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冠冕堂皇
我能穿越諸天的事藏不住了 作者:陌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段正明盯著手中的帖子,越看臉色越是陰沉,頓時氣憤不已惡道:“用六脈神劍祭奠慕容博,這未免太不通情理了。”
一旁的本觀大師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羞愧之色,緩緩開口說道:“阿彌陀佛,此事確實令人汗顏啊。想我天龍寺雖珍藏著這門絕世武功秘籍——《六脈神劍》,但寺內眾人卻無一能夠將其修煉成功。
這劍譜之上所記載的神功妙法,高深莫測,常人難以企及。也正因如此,那吐蕃國師鳩摩智才敢如此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地前來挑釁。”
枯榮大師有些禿然的說道:“隻是當今之際,唯有讓六人分別修煉這六脈神劍中的一脈,以期速成。隻是如今這天龍寺內,具備足夠功力能夠參悟此功的,算來算去也僅有我們五人而已……”說到此處,枯榮大師不禁輕輕歎了口氣,神色間滿是憂慮和無奈。
段正明聽到這話以後,立刻說道:“枯榮大師,正明願與各位師兄共練六脈神劍。請大師慈悲,為我剃度。”
鳩摩智代表吐蕃,以祭奠慕容博為借口,來天龍寺討要六脈神劍。這可是關乎整個大理臉麵的事,真要是被他得逞了,大理皇室就丟臉丟大了。
所以,段正明才會如此的決絕,再怎麽說,六脈神劍畢竟是大理絕學,他不可能讓其輕易外傳的。
事態緊急之下,枯榮大師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隻能是同意了。幸好段正明一陽指修為高深,達到了修煉六脈神劍的門檻。他退悟以後,就同幾位大師,一起修煉參悟六脈神劍。
而趙崢卻是在閑逛,現在不是獲取六脈神劍的好時機,他隻能是安心等待時機。等到鳩摩智到來,與其天龍寺僧人比武之時,枯榮大師無奈之下,讓段譽觀看六脈神劍,並焚毀之時,那時才是他的時機。
“那吐蕃國國師,可能今天傍晚就會到來,現在賜你法名本塵。這六脈之中你專攻手少陽三焦經脈,事不宜遲開始吧。”枯榮大師麵色凝重,對著已然剃度的段正明緩聲道。
幾位大師沒有遲疑,來到一處大殿當中,那裏掛著六脈神劍的劍經,幾位高僧圍坐在一起,對著六脈神劍劍經,慢慢參悟起來。他們屏氣凝神,按照劍經上所記載的心法口訣,緩緩調動體內的內力,無形的真氣逐漸從他們的指尖開始匯聚、凝結。
起初,這真氣還若隱若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高僧們不斷地運功,真氣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凝實,最終竟然化作一道道清晰可見的真氣。這些真氣如同靈動的遊龍一般,在空氣中蜿蜒遊走。
而在幾位高僧默契十足的配合之下,一座精妙絕倫的劍陣也漸漸成形。六種不同屬性的無形劍氣相互交織、錯落有致,仿佛構成了一幅的畫卷。它們時而如疾風驟雨般淩厲出擊,時而又如潺潺流水般輕柔婉轉。一時間,整個大殿內劍氣縱橫,寒光四射。
然而,正當眾人沉浸在這神奇的劍陣演練之中時,誰也沒有注意到,此刻在天龍寺之外,一支來自吐蕃國的隊伍正悄悄地向著這邊逼近。這支隊伍個個身形矯健,麵露兇光,顯然來者不善。
與此同時,在大殿之內,幾位高僧依舊專心致誌地修煉著六脈神劍並演練著其中的劍陣。突然間,隻聽得“啊”的一聲慘叫傳來,打破了原本寧靜祥和的氛圍。原來,身處大殿中央的段譽,不知為何突然臉色慘白,雙手捂住胸口,口中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譽兒,你怎麽了?”一旁的段正明見狀,心中大驚,滿臉關切地問道。
“我……我照著太師伯圖上的紅線運氣,可不知道為什麽,我感覺自己的胸膛就好像要炸開一樣,難受極了!”段譽緊咬著牙關,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他強忍著劇痛向段正明解釋道。
枯榮大師麵色凝重地沉聲說道:“譽兒,隨我來吧。至於此行究竟是福還是禍,一切皆看個人的造化了。”說完,他轉身向著前方緩緩走去。
一直緊緊盯著他們的趙崢,此刻目光如炬。當他瞧見幾位大師領著段譽現身時,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想必是那吐蕃國國師鳩摩智已然抵達此地了。”
想到此處,他當即決定悄然跟上眾人,一探究竟。於是,隻見他身形一閃,如同鬼魅一般,迅速隱匿於暗處,並悄無聲息地尾隨其後。
不多時,趙崢便隨著這群人來到了天龍寺園林之中的三佛塔前。望著眼前這座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建築,趙崢不由得從心底泛起一絲微笑。他心想:“這裏可真是個絕佳之地啊!”
