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妃不禁啞然,沒想到連喬居然有這樣一套嚴絲合縫的說辭,顯然是早就思量好了的。她心裏暗暗生恨:難怪旁人總說得誌便猖狂,眼前不就是個例子麽?仗著位分高過她,就敢在她麵前大放厥詞,換作從前,哪裏有連喬說話的位置?
還從沒有人敢和孫淑妃對著來的,殿裏的氣氛不禁有些僵持。半晌才見楊盼兒笑道:「貴妃娘娘說的很是,淑妃姐姐你也該放權了,到底你隻是淑妃,可連姐姐卻是陛下欽封的貴妃呢,於情於理,你都該退居人下。」
孫淑妃恨不得將楊盼兒一口氣掐死,這該死的賤蹄子,忘了從前是怎麽在她身後搖尾乞憐的?如今倒反去巴結連氏,可真會見風使舵!
尹婕妤亦笑道:「嬪妾也覺得奇怪,貴妃娘娘和淑妃娘娘雖同在妃位,可貴妃娘娘畢竟為四妃之首,淑妃見麵便該行半禮才是,卻從未見過如此,不知淑妃娘娘是忘了還是怎麽著。」
尹婕妤的話雖然刻意,卻也是事實,孫淑妃這樣高傲的性子,怎肯向連喬行禮,何況還是母家敗落之人。她勉強應道:「嬪妾自認與連貴妃情如姐妹,姐妹之間,想來不必如此客套。」
「原來妹妹是這般想的,那好,我便記下妹妹的心意了,但願妹妹日後別忘了你我的姐妹之情才好。」連喬輕輕笑著,有意咬重在那兩個字音上。
她的聲音又柔又糯,又甜又滑,但話裏的譏諷之意是很明顯的:連家正是因孫家告發才被皇帝查抄,孫淑妃還有臉說什麽姐妹之情,可不叫人笑掉大牙!
眾妃嬪都暗暗樂起來,孫淑妃越覺無地自容,隻恨自己不曾登上高位,否則總得將這些無知淺薄的賤人統統踩死才好。
大概因為請安時連喬說的那番話,孫淑妃竟真箇跑去福寧宮探望太後,一半也是為了從姑母身上尋得安心。
孫太後近來待她卻不比從前,見了麵,沒有一句不是冷嘲熱諷的,「你不忙著伺候皇帝,怎麽有空來看望哀家?」
孫淑妃知道這是責怪自己多日不來的話,也顧不得為自己辯脫,隻可憐兮兮的說道:「如今陛下忙著陪伴連氏,哪還顧得上咱們姐妹?莫說是我,就連語兒也被冷落之時。」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孫太後嘆道,「連氏出了這樣的事,皇帝想對她不上心是不可能的。」
「不就是擋了一刀麽?有什麽了不起的。」孫淑妃嘟囔道。
孫太後冷眼睨著她,「你說得容易,讓你為皇帝出生入死,你肯不肯?哀家瞧你怕是沒這份膽量。」她輕輕嘆道,「連氏對皇帝的心意可謂赤誠,哀家素日多瞧不起她,看著也難免動容,可見這天底下什麽都瞞得了人,唯有感情是瞞不了的。」
孫淑妃聽著越發悒悒不樂,「照姑母這般說法,便再也挽迴不了陛下的心麽?」
孫太後看著她,輕嗤一聲,「皇帝的心從來不在你身上,何談挽迴?」
孫淑妃忽然覺得自己來尋姑母就是個錯誤,她再也待不下去了,幹脆的起身,「臣妾告退。」
孫太後並未留她。
秦嬤嬤奉了茶來,不見了孫淑妃,因笑道:「淑妃娘娘怎麽才來便走了,也不問問太後您病得如何,近來睡得好不好。」
「她就是這樣的性子,有什麽好奇怪的。」孫太後懶懶臥在床頭,臉上神情非常疏離,這使她看上去越發蒼老。
孫柔青雖是她嫡親的侄女兒,對她未必有多少孝心,孫太後同樣如此,幫著她,不過是幫著孫家,為了孫氏門庭不倒。除了那丁點的血緣,感情可謂淡漠如水。
這輩子她隻在一個孩子身上傾注過心力,那便是當今皇帝,可惜隨著年月漸長,這份感情也漸漸淡去了。對皇帝是沒多大影響的,因為他心懷天下,無暇顧及這種小事,可是孫太後不能不感到悲哀——她發覺自己真的老了。?
