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寂然師太,是沈紅蕖在街上偶然遇見的。那日是冬月的一日,京城中到處叫賣佛花的,初八日,街巷上常常見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是其他的好盆器,裏麵坐著一尊佛像,浸泡在香水中,並用楊枝蘸著香水灑在佛像身上,是為「浴佛」,挨家挨戶化緣。
旁的僧尼都是三五結隊,化緣募集油燈錢,唯有這個寂然老尼姑,孤身一人,衣衫襤褸,拄著一根老朽柳根拐棍,獨行在風雪之中。
沈紅蕖坐在馬車上,正好瞥見,心中不忍,便打發小橘去給這個老尼姑些許香油錢,順便問問她是哪裏來的。
小橘去了迴說,這老尼姑又聾又啞,說不上話,隻好迴來。
沈紅蕖聽了,隻得作罷,因蝦子巷大火已有一年了,原來她有心要在廟中為蝦子巷故人供奉牌位,最好尋覓一座偏僻小庵,不引人注目,這樣才好。
她命車夫繼續前行,卻撩開簾子,迴頭張望一眼。
正巧,那老尼姑雙手合十,對著她鞠躬道謝。
那一剎那,她和這老尼姑一對視,心中想:那個老尼姑雖是又聾又啞,她的那一雙布滿皺紋的眼睛,卻是那般深邃犀利,好似洞悉這人世間所有的秘密。
她心中十分觸動,知道馬車行駛遠了,這老尼姑的身影縮成一個點,她才迴過神來。
她心中忖度,那雙眼睛似曾相識,仔細迴想,卻是和已故的五姥姥的眼神頗為相似。
不過,五姥姥的眼神更多的是悲憫。
這位老尼姑的眼神,卻是歷經枯榮後的滄桑。
人的一生,短短百年,於滄海不過一粟,悲也罷,喜也罷,功成名就,王侯將相,終究化成累累白骨,再化為灰燼沙土,又有誰還記得。
沈紅蕖料定這位老尼姑定是位已經覺悟的高人,便著人打聽她所在,得知是城裏偏僻的一間名為「琉璃庵」,正合心願,便暗中托這老尼姑在庵中設了一個隻刻有「蝦子巷」三個字的牌位,供奉香火,憑弔罷了。
……
行了有半日的路,才到這琉璃庵,她下了馬車,讓跟來服侍的人在庵外等候,隻讓小橘一個人陪著進去。
一進門,她抬頭,忽的一愣,卻瞧見一人,正是前幾日在玉姬公主府遇見的那位書生,好像喚作「姬澄明」的。
姬澄明似乎也沒有意料到她會冷不丁地出現在這裏,冰寒的眸子微微閃過一絲詫異,脫口而出道:「蕖——」
「蕖?」她微微蹙眉,疑惑道。
他迴過神來,迴避她的眼神,對著一旁的小尼姑嬿兒道:「去沏茶來,有貴客來了。」
--------------------
第117章 十裏寒塘路(2)
=========================
姬澄明迴過神來,轉過頭去,對著一旁的小尼姑嬿兒道:「去沏茶來,有貴客來了。」
沈紅蕖心中頗為好奇道:「姬相公為何會在此處?」
他頷首淡淡一笑,「我是來料理師太的後事的。」
沈紅蕖一愣,難以置信,「寂然師太圓寂了?什麽時候?」
他輕輕嘆了一口氣,「今日已經過了二七了。」
「寂然師太的屍骨呢?」
「已經燒了。」
事實上,寂然師太並無留下任何屍骨,但為了掩人耳目,他隻是稱其已經燒了。
她不再言語,徑直走到佛堂內,看到供桌前多了一尊牌位,上麵寫的正是寂然的法號,這才真正相信,寂然師太已經圓寂了。
上次見麵,寂然師太就坐在這蒲團上,敲著木魚。寂然師太雖然既聾且啞,難以溝通,但她深感寂然師太是得道覺悟的大師,不能交流,深以為憾。
這時,小尼姑嬿兒已經端來水壺,姬澄明為她斟了一杯粗茶,她道了聲謝,心緒不寧,端起茶盞,飲了一口茶,這茶極粗,但這水卻是不冷不熱,剛剛好。
她眉頭微蹙,似是迴想起了什麽,飛快地瞥了一眼麵前的姬澄明,見他正斟茶,並沒注意到自己,旋即又低下頭去。
「姬相公原先不是大覺觀裏的道士嗎?何為會來到這琉璃庵,幫寂然師太料理後事?」她問道。
看來她已經調查過自己了,姬澄明頷首,微微一笑,「我是寂然師太的後輩,自然過來幫忙。」
「哦。」她不再言語了。
兩個人對坐無言,佛堂裏十分寂靜,唯有外麵偶爾傳來的一兩聲炮竹聲。
一時之間,二人之間的氣氛有些微妙。
「師兄,你過來看看,這火灶為何生不起火來?」灶房中,傳來了小尼姑嬿兒的聲音。
姬澄明站起身來,對著她道:「失陪了。」
「姬相公請便。」
沈紅蕖趁著無人之際,為蝦子巷的牌位,又上了一次香,寂然師太圓寂後,想來這琉璃庵難以為繼,眼看著就要關門了。
恐怕這是她最後一次前來憑弔故人了。
上完香後,她又對著寂然師太的牌位,拜了三拜,過了許久,姬澄明還不見迴來,她欲要請辭告別,到了那灶房之中,看到眼前的一幕,愣了一愣,旋即捂著肚子笑出聲來。
隻見姬澄明和嬿兒兩個人,圍著熄了火的土灶,臉被煙火熏得黑黢黢的,恰似一個是黑臉大貓,一個是黑臉小貓。