緊接著,他稍稍調整氣息,然後雙腳微微用力一蹬,整個人猶如離弦之箭般飛身而起。同時,他施展出獨門輕功身法,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模糊不清的殘影。眨眼之間,他的身影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成功地藏匿在了其中一座佛塔之內。
鳩摩智目光緩緩掃過,分別落座於佛塔前的本因、本相、本參、本觀和本塵這五位高僧,最後將視線停留在那始終背對著眾人麵壁而坐的枯榮大師身上。僅僅隻是通過觀察他們的氣息流轉,鳩摩智便心中了然——這位一直沉默不語的枯榮大師,方是這天龍寺真正主事之人。
隻見鳩摩智輕移腳步,朝著枯榮大師所在之處徐徐走來。他臉上掛著一抹狡黠的笑容,開口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今日特來拜見前輩大師。有道是‘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聞聽此言,心頭不禁微微一驚:“這吐蕃國師當真學識淵博、見解高深!初次相見,便能一語道破我所參悟之枯禪的來曆,實乃不凡。”
於是,枯榮大師雙手合十,緩聲迴應道:“國師遠道而來,老衲未能出門遠迎,實在是失禮之舉,還望國師莫要怪罪。這邊請坐吧。”
鳩摩智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雖一心向佛,但卻根性愚鈍、智慧魯拙,至今仍未能參透這世間的愛憎與生死之道啊。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那慕容先生竟然如此早逝……唉!小僧此前寄給貴寺的信件,想必大師已然閱覽完畢。
不知小僧此次所求之事,是否會讓貴寺感到為難呢?還望諸位長老能夠大發慈悲,應允小僧之所求。”說罷,鳩摩智的語氣之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悲傷之意。
趙崢聽到這兒,嘴角不由得一抽,心裏嘀咕:“你和慕容博的那點破事兒,跟人家天龍寺有半毛錢關係啊!明知道人家不想給,還覥著臉來要,要不要臉啊!說白了,不就是想打人家劍譜的主意嘛,還非得找個好聽的借口。”
一旁的本觀大師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羞愧之色,緩緩開口說道:“阿彌陀佛,此事確實令人汗顏啊。想我天龍寺雖珍藏著這門絕世武功秘籍——《六脈神劍》,但寺內眾人卻無一能夠將其修煉成功。
這劍譜之上所記載的神功妙法,高深莫測,常人難以企及。也正因如此,那吐蕃國師鳩摩智才敢如此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地前來挑釁。”
枯榮大師有些禿然的說道:“隻是當今之際,唯有讓六人分別修煉這六脈神劍中的一脈,以期速成。隻是如今這天龍寺內,具備足夠功力能夠參悟此功的,算來算去也僅有我們五人而已……”說到此處,枯榮大師不禁輕輕歎了口氣,神色間滿是憂慮和無奈。
段正明聽到這話以後,立刻說道:“枯榮大師,正明願與各位師兄共練六脈神劍。請大師慈悲,為我剃度。”
鳩摩智代表吐蕃,以祭奠慕容博為借口,來天龍寺討要六脈神劍。這可是關乎整個大理臉麵的事,真要是被他得逞了,大理皇室就丟臉丟大了。
所以,段正明才會如此的決絕,再怎麽說,六脈神劍畢竟是大理絕學,他不可能讓其輕易外傳的。
事態緊急之下,枯榮大師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隻能是同意了。幸好段正明一陽指修為高深,達到了修煉六脈神劍的門檻。他退悟以後,就同幾位大師,一起修煉參悟六脈神劍。
而趙崢卻是在閑逛,現在不是獲取六脈神劍的好時機,他隻能是安心等待時機。等到鳩摩智到來,與其天龍寺僧人比武之時,枯榮大師無奈之下,讓段譽觀看六脈神劍,並焚毀之時,那時才是他的時機。
“那吐蕃國國師,可能今天傍晚就會到來,現在賜你法名本塵。這六脈之中你專攻手少陽三焦經脈,事不宜遲開始吧。”枯榮大師麵色凝重,對著已然剃度的段正明緩聲道。
幾位大師沒有遲疑,來到一處大殿當中,那裏掛著六脈神劍的劍經,幾位高僧圍坐在一起,對著六脈神劍劍經,慢慢參悟起來。他們屏氣凝神,按照劍經上所記載的心法口訣,緩緩調動體內的內力,無形的真氣逐漸從他們的指尖開始匯聚、凝結。
起初,這真氣還若隱若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高僧們不斷地運功,真氣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凝實,最終竟然化作一道道清晰可見的真氣。這些真氣如同靈動的遊龍一般,在空氣中蜿蜒遊走。
