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和方明一模一樣的鞋子這件事上,我的推斷是對的。
因為在我家裏鞋櫃裏的那雙鞋,的確是我的,並不是被方明更換後他的那一雙。
我問張子昂:“樊隊那天來我家時候他很顯然也打開了鞋櫃,那麽他的結論是什麽?”
張子昂說:“當時樊隊的推斷,就是崔剛和你說的結論。”
因為那幾天我並沒有留意鞋櫃裏的這雙鞋,試想,好端端地你怎麽會意識到會有人和你穿一模一樣的鞋,而且還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它調換了,我和張子昂說:“那麽就又兩種可能,在樊隊來過之後,又有人換走了這雙鞋;第二,從一開始,換鞋就是一個幌子,鞋子從來都沒有換過,隻不過造成了換了鞋的假象。”
張子昂問我:“你確定這雙的確是你的?”
我說:“我覺得我們現在要關心的重點不是在這雙鞋是不是的確是我的,而是方明為什麽要這樣做,他想通過這雙鞋告訴我什麽,或者是他想借此隱瞞什麽?”
張子昂說:“那麽現在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方明為什麽會死。”
我說:“是的,方明的死因,才是他做這些的動機,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隻有一個模糊的兇手,卻根本無法確認,也就是說,到現在我們隻可以肯定方明是被謀殺,但是關於兇手,卻並沒有一點線索,我和師傅看見的那個人,並不能直接就被認定為兇手是不是?”
張子昂說:“是。不過何陽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我問:“什麽問題?”
張子昂說:“如果方明不是被謀殺,而是自殺呢?”
我看著張子昂,雖然心裏驚訝我卻沒有表現出來,我問張子昂:“你為什麽會這樣認為?”
張子昂說:“就是剛剛你說到可以確=肯定方明是被謀殺,而在我經曆過的案件裏,再沒有完全的證據之前,任何事都無法被肯定。而且在我接觸到這幾個案子的時候,我就隱隱察覺到一股子陰謀的氣息,一種欲蓋彌彰的手法似乎一直被用在這些看似表麵沒有什麽聯係的案件裏,於是我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這些案件裏麵,越是輕易被認定是謀殺的反而是自殺,而被認定為自殺的案件才是謀殺呢?”
張子昂說到這裏的時候我的心忽然“咯噔”了一下,似乎是有什麽想法也忽然在腦海裏產生,我看著張子昂說:“如果是這樣,恐怕這個案件就不是我們現在想的這樣了啊。”
張子昂說:“你也意識到了嗎,如果按照我這個思路出發,那麽就會發現,兇手是非常了解案件偵破的人,而且對案件偵破和破案的心理也把握的非常到位,如果說這個人是局外人,我倒是不相信。”
我說:“依照我們的慣有思維,都是物證優先,很顯然在方明的這個案件裏我們找到了一些但卻並不非常有力的證據證明了方明死於謀殺,而這個推斷有一部分是基於他當晚報警的描述,可是現在這個描述已經被推翻了,如果那一晚,並沒有人進入過他的房間,或者他說的那個在他家裏的人,根本就是一個不存在的人呢?”
我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隻覺得一股寒氣已經從腳底慢慢地竄了起來,張子昂說:“如果方明是自殺,那麽看似自殺的走林海卻是他殺,而兇手用這樣的手法是在掩飾什麽,很顯然他將我們的注意力聚集在無關的案件上,從而掩蓋真正的他想殺的人。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有一點我又有些想不通了。”
我問:“是什麽?”
張子昂說:“兇手卻又將這些有關無關的案件,都用一種很巧妙的手法給聯係了起來,那麽這些聯係究竟是兇手本身就無法切割,還是說是他故意要這樣做的,如果是他故意這樣做的,那麽這個案件的性質,似乎又不是我們想的這樣了。”
我深吸一口氣,這一連串案件的複雜程度,就好比每一條路都會有幾個岔路,而岔路上又有好多岔路一樣,隨著這樣的岔路越來越多,就越發變成一個如同迷宮一般的場景來,更重要的是,這不是簡單的空間迷宮,而是思維迷宮,因為一旦你深入了這個迷宮當中,想要再走出來理清其他線索,就很難了。
我說:“那麽就像你說的,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確定方明的死因。那麽現在有一條思路基本上是可行的,就是這雙鞋表明那晚上方明是來過我家的,無論他有沒有調換我和他的鞋,那麽他是來過我家的,而我家現在發現的這幾樣東西——花瓶裏的優盤、客房衣櫃裏的鞋、還有健身粉罐子裏的鑰匙,哪一件是他留下來的,又或者,都不是,他留了別的什麽東西!”
張子昂問我:“那麽你為什麽確定他留了東西給你?”