第103章 自作孽
孫淑妃迴到寢宮,方才受的氣仍憋在肺腑裏,鬧心得慌,她咬牙切齒的道:「你瞧瞧她多厲害,連太後都幫著她說話,本宮這個親侄女竟不如一個外人了!」
抱琴深知自家主子的脾氣,明曉得她未必肯聽,也隻能苦勸道:「娘娘且忍一忍呀,連貴妃護駕有功,又剛誕下皇子,陛下多體恤她些也難免,等日子久了,或許陛下就能記起娘娘您了……」
「忍忍忍,本宮已經忍了這麽久,莫非要本宮忍一輩子麽?」孫淑妃氣惱說道,「陛下這樣喜歡那孩子,等再過些日子,說不定便要封他做太子了,哪還有本宮的立足之地?」
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抱琴心道。她可知道孫淑妃的痛處便在於子嗣,若這時去觸她黴頭,恐怕遷怒於己身,抱琴隻好幹站在一邊不說話。
孫淑妃發泄完一通,情緒反倒平靜下來,她定了定神說道:「去把孫婕妤給本宮叫來。」
這時候找孫婕妤有何用?皇帝一樣沒往她宮裏去。抱琴心中納悶,卻還是恭恭敬敬的應道:「是。」
待孫柔語姍姍來到後,孫淑妃已將殿內的下人全部屏退,笑吟吟的朝她招手,「過來坐。」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孫柔語心頭驀地掠過這句俗諺,礙於淑妃是她的親姐姐,也隻好不露聲色的挨著坐下。
沒有旁人供使喚,孫淑妃親自給她倒了盞沏好的香片,笑道:「陛下這些天也沒去看你吧?」
不待孫柔語迴應,她便自問自答的嘆道:「本宮何嚐不是一樣,可嘆陛下的心如今都牽繫在那人身上,咱們這些可憐人隻能備嚐冷落滋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還從沒有人敢和孫淑妃對著來的,殿裏的氣氛不禁有些僵持。半晌才見楊盼兒笑道:「貴妃娘娘說的很是,淑妃姐姐你也該放權了,到底你隻是淑妃,可連姐姐卻是陛下欽封的貴妃呢,於情於理,你都該退居人下。」
孫淑妃恨不得將楊盼兒一口氣掐死,這該死的賤蹄子,忘了從前是怎麽在她身後搖尾乞憐的?如今倒反去巴結連氏,可真會見風使舵!
尹婕妤亦笑道:「嬪妾也覺得奇怪,貴妃娘娘和淑妃娘娘雖同在妃位,可貴妃娘娘畢竟為四妃之首,淑妃見麵便該行半禮才是,卻從未見過如此,不知淑妃娘娘是忘了還是怎麽著。」
尹婕妤的話雖然刻意,卻也是事實,孫淑妃這樣高傲的性子,怎肯向連喬行禮,何況還是母家敗落之人。她勉強應道:「嬪妾自認與連貴妃情如姐妹,姐妹之間,想來不必如此客套。」
「原來妹妹是這般想的,那好,我便記下妹妹的心意了,但願妹妹日後別忘了你我的姐妹之情才好。」連喬輕輕笑著,有意咬重在那兩個字音上。
她的聲音又柔又糯,又甜又滑,但話裏的譏諷之意是很明顯的:連家正是因孫家告發才被皇帝查抄,孫淑妃還有臉說什麽姐妹之情,可不叫人笑掉大牙!
