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邈覺得受到了嚴重的侮辱——哪怕漢軍抓住他越獄後一刀剁了他,他都不會如此憤怒,但是這種把他抓迴來不打不罵還不招降,唯一的懲罰是第二天早飯少給了一根玉米,這樣的做法分明是瞧不起他,所以徐邈現在天天在功德林鍛煉身體(被抓的魏軍高級將領和官員不用親自幹活,算優待),還讓人幫他找了兩塊大石頭當石鎖練習肌肉,時刻準備第三次越獄。
廖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不屑,用他的話說就是“就徐景山那樣,還越獄?他幹過重活麽?走過山路麽?吃過粗糧麽?他真越獄了用不了兩天就要轉行當乞丐!”
由於漢軍盤子鋪的太大,現在哪裏都缺人,為了避免漢軍士兵幹活太多降低戰鬥力,如今除去修建水利工坊外,連挖礦挖煤、收割莊稼的活也都交給了魏軍俘虜,漢軍隻負責監工和運輸,所以廖立天天在那嚷嚷當初就不該放那一千多民夫迴去長安,難道天水的活不夠多麽?
已經有腦袋活絡的地方官員開始招募黔首來幫忙了——不過此時正是農忙時分,收割完莊稼的農戶們忙著把糧食揚場曬幹方便儲存,所以暫時還是有人手空缺,據說金城那邊已經有羌人在給漢人做工,廖立想著等這一年忙完,來年可以去看看武都郡的氐人們是否願意來這邊定居。
由於戰亂的緣故,涼州的許多庶民們都拋棄土地逃離家園,其中一部份變成了山民,還有一部份跟羌人、氐人混居,另外還有一部份變成了豪強家的隱戶,如何把這些人摳出來繼續為大漢發光發熱就成了一個難題,根據諸葛亮臨走前留下的指示,大漢將會用各種物資換取豪強的支持,其中一條就是讓豪強們略微釋放出手中的隱戶。
本來廖立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隱戶代表著財富,但沒想到他去跟天水幾家豪強試探著說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對方居然表示可以商量——尤其是前些日子馬岱打下武威的消息傳來後,薑家正在聯絡其他幾家豪強想要組建一支真正的商隊,沿著陽群、馬岱打通的道路嚐試向西,看看能不能達到敦煌,後者是昔日絲綢之路的貿易中心和中轉站,不少西方來的商隊斷斷續續來此交易,倘若可以重新連結,能夠販賣的商品當真是令人眼紅的財富。
不過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工作,想到這裏的廖立搖了搖頭,又開始指揮俘虜們作業:
“把上麵的秧苗割掉的時候注意點,那些已經枯黃的丟掉一旁,嫩綠的可以收集起來做湯吃,不嫩的可以拿去喂牲口,還有別踩壞了下麵的紅薯!”
張合也湊到他身邊:“你說你們這次的叫紅薯的新糧能產多少?能不能有三十石?”
廖立隨時就用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你當這是土豆啊?除了土豆外,其他新糧畝產也就八到十石,最好的玉米也就十五石。”
他隨後又砸吧了一下嘴,作出計算的樣子,這才繼續說道,“這紅薯長在土裏,倒是沒準跟土豆能接近些,我猜應該不弱於玉米,不過既然姬夫子隻強調土豆沒有提其他作物,想必是土豆在所有良種中的佼佼者,這紅薯若是畝產有十五到二十石,便可算得上祥瑞了——當然還是不如土豆。”
這種變相凡爾賽的說法讓張合不滿地哼了一聲:“你們不是說你們這種子是劉玄德賜下來的麽?你要對你們先帝有信心!”
