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溫嶠盯著一長段文字思忖著。
這是她來到大學第一次參加攝影比賽,以往她的攝影作品偶爾發布在微博上,經常有人刷到她的作品覺得很寶藏就關注了。
所以她現在也是一個很小的攝影博主。
置頂的那條微博上麵還標註著新手攝影,感謝喜歡多多指教之類的話。
鄭溫嶠想著,自己還在學習中,說不定能通過這次機會和學長學姐好好交流一下。
洗漱之後,鄭溫嶠盤起頭髮,坐在桌子前填寫電子報名表。
現在時間不算早,寢室裏別的同學都去上早課,鄭溫嶠打開窗戶。
花香夾雜著青草味的風撞進窗欞,帶著如蟬翼一般輕薄的冷氣,不會讓人覺得涼,滿滿的愜意感。
收拾好東西之後,鄭溫嶠隨手紮了一個馬尾辮,踩著運動鞋出了門。
她趕到a樓的時候剛好碰見下課買完粥走出來的白念。
鄭溫嶠站定一下,朝她揮揮手。
白念看到之後,雙手護著粥小步跑過來。
「酒醒了麽。」白念跑得有點急,頭頂一撮頭髮都跑亂了。
鄭溫嶠身高比白念高一點,幫她理了理頭髮,順勢接過她手裏的粥,像是撒嬌似的含笑道:「還差一點沒有醒,這不等著你的粥嘛。」
「貧嘴。」白念嗔怪一句。
兩人找了附近的學生食堂,早飯還有部分供應。
白念找食堂阿姨盛了幾個生煎端過來。
兩人麵對麵落座。
熱粥下肚,鄭溫嶠感覺空蕩蕩的胃舒服了很多。
兩人邊吃邊閑聊。
話題聊著聊著就說到攝影大賽的事情。
「這個我知道!」白念還咬著生煎,含糊道。
「聽說第一名還有獎金,不過據我打聽,前幾年比賽最後獲得特等獎的作品都是風景照。」
鄭溫嶠想起去年攝影社一開始招人的時候,好像還提了一句攝影大賽什麽的。
她當時專注地看著海報上學長學姐獲獎的作品,耳邊學長慷慨激昂的聲音幾乎沒怎麽聽進去。
現在想來,能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站到一個更高更遠的平台上,應該是很多逐夢人的所求。
也許應該盡全力試一試。
鄭溫嶠在心裏暗暗下了一個決定。
時間一晃到了周五。
鄭溫嶠書桌上的日曆本在接下來的每個周五都標註了記得去聽指導的課程。
上次學長說學校還請了一些有經驗和了解相關攝影知識的外校學生來講解。
或許也是給她的一次學習和討教的機會。
指尖從日曆上的「周五」字樣劃過,黑色簽字筆寫下的字跡透過紙的背麵起了淡淡的凹痕。
她突然迴想起自己的相機裏有這樣一張照片。
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天的拍攝時間,也是周五。
下班人流量高峰,每一個人都步履匆匆地往車站走,人影一閃而過,看不真切。
在他們之中,兩個人影顯得格外特殊。
鄭溫嶠記得那是一個秋日的午後。
夕陽昏黃的光從地鐵站玻璃外麵照進來,仿佛要把秋葉的黃,秋風的蕭瑟都要擠進來。
周圍的人走得很快,唯有一對年邁的夫婦走得有些費勁。
年過古稀的老爺爺正在給自己的老伴兒戴上帽子和圍巾。
布滿褶皺的手顫顫巍巍地從兜裏掏出一雙針織手套。
兩個手套之間用一根線相連。
老爺爺把一隻套在了自己的手上,另一隻套在握住的老伴兒的手上。
一根線,鬆散地纏繞在兩個人手腕上。
他們之間沒有過多的言語,這麽多年,感覺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人影綽綽,光影朦朧,唯有彼此握緊的手,是那個秋遺留的,獨家迴憶。
鄭溫嶠鏡頭裏的他們,是秋日黃昏車站,對浪漫的最好的詮釋。
相機鏡頭一抬的瞬間,記錄下了令人艷羨的一幕。
風把窗戶吹得哐哐作響,窗外的槐樹吹進來幾片葉,落在有凹痕的日曆本上。
鄭溫嶠沉默半晌,把筆記本裝進包裏,出了寢室。
三月末的天氣,仿若空穀迴響,置身在一種冷暖交織的奔騰裏。
下午時分,裏的學生大多都在上課和午休。
通往教學樓的小徑此刻格外僻靜,不燥人的陽光從林葉間傾斜下來,光斑透過縫隙毫不吝嗇地鋪在路上。
鄭溫嶠就這樣一路踏著光影走到了多媒體教室。
因為怕移動桌子把攝影設備弄壞,他們會先在隔壁的多媒體教室進行一個培訓。
多媒體教室一般是用於演示實驗的,格外寬敞。
裏麵還有同學還忙碌地擺好椅子。
鄭溫嶠剛放下水杯,就聽見旁邊的兩個同學低聲說話。
「還有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了,咱們得快點搬椅子了。」
「說來也倒黴,被後勤部安排搬椅子。」
「畢竟今天的講座,請來的不是本校人員,為了體現一部分地主之誼,學校也理應好好招待的。」
「也不知道外校的什麽來頭。」
「江大的,人家把攝影當個愛好,沒想到還做出了名堂。」
說這話的同學嘟囔一句,似乎又想到什麽,接著說。