我說:“如果基於方明是自殺的假設,他的死亡時間是做不了假的,也就是說是我和師傅離開之後的一個小時半左右他死亡,我和他家的距離最快需要半個小時,他死亡後屍體在他的小區附近被發現,那麽他的死亡基本上就不可能是在他家裏,而是在外麵的什麽地方,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在他家裏找不到任何線索。那麽我們是如何推理方明的死亡的呢?我們是根據他的出警時候的說辭,建立起了他被謀殺的可能,之後又出現了李浩宗的事,於是我們認為這兩個案件雷同,經過類比推導出兇手在方明熟睡之後將烏頭堿滴入他的口鼻導致他攝入過量烏頭堿致死。這些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卻非常合理,可以說李浩宗這個案件的出現,就是用來迷惑我們,加深我們對方明死亡的錯誤思考,從而引我們進入思維迷宮。現在我們的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自殺,那麽方明就不是死在家中,那麽問題就來了,第一,他家不是第一死亡現場,為什麽會有死亡的一些痕跡殘留?第二,如果他是死在外麵的,那麽死亡地點是在哪裏,又是誰把他的屍體運送到了他住的小區附近,拋屍垃圾桶裏?”
張子昂看著我卻不說話,我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見他沒什麽反應,就問他:“是不是我哪裏推斷錯了?”
張子昂說:“何陽,你確定你是第一次接觸刑事案件嗎?”
我說:“是的,絕對是第一次接觸。”
張子昂麵色凝重地說:“何陽,這才是我最擔心的地方,你一個完全沒有經過刑事案件經驗的普通警員,在第一次經曆案件就有這樣的推斷能力和邏輯思維,不排除你本身邏輯能力很強,可是要在這些錯綜複雜的線索當中厘清思路,找到關鍵點,非常困難。與其說你是思路清晰,不如說……”
我感覺到張子昂的話開始隱隱不對勁,我問:“不如說什麽?”
張子昂卻換了一個方式和我說:“在案件中我們經常會和一些目擊者和證人打交道,即便是那些親眼看到了案件第一現場的人在描述的過程中,都會有偏差,那是因為人在極度的恐懼狀態下瞳孔會放大,導致大腦處於空白狀態,而當事後再迴想這段的時候,記憶基本上是空的,就造成了很多目擊者或者證人在描述這段記憶的時候,是有偏差甚至是有錯誤的。可是剛剛我聽你的說辭,你不像目擊者,也不像證人,你的說辭,更像是兇手!”
我看著張子昂鋒利而且寒冷的眼神,隻感到脊背一股涼氣直撲腦門,我甚至不知道該說什麽,是為自己不是兇手辯解,還是要說一些其他的話。
張子昂說:“這很危險何陽,我現在覺得,在這個案件中,你在其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因為在我家裏鞋櫃裏的那雙鞋,的確是我的,並不是被方明更換後他的那一雙。
我問張子昂:“樊隊那天來我家時候他很顯然也打開了鞋櫃,那麽他的結論是什麽?”
張子昂說:“當時樊隊的推斷,就是崔剛和你說的結論。”
因為那幾天我並沒有留意鞋櫃裏的這雙鞋,試想,好端端地你怎麽會意識到會有人和你穿一模一樣的鞋,而且還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它調換了,我和張子昂說:“那麽就又兩種可能,在樊隊來過之後,又有人換走了這雙鞋;第二,從一開始,換鞋就是一個幌子,鞋子從來都沒有換過,隻不過造成了換了鞋的假象。”
張子昂問我:“你確定這雙的確是你的?”
我說:“我覺得我們現在要關心的重點不是在這雙鞋是不是的確是我的,而是方明為什麽要這樣做,他想通過這雙鞋告訴我什麽,或者是他想借此隱瞞什麽?”
張子昂說:“那麽現在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方明為什麽會死。”
我說:“是的,方明的死因,才是他做這些的動機,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隻有一個模糊的兇手,卻根本無法確認,也就是說,到現在我們隻可以肯定方明是被謀殺,但是關於兇手,卻並沒有一點線索,我和師傅看見的那個人,並不能直接就被認定為兇手是不是?”
張子昂說:“是。不過何陽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我問:“什麽問題?”
張子昂說:“如果方明不是被謀殺,而是自殺呢?”
我看著張子昂,雖然心裏驚訝我卻沒有表現出來,我問張子昂:“你為什麽會這樣認為?”
張子昂說:“就是剛剛你說到可以確=肯定方明是被謀殺,而在我經曆過的案件裏,再沒有完全的證據之前,任何事都無法被肯定。而且在我接觸到這幾個案子的時候,我就隱隱察覺到一股子陰謀的氣息,一種欲蓋彌彰的手法似乎一直被用在這些看似表麵沒有什麽聯係的案件裏,於是我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這些案件裏麵,越是輕易被認定是謀殺的反而是自殺,而被認定為自殺的案件才是謀殺呢?”