眾妃嬪都暗暗樂起來,孫淑妃越覺無地自容,隻恨自己不曾登上高位,否則總得將這些無知淺薄的賤人統統踩死才好。
大概因為請安時連喬說的那番話,孫淑妃竟真箇跑去福寧宮探望太後,一半也是為了從姑母身上尋得安心。
孫太後近來待她卻不比從前,見了麵,沒有一句不是冷嘲熱諷的,「你不忙著伺候皇帝,怎麽有空來看望哀家?」
孫淑妃知道這是責怪自己多日不來的話,也顧不得為自己辯脫,隻可憐兮兮的說道:「如今陛下忙著陪伴連氏,哪還顧得上咱們姐妹?莫說是我,就連語兒也被冷落之時。」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孫太後嘆道,「連氏出了這樣的事,皇帝想對她不上心是不可能的。」
「不就是擋了一刀麽?有什麽了不起的。」孫淑妃嘟囔道。
孫太後冷眼睨著她,「你說得容易,讓你為皇帝出生入死,你肯不肯?哀家瞧你怕是沒這份膽量。」她輕輕嘆道,「連氏對皇帝的心意可謂赤誠,哀家素日多瞧不起她,看著也難免動容,可見這天底下什麽都瞞得了人,唯有感情是瞞不了的。」
孫淑妃聽著越發悒悒不樂,「照姑母這般說法,便再也挽迴不了陛下的心麽?」
孫太後看著她,輕嗤一聲,「皇帝的心從來不在你身上,何談挽迴?」
孫淑妃忽然覺得自己來尋姑母就是個錯誤,她再也待不下去了,幹脆的起身,「臣妾告退。」
孫太後並未留她。
秦嬤嬤奉了茶來,不見了孫淑妃,因笑道:「淑妃娘娘怎麽才來便走了,也不問問太後您病得如何,近來睡得好不好。」
「她就是這樣的性子,有什麽好奇怪的。」孫太後懶懶臥在床頭,臉上神情非常疏離,這使她看上去越發蒼老。
孫柔青雖是她嫡親的侄女兒,對她未必有多少孝心,孫太後同樣如此,幫著她,不過是幫著孫家,為了孫氏門庭不倒。除了那丁點的血緣,感情可謂淡漠如水。
這輩子她隻在一個孩子身上傾注過心力,那便是當今皇帝,可惜隨著年月漸長,這份感情也漸漸淡去了。對皇帝是沒多大影響的,因為他心懷天下,無暇顧及這種小事,可是孫太後不能不感到悲哀——她發覺自己真的老了。?
第103章 自作孽
孫淑妃迴到寢宮,方才受的氣仍憋在肺腑裏,鬧心得慌,她咬牙切齒的道:「你瞧瞧她多厲害,連太後都幫著她說話,本宮這個親侄女竟不如一個外人了!」
抱琴深知自家主子的脾氣,明曉得她未必肯聽,也隻能苦勸道:「娘娘且忍一忍呀,連貴妃護駕有功,又剛誕下皇子,陛下多體恤她些也難免,等日子久了,或許陛下就能記起娘娘您了……」
「忍忍忍,本宮已經忍了這麽久,莫非要本宮忍一輩子麽?」孫淑妃氣惱說道,「陛下這樣喜歡那孩子,等再過些日子,說不定便要封他做太子了,哪還有本宮的立足之地?」
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抱琴心道。她可知道孫淑妃的痛處便在於子嗣,若這時去觸她黴頭,恐怕遷怒於己身,抱琴隻好幹站在一邊不說話。
孫淑妃發泄完一通,情緒反倒平靜下來,她定了定神說道:「去把孫婕妤給本宮叫來。」
這時候找孫婕妤有何用?皇帝一樣沒往她宮裏去。抱琴心中納悶,卻還是恭恭敬敬的應道:「是。」
待孫柔語姍姍來到後,孫淑妃已將殿內的下人全部屏退,笑吟吟的朝她招手,「過來坐。」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孫柔語心頭驀地掠過這句俗諺,礙於淑妃是她的親姐姐,也隻好不露聲色的挨著坐下。
沒有旁人供使喚,孫淑妃親自給她倒了盞沏好的香片,笑道:「陛下這些天也沒去看你吧?」
不待孫柔語迴應,她便自問自答的嘆道:「本宮何嚐不是一樣,可嘆陛下的心如今都牽繫在那人身上,咱們這些可憐人隻能備嚐冷落滋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