“你個魏逆俘虜在這教育我個大漢侍中要對先帝有信心?真是豈有此理!”廖立差點沒跳起來,最後還是甩了甩袖子,不再搭理張合。
而田裏的俘虜們已經拿著鐮刀割好了紅薯藤蔓,並把上麵的葉子摘下來,就算摘光葉子的藤蔓也不會被丟棄——按照姬夫子留下的手書上的說法,這些藤蔓可以喂牲口也可以曬幹後用於編織籃子、席子、帽子,這將是戰俘們為自己製作的寶貴財富,當然它們也可以拿來堆肥,但俘虜們暫時還沒這麽富裕,所以他們更願意用農作物秸稈、落葉、雜草、草木灰來混合糞便和泔水製作農家肥。
等收割完了藤蔓,魏軍的俘虜們才開始挖紅薯,由於有了挖土豆的經驗,不少人準備了鏟子或專門的木質耙子來鬆土,不過由於擔心把紅薯挖壞了,大部分人還是用手去挖,就這還讓廖立在一旁大唿小叫:
“別挖壞了!挖壞了表皮就存不住了,也別沾水,沾水了容易爛!”
(割掉藤蔓再挖和直接挖的方法都有,書上記載的是前者,故采用)
然後第一株紅薯就被挖了出來,在挖出來的一瞬間,廖立就修正了自己的看法——那株紅薯下麵足有五塊長紡錘形薯塊,而且比之前的土豆更大一些,不隻是他,就連挖出紅薯的俘虜也忍不住發出了讚歎聲,然後拍掉上麵的泥土,露出紫紅色表皮。
連張合也看到了那些紅薯,不過他沒有著急下判斷,而是等其他軍士又挖出一些紅薯後才開口:“看起來好像比土豆還大點,你們這一畝地放了多少株來著?”
“大約兩千株到兩千五百株——”廖立突然明白過來,就這麽跑下田,拎起來挖出的紅薯掂了掂重量,最後才不確定的說,“這這這這——這怕不是要五十石?”
早就有漢軍士兵準備了斛(自從土豆收獲之後,大家已經習慣算一算每種新糧的畝產量),等挖完這一畝地便開始計算,等數過二十五石的時候還有一半多,幾個參與過挖土豆的魏軍士兵也反應過來了,又去多取了幾個斛。
“五,五十六石啊!”當清點完最後一批紅薯的時候,廖立已經站不穩了,這個產量比土豆還打碎他的常識,雖然為了保護紅薯,不少紅薯上還帶著泥土,不過就算刨去這些泥土也肯定有五十石了,總算他還記得自己的責任,沒有當場跳起來,而是迅速安排人去上邽向趙雲通報,並組織士兵們繼續收獲其他地塊。
廖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不屑,用他的話說就是“就徐景山那樣,還越獄?他幹過重活麽?走過山路麽?吃過粗糧麽?他真越獄了用不了兩天就要轉行當乞丐!”
由於漢軍盤子鋪的太大,現在哪裏都缺人,為了避免漢軍士兵幹活太多降低戰鬥力,如今除去修建水利工坊外,連挖礦挖煤、收割莊稼的活也都交給了魏軍俘虜,漢軍隻負責監工和運輸,所以廖立天天在那嚷嚷當初就不該放那一千多民夫迴去長安,難道天水的活不夠多麽?
已經有腦袋活絡的地方官員開始招募黔首來幫忙了——不過此時正是農忙時分,收割完莊稼的農戶們忙著把糧食揚場曬幹方便儲存,所以暫時還是有人手空缺,據說金城那邊已經有羌人在給漢人做工,廖立想著等這一年忙完,來年可以去看看武都郡的氐人們是否願意來這邊定居。
由於戰亂的緣故,涼州的許多庶民們都拋棄土地逃離家園,其中一部份變成了山民,還有一部份跟羌人、氐人混居,另外還有一部份變成了豪強家的隱戶,如何把這些人摳出來繼續為大漢發光發熱就成了一個難題,根據諸葛亮臨走前留下的指示,大漢將會用各種物資換取豪強的支持,其中一條就是讓豪強們略微釋放出手中的隱戶。
本來廖立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隱戶代表著財富,但沒想到他去跟天水幾家豪強試探著說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對方居然表示可以商量——尤其是前些日子馬岱打下武威的消息傳來後,薑家正在聯絡其他幾家豪強想要組建一支真正的商隊,沿著陽群、馬岱打通的道路嚐試向西,看看能不能達到敦煌,後者是昔日絲綢之路的貿易中心和中轉站,不少西方來的商隊斷斷續續來此交易,倘若可以重新連結,能夠販賣的商品當真是令人眼紅的財富。
不過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工作,想到這裏的廖立搖了搖頭,又開始指揮俘虜們作業:
“把上麵的秧苗割掉的時候注意點,那些已經枯黃的丟掉一旁,嫩綠的可以收集起來做湯吃,不嫩的可以拿去喂牲口,還有別踩壞了下麵的紅薯!”
