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有修造經驗的薑維感覺自己什麽都沒聽懂,隻好把目光投向馬謖,好在馬謖在荊州的時候總算見過運轉的水車,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便問:“老人家,水車不是放在河裏就能運轉嗎?為何還要築壩?”
於是老師傅又解釋了築壩抬高水位讓水車受力的原理以及控製水位的必要性——假如不用堤壩控製水位,那麽旱季的時候水流小同樣帶不動水車,雨季的時候水流大了水車轉動過快同樣會毀損水車,所以要用堤壩來控製水量,必要的時候挖掘新的引水道,此外無論是築壩還是挖掘引水道都會淹沒和毀損沿河的田地,這些田都是有主的(而且基本都是天水豪強的土地),借給這些工匠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淹主家的田地。
馬謖雖然聽不懂這些專業術語,但大概意思已經明白了,隨即差人去查探這片的土地都是誰家的,不多時軍士迴報,多是閻、任兩家,也有一些是縣裏的公田,於是馬謖一邊讓人通報趙雲一邊派人給兩家送信,不多時兩家家主就風塵仆仆趕了過來,趙雲倒是沒來,隻是讓軍士迴傳,許他便宜從事。
於是馬謖又大手一揮,跟兩家家主許諾用公田補償兩家被淹的田地——其實他就算不補,兩家也隻能認倒黴,如今大漢跟你講道理,你還能說不行嗎?
見解決了這些雜事,馬謖便催促施工隊趕緊施工——由於大家都是第1次修水利工坊,所以誰都沒經驗,既然都沒經驗,就無所謂外行、內行了,大家統統都是外行,老實按照先帝使者留下的圖紙施工就行了。
不得不說老師傅就是專業,盡管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圖紙,一群老師傅商量了半天還是猜出來這些示意圖是什麽意思,然後開始感歎這是個大工程,他們一開始以為這隻是個用水車引水灌溉的工程,沒想到這個水車居然還要對外提供動力做活。
由於是實驗產物,馬謖的初步計劃是在河邊修個磨坊,用水車的動力帶動磨坊磨麵,順帶再弄幾個水車舂米機,不過老師傅看完施工圖後指出這個水車還擁有把水帶高的作用,如果馬參軍願意多費些工程量,就能把水引出再澆灌田地。
考慮到隴西大部分良田都要沿河,馬謖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再說魏軍俘虜這麽多,天天閑著也不是個事兒,正好讓他們多幹點活,幹完活沒力氣了也就不胡思亂想了,於是這個實驗工程的規模一再擴大,一批又一批的魏軍俘虜被從俘虜營帶來幹活,由於帶走的人太多,徐邈已經開始抓住張合詢問:
“這蜀軍把人帶走就不再送迴來,莫非是冬日將至,他們想節約糧食,把軍士們都坑殺了吧?”
“應該不至於。”張合呆的時間久一些,自然比徐邈有信心,“是他們又找到什麽活要幹,又不想征發當地徭役,就讓兒郎們幹活,畢竟他們也不肯就這麽白白養著我們,我去看看,你要來麽?”
從沒見過有人上趕著找死的徐邈立即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於是張合隻能鄙夷的看了他一眼,隨後跟管教功德林的曲長說自己也想去看看兒郎們幹活的地方。
不過因為溝通的問題,他最後被隨程“保護他”的什長引到了另一處地方——由於馬謖和薑維都去張羅水力工坊的事情,此時新糧收獲的工作由廖立負責,後者這幾日正在組織玉米收獲,盡管已經不再親自從事農業生產,不過廖立在看到成片的玉米田的時候還是大吃一驚——這種他第一次見到的作物是如此高大,幾乎比人都高。
由於登海661和農大108都有一定的抗倒伏和抗蟲害性,所以盡管使用的都是農家肥,依然沒有出現倒伏減產的情況(但因為是薄田所以產量還是沒有達到最高),收獲的時候一清點把廖立嚇了一跳,雖然沒有土豆那種畝產三十五石的可怕數量,但是兩種玉米也分別有十五石和八石的產量了,更何況玉米杆還可以充當牲口的飼料,也可以拿來燒火和還田——這在廖立看來價值也不輸土豆了。
以至於他看著田裏幹活的魏軍俘虜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事實證明,隻要不當敵人,這些魏人也不是那麽可惡。
然後他就聽到背後傳來一個聲音:“就是這裏嗎?我看幹活人沒多少吧?哪裏要調走這麽多兒郎?”
