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歷史同人] 天幕劇透後秦始皇手握封神榜 作者:雲前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看中秦的九陵塔修得早,但人家修了三代皇帝。要是換了始皇老祖宗,他一個人就能幹完。
一直想要讓皇帝休養生息的諸子百家們,「……」
他們明白該讓剛結束戰亂的黔首們休養生息,但……真的好想要一個一模一樣的九陵塔啊!
就算沒皇帝睡上麵也行啊!!
第61章 嬴皎嬴邑,生死之敵
【「說到九陵塔,就不得不說九陵塔的守塔人。」
皎月放出迴溯石,畫麵上莊嚴肅穆的寢殿內,垂垂老矣的光耀帝躺在床上,目光掃過床邊同樣老去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孫子,最終落在年幼的三個小曾孫身上。
「寡人死後,將入諸子塔,守百家之學,缺一守塔人,你們可想好了,誰去做這件事?」
皎月解釋道:「光耀帝就生了一個女兒,秦仁帝生了一個兒子,秦術帝雖然又忙又窮,但好在有兩子一女。中秦到了秦術帝時期總算有宗室了。」
最終,三個孩子中的女孩主動站了出來,紅著眼眶說:「孫女願為曾祖母守塔。」
光耀帝緩緩點點頭,道:「既然守塔,你就不再是皇族宗親,即便將來主支斷絕,你這一脈也不能爭奪皇位。一日守塔,子孫後代皆要守塔。秦國不滅,你們的使命就不算結束。」
「孫女明白。」年幼的小公主鄭重點頭,「祖母和我們說過,孫女願意。」
光耀帝總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把小公主喚到床前,拉著她的手交代,「世人追名逐利。你們守塔守的不隻是朕,還有天下學說。如果不斷絕你們這一脈的念想,你們終究會被後來的帝王的厭棄,招至殺身之禍。」
「光耀帝為什麽要守塔人?」皎月崇敬地說:「守的不是塔,更不是帝王的骸骨,而是天下之學。」
「同樣是嬴姓宗親,帝王想要限製天下學說發展就得先過守塔人這關。」
「而這一支,守天下之學,每一個孩子都在塔內出生,在塔內長大,從小耳濡目染,無論男女,幾乎每個人都博覽群書,出過不少影響深遠的學者。」
「到了後期,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守塔人,更是整個天下文人的標杆,形成了全新的龐大家族。」
「子孫世世代代隻能守塔的規則限製了他們的一生,但同樣庇佑了整個家族,避免他們被帝王猜忌。」
「我之前提過,光耀帝說過,一位帝王一生打下一百座城池,卻沒有治理好,那他就是拖垮帝國的罪人。」
「秦武帝和秦聖武帝都很強,把大秦的領土擴張了幾十倍不止,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龐大帝國該如何治理?」
「光耀帝、秦仁帝、秦術帝、秦文帝,四位帝王勵精圖治,文化、商業、工業、農業、人口皆爆發式增長,到了秦武帝初年,大秦人口從建國之初的兩千多萬直接翻了十倍不止,達到有史以來的兩億多人。」
「當時,經過農家和墨家的歷代改良,加上從海外尋迴的良種,田地能做到畝產二十石左右,但也隻能勉強養活那麽多人。」
「人太多了,對外征伐勢在必行。但大家想想,兩億多人灑向整個世界,還會多嗎?」
「為了統治諾大的疆域,兩任帝王都啟用了分封製。」
「他們的方法是對的,畢竟如果沿用郡縣製,賦稅都得在海上漂泊一年半載才有可能送迴中原,派出去的官員一不小心就死在海
上,了無音訊。」
「在路途遙遠,中央無法掌握地方的情況下,分封製成了最好的選擇。」
「所有的皇室宗親全分封海外。」
皎月放出當時的分封製。
中原所在的地域不變,依舊是帝王掌握。
海外遼闊的疆域,分封嬴家人做君王,服從中原帝王統禦。
君王統禦的國家再實行郡縣製。
「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建國,隻是他們都叫秦。但因為領土太多,嬴家宗親又太薄弱,不得不從中央派遣更多的人才輔助他們統治疆域。」
「強大火炮和無數人才,保證了對外統治,但中原大地再次變得地廣人稀,人才凋零。蓬勃發展的學術再一次在衝擊中,發展變得遲緩。」
「其實,隻要如光耀帝之後的時期,再出幾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中秦依舊輝煌。」
說到這段歷史,皎月不免嘆息,「或許是盛極必衰,秦聖武帝的女兒秦宣帝就是一位非常不錯的帝王,但她一生幾乎都在收拾她祖父和母皇留下的問題。」
「即便她是一位入住九陵塔的帝王,終究也隻能保證中秦平穩發展。」
「之後的兩位帝王,稍有不逮,表現平平,更多依賴能臣,這導致君弱臣強,外部沒解決,帝國反而進入內部權力傾紮階段。」
「之後出過幾位強勢帝王,比如秦明帝、秦康帝、秦高帝,他們都很強,皆是進入九陵塔的帝王,但他們終究沒能重現曾經的輝煌。」
「這裏就不能不提秦昭帝嬴皎,她被稱為最像光耀帝的帝王,上位沒幾年就以雷霆手段收拾了眾多懷有異心的朝臣。」
「她大力發展百家之學,並聯合在外的諸侯,在世界各地建立如九陵塔般的藏書塔,真正做到了讓百家之學走向世界。」
皎月放出世界各地修建藏書塔的畫麵。
結合各地建築風格的百尺高塔拔地而起,數以百萬級的書籍被送入高塔之中,供那些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前往中原求學的人獲取知識。
一直想要讓皇帝休養生息的諸子百家們,「……」
他們明白該讓剛結束戰亂的黔首們休養生息,但……真的好想要一個一模一樣的九陵塔啊!
