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瀾讓下人把蛋卷和果茶給四個長輩各送去一份,剩下的拿到張九如麵前,「我聽母親說你們兄弟三人中,長景最愛吃甜,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合他口味不。」


    張九如一下就明白了寧瀾的用意,起身帶著他去張長景的院子裏。


    張長景的院門閉著,張九如敲了門,問道,「長景可在?」


    片刻後,張長景的貼身小廝開了門,「大少爺,二少、二少有要事處理,吩咐了誰也不見。」


    「是嘛,」張九如看向院內,淡淡道,「那我明日再來。」


    小廝又進去通報,門再「吱呀」一聲,張長景出來了。


    兄弟二人一個門裏一個門外,站著不說話。


    寧瀾無奈拿過食盒,「好冷,我精心給二弟準備的吃食恐要涼了,不知能不能去屋裏暖和暖和。」


    張長景麵色一僵,側身把人請了進去。


    進了屋裏,已有丫鬟把食盒接過去,把裏麵的吃食擺了出來。


    蛋卷散發著奶香,果茶冒出氤氳的霧氣。


    終於張九如開了口,「因為我叫你把家裏的責任擔了起來,是我對不住你。當時我隻顧著自己一走了之,從來也沒問過你願不願意。」


    「我不願意,」張長景一字一頓道,「這個家本該是大哥的。」


    當朝律法明文規定,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如今張長景白白得了諾大的家業,這是他一直以來解不開的心結。


    「你我兄弟之間,若要說這個,還是我虧欠你的多,你本該像老五一樣無憂無慮長大。」


    張九如走時,張長景也才十來歲,未來的一家之主哪裏是好當的。自那時起,張長景便不再是為自己而活了,他的命運和家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一點錯也不敢出。


    二人交談期間寧瀾就悄悄的出來了,留他們兩個敘話。晚膳前張長瑜的小廝來迴話,請寧瀾不用等張九如用飯。


    直至月上中天,張九如才帶著一身寒意迴來,臉上卻是怎麽也抹不去的笑意。


    兄弟二人隔閡盡消,寧瀾原來為張長景一家準備的禮物終於送出去了。


    過了年天暖和後,張老太爺把張九如和寧瀾叫去,對張九如道,「你師傅的棋友歸遠大師正在寒山寺掛單,歸遠大師平生兩個愛好,一愛棋,二愛吃,能不能請動他就看你們的本事了。」


    寧瀾和張九如對視一眼,喜道,「多謝祖父。」


    張老太爺咳嗽一聲,「寧瀾,你做的那個蛋卷蘸著那勞什子醬我吃著不錯。」


    「我現在就去做一些來。」


    ……


    趁著好天,寧瀾和張九如便去寒山寺了,兩人策略很簡單,張九如負責和歸遠大師下棋,寧瀾負責做素齋。


    恰逢紫藤花開,寧瀾先採了些似開未開的紫藤花瓣,學唐魯孫老先生做了一道紫藤花餅。


    紫藤花摘去蕊絡,僅留花瓣,用水洗淨。麵粉醒發好擀成圓形薄片,抹一層素油,把鬆子碎、白糖、花瓣拌勻。


    一層麵餅,一層藤蘿花餡兒如此疊個幾層上鍋蒸熟。


    原本做紫藤花餅需要用到小脂油丁,和尚不能吃葷,寧瀾就多炒了些鬆子代替,炒過的肥碩的鬆子泛著一層油光,植物的油香氣比之豬脂油毫不遜色。


    蒸熟的紫藤花餅切成小塊,有柔柔的香氣,襲人慾醉。


    寧瀾又揉了一團水油皮,做了烤製的紫藤花餅。


    隔日寧瀾又采了觀音葉做了一道觀音豆腐,觀音葉洗淨剁碎濾出汁,加入草木灰水靜等凝固。凝固後切小塊,用蒜和茱萸炒了,再配上一碗糖豌豆粳米粥,入口滿是清香。


    再一日寧瀾拿瓜蔞粉同粳米奶酪熬了粥,配著茉莉花嫩葉煎的豆腐一同吃。


    瓜蔞是一味中藥,可潤痰止咳,殺菌。製瓜蔞粉需削去外皮,隻取裏麵的白瓤。瓤切碎,泡7天水,水每天都需要換一遍,最後搗末過濾曬幹。


    後麵寧瀾還做了素油餅,白麵用少許香油和了,包入白糖芝麻餡兒,隨意印出喜歡的花樣,烤熟。


    又拿黃豆芽汆了水,配上杏、橙子絲、木耳、佛手、陳皮絲,用麻油,鹽、少許白糖和醋拌成一道爽口的涼菜。


    歸遠大師愛吃甜,寧瀾投其所好,還做過水明角兒、桂花糯米藕等甜食。


    水明角兒,是把麵粉撒到滾水中,用筷子快速攪成粘稠的糊狀。分成小塊,在冷水中浸泡雪白,撈出後擠壓出水,手上粘黃豆粉把小塊抻成薄片,包入時令水果炒成的餡料,上鍋蒸熟。


    桂花糯米藕,選九孔蓮藕削去外皮清洗幹淨,將蓮藕大頭一端切去一小塊,塞進浸泡好的糯米,拿筷子把糯米壓實,切去的一塊中同樣塞滿糯米,兩截藕對上,用竹籤固定好。


    水中加入紅曲調色,冰糖、少許鹽調味,然後放入蓮藕,大火燒開後,小火慢煮4個小時,待蓮藕能用筷子輕輕插透,放置到不燙手時撈出切厚片。


    煮藕的湯汁撈出一勺,加白糖在鍋中煮至粘稠,澆到糯米藕上,最後再澆上一勺糖桂花,軟糯香甜的桂花糯米藕就做好了。


    歸遠大師吃過桂花糯米藕果然讚不絕口,「我隻吃過熟灌藕,這糯米灌的藕還是頭一迴吃,滋味當真不俗。」


    桂花糯米藕是江南一帶名點,相傳最早出現於揚州一帶,是一位母親專門為苦讀的兒子烹製的,後來兒子成了清康熙年間的狀元,把桂花糯米藕手藝傳入了宮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