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澄明,這個身份,看來不是假的。
如今事實擺在麵前,她到底該相信事實,還是該相信自己的直覺?
她抬起頭,眸中的疑慮如雲霧般消散,緊緊握著那兩個小石頭。
無論如何,且去試他一試,真相便知。
--------------------
第119章 隔雨相望冷(1)
=============================
殿試結束之後,攝皇帝顏巽離向三十五名新科進士賜宴,為「聞喜宴」。
這三十五名進士中,十五位白衣出身的書生,二十位世家大族的弟子。筵席間,一片珠光寶氣,無數美饌佳肴,那幫沒見過世麵的窮進士們,已經是看花了眼。一想到他們即將步入這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由得心花怒放。
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進士們,不屑一顧,冷笑道:「真是一幫沒見過世麵的窮書生。」
「予敬你們一盞,你們從此以後,可要報效國家。」顏巽離望著跪倒一片的三十五名新科進士,心中豪情萬丈。
當初,潁川林氏把持朝政,被封為「天子帝師」,將天下讀書人都籠絡麾下,朝野上下,隻對他們林家唯命是從。他早就想改革腐朽不堪的科舉製度,但奈何阻力太大,他如今已經成為了攝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刀闊斧地改革科舉製度,不論出身,隻論才華,選拔人才,其意就是要優待天下文士,籠絡俊傑之心。
聽聞百姓之間,對他此舉奉為「堯舜之治」,擁護他的唿聲,幾乎如浪潮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筵席上,顏巽離冷眼觀察他欽點的狀元姬澄明。此子文章十分切合他的心意,是個善於變通之人。
在此之前,魚腸已經將他所有的生平事跡都已經搜羅出來。此人乃是他欽點的第一位狀元,可要慎之又慎。此人出身清白,天資聰慧,自小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不過,因他十五歲,因跟隨張真人雲遊四海,這段經歷不甚清楚,再無任何疑慮。
他見此人故作清高姿態,實則對功名利祿十分渴求,心中暗自放下心來。此人是他欽點的狀元,朝廷之中並無背景,若想往上爬,唯一倚靠的,便是他這棵大樹。皇權旁落,如今唯一值得憂慮的,便是那幾個世家大族,起用白衣書生,正是他製衡這些世家大族的關鍵一步。
待到滿朝文武皆是他顏巽離起用的人,他便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了。
可是,歌舞昇平之際,筵席中途,有一個宦官向攝皇帝顏巽離傳遞了一句話,隻見顏巽離神色大變,匆匆離去。
留在原地的新科進士們麵麵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心中狐疑,竊竊私語起來,交頭接耳道:「聽說,近來山東一帶不太平。」
去年,河南、山東一帶遭了蝗災,秋收糧食遭了殃,百姓民不聊生,又逢徭役徵兵,更是苦不堪言,其中在張平縣,有一名為「洪大全」之人,三十上下,生得身強體健,精通武藝,臂力過人。因惦記家中老母無人照料,不肯北上徵兵,就當了逃兵。
為躲避徵兵,這洪大全逃到了深山老林裏,誰知那酷吏為了逼他出山,竟是將他八旬老母活活打死,這洪大全聽聞噩耗,一怒之下,竟然趁黑斬殺了張平縣上上下下共二十餘口官吏,將那酷吏的腦袋,都丟在了府衙上那塊「公正廉明」的匾額下,從此落草為寇,當了賊首。
那山東巡撫,恐怕顏巽離追責,竟是將此事隱瞞了下來,待朝廷知曉此事,這洪大全於山東一帶已經聚集了上萬餘賊人,嘯聚山林、築營紮寨,竟然打出了「除暴安良」的旗號。
這事鬧得已經是沸沸揚揚,山東巡撫再也無法按下此事,便上報給了朝廷,顏巽離雷霆震怒之下,立刻委派一名驍勇大將張路平前去剿匪,卻是傳來消息,山東一帶的百姓頗同情洪大全一行人,集結的士兵士氣低沉,屢次剿匪均以失敗告終。
這洪大全憑藉崇山峻嶺,打贏了幾場勝仗,心中頗為得意,竟然自立為王,定國號為齊,自稱為大武皇帝,稱百姓若奉大武皇帝,則人人有飯吃,有地耕,均貧富,一連殺死門閥世族。這一連搶占了山東幾個富饒郡縣,所到之處,城裏百姓們先殺了官員,開門迎接齊國軍隊,短短數月,便招攬了有數十萬之眾,聲勢浩大。
這於顏巽離來說,實在是大大的不利。山東乃是重要的糧食產地,人口眾多,如此一來,今年糧食更加吃緊,更何況如今北邊和北金國僵持不下,若是露出了一絲疲態,北金國恐怕要趁虛而入。此賊的危害,恐怕是遠在嶺南打出「清君側」,隻有區區數千反賊的軒轅瑛之上。
因而,顏巽離一聽到山東傳來的軍情,立刻離席,和大臣們商量對策去了。
見到姬澄明低下頭,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看來老袁,到底還是用了他的計策。
攝皇帝顏巽離早早離場,這聞喜宴自是倉惶收場,這幫新科進士猶覺得不過癮,吵著要一起到醉杏樓一醉方休。
狀元姬澄明自然是被拉去同樂了。
魯仲卻早早告別,他麵上有些怏怏不樂,旁人都知道他因沒進前三甲,才沮喪失望。唯有姬澄明知道,魯仲正是山東人,他恐怕是憂慮家中父老鄉親。
想到這,姬澄明心中不免有一絲內疚之情。
「魯棒槌,你為何不和我們一起到醉杏樓宴飲?」一人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如今事實擺在麵前,她到底該相信事實,還是該相信自己的直覺?
