妃娘娘派人給您送雞湯來了。」
皇帝的動作一頓,叫了進。
芙蓉提著食盒進來,福了福身,「奴才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她的眼神不動聲色地在鄧公公手裏的托盤上掃過,瞧見上麵還沒被翻過,心下鬆了口氣。
「伊立,」皇帝道:「貴妃怎麽叫你來送雞湯?」
還能是為什麽?
這自然是貴妃聽說早朝她阿瑪跟溫妃阿瑪吵了一架,有心想扳迴局麵,所以才特地急巴巴派人來送雞湯。
這種手段李雙喜都見慣了,見怪不怪地低垂著頭,站在一旁。
「迴皇上的話,我們娘娘聽說皇上晚膳吃不多,怕皇上餓著,所以特地囑咐膳房燉了您愛喝的人參雞湯。」
芙蓉迴話爽脆,貴妃身旁伺候的人自然沒有草包的。
皇帝看了眼食盒,瞥了李雙喜一眼,李雙喜會意,上去接過。
芙蓉識趣便告辭了。
食盒裏的雞湯燉得清透,還散發著熱氣騰騰的香味,皇帝沒心思吃東西,更沒心思吃雞湯,揮揮手讓李雙喜拿下去,他再看一眼綠頭牌,眼神這迴落在了末尾的喬答應身上,隨手指了指,「就她吧。」
「嗻!」鄧公公壓著喜,忙捧著綠頭牌下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