「不過也是,江大的,個個都『身懷絕技』,天才和努力的佼佼者,這倒也不奇怪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是她來到大學第一次參加攝影比賽,以往她的攝影作品偶爾發布在微博上,經常有人刷到她的作品覺得很寶藏就關注了。
所以她現在也是一個很小的攝影博主。
置頂的那條微博上麵還標註著新手攝影,感謝喜歡多多指教之類的話。
鄭溫嶠想著,自己還在學習中,說不定能通過這次機會和學長學姐好好交流一下。
洗漱之後,鄭溫嶠盤起頭髮,坐在桌子前填寫電子報名表。
現在時間不算早,寢室裏別的同學都去上早課,鄭溫嶠打開窗戶。
花香夾雜著青草味的風撞進窗欞,帶著如蟬翼一般輕薄的冷氣,不會讓人覺得涼,滿滿的愜意感。
收拾好東西之後,鄭溫嶠隨手紮了一個馬尾辮,踩著運動鞋出了門。
她趕到a樓的時候剛好碰見下課買完粥走出來的白念。
鄭溫嶠站定一下,朝她揮揮手。
白念看到之後,雙手護著粥小步跑過來。
「酒醒了麽。」白念跑得有點急,頭頂一撮頭髮都跑亂了。
鄭溫嶠身高比白念高一點,幫她理了理頭髮,順勢接過她手裏的粥,像是撒嬌似的含笑道:「還差一點沒有醒,這不等著你的粥嘛。」
「貧嘴。」白念嗔怪一句。
兩人找了附近的學生食堂,早飯還有部分供應。
白念找食堂阿姨盛了幾個生煎端過來。
兩人麵對麵落座。
熱粥下肚,鄭溫嶠感覺空蕩蕩的胃舒服了很多。
兩人邊吃邊閑聊。
話題聊著聊著就說到攝影大賽的事情。
「這個我知道!」白念還咬著生煎,含糊道。
「聽說第一名還有獎金,不過據我打聽,前幾年比賽最後獲得特等獎的作品都是風景照。」
鄭溫嶠想起去年攝影社一開始招人的時候,好像還提了一句攝影大賽什麽的。
她當時專注地看著海報上學長學姐獲獎的作品,耳邊學長慷慨激昂的聲音幾乎沒怎麽聽進去。
現在想來,能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站到一個更高更遠的平台上,應該是很多逐夢人的所求。
也許應該盡全力試一試。
鄭溫嶠在心裏暗暗下了一個決定。
時間一晃到了周五。
鄭溫嶠書桌上的日曆本在接下來的每個周五都標註了記得去聽指導的課程。
上次學長說學校還請了一些有經驗和了解相關攝影知識的外校學生來講解。
或許也是給她的一次學習和討教的機會。
指尖從日曆上的「周五」字樣劃過,黑色簽字筆寫下的字跡透過紙的背麵起了淡淡的凹痕。
她突然迴想起自己的相機裏有這樣一張照片。
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天的拍攝時間,也是周五。
下班人流量高峰,每一個人都步履匆匆地往車站走,人影一閃而過,看不真切。
在他們之中,兩個人影顯得格外特殊。
鄭溫嶠記得那是一個秋日的午後。
夕陽昏黃的光從地鐵站玻璃外麵照進來,仿佛要把秋葉的黃,秋風的蕭瑟都要擠進來。
周圍的人走得很快,唯有一對年邁的夫婦走得有些費勁。
年過古稀的老爺爺正在給自己的老伴兒戴上帽子和圍巾。
布滿褶皺的手顫顫巍巍地從兜裏掏出一雙針織手套。
兩個手套之間用一根線相連。
老爺爺把一隻套在了自己的手上,另一隻套在握住的老伴兒的手上。
一根線,鬆散地纏繞在兩個人手腕上。
他們之間沒有過多的言語,這麽多年,感覺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人影綽綽,光影朦朧,唯有彼此握緊的手,是那個秋遺留的,獨家迴憶。
鄭溫嶠鏡頭裏的他們,是秋日黃昏車站,對浪漫的最好的詮釋。
相機鏡頭一抬的瞬間,記錄下了令人艷羨的一幕。
風把窗戶吹得哐哐作響,窗外的槐樹吹進來幾片葉,落在有凹痕的日曆本上。
鄭溫嶠沉默半晌,把筆記本裝進包裏,出了寢室。
三月末的天氣,仿若空穀迴響,置身在一種冷暖交織的奔騰裏。
下午時分,裏的學生大多都在上課和午休。
通往教學樓的小徑此刻格外僻靜,不燥人的陽光從林葉間傾斜下來,光斑透過縫隙毫不吝嗇地鋪在路上。
鄭溫嶠就這樣一路踏著光影走到了多媒體教室。
因為怕移動桌子把攝影設備弄壞,他們會先在隔壁的多媒體教室進行一個培訓。
多媒體教室一般是用於演示實驗的,格外寬敞。
裏麵還有同學還忙碌地擺好椅子。
鄭溫嶠剛放下水杯,就聽見旁邊的兩個同學低聲說話。
「還有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了,咱們得快點搬椅子了。」
「說來也倒黴,被後勤部安排搬椅子。」
「畢竟今天的講座,請來的不是本校人員,為了體現一部分地主之誼,學校也理應好好招待的。」
「也不知道外校的什麽來頭。」
「江大的,人家把攝影當個愛好,沒想到還做出了名堂。」
說這話的同學嘟囔一句,似乎又想到什麽,接著說。
「不過也是,江大的,個個都『身懷絕技』,天才和努力的佼佼者,這倒也不奇怪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