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騷亂就這麽再次被平息,而關興則關心起了另一個問題:


    “車騎將軍,他們說的故事是什麽?不會又是曹操在宛城那點事兒吧?”


    “不是,那個他們聽過好幾次了。”劉琰騎在馬上一邊張望一邊迴答,“前兩天我給他們講的是孫策的事,孫策死於刺殺你知道吧?那你知不知道他死之前,曹操的謀士郭嘉曾經預言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


    “啊,有這事兒?”關興的表現並不比初次聽到這種消息的吳軍俘虜好多少——事實上這個年代受到交通和其他條件所限,大部分消息都無法傳遞的太遠。像郭嘉對曹操的諫言更屬於機密中的機密,大部分人一輩子都聽不到。


    不隻是關興,原本跟在旁邊的關興的親兵們也都豎起了耳朵,劉琰已經看到了這點,嘴角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感覺,自己語出驚人,其他人洗耳恭聽,自從先帝崩殂,這種感覺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昔日,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與孫策勾結,誘使孫策北上攻擊曹操的後方。當時曹操得到這個消息後大驚失色,但是前線又跟袁紹對峙,分兵的話可能會立即被袁紹擊破,結果這個時候郭奉孝直接站出來說孫策不過是個在江東樹敵過多而且日常沒什麽防備的莽撞之人,要是碰到仇家設下埋伏,必然會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遇刺而死的事情許多人都知道,不過郭嘉預言的消息關興還是第1次聽說,於是他點了點頭:“這個郭奉孝好像還挺聰明的,幸好他已經死了。”


    “重點不是這個。”劉琰覺得關興根本沒有抓住重點,所以隻好自己繼續說,“世界上哪有那麽多人能夠神機妙算——當然,丞相除外——我是說,孫策的遇刺其實是一場陰謀,雖然刺客宣稱是幫吳郡太守許貢複仇,但實際上,對方潛伏許久,偏偏在孫策打算北上之前精準察覺到孫策的動向並刺殺對方,這世上哪有這麽巧合的事情?”


    關興就是再傻也反應過來了:“您是說孫策被刺殺是曹操那邊派人幹的?就是那個郭奉孝?”


    “我可沒這麽說。”劉琰擺了擺手,不過他的表情仿佛透露著“我就是這個意思”:


    “孫策外號小霸王,當年打下江東一半靠他父親留下的部曲,另一方麵就是靠自己的勇武,太史慈都是被他收服的,區區幾個門客就算偷襲,怎麽會是他的對手,更何況刺客偷襲的時候,孫策拔劍要砍對方,結果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將軍的劍都是專人保養,外出之前也會檢查,怎麽會有這種錯誤,定然是有人提前做了手腳,你看他當初得罪的人,除了許貢還有什麽廬江太守陸康、吳郡太守盛憲,揚州牧劉繇、會稽太守王朗,再加上什麽嚴白虎、許昭,還有其他江東豪強,這麽多人能忍著?但凡有幾個與曹操一方勾結,到時候一邊出刺客,另一邊出情報,再借著已經死去的許貢的名頭做成無頭案,嘖嘖嘖。”


    好家夥!關興覺得整個人都開了眼了,原來過去的事情還有這層關係在裏麵,但隨後他就驚訝的問道:


    “我聽說孫策的兒子孫紹也被我們抓了,他聽到你講這消息,難道不生氣嗎?”


    “哪能啊?”劉琰一臉得意,“我當初講的時候,就這小子聽的最認真。”


    劉琰口中“聽的最認真”的孫紹此時正坐在戰俘營某個營帳中,不斷收集這幾日劉琰講述的內容——由於對方每次講的細節都不太一樣,所以他每次都隻能裝成路過的樣子悄悄聽。


    (當然劉琰每次都注意到就是另一迴事兒了)


    他自幼就聽聞父親的英勇事跡,對父親的死一直心存疑問。如今聽到這種傳聞,自然免不了探聽。哪怕這已經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也不妨礙孫紹迴憶起來會耿耿於懷。


    尤其是聯係到父親僅被追封為長沙桓王,孫紹就覺得劉琰說的沒準是真的。


    更何況此事過去多年,當事人基本已經不在人世,連個求證的地方都沒有,那劉琰沒準是碩果僅存的知曉當時真相的人之一。


    至於他怎麽知道的,孫紹也捋了捋——當時關雲長正在曹操手下做事,沒準也知曉此事,然後這個劉琰是劉備本家,沒準雙方關係不錯,然後關羽就把此事告訴劉琰,劉琰博聞強識,聽過後就記住,所以這麽多年過去依然可以講給別人聽。


    越捋越覺得有道理的孫紹已經堅信自己父親的死是陰謀論,甚至無師自通把懷疑對象擴展到了整個江東世家。


    畢竟郭嘉算的太準了,要知道當時曹操作為實力較弱一方,與袁紹對壘官渡,幾乎已經全軍出動,非常擔心有人偷襲自己的後方。郭嘉如果僅僅是猜測自己父親會死於刺客之手,曹操又怎麽敢輕易相信呢?父親當時已經在整軍北上,就算有刺客來襲,若是沒趕上父親進軍,等父親攻破許都後返迴江東,就算死於刺客之手也是曹操軍不能承受的。


    所以父親的死必然是郭嘉的陰謀,然後再裝出神機妙算的樣子來,至於如何刺殺父親,哼,在江東這麽大的土地上,三個無依無靠的門客怎麽可能那麽湊巧勘察到父親的打獵路線呢?又怎麽會那麽湊巧趕上父親與護衛分離,手上的寶劍還恰好斷裂呢?


    沒準孫家內部也有人與曹操勾結,按照誰獲利最大誰嫌疑最大的原則,沒準就是自己的便宜叔叔!


    嗯當時他已經十八了,已經是可以搞陰謀的年紀了。當時曹操好像是打算招他去許昌做官,他不願意去,所以就跟曹操的人勾結,曹操的刺客又聯係了江東世家,反正這幫家夥都不是好東西,沒準當時父親身邊的侍衛也被收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雕網友援北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老手殘眼還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老手殘眼還花並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