張合也湊到他身邊:“你說你們這次的叫紅薯的新糧能產多少?能不能有三十石?”
廖立隨時就用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你當這是土豆啊?除了土豆外,其他新糧畝產也就八到十石,最好的玉米也就十五石。”
他隨後又砸吧了一下嘴,作出計算的樣子,這才繼續說道,“這紅薯長在土裏,倒是沒準跟土豆能接近些,我猜應該不弱於玉米,不過既然姬夫子隻強調土豆沒有提其他作物,想必是土豆在所有良種中的佼佼者,這紅薯若是畝產有十五到二十石,便可算得上祥瑞了——當然還是不如土豆。”
這種變相凡爾賽的說法讓張合不滿地哼了一聲:“你們不是說你們這種子是劉玄德賜下來的麽?你要對你們先帝有信心!”
“你個魏逆俘虜在這教育我個大漢侍中要對先帝有信心?真是豈有此理!”廖立差點沒跳起來,最後還是甩了甩袖子,不再搭理張合。
而田裏的俘虜們已經拿著鐮刀割好了紅薯藤蔓,並把上麵的葉子摘下來,就算摘光葉子的藤蔓也不會被丟棄——按照姬夫子留下的手書上的說法,這些藤蔓可以喂牲口也可以曬幹後用於編織籃子、席子、帽子,這將是戰俘們為自己製作的寶貴財富,當然它們也可以拿來堆肥,但俘虜們暫時還沒這麽富裕,所以他們更願意用農作物秸稈、落葉、雜草、草木灰來混合糞便和泔水製作農家肥。
等收割完了藤蔓,魏軍的俘虜們才開始挖紅薯,由於有了挖土豆的經驗,不少人準備了鏟子或專門的木質耙子來鬆土,不過由於擔心把紅薯挖壞了,大部分人還是用手去挖,就這還讓廖立在一旁大唿小叫:
“別挖壞了!挖壞了表皮就存不住了,也別沾水,沾水了容易爛!”
(割掉藤蔓再挖和直接挖的方法都有,書上記載的是前者,故采用)
然後第一株紅薯就被挖了出來,在挖出來的一瞬間,廖立就修正了自己的看法——那株紅薯下麵足有五塊長紡錘形薯塊,而且比之前的土豆更大一些,不隻是他,就連挖出紅薯的俘虜也忍不住發出了讚歎聲,然後拍掉上麵的泥土,露出紫紅色表皮。
連張合也看到了那些紅薯,不過他沒有著急下判斷,而是等其他軍士又挖出一些紅薯後才開口:“看起來好像比土豆還大點,你們這一畝地放了多少株來著?”
“大約兩千株到兩千五百株——”廖立突然明白過來,就這麽跑下田,拎起來挖出的紅薯掂了掂重量,最後才不確定的說,“這這這這——這怕不是要五十石?”
早就有漢軍士兵準備了斛(自從土豆收獲之後,大家已經習慣算一算每種新糧的畝產量),等挖完這一畝地便開始計算,等數過二十五石的時候還有一半多,幾個參與過挖土豆的魏軍士兵也反應過來了,又去多取了幾個斛。
“五,五十六石啊!”當清點完最後一批紅薯的時候,廖立已經站不穩了,這個產量比土豆還打碎他的常識,雖然為了保護紅薯,不少紅薯上還帶著泥土,不過就算刨去這些泥土也肯定有五十石了,總算他還記得自己的責任,沒有當場跳起來,而是迅速安排人去上邽向趙雲通報,並組織士兵們繼續收獲其他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