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說,如果不考慮細節執行問題的話,曹真覺得自己這個計劃有相當的可行性,他甚至想好了接替他在長安督軍的人選,正是當初火速鎮壓孟達叛亂的司馬懿,可惜當他趕往洛陽向曹叡稟報這個作戰計劃的時候,同樣在洛陽匯報工作的司馬懿在聽聞計劃後表示了反對。
司馬懿覺得蜀漢當前威脅確實很大,但是抽調其他地方的軍隊跟蜀漢拚命是不現實的——這次蜀軍隻是偷襲才占了便宜,雖然他們攻占了四郡之地(金城當時還沒失守,自然也沒有傳來消息),不過攻占涼州剩餘郡縣依然需要許多時間,沒準蜀軍去向不明的軍隊就是去攻打金城了,就算蜀軍真的打下了金城、武威、張掖等郡,也沒法第一時間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助力。羌、氐人反複無常,鮮卑又在北方虎視眈眈,蜀軍不但短期內無法從涼州獲得資源,反而要分兵把守這些郡縣,承擔原本由曹魏承擔的壓力。
他指出,蜀國終究是小國,縱然占據了邊陲之地,也改變不了雙方國力的差別,當前大魏最重要的工作是休養生息,恢複之前因為救援隴西而造成的損失,隻要重新組織修養幾年,再付出一定利益引誘鮮卑、羌氐共同對付蜀國,大魏就能憑借國力進行碾壓,諸葛亮就算比這次再狡猾十倍也絕對不是曹大將軍的對手。
相反,如果因為一時接受不了之前的失敗,就拿出更多的軍隊去拚損耗,那就成了在賭桌上輸急眼的賭徒,很容易越賠越多——雖然司馬懿說的沒有這麽直接,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而這種說法顯然是不被曹真接受的。別說曹真了,曹叡也認為要盡快趕走蜀漢,不然他在洛陽都不得安生,曹真作為坐鎮長安的大將軍,假節鉞,如此為大魏殫精竭慮真是大魏之幸,驃騎將軍的看法雖然老成持重,卻太過耗費時間,而且一旦時間拉長,天知道會有什麽變故。
於是曹叡全盤同意了曹真的計劃,還授權他在朝中點名指派任何人提供協助,司馬懿則應該火速前往長安坐鎮,確保曹真伐蜀期間長安地區的安全,並在合適的時候自行決定如何攻打隴右,大魏皇帝會為他們籌集一切需要的軍資。
至於司馬懿原本負責的宛城,則被曹叡指派夏侯楙去守衛,主要是夏侯楙這個不學無術的玩意兒調迴朝廷為尚書後天天私底下嚷嚷,說什麽自己鎮守長安的時候蜀軍連個屁都不敢放,等自己一走,蜀軍就兵出祁山,不但攻占了四郡,還把魏軍大部隊打的丟盔卸甲,但凡留著他鎮守長安,怎麽會出現這種事情?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具體經過是如何的,架不住真有傻子信夏侯楙吹的牛批,甚至還有宗室找過來對他說還是要信任自己的宗族,那些世家官員靠不住,真正為大魏著想的還是曹家和夏侯家。
被弄得不勝其煩的曹叡正想找個地方把他踢得遠遠的——正好宛城這個地方離洛陽有一段距離,眼不見為淨,但是外圍又有襄陽保衛,當地的太守文聘有著豐富的對吳作戰經驗,夏侯楙隻要老實在宛城呆著,也捅不出什麽大簍子。
而且調往宛城接替司馬懿的位置也不算降職,夏侯楙還得謝主隆恩。
在曹叡做好這樣的人事調動後,曹真開始認真思考要去攻打蜀漢哪個地方來吸引諸葛亮注意了——昔日漢中之戰的時候,曹真曾與都護將軍曹洪、騎都尉曹休、雍州刺史張既等擊破劉備別將吳蘭於下辨,但是更深入蜀地的經驗就沒有了,他命人取來兩川的輿圖,在仔細研究之後覺得巴郡閬中是個不錯的目標,在地圖上顯示這裏靠近成都,而且沿途有水路可用,大軍不用擔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斷水,又可以繞開陽平關、劍閣這樣的關卡。
更重要的是隻要攻占這裏,整個蜀地都會收到魏軍入川的消息,蜀主定然會大驚失色並要求諸葛亮立刻迴來救駕,到時候隴右的蜀軍難道還敢冒天下大不韙,丟下他們的君主自生自滅麽?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就讓人散播諸葛亮其實是想坐視成都覆滅、取而代之稱帝,同樣可以造成蜀漢內亂、軍心不穩,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對大魏有利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目前大魏裏對蜀漢地形了解的不多,隻有少數從蜀漢投降的大臣清楚,於是本著穩妥的考慮,大將軍決定先找一些對巴蜀地理比較熟悉的人幫他參詳下這個計劃有沒有什麽漏洞。
然後曹真就拿著地圖帶人去黃權府上拜訪了。
黃權是黃初三年(222年,當時季漢的年號是章武二年)投奔曹魏的,當時魏文帝曹丕問他:“你放棄叛逆前來歸順,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結果這老小子迴答說:“我受過劉主的特殊恩寵,不能降吳,又無法歸還蜀漢,於是前來投降。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裏還能效仿古人呢?”