而在幾位高僧默契十足的配合之下,一座精妙絕倫的劍陣也漸漸成形。六種不同屬性的無形劍氣相互交織、錯落有致,仿佛構成了一幅的畫卷。它們時而如疾風驟雨般淩厲出擊,時而又如潺潺流水般輕柔婉轉。一時間,整個大殿內劍氣縱橫,寒光四射。
然而,正當眾人沉浸在這神奇的劍陣演練之中時,誰也沒有注意到,此刻在天龍寺之外,一支來自吐蕃國的隊伍正悄悄地向著這邊逼近。這支隊伍個個身形矯健,麵露兇光,顯然來者不善。
與此同時,在大殿之內,幾位高僧依舊專心致誌地修煉著六脈神劍並演練著其中的劍陣。突然間,隻聽得“啊”的一聲慘叫傳來,打破了原本寧靜祥和的氛圍。原來,身處大殿中央的段譽,不知為何突然臉色慘白,雙手捂住胸口,口中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譽兒,你怎麽了?”一旁的段正明見狀,心中大驚,滿臉關切地問道。
“我……我照著太師伯圖上的紅線運氣,可不知道為什麽,我感覺自己的胸膛就好像要炸開一樣,難受極了!”段譽緊咬著牙關,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他強忍著劇痛向段正明解釋道。
枯榮大師麵色凝重地沉聲說道:“譽兒,隨我來吧。至於此行究竟是福還是禍,一切皆看個人的造化了。”說完,他轉身向著前方緩緩走去。
一直緊緊盯著他們的趙崢,此刻目光如炬。當他瞧見幾位大師領著段譽現身時,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想必是那吐蕃國國師鳩摩智已然抵達此地了。”
想到此處,他當即決定悄然跟上眾人,一探究竟。於是,隻見他身形一閃,如同鬼魅一般,迅速隱匿於暗處,並悄無聲息地尾隨其後。
不多時,趙崢便隨著這群人來到了天龍寺園林之中的三佛塔前。望著眼前這座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建築,趙崢不由得從心底泛起一絲微笑。他心想:“這裏可真是個絕佳之地啊!”
緊接著,他稍稍調整氣息,然後雙腳微微用力一蹬,整個人猶如離弦之箭般飛身而起。同時,他施展出獨門輕功身法,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模糊不清的殘影。眨眼之間,他的身影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成功地藏匿在了其中一座佛塔之內。
鳩摩智目光緩緩掃過,分別落座於佛塔前的本因、本相、本參、本觀和本塵這五位高僧,最後將視線停留在那始終背對著眾人麵壁而坐的枯榮大師身上。僅僅隻是通過觀察他們的氣息流轉,鳩摩智便心中了然——這位一直沉默不語的枯榮大師,方是這天龍寺真正主事之人。
隻見鳩摩智輕移腳步,朝著枯榮大師所在之處徐徐走來。他臉上掛著一抹狡黠的笑容,開口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今日特來拜見前輩大師。有道是‘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聞聽此言,心頭不禁微微一驚:“這吐蕃國師當真學識淵博、見解高深!初次相見,便能一語道破我所參悟之枯禪的來曆,實乃不凡。”
於是,枯榮大師雙手合十,緩聲迴應道:“國師遠道而來,老衲未能出門遠迎,實在是失禮之舉,還望國師莫要怪罪。這邊請坐吧。”
鳩摩智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雖一心向佛,但卻根性愚鈍、智慧魯拙,至今仍未能參透這世間的愛憎與生死之道啊。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那慕容先生竟然如此早逝……唉!小僧此前寄給貴寺的信件,想必大師已然閱覽完畢。
不知小僧此次所求之事,是否會讓貴寺感到為難呢?還望諸位長老能夠大發慈悲,應允小僧之所求。”說罷,鳩摩智的語氣之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悲傷之意。
趙崢聽到這兒,嘴角不由得一抽,心裏嘀咕:“你和慕容博的那點破事兒,跟人家天龍寺有半毛錢關係啊!明知道人家不想給,還覥著臉來要,要不要臉啊!說白了,不就是想打人家劍譜的主意嘛,還非得找個好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