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約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自北伐以來先帝多有顯靈,以至於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勝利到來,整個漢軍的精神麵貌也肉眼可見地變好,在多次勝利後,不僅是漢軍本身,就連豪強和民眾們也對漢軍的勝利必將到來這一點毫不懷疑。
這位年紀不小的校尉最終點了點頭:“左將軍說的是。”
電影隊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一樣刮過涼州的大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支隊伍的存在,如果說各地的漢軍駐軍都在掰著手指頭算什麽時候輪到自己這邊放電影的話,那麽新被俘獲的魏軍俘虜就是一種類似“餓著肚子眼巴巴看別人吃餅”的感覺了。
由於上一批魏軍民夫或是參加漢軍作戰,或是戰時協助漢軍管理民眾,所以這些民夫也享受了觀看電影的權利,等這些民夫返迴戰俘營後,就給新來的俘虜講電影是多麽好看。
由於這個時代大部分士兵都是文盲,所以描述的時候往往有種詞不達意的感覺,而這樣的的詞不達意又在不斷的描述中開始走樣,所以新來的俘虜們起初大多半信半疑,把電影跟新年時候在洛陽看得藝人雜耍歸為一類,大概就是某種皮影戲。
(皮影戲起源分為“周代說”“漢代說”“唐代說”“宋代說”,本書因為劇情需要,選擇“漢代說”)
可隨著講述的人越來越多,在核對之後新來的俘虜們才知道那些“電影”都是真人在一張巨大帆布上表演的,而且還有光從一個小盒子裏冒出來,再加上還有熱心的民夫聚在一起試圖給其他人還原一下電影中的打鬥畫麵,或是眉飛色舞地描述著電影裏千奇百怪的畫麵、扣人心弦的情節,終於還是讓戰俘營的新人們意識到這是一種罕見的非常精彩的表演。
還帶有背景音樂。
作為功德林老人,張合和徐邈自然是不屑混到人堆裏聽他們轉述的,不過這不妨礙張雄也擠在人堆裏聽熱鬧。由於當初這位小將軍沒有強迫士兵們作戰而是給他們留了條活路,所以士兵們對他也比較客氣,即使不曾在張雄麾下作戰的那些士兵也對張雄保持了基礎的尊敬。
相比普通士兵,張雄的見識無疑更多一些,他很快意識到這些投靠了蜀軍的前任魏軍轉述的表演並非簡單的皮影戲或者藝人表演,便找到自己的父親,希望對方能跟蜀軍溝通下,讓那個什麽電影隊也來戰俘營播放一下。
張合自然不願意為這種事兒去找馬謖——就算以前他舍得老臉去找馬謖要各種方便,等兒子來了他也丟不起那個人。
徐邈笑了兩聲後表示這有何難,隻要張雄投了蜀軍,自然可以找地方看,這個說法當然是導致張合瞪了他一眼,於是徐邈就不再說風涼話。
本來敗軍之將是不會有這麽多要求的,可惜張雄是第一次當俘虜,沒什麽經驗,看到自己老爹在功德林生活的非常愜意,徐邈也不曾被蜀軍打罵,一般的士兵更是隻要幹活就有一日三餐吃,再加上看到昔日的魏軍隻要投奔蜀軍後立即搖身一變也成了“大漢天兵”,自然產生了誤判。
特別是那些看過電影的前魏軍在那吹噓“電影裏的人物仿若真人就在眼前,戰場廝殺、英雄救美,啥都有,你且等著,有機會看上一眼,保準驚掉你的下巴”,終究還是激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於是張雄就大著膽子跟功德林的曲長要求也該給功德林的魏軍民夫和俘虜們放電影,因為在之前的涼州保衛戰中,前者幫助漢軍作戰,後者沒有拚死抵抗,都減少了漢軍的損失。
這種事情一個曲長當然是不敢做主的,所以七扭八歪之後這個請求被遞到了馬謖麵前,後者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氣笑了。
