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立刻把這根竹子抬起來:“是這樣的丞相,我看我們做的紙肯定不適合裝火藥,所以我就用竹子代替,不過之前實驗的時候,竹子也會被炸蹦口,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工匠們提出兩種方法,要麽用鐵或者青銅鑄一根粗管子,要麽就在外麵用繩子緊緊繞住加固,我想著鐵太糜費,而且也不容易拿起來,就先用繩子加固。”


    他又指了指竹筒末端的一個小孔:“這裏用來放浸過油的繩子充當引線,先把黑火藥塞進去,在前段放上小石子或者打磨好的圓石頭,然後再把這根竹子固定在架子上,點燃後就能把石頭發射出去。”


    由於天工開物上並沒有寫火藥武器如何製作,而網友們也沒想起來告訴三國時候的人們現在熱兵器的工作原理,所以董允的設計思路完全照搬煙花的結構,不過這不妨礙他的話中充滿自信:


    “臣已經用穿甲的草人試過,十步之內,碎石可以把那草人打得破破爛爛,圓石彈可以直接打爛前甲,後甲也會變形,若是真人,怕是當場砸爛胸口。”


    “真的麽?董卿家?那快給我們演示看看!”劉禪連忙招唿董允。


    “唯!”


    看著讓士兵去張羅的董允,諸葛亮微微皺眉,休昭說話一向謹慎,他既然說十步之內威力驚人,定然不會有誤,但是十步之外呢?


    隻過了片刻,幾名士兵就搬來一個特製的木架,前方則是一名著甲的稻草人。在比劃了半天後,士兵們在竹筒中填入黑火藥,隨後塞入碎石,又將竹筒固定在早已準備好的木架上,膽子最大的那名士兵留在原地把引線插好,最後才用火折子點燃引線,然後就拚命往旁邊跑。


    眾人皆目不轉睛地盯著,隻見引線迅速燃燒,隻聽“轟”的一聲巨響,竹筒口噴出一股濃煙,前端的小石子如雨點般朝著草人射去。穿著紮甲的草人在煙霧中晃動了幾下,但是沒有倒伏,擊中紮甲的石子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有幾顆甚至嵌入了紮甲縫隙之中,可見威力不凡。


    然後董允又讓士兵拿著另一根被繩子層層捆好的竹筒:“這次換圓石彈!”


    士兵們換了一個新的戴甲草人,又將火藥和圓石彈依次填入竹筒,最後把竹筒安置在木架上,一切準備就緒後,那名勇敢的士兵再次點燃引線,然後迅速跑開。


    隨著引線燃盡,又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響,伴隨著火光和濃煙,那枚圓石彈就這麽飛出竹筒並朝著草人疾射而去。並狠狠撞擊在草人的鎧甲上,巨大的衝擊力讓草人整個飛了出去,最後打著旋倒在地上,崩裂的甲片向四周飛濺。顯然摧毀了紮甲的連接處。


    在場眾人皆被這威力驚得倒吸一口涼氣,劉禪瞪大了眼睛,最後才興奮地叫出來:“董卿家,真乃神器是也!”


    董允的臉上的笑容也遮掩不住,不過他最後還是收起笑容恢複了平時的嚴肅樣子:“陛下,臣不過是依照丞相所托之書上的描寫照搬而已,功勞當屬此地的工匠和軍士們。”


    於是劉禪立即從善如流:“賞!都賞!”


    丞相不得不在一旁咳嗽一聲,於是劉禪立即反應過來,重新站好身子:“董卿家,你迴頭擬個單子,按照功勞排序,無論高低均有賞賜。”


    “唯!”


    諸葛亮見陛下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這才漫步走到被打壞的草人前麵低頭查看,第一個稻草人無論身上的紮甲還是自身的形體都還算完整,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看到紮甲的縫隙中有不少石子鑲在裏麵,不少尖銳的石子甚至穿過前麵的甲胄和中間的稻草,打在了後半身的甲片上,如果晃動稻草人的話還能聽到“嘩嘩”的聲音。


    隨後丞相又看了看那個被圓石彈糊在正麵的稻草人,相比前一個稻草人,第二個草人原本穿甲的位置因為巨大的衝擊而散落了不少甲片,不過靠著甲胄和繩索的束縛,其大體形狀還在,中彈位置的甲片變形崩裂,其中填裝的稻草也飛散不少,盡管稻草蓬鬆,但還可以看出原本是胸口的位置缺了一塊。


    似乎是因為衝擊的緣故,甲片還有點微微冒煙。顯然如果這是一個身披重甲的銳士,那麽他一定死得不能再死了。


    劉禪也注意到丞相的舉動,於是立刻不再跟董允掰扯火藥的工藝,而是快步走到丞相身邊:


    “相父,可是有什麽問題?”


    “無妨。”諸葛亮站起身,後半句卻是對董允說的,“休昭,這火器射程多遠?”


    “若是前方無障礙,可打四十步,再遠就沒什麽威力了。”


    “那若是要精準命中敵人呢?”


    這次董允的話有些不自信了:“若是小石子,超過二十步還能命中,但若是圓石彈,超過二十步便不知道飛去哪裏了,每次試射都不一樣。”


    “這竹筒可能反複使用?“


    “最好不要。”董允搖搖頭,“之前實驗,每次試射兩三次則竹筒會崩裂,便是捆上繩索也無用,且會影響射程,好在竹子易得,每次用完後解下繩子重新捆綁就是。”


    “應當是因為竹筒各不相同。”


    諸葛亮低聲說了一句,不過周圍的人沒有聽清,劉禪更是上前一步:“相父剛才說什麽?”


    “沒什麽。”諸葛亮手撫胡須,“雖然射程不遠,不過二十步之內威力如此驚人,若能用於戰陣,也可破敵之銳氣。隻是這精準度,還需改進。”


    “丞相,關於此事我已有思考。”董允上前一步,“這竹筒終究脆弱,且更換繁複,若是能用青銅或者鐵來鑄造炮身,或許能有改善。另外這石彈也需多加打磨,下官發現這石頭越圓飛的越準——”


    盡管沒接受過係統化現代教育,不過多日實驗下來,董允還是靠著經驗歸納出一些問題和結論,當然翻譯到最後就是兩個字——要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雕網友援北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老手殘眼還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老手殘眼還花並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