雖然沒聽到預期的答案,不過曹丕還是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然後這老小子還在那玩“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他們絕對不會禍及我的家人”那一套,沒事兒就打曹丕的臉玩,要不是文帝大度,武皇帝在的時候多少要找個由頭剁了他。
你看徐庶進了曹營敢玩這套麽?不敢,最多隻敢一言不發混工資。
不過曹真認為黃權有一點比徐庶強,那就是有活他真幹——不僅是黃權,當初跟著黃權一起投降曹魏的300多蜀漢官吏不少都挺盡職的,文帝也很大方,其中42人被封為列侯,還有百餘人被封為將軍和郎將,而且這群人兢兢業業幹了這麽多年,早年懷疑他們暗中通蜀的魏國本土大臣後來都不好意思喊打喊殺,這也是為什麽曹真認為去黃權那裏能夠得到正確的建議。
然後黃公衡把曹真迎入客房,耐著性子聽了大將軍的打算,越聽臉越黑,最後腦袋搖成了撥浪鼓,把曹真的作戰計劃批鬥了半天,最後反問曹真是不是前段日子被趙雲打得起了私怨,要利用公器為自己泄憤。
曹真立刻不甘示弱反駁,說自己身為鎮西將軍、又是宗室,自然對大魏忠心耿耿,反倒是黃權看到這個作戰計劃後不但不出力幫忙完善,反而陰陽怪氣,是否打算像徐庶一樣依然忠於舊主。
本來黃權還想解釋什麽,聽到這句話後氣得拂袖而去,順帶還讓自己的管家送客,曹真自然也不給他麵子,罵罵咧咧就出了黃府。
司馬懿覺得蜀漢當前威脅確實很大,但是抽調其他地方的軍隊跟蜀漢拚命是不現實的——這次蜀軍隻是偷襲才占了便宜,雖然他們攻占了四郡之地(金城當時還沒失守,自然也沒有傳來消息),不過攻占涼州剩餘郡縣依然需要許多時間,沒準蜀軍去向不明的軍隊就是去攻打金城了,就算蜀軍真的打下了金城、武威、張掖等郡,也沒法第一時間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助力。羌、氐人反複無常,鮮卑又在北方虎視眈眈,蜀軍不但短期內無法從涼州獲得資源,反而要分兵把守這些郡縣,承擔原本由曹魏承擔的壓力。
他指出,蜀國終究是小國,縱然占據了邊陲之地,也改變不了雙方國力的差別,當前大魏最重要的工作是休養生息,恢複之前因為救援隴西而造成的損失,隻要重新組織修養幾年,再付出一定利益引誘鮮卑、羌氐共同對付蜀國,大魏就能憑借國力進行碾壓,諸葛亮就算比這次再狡猾十倍也絕對不是曹大將軍的對手。
相反,如果因為一時接受不了之前的失敗,就拿出更多的軍隊去拚損耗,那就成了在賭桌上輸急眼的賭徒,很容易越賠越多——雖然司馬懿說的沒有這麽直接,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而這種說法顯然是不被曹真接受的。別說曹真了,曹叡也認為要盡快趕走蜀漢,不然他在洛陽都不得安生,曹真作為坐鎮長安的大將軍,假節鉞,如此為大魏殫精竭慮真是大魏之幸,驃騎將軍的看法雖然老成持重,卻太過耗費時間,而且一旦時間拉長,天知道會有什麽變故。
於是曹叡全盤同意了曹真的計劃,還授權他在朝中點名指派任何人提供協助,司馬懿則應該火速前往長安坐鎮,確保曹真伐蜀期間長安地區的安全,並在合適的時候自行決定如何攻打隴右,大魏皇帝會為他們籌集一切需要的軍資。
至於司馬懿原本負責的宛城,則被曹叡指派夏侯楙去守衛,主要是夏侯楙這個不學無術的玩意兒調迴朝廷為尚書後天天私底下嚷嚷,說什麽自己鎮守長安的時候蜀軍連個屁都不敢放,等自己一走,蜀軍就兵出祁山,不但攻占了四郡,還把魏軍大部隊打的丟盔卸甲,但凡留著他鎮守長安,怎麽會出現這種事情?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具體經過是如何的,架不住真有傻子信夏侯楙吹的牛批,甚至還有宗室找過來對他說還是要信任自己的宗族,那些世家官員靠不住,真正為大魏著想的還是曹家和夏侯家。
