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清媚的香氣,與殿下平日所熏的蘭澤香大相逕庭,像是女子身上所攜。
王石壓下上揚的嘴角,按住思量,佝僂腰又道:「殿下,聖人在殿中等您多時了。」
寧煙嶼扯著長眉:「聖人可曾說,何事尋孤?」
王石搖首:「奴婢不知,殿下一去便知。」
這父子倆,一個賽一個的別扭,聖人對殿下在愛護在心口難開,殿下又何嚐不是。
寧煙嶼徑直步入長襄殿,明烈的燈火,拱出殿內伏案批閱的身影。
聖人不過四十出頭年紀,兩鬢已有些微染霜,但姿態如山嶽巍峨,於滿室搖曳燈火的拍打之中,巋然不動。
「阿耶。」
寧煙嶼疑心那老內監說話言過其實,不過是故意激他罷了。
聖人思緒被喚迴,隔了老遠,看了這姍姍遲來的兒子一眼,道了聲「坐」。
寧煙嶼於聖人身旁的圈椅就座,忽見聖人硯台裏的水墨已經幹了,也不知用了多久,在這一個人批覆了多久的摺子,他起身去,來到聖人跟前,長指捉過墨條,自盤上一圈圈地徐徐研磨。
聖人道:「有心了。」
這迴姿態端得倒是不錯。
寧煙嶼心忖著。
聖人看他不說話,隻顧磨墨,自己的筆尖卻在摺子上下不去手了,頓了一下,狼毫已在摺子上留下了一團汙漬。
這汙漬若是讓臣子看去了,保不定胡亂揣摩,便忙提筆在一旁留下兩行小字——
此朕夤夜批覆折章打盹時不慎信手所塗,愛卿見此,切勿驚懼。
處理完方嘆了一口氣,終於是先端不住了:「今早鄭貴妃來朕此處,說要替襄王物色王妃。」
不待寧煙嶼詢問——
自然,這個對男女之事如一根筋死活開不了竅的兒子,是不可能問的。
但寧煙嶼的腦中,卻說不上緣故,掠過在師暄妍那處見過的玉佩。
莫名其妙,心口一陣堵悶。
太子果然沒有問。
聖人早有所料,隻好自己接了往下道:「她久居深宮,不熟悉長安各家名媛,物色不出,求朕拿主意,朕哪有空理會,便說讓她自己去操辦,她接著又說,齊宣大長公主來說合了,定了人選。」
寧煙嶼的喉頭肌肉像是一根弦,不受控製地一顫,清沉的嗓音往前推出:「是誰。」
太子漆黑的瞳眸,浮出一絲驚異。
就連他自己,也不知怎會脫口而出。
聖人也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但這個兒子心思藏匿得深,輕易不可窺得,聖人探不到底,略有些失望,如實道:「長公主為老二相中的人選,是開國侯府家的娘子,也是今年才接迴侯府的,當年被送出長安的女嬰。」
說到這裏,聖人心下幾分餒意。
被這兒子攪和得,他如今一想到那幾個嬰孩,連同封墨在內,便總是愧怍難安,總想著,再多賜下些撫金,補償那幾個兒女。
說來,那幾個郎子女娘,都不過與老二差不多的年紀,老二迄今還懵懵懂懂著呢,他們也實屬無辜。
寧煙嶼聽到「開國侯府」四字,掌下磨墨的指尖驟停。
清潤的墨香自宣紙之旁漫溢流出。
聖人卻似無察覺:「無論大長公主把那女娘誇得再是天花亂墜,誇她盛顏仙姿、名門之儀,鄭貴妃都定是不滿的,何況師家二娘子的年紀,比老二還長一歲,鄭貴妃想先迎她為襄王側妃。」
襄王,側妃。
寧煙嶼的喉舌無聲地卷過這四個字,薄唇起了一絲新月般的弧痕,哂然垂袖。
但無論鄭貴妃把算盤撥得多響,老大這裏還沒著落呢,婚姻大事,長幼有序,豈可越過太子,先讓襄王定親,就是側妃,聖人也難應許,故而隻是搪塞迴應,先把太子叫過來,問過他的心意。
在長安,他若有中意的小娘子,隻管上人家裏去,三書六聘,把人娶迴來就是,人家小娘子自是千情萬願。
這點自信聖人還是有的。
怕隻怕這鋸嘴葫蘆不開竅,一句話說來,又不言語了。
聖人無奈,隻得迂迴試探道:「你覺著,這門親事如何?」
寧煙嶼口吻淡漠:「不好。」
聖人笑道:「朕也覺著不好,這師家二娘子,是名門之女,隻是,她自幼養在宮外人家,又能有幾分名門之儀,朕那位最好張羅婚事姻緣的長姊,對她相上的人一向自吹自擂。鄭貴妃多半也是如此想,一開始,便拒了這婚事。」
談及此處,聖人瞳仁中,笑意逐漸剝落,色澤轉涼。
「至於後來,為何又應許,太子,你可知曉?」
寧煙嶼頷首。
師家以軍功起家,師暄妍的嫡兄,現如今出任淮北節度觀察留後,麾下尚算有些兵力。若以姻親維繫兩家關係,能助力襄王於朝中聲勢。
襄王雖無意於問鼎,但他的母妃似乎並不甘於此。
聖人拂了手,用狼毫蘸了墨,繼續批覆奏摺,問了一聲:「此次及冠禮,朕把全長安的名門毓秀都請來了,太子可是相中了哪家娘子?」
寧煙嶼知曉,隻要自己說一個「師」字,無論她目下是否正與襄王議親,是正妃或是側室,阿耶都能同意那個女子嫁給他,賜下婚事。
可那個女子,何嚐有心。