她抬起頭,眸中的疑慮如雲霧般消散,緊緊握著那兩個小石頭。
無論如何,且去試他一試,真相便知。
--------------------
第119章 隔雨相望冷(1)
=============================
殿試結束之後,攝皇帝顏巽離向三十五名新科進士賜宴,為「聞喜宴」。
這三十五名進士中,十五位白衣出身的書生,二十位世家大族的弟子。筵席間,一片珠光寶氣,無數美饌佳肴,那幫沒見過世麵的窮進士們,已經是看花了眼。一想到他們即將步入這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由得心花怒放。
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進士們,不屑一顧,冷笑道:「真是一幫沒見過世麵的窮書生。」
「予敬你們一盞,你們從此以後,可要報效國家。」顏巽離望著跪倒一片的三十五名新科進士,心中豪情萬丈。
當初,潁川林氏把持朝政,被封為「天子帝師」,將天下讀書人都籠絡麾下,朝野上下,隻對他們林家唯命是從。他早就想改革腐朽不堪的科舉製度,但奈何阻力太大,他如今已經成為了攝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刀闊斧地改革科舉製度,不論出身,隻論才華,選拔人才,其意就是要優待天下文士,籠絡俊傑之心。
聽聞百姓之間,對他此舉奉為「堯舜之治」,擁護他的唿聲,幾乎如浪潮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筵席上,顏巽離冷眼觀察他欽點的狀元姬澄明。此子文章十分切合他的心意,是個善於變通之人。
在此之前,魚腸已經將他所有的生平事跡都已經搜羅出來。此人乃是他欽點的第一位狀元,可要慎之又慎。此人出身清白,天資聰慧,自小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不過,因他十五歲,因跟隨張真人雲遊四海,這段經歷不甚清楚,再無任何疑慮。
他見此人故作清高姿態,實則對功名利祿十分渴求,心中暗自放下心來。此人是他欽點的狀元,朝廷之中並無背景,若想往上爬,唯一倚靠的,便是他這棵大樹。皇權旁落,如今唯一值得憂慮的,便是那幾個世家大族,起用白衣書生,正是他製衡這些世家大族的關鍵一步。
待到滿朝文武皆是他顏巽離起用的人,他便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了。
可是,歌舞昇平之際,筵席中途,有一個宦官向攝皇帝顏巽離傳遞了一句話,隻見顏巽離神色大變,匆匆離去。
留在原地的新科進士們麵麵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心中狐疑,竊竊私語起來,交頭接耳道:「聽說,近來山東一帶不太平。」
去年,河南、山東一帶遭了蝗災,秋收糧食遭了殃,百姓民不聊生,又逢徭役徵兵,更是苦不堪言,其中在張平縣,有一名為「洪大全」之人,三十上下,生得身強體健,精通武藝,臂力過人。因惦記家中老母無人照料,不肯北上徵兵,就當了逃兵。
為躲避徵兵,這洪大全逃到了深山老林裏,誰知那酷吏為了逼他出山,竟是將他八旬老母活活打死,這洪大全聽聞噩耗,一怒之下,竟然趁黑斬殺了張平縣上上下下共二十餘口官吏,將那酷吏的腦袋,都丟在了府衙上那塊「公正廉明」的匾額下,從此落草為寇,當了賊首。
那山東巡撫,恐怕顏巽離追責,竟是將此事隱瞞了下來,待朝廷知曉此事,這洪大全於山東一帶已經聚集了上萬餘賊人,嘯聚山林、築營紮寨,竟然打出了「除暴安良」的旗號。
這事鬧得已經是沸沸揚揚,山東巡撫再也無法按下此事,便上報給了朝廷,顏巽離雷霆震怒之下,立刻委派一名驍勇大將張路平前去剿匪,卻是傳來消息,山東一帶的百姓頗同情洪大全一行人,集結的士兵士氣低沉,屢次剿匪均以失敗告終。
這洪大全憑藉崇山峻嶺,打贏了幾場勝仗,心中頗為得意,竟然自立為王,定國號為齊,自稱為大武皇帝,稱百姓若奉大武皇帝,則人人有飯吃,有地耕,均貧富,一連殺死門閥世族。這一連搶占了山東幾個富饒郡縣,所到之處,城裏百姓們先殺了官員,開門迎接齊國軍隊,短短數月,便招攬了有數十萬之眾,聲勢浩大。
這於顏巽離來說,實在是大大的不利。山東乃是重要的糧食產地,人口眾多,如此一來,今年糧食更加吃緊,更何況如今北邊和北金國僵持不下,若是露出了一絲疲態,北金國恐怕要趁虛而入。此賊的危害,恐怕是遠在嶺南打出「清君側」,隻有區區數千反賊的軒轅瑛之上。
因而,顏巽離一聽到山東傳來的軍情,立刻離席,和大臣們商量對策去了。
見到姬澄明低下頭,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看來老袁,到底還是用了他的計策。
攝皇帝顏巽離早早離場,這聞喜宴自是倉惶收場,這幫新科進士猶覺得不過癮,吵著要一起到醉杏樓一醉方休。
狀元姬澄明自然是被拉去同樂了。
魯仲卻早早告別,他麵上有些怏怏不樂,旁人都知道他因沒進前三甲,才沮喪失望。唯有姬澄明知道,魯仲正是山東人,他恐怕是憂慮家中父老鄉親。
想到這,姬澄明心中不免有一絲內疚之情。
「魯棒槌,你為何不和我們一起到醉杏樓宴飲?」一人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