被弄得不勝其煩的曹叡正想找個地方把他踢得遠遠的——正好宛城這個地方離洛陽有一段距離,眼不見為淨,但是外圍又有襄陽保衛,當地的太守文聘有著豐富的對吳作戰經驗,夏侯楙隻要老實在宛城呆著,也捅不出什麽大簍子。
而且調往宛城接替司馬懿的位置也不算降職,夏侯楙還得謝主隆恩。
在曹叡做好這樣的人事調動後,曹真開始認真思考要去攻打蜀漢哪個地方來吸引諸葛亮注意了——昔日漢中之戰的時候,曹真曾與都護將軍曹洪、騎都尉曹休、雍州刺史張既等擊破劉備別將吳蘭於下辨,但是更深入蜀地的經驗就沒有了,他命人取來兩川的輿圖,在仔細研究之後覺得巴郡閬中是個不錯的目標,在地圖上顯示這裏靠近成都,而且沿途有水路可用,大軍不用擔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斷水,又可以繞開陽平關、劍閣這樣的關卡。
更重要的是隻要攻占這裏,整個蜀地都會收到魏軍入川的消息,蜀主定然會大驚失色並要求諸葛亮立刻迴來救駕,到時候隴右的蜀軍難道還敢冒天下大不韙,丟下他們的君主自生自滅麽?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就讓人散播諸葛亮其實是想坐視成都覆滅、取而代之稱帝,同樣可以造成蜀漢內亂、軍心不穩,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對大魏有利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目前大魏裏對蜀漢地形了解的不多,隻有少數從蜀漢投降的大臣清楚,於是本著穩妥的考慮,大將軍決定先找一些對巴蜀地理比較熟悉的人幫他參詳下這個計劃有沒有什麽漏洞。
然後曹真就拿著地圖帶人去黃權府上拜訪了。
黃權是黃初三年(222年,當時季漢的年號是章武二年)投奔曹魏的,當時魏文帝曹丕問他:“你放棄叛逆前來歸順,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結果這老小子迴答說:“我受過劉主的特殊恩寵,不能降吳,又無法歸還蜀漢,於是前來投降。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裏還能效仿古人呢?”
雖然沒聽到預期的答案,不過曹丕還是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然後這老小子還在那玩“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他們絕對不會禍及我的家人”那一套,沒事兒就打曹丕的臉玩,要不是文帝大度,武皇帝在的時候多少要找個由頭剁了他。
你看徐庶進了曹營敢玩這套麽?不敢,最多隻敢一言不發混工資。
不過曹真認為黃權有一點比徐庶強,那就是有活他真幹——不僅是黃權,當初跟著黃權一起投降曹魏的300多蜀漢官吏不少都挺盡職的,文帝也很大方,其中42人被封為列侯,還有百餘人被封為將軍和郎將,而且這群人兢兢業業幹了這麽多年,早年懷疑他們暗中通蜀的魏國本土大臣後來都不好意思喊打喊殺,這也是為什麽曹真認為去黃權那裏能夠得到正確的建議。
然後黃公衡把曹真迎入客房,耐著性子聽了大將軍的打算,越聽臉越黑,最後腦袋搖成了撥浪鼓,把曹真的作戰計劃批鬥了半天,最後反問曹真是不是前段日子被趙雲打得起了私怨,要利用公器為自己泄憤。
曹真立刻不甘示弱反駁,說自己身為鎮西將軍、又是宗室,自然對大魏忠心耿耿,反倒是黃權看到這個作戰計劃後不但不出力幫忙完善,反而陰陽怪氣,是否打算像徐庶一樣依然忠於舊主。
本來黃權還想解釋什麽,聽到這句話後氣得拂袖而去,順帶還讓自己的管家送客,曹真自然也不給他麵子,罵罵咧咧就出了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