原來自寂然師太臥床不起後,嬿兒隻是用小風爐煮些粥吃,許久不用這大火灶,這灶中一下子斷了火,再去燒時,怎麽也點不著火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旁的僧尼都是三五結隊,化緣募集油燈錢,唯有這個寂然老尼姑,孤身一人,衣衫襤褸,拄著一根老朽柳根拐棍,獨行在風雪之中。
沈紅蕖坐在馬車上,正好瞥見,心中不忍,便打發小橘去給這個老尼姑些許香油錢,順便問問她是哪裏來的。
小橘去了迴說,這老尼姑又聾又啞,說不上話,隻好迴來。
沈紅蕖聽了,隻得作罷,因蝦子巷大火已有一年了,原來她有心要在廟中為蝦子巷故人供奉牌位,最好尋覓一座偏僻小庵,不引人注目,這樣才好。
她命車夫繼續前行,卻撩開簾子,迴頭張望一眼。
正巧,那老尼姑雙手合十,對著她鞠躬道謝。
那一剎那,她和這老尼姑一對視,心中想:那個老尼姑雖是又聾又啞,她的那一雙布滿皺紋的眼睛,卻是那般深邃犀利,好似洞悉這人世間所有的秘密。
她心中十分觸動,知道馬車行駛遠了,這老尼姑的身影縮成一個點,她才迴過神來。
她心中忖度,那雙眼睛似曾相識,仔細迴想,卻是和已故的五姥姥的眼神頗為相似。
不過,五姥姥的眼神更多的是悲憫。
這位老尼姑的眼神,卻是歷經枯榮後的滄桑。
人的一生,短短百年,於滄海不過一粟,悲也罷,喜也罷,功成名就,王侯將相,終究化成累累白骨,再化為灰燼沙土,又有誰還記得。
沈紅蕖料定這位老尼姑定是位已經覺悟的高人,便著人打聽她所在,得知是城裏偏僻的一間名為「琉璃庵」,正合心願,便暗中托這老尼姑在庵中設了一個隻刻有「蝦子巷」三個字的牌位,供奉香火,憑弔罷了。
……
行了有半日的路,才到這琉璃庵,她下了馬車,讓跟來服侍的人在庵外等候,隻讓小橘一個人陪著進去。
一進門,她抬頭,忽的一愣,卻瞧見一人,正是前幾日在玉姬公主府遇見的那位書生,好像喚作「姬澄明」的。
姬澄明似乎也沒有意料到她會冷不丁地出現在這裏,冰寒的眸子微微閃過一絲詫異,脫口而出道:「蕖——」
「蕖?」她微微蹙眉,疑惑道。
他迴過神來,迴避她的眼神,對著一旁的小尼姑嬿兒道:「去沏茶來,有貴客來了。」
--------------------
第117章 十裏寒塘路(2)
=========================
姬澄明迴過神來,轉過頭去,對著一旁的小尼姑嬿兒道:「去沏茶來,有貴客來了。」
沈紅蕖心中頗為好奇道:「姬相公為何會在此處?」
他頷首淡淡一笑,「我是來料理師太的後事的。」
沈紅蕖一愣,難以置信,「寂然師太圓寂了?什麽時候?」
他輕輕嘆了一口氣,「今日已經過了二七了。」
「寂然師太的屍骨呢?」
「已經燒了。」
事實上,寂然師太並無留下任何屍骨,但為了掩人耳目,他隻是稱其已經燒了。
她不再言語,徑直走到佛堂內,看到供桌前多了一尊牌位,上麵寫的正是寂然的法號,這才真正相信,寂然師太已經圓寂了。
上次見麵,寂然師太就坐在這蒲團上,敲著木魚。寂然師太雖然既聾且啞,難以溝通,但她深感寂然師太是得道覺悟的大師,不能交流,深以為憾。
這時,小尼姑嬿兒已經端來水壺,姬澄明為她斟了一杯粗茶,她道了聲謝,心緒不寧,端起茶盞,飲了一口茶,這茶極粗,但這水卻是不冷不熱,剛剛好。
她眉頭微蹙,似是迴想起了什麽,飛快地瞥了一眼麵前的姬澄明,見他正斟茶,並沒注意到自己,旋即又低下頭去。
「姬相公原先不是大覺觀裏的道士嗎?何為會來到這琉璃庵,幫寂然師太料理後事?」她問道。
看來她已經調查過自己了,姬澄明頷首,微微一笑,「我是寂然師太的後輩,自然過來幫忙。」
「哦。」她不再言語了。
兩個人對坐無言,佛堂裏十分寂靜,唯有外麵偶爾傳來的一兩聲炮竹聲。
一時之間,二人之間的氣氛有些微妙。
「師兄,你過來看看,這火灶為何生不起火來?」灶房中,傳來了小尼姑嬿兒的聲音。
姬澄明站起身來,對著她道:「失陪了。」
「姬相公請便。」
沈紅蕖趁著無人之際,為蝦子巷的牌位,又上了一次香,寂然師太圓寂後,想來這琉璃庵難以為繼,眼看著就要關門了。
恐怕這是她最後一次前來憑弔故人了。
上完香後,她又對著寂然師太的牌位,拜了三拜,過了許久,姬澄明還不見迴來,她欲要請辭告別,到了那灶房之中,看到眼前的一幕,愣了一愣,旋即捂著肚子笑出聲來。
隻見姬澄明和嬿兒兩個人,圍著熄了火的土灶,臉被煙火熏得黑黢黢的,恰似一個是黑臉大貓,一個是黑臉小貓。
原來自寂然師太臥床不起後,嬿兒隻是用小風爐煮些粥吃,許久不用這大火灶,這灶中一下子斷了火,再去燒時,怎麽也點不著火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