不過最後他還是意識到這意味著新來的戰俘的心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於是馬謖決定將此事上報給諸葛亮。
丞相聞之微微一笑,隨即表示等放映隊從街亭迴來前往金城的時候,可以順路去給功德林的魏軍們也放上一場——如果說足額的飯食和做工後獎勵的鹽糖是爭取魏軍民夫的物質基礎的話,這電影就是精神需求了,諸葛亮本人在看了兩集《三國演義》後其實也想接著看下去,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耽誤放映隊的流轉。
等丁立帶著放映隊來到功德林,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情了,早就聽到消息的魏軍新老民夫們當天早早把工作做完,老老實實聚在營裏準備看電影。由於這些民夫已經有了經驗,所以他們當中還有人準備了玉米秸稈——這些秸稈本來是用來堆肥和喂牲口的,不過自從有人意外發現這東西嚼起來甜絲絲的,於是迅速變成了一種零食,緊接著又被劃分到管製物品當中,除了有巡邏任務的士兵和病號外,隻有做工積極的民夫才能得到這種獎勵。
不過這群民夫圍坐在一起,手中攥著秸稈,眼睛卻不住地往放映隊那邊瞟,滿心都是期待。張合和徐邈此刻也在人群之中,張合神色略顯複雜,顯然是沒想到自己兒子一通張羅居然真把電影隊請來了;徐邈則一臉悠然,還衝著那些架設熒幕和設備的漢軍指指點點。
等天色終於暗下來,丁立也安排好了人手,隨著一聲令下,放映隊的士兵們各司其職,發電機嗡嗡作響,放映機射出強光,幕布上緩緩浮現出畫麵。正是《新龍門客棧》。
“哎呀,這個看過了。”有的民夫發出了聲音,不過很快就被旁邊的同伴製止:
“廢話,你看過了我們不要看麽,你看過了你去後麵。”
“不行不行,我上次沒仔細看,這次要好好看看。“
當然也有電影放一半就跟旁邊人劇透的,這種民夫無一例外被旁邊的同伴飽以老拳。
但總體而言,觀影秩序還是處於可控狀態的。
這位年紀不小的校尉最終點了點頭:“左將軍說的是。”
電影隊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一樣刮過涼州的大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支隊伍的存在,如果說各地的漢軍駐軍都在掰著手指頭算什麽時候輪到自己這邊放電影的話,那麽新被俘獲的魏軍俘虜就是一種類似“餓著肚子眼巴巴看別人吃餅”的感覺了。
由於上一批魏軍民夫或是參加漢軍作戰,或是戰時協助漢軍管理民眾,所以這些民夫也享受了觀看電影的權利,等這些民夫返迴戰俘營後,就給新來的俘虜講電影是多麽好看。
由於這個時代大部分士兵都是文盲,所以描述的時候往往有種詞不達意的感覺,而這樣的的詞不達意又在不斷的描述中開始走樣,所以新來的俘虜們起初大多半信半疑,把電影跟新年時候在洛陽看得藝人雜耍歸為一類,大概就是某種皮影戲。
(皮影戲起源分為“周代說”“漢代說”“唐代說”“宋代說”,本書因為劇情需要,選擇“漢代說”)
可隨著講述的人越來越多,在核對之後新來的俘虜們才知道那些“電影”都是真人在一張巨大帆布上表演的,而且還有光從一個小盒子裏冒出來,再加上還有熱心的民夫聚在一起試圖給其他人還原一下電影中的打鬥畫麵,或是眉飛色舞地描述著電影裏千奇百怪的畫麵、扣人心弦的情節,終於還是讓戰俘營的新人們意識到這是一種罕見的非常精彩的表演。
還帶有背景音樂。
作為功德林老人,張合和徐邈自然是不屑混到人堆裏聽他們轉述的,不過這不妨礙張雄也擠在人堆裏聽熱鬧。由於當初這位小將軍沒有強迫士兵們作戰而是給他們留了條活路,所以士兵們對他也比較客氣,即使不曾在張雄麾下作戰的那些士兵也對張雄保持了基礎的尊敬。