就算沒皇帝睡上麵也行啊!!
第61章 嬴皎嬴邑,生死之敵
【「說到九陵塔,就不得不說九陵塔的守塔人。」
皎月放出迴溯石,畫麵上莊嚴肅穆的寢殿內,垂垂老矣的光耀帝躺在床上,目光掃過床邊同樣老去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孫子,最終落在年幼的三個小曾孫身上。
「寡人死後,將入諸子塔,守百家之學,缺一守塔人,你們可想好了,誰去做這件事?」
皎月解釋道:「光耀帝就生了一個女兒,秦仁帝生了一個兒子,秦術帝雖然又忙又窮,但好在有兩子一女。中秦到了秦術帝時期總算有宗室了。」
最終,三個孩子中的女孩主動站了出來,紅著眼眶說:「孫女願為曾祖母守塔。」
光耀帝緩緩點點頭,道:「既然守塔,你就不再是皇族宗親,即便將來主支斷絕,你這一脈也不能爭奪皇位。一日守塔,子孫後代皆要守塔。秦國不滅,你們的使命就不算結束。」
「孫女明白。」年幼的小公主鄭重點頭,「祖母和我們說過,孫女願意。」
光耀帝總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把小公主喚到床前,拉著她的手交代,「世人追名逐利。你們守塔守的不隻是朕,還有天下學說。如果不斷絕你們這一脈的念想,你們終究會被後來的帝王的厭棄,招至殺身之禍。」
「光耀帝為什麽要守塔人?」皎月崇敬地說:「守的不是塔,更不是帝王的骸骨,而是天下之學。」
「同樣是嬴姓宗親,帝王想要限製天下學說發展就得先過守塔人這關。」
「而這一支,守天下之學,每一個孩子都在塔內出生,在塔內長大,從小耳濡目染,無論男女,幾乎每個人都博覽群書,出過不少影響深遠的學者。」
「到了後期,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守塔人,更是整個天下文人的標杆,形成了全新的龐大家族。」
「子孫世世代代隻能守塔的規則限製了他們的一生,但同樣庇佑了整個家族,避免他們被帝王猜忌。」
「我之前提過,光耀帝說過,一位帝王一生打下一百座城池,卻沒有治理好,那他就是拖垮帝國的罪人。」
「秦武帝和秦聖武帝都很強,把大秦的領土擴張了幾十倍不止,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龐大帝國該如何治理?」
「光耀帝、秦仁帝、秦術帝、秦文帝,四位帝王勵精圖治,文化、商業、工業、農業、人口皆爆發式增長,到了秦武帝初年,大秦人口從建國之初的兩千多萬直接翻了十倍不止,達到有史以來的兩億多人。」
「當時,經過農家和墨家的歷代改良,加上從海外尋迴的良種,田地能做到畝產二十石左右,但也隻能勉強養活那麽多人。」
「人太多了,對外征伐勢在必行。但大家想想,兩億多人灑向整個世界,還會多嗎?」
「為了統治諾大的疆域,兩任帝王都啟用了分封製。」
「他們的方法是對的,畢竟如果沿用郡縣製,賦稅都得在海上漂泊一年半載才有可能送迴中原,派出去的官員一不小心就死在海
上,了無音訊。」
「在路途遙遠,中央無法掌握地方的情況下,分封製成了最好的選擇。」
「所有的皇室宗親全分封海外。」
皎月放出當時的分封製。
中原所在的地域不變,依舊是帝王掌握。
海外遼闊的疆域,分封嬴家人做君王,服從中原帝王統禦。
君王統禦的國家再實行郡縣製。
「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建國,隻是他們都叫秦。但因為領土太多,嬴家宗親又太薄弱,不得不從中央派遣更多的人才輔助他們統治疆域。」
「強大火炮和無數人才,保證了對外統治,但中原大地再次變得地廣人稀,人才凋零。蓬勃發展的學術再一次在衝擊中,發展變得遲緩。」
「其實,隻要如光耀帝之後的時期,再出幾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中秦依舊輝煌。」
說到這段歷史,皎月不免嘆息,「或許是盛極必衰,秦聖武帝的女兒秦宣帝就是一位非常不錯的帝王,但她一生幾乎都在收拾她祖父和母皇留下的問題。」
「即便她是一位入住九陵塔的帝王,終究也隻能保證中秦平穩發展。」
「之後的兩位帝王,稍有不逮,表現平平,更多依賴能臣,這導致君弱臣強,外部沒解決,帝國反而進入內部權力傾紮階段。」
「之後出過幾位強勢帝王,比如秦明帝、秦康帝、秦高帝,他們都很強,皆是進入九陵塔的帝王,但他們終究沒能重現曾經的輝煌。」
「這裏就不能不提秦昭帝嬴皎,她被稱為最像光耀帝的帝王,上位沒幾年就以雷霆手段收拾了眾多懷有異心的朝臣。」
「她大力發展百家之學,並聯合在外的諸侯,在世界各地建立如九陵塔般的藏書塔,真正做到了讓百家之學走向世界。」
皎月放出世界各地修建藏書塔的畫麵。
結合各地建築風格的百尺高塔拔地而起,數以百萬級的書籍被送入高塔之中,供那些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前往中原求學的人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