張子昂說到這裏的時候我的心忽然“咯噔”了一下,似乎是有什麽想法也忽然在腦海裏產生,我看著張子昂說:“如果是這樣,恐怕這個案件就不是我們現在想的這樣了啊。”
張子昂說:“你也意識到了嗎,如果按照我這個思路出發,那麽就會發現,兇手是非常了解案件偵破的人,而且對案件偵破和破案的心理也把握的非常到位,如果說這個人是局外人,我倒是不相信。”
我說:“依照我們的慣有思維,都是物證優先,很顯然在方明的這個案件裏我們找到了一些但卻並不非常有力的證據證明了方明死於謀殺,而這個推斷有一部分是基於他當晚報警的描述,可是現在這個描述已經被推翻了,如果那一晚,並沒有人進入過他的房間,或者他說的那個在他家裏的人,根本就是一個不存在的人呢?”
我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隻覺得一股寒氣已經從腳底慢慢地竄了起來,張子昂說:“如果方明是自殺,那麽看似自殺的走林海卻是他殺,而兇手用這樣的手法是在掩飾什麽,很顯然他將我們的注意力聚集在無關的案件上,從而掩蓋真正的他想殺的人。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有一點我又有些想不通了。”
我問:“是什麽?”
張子昂說:“兇手卻又將這些有關無關的案件,都用一種很巧妙的手法給聯係了起來,那麽這些聯係究竟是兇手本身就無法切割,還是說是他故意要這樣做的,如果是他故意這樣做的,那麽這個案件的性質,似乎又不是我們想的這樣了。”
我深吸一口氣,這一連串案件的複雜程度,就好比每一條路都會有幾個岔路,而岔路上又有好多岔路一樣,隨著這樣的岔路越來越多,就越發變成一個如同迷宮一般的場景來,更重要的是,這不是簡單的空間迷宮,而是思維迷宮,因為一旦你深入了這個迷宮當中,想要再走出來理清其他線索,就很難了。
我說:“那麽就像你說的,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確定方明的死因。那麽現在有一條思路基本上是可行的,就是這雙鞋表明那晚上方明是來過我家的,無論他有沒有調換我和他的鞋,那麽他是來過我家的,而我家現在發現的這幾樣東西——花瓶裏的優盤、客房衣櫃裏的鞋、還有健身粉罐子裏的鑰匙,哪一件是他留下來的,又或者,都不是,他留了別的什麽東西!”
張子昂問我:“那麽你為什麽確定他留了東西給你?”
我說:“如果基於方明是自殺的假設,他的死亡時間是做不了假的,也就是說是我和師傅離開之後的一個小時半左右他死亡,我和他家的距離最快需要半個小時,他死亡後屍體在他的小區附近被發現,那麽他的死亡基本上就不可能是在他家裏,而是在外麵的什麽地方,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在他家裏找不到任何線索。那麽我們是如何推理方明的死亡的呢?我們是根據他的出警時候的說辭,建立起了他被謀殺的可能,之後又出現了李浩宗的事,於是我們認為這兩個案件雷同,經過類比推導出兇手在方明熟睡之後將烏頭堿滴入他的口鼻導致他攝入過量烏頭堿致死。這些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卻非常合理,可以說李浩宗這個案件的出現,就是用來迷惑我們,加深我們對方明死亡的錯誤思考,從而引我們進入思維迷宮。現在我們的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自殺,那麽方明就不是死在家中,那麽問題就來了,第一,他家不是第一死亡現場,為什麽會有死亡的一些痕跡殘留?第二,如果他是死在外麵的,那麽死亡地點是在哪裏,又是誰把他的屍體運送到了他住的小區附近,拋屍垃圾桶裏?”
張子昂看著我卻不說話,我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見他沒什麽反應,就問他:“是不是我哪裏推斷錯了?”
張子昂說:“何陽,你確定你是第一次接觸刑事案件嗎?”
我說:“是的,絕對是第一次接觸。”
張子昂麵色凝重地說:“何陽,這才是我最擔心的地方,你一個完全沒有經過刑事案件經驗的普通警員,在第一次經曆案件就有這樣的推斷能力和邏輯思維,不排除你本身邏輯能力很強,可是要在這些錯綜複雜的線索當中厘清思路,找到關鍵點,非常困難。與其說你是思路清晰,不如說……”
我感覺到張子昂的話開始隱隱不對勁,我問:“不如說什麽?”
張子昂卻換了一個方式和我說:“在案件中我們經常會和一些目擊者和證人打交道,即便是那些親眼看到了案件第一現場的人在描述的過程中,都會有偏差,那是因為人在極度的恐懼狀態下瞳孔會放大,導致大腦處於空白狀態,而當事後再迴想這段的時候,記憶基本上是空的,就造成了很多目擊者或者證人在描述這段記憶的時候,是有偏差甚至是有錯誤的。可是剛剛我聽你的說辭,你不像目擊者,也不像證人,你的說辭,更像是兇手!”
我看著張子昂鋒利而且寒冷的眼神,隻感到脊背一股涼氣直撲腦門,我甚至不知道該說什麽,是為自己不是兇手辯解,還是要說一些其他的話。
張子昂說:“這很危險何陽,我現在覺得,在這個案件中,你在其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