廖立迴頭一看,原來是張合來了,忍不住皺起眉頭,語氣中也帶著幾分譏諷:“呦,這不是張大將軍麽?難不成是日子過得太舒服,讓你有閑情逸致來關心這些莊稼的事?”
張合倒是不以為意,他早已習慣了廖立的不說人話:“馬參軍至今已分批調走我家兒郎,我見他們久不歸還,心有憂慮,便來看看。”
廖立冷哼一聲:“有何需要憂慮的?丞相若是想要效仿白起之事,何須等到今日?當初抓到你們,你們一旦放下武器便是任人宰割之勢,何必耗費這多日糧食!”
張合並不與廖立爭執,反而指著前麵的玉米問:“這也是新糧?產量如何?“
廖立斜了他一眼,並不言語,然後就聽見張合哈哈一笑:“莫非還沒統計出來?不要緊,等兒郎們迴營了我再問也不遲。”
“你這賊人,莫不是還想要偷偷把糧食送去魏地?”廖立立即板起臉來,“我勸你懸崖勒馬,這些糧食都是我們先帝賜福才有這般高的產量,若是送去魏地,怕不是跟尋常糧食沒什麽兩樣。”
張合脾氣再好也不能忍受這種指責,不過他沒有給自己辯解,而是反問道:“廖公淵你這麽殫精竭慮,不知道現在官居何職?”
這個問題讓廖立氣得不打一處來——由於遷徙氐人的功績,諸葛亮上書表他為侍中,侍中這個崗位屬於加官,沒有定員,為丞相之史,雖然不及當初的長水校尉,但也算皇帝近臣——但問題就出在這兒了,誰家皇帝近臣在涼州呆著啊?
於是老師傅又解釋了築壩抬高水位讓水車受力的原理以及控製水位的必要性——假如不用堤壩控製水位,那麽旱季的時候水流小同樣帶不動水車,雨季的時候水流大了水車轉動過快同樣會毀損水車,所以要用堤壩來控製水量,必要的時候挖掘新的引水道,此外無論是築壩還是挖掘引水道都會淹沒和毀損沿河的田地,這些田都是有主的(而且基本都是天水豪強的土地),借給這些工匠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淹主家的田地。
馬謖雖然聽不懂這些專業術語,但大概意思已經明白了,隨即差人去查探這片的土地都是誰家的,不多時軍士迴報,多是閻、任兩家,也有一些是縣裏的公田,於是馬謖一邊讓人通報趙雲一邊派人給兩家送信,不多時兩家家主就風塵仆仆趕了過來,趙雲倒是沒來,隻是讓軍士迴傳,許他便宜從事。
於是馬謖又大手一揮,跟兩家家主許諾用公田補償兩家被淹的田地——其實他就算不補,兩家也隻能認倒黴,如今大漢跟你講道理,你還能說不行嗎?
見解決了這些雜事,馬謖便催促施工隊趕緊施工——由於大家都是第1次修水利工坊,所以誰都沒經驗,既然都沒經驗,就無所謂外行、內行了,大家統統都是外行,老實按照先帝使者留下的圖紙施工就行了。
不得不說老師傅就是專業,盡管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圖紙,一群老師傅商量了半天還是猜出來這些示意圖是什麽意思,然後開始感歎這是個大工程,他們一開始以為這隻是個用水車引水灌溉的工程,沒想到這個水車居然還要對外提供動力做活。
由於是實驗產物,馬謖的初步計劃是在河邊修個磨坊,用水車的動力帶動磨坊磨麵,順帶再弄幾個水車舂米機,不過老師傅看完施工圖後指出這個水車還擁有把水帶高的作用,如果馬參軍願意多費些工程量,就能把水引出再澆灌田地。
考慮到隴西大部分良田都要沿河,馬謖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再說魏軍俘虜這麽多,天天閑著也不是個事兒,正好讓他們多幹點活,幹完活沒力氣了也就不胡思亂想了,於是這個實驗工程的規模一再擴大,一批又一批的魏軍俘虜被從俘虜營帶來幹活,由於帶走的人太多,徐邈已經開始抓住張合詢問:
“這蜀軍把人帶走就不再送迴來,莫非是冬日將至,他們想節約糧食,把軍士們都坑殺了吧?”
