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攝政王顏巽離遇刺身亡的消息,傳入京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朝中有異心之人,聞風而動。
昨夜淩晨時分,禁軍萬騎營長官崔日用在禁軍散布攝政王顏巽離已經死亡的消息,勒令禁軍按兵不動,聽從皇帝指揮。
與此同時,朝中一品大臣槐彭祖便帶著一千精兵,和大太監竇懷英裏應外合,潛入大內皇宮中,控製了禦前侍衛,將皇宮圍得密不透風。任何宮中之人,不許進出。
看來,此次暗殺的密謀策劃者,便是一品大臣槐彭祖、萬騎營長官崔日契,還有宮中大太監竇懷英。
此事的關鍵,便是禁軍萬騎營。長期以來,這萬騎營便是一支皇帝的貼身騎射部隊,隸屬於禁軍統攝。這萬騎營都是從官奴隸和夷族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打扮得與眾不同,平時穿著虎皮紋衣服,跨在豹紋裝飾的馬鞍上,整天跟在皇帝身邊,專門負責在皇帝出門打獵的時候隨行左右,捕殺獵物。
這支萬騎營,自組建之際,便頗得聖眷,隻是到了本朝,小皇帝軒轅章整日待在後宮,壓根就沒有出宮打獵的機會,因而這一支萬騎營並不受用。
況且皇權旁落,攝政王顏巽離獨攬朝政,他又極為忌憚這支由胡人組成的禁軍,人數也一裁再裁,由原先的萬騎減少到一千騎的人數。
這萬騎營的長官崔日契自然是對顏巽離心懷怨氣,他和槐彭祖勾結在一起,組織了這次的暗殺。那萬騎營胡人眾多,北金國的探子極易隱藏其中,暗中聯絡崔日契,將北金國和匈奴輸送來的頂級殺手,偷梁換柱,以萬騎營的名義,埋伏在京城外。
顏巽離離京那日,正是和槐彭祖、薛知易、阮韶三名大臣在文宣殿商議軍情,那一日他走的突然,必定引起了槐彭祖的注意,暗中聯絡崔日契,在他迴京途中動手。
至於那大太監竇懷英,是出了名的貪財,必是收取了這二人的巨額錢財,和他們沆瀣一氣。
顏巽離聽完屬下陳恕報來的京城情況,眸中寒光一閃,「隻有這三人嗎?」
萬騎營的長官崔日契、一品大員槐彭祖、宮中內監竇懷英,他們三人串聯謀反,雖有文有武,聯合了北金國,倒也能成事,隻是,他隱隱感覺,除卻這三人,這幕後恐怕還有隱藏更深的主謀。
陳恕道:「是,目前隻有這三人,別的朝中大臣、禁軍統領、世家大族、高官子弟、皇親貴戚並未有異動。」
顏巽離眉頭緊鎖,眸光一沉,冷聲道:「既如此,那就按照計劃行動。」
他遇害身亡雖然是個假消息,卻容不得他在等下去釣大魚。此事宜速戰速決,夜長夢多,若節外生枝,時局一變,就算是他,也難以力挽狂瀾。
……
皇宮大內,紫宸殿。
大太監高延福立在小皇帝軒轅章身旁,冷冷地盯著殿前站著的槐彭祖、崔日契、還有竇懷英,一言不發。
他入宮三十年,什麽沒見過。這三人的狼子野心,他如何不知。隻是,若是改朝換代,這皇宮大內,恐怕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思及至此,他的眼底不禁生出幾分悲意,看來今日紫宸殿上,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皇上,請速速在這詔書上落款署名吧!」
槐彭祖得意洋洋地高聲道,他和崔日契帶著數千萬騎營的將士們逼宮,早已擬好了退位詔書,要小皇帝軒轅章將皇位傳給宗室子弟軒轅捱,而軒轅捱的生母彭氏,正是槐彭祖的親妹妹。
廢舊帝,立新帝,這槐彭祖自然有擁立之功,況且他是新帝的母舅,從此便可高枕無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大權,獨斷朝綱。
一切都進展得如此順利,槐彭祖心中已經按捺不住喜悅之情,隻消小皇帝軒轅章在退位詔書上落款署名,他的美夢便成真了。
軒轅章眸底閃過一絲陰翳,眼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嘴角一挑,「槐大人,你當真確認,顏巽離已經身故了嗎?」
槐彭祖揚天大笑,「此事千真萬確,臣親眼看到他橫死的屍首,豈會有假?!」
又道:「皇帝,太後,二位無須擔心,老臣以性命擔保,此事了結後,必定護送二位離了這皇宮大內,前往西山行宮頤養天年,做個不問國事、隻問風月的富貴閑人,如何不好?」
話畢,拍掌,上來七八個身戴盔甲,腰間佩劍的將士,虎視眈眈地盯著皇椅上的軒轅章。
軒轅章雖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卻被長久地囚禁在宮中,除了身邊幾個太監,並無可用之人。眼下,皇宮禁軍已經被槐彭祖控製,這退位詔書,容不得他不寫。
他眼下稍一遲疑,握著筆的手一抖,就要在那份退位詔書寫下名號。
槐彭祖和崔日契的兩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一支筆,隻消有了這份詔書,大事便成!
