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盤疔,為患側手掌腫脹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盤之狀,故得名為托盤疔,又名掌心毒,西醫稱之為掌中間隙感染。


    “怎麽這麽嚴重了才來?”老陸問道。


    “當時是去打工的時候,手被機器壓傷了,當時流了點血,就覺得沒那麽嚴重,誰知道第二天,手背就開始腫,我自己用酒精消毒,去診所吃了抗生素,現在越腫越高了。”


    老陸緩緩地站起身來,眉頭緊皺,目光緊緊鎖定在自己那隻慘不忍睹的手上。他小心翼翼地將手臂抬起,湊近眼前仔細端詳著。


    隻見手背上有四個潰口,仿佛被惡魔狠狠地咬噬過一般。膿血正源源不斷地從這些潰口中滲出,順著手指流淌而下,滿手都是血漬。手章還有一個潰口,往地板上滴血。


    手已經嚴重腫脹變形,腫脹的跟一隻熟透的饅頭似的,四指和腕部幾乎不能活動。


    腫勢並沒有停止蔓延,而是沿著手背一路向上延伸至肘部,甚至還波及到了前臂部分。整條胳膊看上去就像是一根粗壯的樹幹,與身體其他部位顯得極不協調。


    老陸說道:“你要是一開始就做好消毒,就不會那麽嚴重,現在治起來就有點麻煩了。怠慢不得,小翠你去藥房要一個一號熏洗方。”


    小翠點點頭就去了。


    一號熏洗方,是老陸自己的經驗方,黃柏三十克,大黃三十克,黃連三十克,虎杖三十克,腫節風三十克。水煎成湯。熏洗患處。


    老陸小心翼翼,將表麵的膿血淋洗幹淨,這才能看清楚,皮膚以下的表麵的肉已經全然腐爛,而腐肉裏麵有包裹著膿液。


    張言正問道“是不是需要切開引流?”


    老陸稍作思考:“不妥,切開引流,清創可能會導致感染嚴重,我覺得可以試一試藥線引流。”


    所謂藥線,古人叫“藥撚”,按臨床實際需要,將絲棉紙裁成寬窄長短適度,搓成大小長短不同的線形藥線備用。


    適用於瘡口細小的疾患,將藥線蘸藥插入,露個頭在外麵,再搞一層膏藥固定,膿液會順著藥線外流,也可以使滑絲組織附著在藥線上,換藥線的時候順帶著就出來了。


    古人用四個字總結叫“提膿祛腐”。


    老陸已經搓好了藥線,用麻藥潤濕,蘸上一層九一丹,直接就插進瘡口之中,並將留出的藥線末端向瘡口側方或下方折放,外蓋太乙膏固定。


    “有沒有其他身體不適?”


    患者說道:“就感覺頭懵懵的。”


    體溫計一量,低燒。


    “你這個還好,剛才用藥線探查了,沒有死骨,如果有死骨就更麻煩了。低燒還是熱毒熾盛,你們開個方子吧,一天換藥兩次,換藥勤一點。”


    林北就開了方子,以透膿散合四妙勇安湯。


    黃芪五十克,金銀花三十克,黃芩三十克,當歸十克,玄參十克,川芎十克,皂角刺三克,甘草五克。


    黃芪,當歸內不氣血,透膿外出,川芎皂角刺行氣活血,使膿液更易外達,黃芩,金銀花,玄參清熱涼血,清熱解毒。


    一日兩次。


    老陸隨即說道:“手掌皮膚比較堅韌,有時候裏麵的肉都腐爛了,膿液都堵在裏麵,也沒法出來,所以用藥線引流可以讓膿順著流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中醫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陌清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陌清歡並收藏我的中醫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