“應該不至於。”張合呆的時間久一些,自然比徐邈有信心,“是他們又找到什麽活要幹,又不想征發當地徭役,就讓兒郎們幹活,畢竟他們也不肯就這麽白白養著我們,我去看看,你要來麽?”
從沒見過有人上趕著找死的徐邈立即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於是張合隻能鄙夷的看了他一眼,隨後跟管教功德林的曲長說自己也想去看看兒郎們幹活的地方。
不過因為溝通的問題,他最後被隨程“保護他”的什長引到了另一處地方——由於馬謖和薑維都去張羅水力工坊的事情,此時新糧收獲的工作由廖立負責,後者這幾日正在組織玉米收獲,盡管已經不再親自從事農業生產,不過廖立在看到成片的玉米田的時候還是大吃一驚——這種他第一次見到的作物是如此高大,幾乎比人都高。
由於登海661和農大108都有一定的抗倒伏和抗蟲害性,所以盡管使用的都是農家肥,依然沒有出現倒伏減產的情況(但因為是薄田所以產量還是沒有達到最高),收獲的時候一清點把廖立嚇了一跳,雖然沒有土豆那種畝產三十五石的可怕數量,但是兩種玉米也分別有十五石和八石的產量了,更何況玉米杆還可以充當牲口的飼料,也可以拿來燒火和還田——這在廖立看來價值也不輸土豆了。
以至於他看著田裏幹活的魏軍俘虜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事實證明,隻要不當敵人,這些魏人也不是那麽可惡。
然後他就聽到背後傳來一個聲音:“就是這裏嗎?我看幹活人沒多少吧?哪裏要調走這麽多兒郎?”
廖立迴頭一看,原來是張合來了,忍不住皺起眉頭,語氣中也帶著幾分譏諷:“呦,這不是張大將軍麽?難不成是日子過得太舒服,讓你有閑情逸致來關心這些莊稼的事?”
張合倒是不以為意,他早已習慣了廖立的不說人話:“馬參軍至今已分批調走我家兒郎,我見他們久不歸還,心有憂慮,便來看看。”
廖立冷哼一聲:“有何需要憂慮的?丞相若是想要效仿白起之事,何須等到今日?當初抓到你們,你們一旦放下武器便是任人宰割之勢,何必耗費這多日糧食!”
張合並不與廖立爭執,反而指著前麵的玉米問:“這也是新糧?產量如何?“
廖立斜了他一眼,並不言語,然後就聽見張合哈哈一笑:“莫非還沒統計出來?不要緊,等兒郎們迴營了我再問也不遲。”
“你這賊人,莫不是還想要偷偷把糧食送去魏地?”廖立立即板起臉來,“我勸你懸崖勒馬,這些糧食都是我們先帝賜福才有這般高的產量,若是送去魏地,怕不是跟尋常糧食沒什麽兩樣。”
張合脾氣再好也不能忍受這種指責,不過他沒有給自己辯解,而是反問道:“廖公淵你這麽殫精竭慮,不知道現在官居何職?”
這個問題讓廖立氣得不打一處來——由於遷徙氐人的功績,諸葛亮上書表他為侍中,侍中這個崗位屬於加官,沒有定員,為丞相之史,雖然不及當初的長水校尉,但也算皇帝近臣——但問題就出在這兒了,誰家皇帝近臣在涼州呆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