狡猾善賴,出爾反爾,工於偽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王石壓下上揚的嘴角,按住思量,佝僂腰又道:「殿下,聖人在殿中等您多時了。」
寧煙嶼扯著長眉:「聖人可曾說,何事尋孤?」
王石搖首:「奴婢不知,殿下一去便知。」
這父子倆,一個賽一個的別扭,聖人對殿下在愛護在心口難開,殿下又何嚐不是。
寧煙嶼徑直步入長襄殿,明烈的燈火,拱出殿內伏案批閱的身影。
聖人不過四十出頭年紀,兩鬢已有些微染霜,但姿態如山嶽巍峨,於滿室搖曳燈火的拍打之中,巋然不動。
「阿耶。」
寧煙嶼疑心那老內監說話言過其實,不過是故意激他罷了。
聖人思緒被喚迴,隔了老遠,看了這姍姍遲來的兒子一眼,道了聲「坐」。
寧煙嶼於聖人身旁的圈椅就座,忽見聖人硯台裏的水墨已經幹了,也不知用了多久,在這一個人批覆了多久的摺子,他起身去,來到聖人跟前,長指捉過墨條,自盤上一圈圈地徐徐研磨。
聖人道:「有心了。」
這迴姿態端得倒是不錯。
寧煙嶼心忖著。
聖人看他不說話,隻顧磨墨,自己的筆尖卻在摺子上下不去手了,頓了一下,狼毫已在摺子上留下了一團汙漬。
這汙漬若是讓臣子看去了,保不定胡亂揣摩,便忙提筆在一旁留下兩行小字——
此朕夤夜批覆折章打盹時不慎信手所塗,愛卿見此,切勿驚懼。
處理完方嘆了一口氣,終於是先端不住了:「今早鄭貴妃來朕此處,說要替襄王物色王妃。」
不待寧煙嶼詢問——
自然,這個對男女之事如一根筋死活開不了竅的兒子,是不可能問的。
但寧煙嶼的腦中,卻說不上緣故,掠過在師暄妍那處見過的玉佩。
莫名其妙,心口一陣堵悶。
太子果然沒有問。
聖人早有所料,隻好自己接了往下道:「她久居深宮,不熟悉長安各家名媛,物色不出,求朕拿主意,朕哪有空理會,便說讓她自己去操辦,她接著又說,齊宣大長公主來說合了,定了人選。」
寧煙嶼的喉頭肌肉像是一根弦,不受控製地一顫,清沉的嗓音往前推出:「是誰。」
太子漆黑的瞳眸,浮出一絲驚異。
就連他自己,也不知怎會脫口而出。
聖人也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但這個兒子心思藏匿得深,輕易不可窺得,聖人探不到底,略有些失望,如實道:「長公主為老二相中的人選,是開國侯府家的娘子,也是今年才接迴侯府的,當年被送出長安的女嬰。」
說到這裏,聖人心下幾分餒意。
被這兒子攪和得,他如今一想到那幾個嬰孩,連同封墨在內,便總是愧怍難安,總想著,再多賜下些撫金,補償那幾個兒女。
說來,那幾個郎子女娘,都不過與老二差不多的年紀,老二迄今還懵懵懂懂著呢,他們也實屬無辜。
寧煙嶼聽到「開國侯府」四字,掌下磨墨的指尖驟停。
清潤的墨香自宣紙之旁漫溢流出。
聖人卻似無察覺:「無論大長公主把那女娘誇得再是天花亂墜,誇她盛顏仙姿、名門之儀,鄭貴妃都定是不滿的,何況師家二娘子的年紀,比老二還長一歲,鄭貴妃想先迎她為襄王側妃。」
襄王,側妃。
寧煙嶼的喉舌無聲地卷過這四個字,薄唇起了一絲新月般的弧痕,哂然垂袖。
但無論鄭貴妃把算盤撥得多響,老大這裏還沒著落呢,婚姻大事,長幼有序,豈可越過太子,先讓襄王定親,就是側妃,聖人也難應許,故而隻是搪塞迴應,先把太子叫過來,問過他的心意。
在長安,他若有中意的小娘子,隻管上人家裏去,三書六聘,把人娶迴來就是,人家小娘子自是千情萬願。
這點自信聖人還是有的。
怕隻怕這鋸嘴葫蘆不開竅,一句話說來,又不言語了。
聖人無奈,隻得迂迴試探道:「你覺著,這門親事如何?」
寧煙嶼口吻淡漠:「不好。」
聖人笑道:「朕也覺著不好,這師家二娘子,是名門之女,隻是,她自幼養在宮外人家,又能有幾分名門之儀,朕那位最好張羅婚事姻緣的長姊,對她相上的人一向自吹自擂。鄭貴妃多半也是如此想,一開始,便拒了這婚事。」
談及此處,聖人瞳仁中,笑意逐漸剝落,色澤轉涼。
「至於後來,為何又應許,太子,你可知曉?」
寧煙嶼頷首。
師家以軍功起家,師暄妍的嫡兄,現如今出任淮北節度觀察留後,麾下尚算有些兵力。若以姻親維繫兩家關係,能助力襄王於朝中聲勢。
襄王雖無意於問鼎,但他的母妃似乎並不甘於此。
聖人拂了手,用狼毫蘸了墨,繼續批覆奏摺,問了一聲:「此次及冠禮,朕把全長安的名門毓秀都請來了,太子可是相中了哪家娘子?」
寧煙嶼知曉,隻要自己說一個「師」字,無論她目下是否正與襄王議親,是正妃或是側室,阿耶都能同意那個女子嫁給他,賜下婚事。
可那個女子,何嚐有心。
狡猾善賴,出爾反爾,工於偽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