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二嬸聽了前半句還有點不高興,聽到兒子給她畫的餅,笑的臉都皺成菊花了,「成、成、我改還不成嗎。」


    「老頭子,你說寧瀾真認識知州嗎?」寧奶奶滿臉狐疑問道。


    寧爺爺悶著頭抽旱菸,一聲不吭。寧爺爺這幾年過的心急火燎的,從寧瀾起來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徹底壓錯寶了,可也隻能一條道走到黑,把全部指望都壓在寧安身上。然而寧安上次考秀才時說的信誓旦旦的,還是叫他白白花了十幾兩銀子。


    「當然是真的,」寧安急切道,之前他總看見過寧瀾去驛站寄信,花錢打聽到了收信人的名字,又經過幾番打探,才知道收信人竟是本縣前任知縣、現任的青州知州。


    寧安也不願意相信,直到前兩天又得了州城來的師兄的確切迴答,才不得不信了。


    「爹,你想個法子呀,」寧二叔也急了,原來他看著寧瀾賺錢還暗自竊喜,寧安一旦坐了官,那寧瀾的家業他們手到擒來,他生意做越大越好。可如今他攀上了知州這一層關係,自家隻能隨便被他拿捏了。


    「想什麽法子,還不都怪你們當初苛待他,」寧爺爺一句話把鍋甩的一幹二淨。


    寧二叔一家三口麵麵相覷,也不敢頂撞,寧爺爺雖不在外走動了,可家裏的錢還都握在他手裏。


    「爹,之前是我們的錯,這不現在問問你老的意見,看看怎麽能補救一下。」


    「爺爺,要是能搭上知州的線,下次院試我保準能過。」


    寧爺爺麵色明顯有了變化,說話語氣緩和了很多,「知州我們平頭老百姓也見不著,還得從寧瀾這邊入手。」


    ......


    「哥哥,他來幹什麽?」寧安走後,笑笑擔憂問道。


    「誰知道,不用理會,」寧瀾雖這麽說,還是上了心,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家子人他得提防著。


    寧瀾剛到家歇下,張叔一家還有寧玉就過來了,笑笑拿來茶水點心,拉著寧玉到她屋說話去了。


    「張叔,聽說張振說親了?」


    「哎,」張叔高興地應著,「多虧了東家給我們活計,人家姑娘也不嫌我們是外來戶,天暖和了我就給他們起間新房!」


    「那是好事呀,要是錢不夠的話你開口。」


    「夠的,夠的,」張叔搓搓手,不好意思道,「張振成親後我們不準備和他住一起,還打算在栗子林中住著,不好一直白住,以後我們每月給東家交些租錢吧。」


    張叔和寧瀾隻是僱傭關係,定時領著工錢,按說是沒有一直白住的道理。


    「一來張嬸幫我養雞除草沒給過錢,二來栗子林中也需要人照看,就當抵了吧,當然張叔以後起了大房子想搬出去我也不攔著,」寧瀾笑笑不以為意,又問道,「現在梨樹育的苗還有多少,今年春天夠種嗎?」


    「能種個七八畝地,剩下的得等到秋天栽種了,有批苗育的晚,得再養護一段時間。」


    「成,都交給你們了。」


    張叔一家走後還不斷的有人上門,平時不怎麽來往這時候過來無非是想到他作坊做工,寧瀾都笑著接待了,也不甩臉色。


    送走一批又一批人後寧瀾打了個哈欠,「我去睡會兒,吃飯不要叫我。」


    「知道了,哥哥,正好我留玉姐姐在家吃飯,」笑笑笑著迴應。


    寧瀾迴屋時,正好和趴在窩裏的泡泡兒對上眼,一把抱起它,摟著一起睡了。睡醒後寧瀾看著大魚大肉的不想吃,隨便墊吧了兩塊點心,收拾明天走親戚要帶的東西。


    各種吃的用的裝了一車,次日早早吃過飯寧瀾就帶寧磊和笑笑去羅家村了。


    ......


    「喲,稀客呀,」花嬸兒在屋裏聽見有人叫寧瀾家的門,出來一看竟是寧二叔和寧二嬸。


    「花大嫂早,」寧二嬸滿臉堆笑,聲音大的恨不得所有人都聽到,「知道寧瀾今兒個要走親戚,我們特地幫他打點好了禮物,你看看這孩子,也不和我們說一聲就走了。」


    「恐怕你們也是看準了這個點兒才來的吧,」花嬸兒一臉似笑非笑,表情明晃晃的一幅信了你們才有鬼的模樣。


    「你個老娼婦安的什麽心要挑撥我們和寧瀾的關係,再怎麽說我也是他的親二叔!」


    「我安的什麽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安著什麽心,大傢夥可是清清楚楚的。這幾年你們一次沒來過,現在人家發達了又貼上來,要臉不要!」花嬸兒說完這番話就進屋了,一點麵子沒給留。


    熱鬧看完了,其他人也都關上了門。寧二叔寧二嬸灰溜溜地走了,路上寧二嬸忍不住抱怨,「叫你早點兒來,早點兒來,非要等到人走了才來,這來了還有什麽用?」


    「你以為東西給他就有用了,」寧二叔忍著怒氣,小聲道,「他爹還有給他扔山裏這事兒,小兔崽子早恨上我們了。」


    「那當家的準備怎麽辦,迴去找爹再商量商量法子?」


    「不用,爹老了,太婦人之仁,迴去就說東西寧瀾收下了,咱們自己想法子,大不了......」寧二叔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


    走完親戚迴來,花嬸兒對寧瀾說了寧二叔來過的事,叫他多留個心眼,寧瀾點頭應下。


    突然閑下來有些發慌,寧瀾去三奶奶家要了些滷水,準備做豆花飯。


    豆花飯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四川富順縣。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豆花飯在歲月的長河中幾經起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