相比普通士兵,張雄的見識無疑更多一些,他很快意識到這些投靠了蜀軍的前任魏軍轉述的表演並非簡單的皮影戲或者藝人表演,便找到自己的父親,希望對方能跟蜀軍溝通下,讓那個什麽電影隊也來戰俘營播放一下。
張合自然不願意為這種事兒去找馬謖——就算以前他舍得老臉去找馬謖要各種方便,等兒子來了他也丟不起那個人。
徐邈笑了兩聲後表示這有何難,隻要張雄投了蜀軍,自然可以找地方看,這個說法當然是導致張合瞪了他一眼,於是徐邈就不再說風涼話。
本來敗軍之將是不會有這麽多要求的,可惜張雄是第一次當俘虜,沒什麽經驗,看到自己老爹在功德林生活的非常愜意,徐邈也不曾被蜀軍打罵,一般的士兵更是隻要幹活就有一日三餐吃,再加上看到昔日的魏軍隻要投奔蜀軍後立即搖身一變也成了“大漢天兵”,自然產生了誤判。
特別是那些看過電影的前魏軍在那吹噓“電影裏的人物仿若真人就在眼前,戰場廝殺、英雄救美,啥都有,你且等著,有機會看上一眼,保準驚掉你的下巴”,終究還是激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於是張雄就大著膽子跟功德林的曲長要求也該給功德林的魏軍民夫和俘虜們放電影,因為在之前的涼州保衛戰中,前者幫助漢軍作戰,後者沒有拚死抵抗,都減少了漢軍的損失。
這種事情一個曲長當然是不敢做主的,所以七扭八歪之後這個請求被遞到了馬謖麵前,後者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氣笑了。
不過最後他還是意識到這意味著新來的戰俘的心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於是馬謖決定將此事上報給諸葛亮。
丞相聞之微微一笑,隨即表示等放映隊從街亭迴來前往金城的時候,可以順路去給功德林的魏軍們也放上一場——如果說足額的飯食和做工後獎勵的鹽糖是爭取魏軍民夫的物質基礎的話,這電影就是精神需求了,諸葛亮本人在看了兩集《三國演義》後其實也想接著看下去,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耽誤放映隊的流轉。
等丁立帶著放映隊來到功德林,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情了,早就聽到消息的魏軍新老民夫們當天早早把工作做完,老老實實聚在營裏準備看電影。由於這些民夫已經有了經驗,所以他們當中還有人準備了玉米秸稈——這些秸稈本來是用來堆肥和喂牲口的,不過自從有人意外發現這東西嚼起來甜絲絲的,於是迅速變成了一種零食,緊接著又被劃分到管製物品當中,除了有巡邏任務的士兵和病號外,隻有做工積極的民夫才能得到這種獎勵。
不過這群民夫圍坐在一起,手中攥著秸稈,眼睛卻不住地往放映隊那邊瞟,滿心都是期待。張合和徐邈此刻也在人群之中,張合神色略顯複雜,顯然是沒想到自己兒子一通張羅居然真把電影隊請來了;徐邈則一臉悠然,還衝著那些架設熒幕和設備的漢軍指指點點。
等天色終於暗下來,丁立也安排好了人手,隨著一聲令下,放映隊的士兵們各司其職,發電機嗡嗡作響,放映機射出強光,幕布上緩緩浮現出畫麵。正是《新龍門客棧》。
“哎呀,這個看過了。”有的民夫發出了聲音,不過很快就被旁邊的同伴製止:
“廢話,你看過了我們不要看麽,你看過了你去後麵。”
“不行不行,我上次沒仔細看,這次要好好看看。“
當然也有電影放一半就跟旁邊人劇透的,這種民夫無一例外被旁邊的同伴飽以老拳。
但總體而言,觀影秩序還是處於可控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