緊要關頭,隻聽聞龍椅旁的水晶簾內傳來一個不緊不慢的聲音——
「皇帝,沒有傳國玉璽蓋印,此詔書便是署了你的名,也做不得數。」說話之人,正是上官太後。
軒轅章手中握著的筆,在空中一滯,筆尖落下的一滴墨,在詔書上氤氳開來。
槐彭祖和崔日契神色大變,上官太後說的沒錯,若是沒有傳國玉璽在這退位詔書蓋印,恐怕他們難以憑藉此詔書號令群臣。
隻是,那傳國玉璽早被顏巽離那廝拿走保管,昨夜,他們二人率人將攝政王府搜了個底朝天,也未找到傳國玉璽,顏巽離的屍首上,也並未搜出,這傳國玉璽,下落不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朝中有異心之人,聞風而動。
昨夜淩晨時分,禁軍萬騎營長官崔日用在禁軍散布攝政王顏巽離已經死亡的消息,勒令禁軍按兵不動,聽從皇帝指揮。
與此同時,朝中一品大臣槐彭祖便帶著一千精兵,和大太監竇懷英裏應外合,潛入大內皇宮中,控製了禦前侍衛,將皇宮圍得密不透風。任何宮中之人,不許進出。
看來,此次暗殺的密謀策劃者,便是一品大臣槐彭祖、萬騎營長官崔日契,還有宮中大太監竇懷英。
此事的關鍵,便是禁軍萬騎營。長期以來,這萬騎營便是一支皇帝的貼身騎射部隊,隸屬於禁軍統攝。這萬騎營都是從官奴隸和夷族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打扮得與眾不同,平時穿著虎皮紋衣服,跨在豹紋裝飾的馬鞍上,整天跟在皇帝身邊,專門負責在皇帝出門打獵的時候隨行左右,捕殺獵物。
這支萬騎營,自組建之際,便頗得聖眷,隻是到了本朝,小皇帝軒轅章整日待在後宮,壓根就沒有出宮打獵的機會,因而這一支萬騎營並不受用。
況且皇權旁落,攝政王顏巽離獨攬朝政,他又極為忌憚這支由胡人組成的禁軍,人數也一裁再裁,由原先的萬騎減少到一千騎的人數。
這萬騎營的長官崔日契自然是對顏巽離心懷怨氣,他和槐彭祖勾結在一起,組織了這次的暗殺。那萬騎營胡人眾多,北金國的探子極易隱藏其中,暗中聯絡崔日契,將北金國和匈奴輸送來的頂級殺手,偷梁換柱,以萬騎營的名義,埋伏在京城外。
顏巽離離京那日,正是和槐彭祖、薛知易、阮韶三名大臣在文宣殿商議軍情,那一日他走的突然,必定引起了槐彭祖的注意,暗中聯絡崔日契,在他迴京途中動手。
至於那大太監竇懷英,是出了名的貪財,必是收取了這二人的巨額錢財,和他們沆瀣一氣。
顏巽離聽完屬下陳恕報來的京城情況,眸中寒光一閃,「隻有這三人嗎?」
萬騎營的長官崔日契、一品大員槐彭祖、宮中內監竇懷英,他們三人串聯謀反,雖有文有武,聯合了北金國,倒也能成事,隻是,他隱隱感覺,除卻這三人,這幕後恐怕還有隱藏更深的主謀。
陳恕道:「是,目前隻有這三人,別的朝中大臣、禁軍統領、世家大族、高官子弟、皇親貴戚並未有異動。」
顏巽離眉頭緊鎖,眸光一沉,冷聲道:「既如此,那就按照計劃行動。」
他遇害身亡雖然是個假消息,卻容不得他在等下去釣大魚。此事宜速戰速決,夜長夢多,若節外生枝,時局一變,就算是他,也難以力挽狂瀾。
……
皇宮大內,紫宸殿。
大太監高延福立在小皇帝軒轅章身旁,冷冷地盯著殿前站著的槐彭祖、崔日契、還有竇懷英,一言不發。
他入宮三十年,什麽沒見過。這三人的狼子野心,他如何不知。隻是,若是改朝換代,這皇宮大內,恐怕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思及至此,他的眼底不禁生出幾分悲意,看來今日紫宸殿上,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皇上,請速速在這詔書上落款署名吧!」
槐彭祖得意洋洋地高聲道,他和崔日契帶著數千萬騎營的將士們逼宮,早已擬好了退位詔書,要小皇帝軒轅章將皇位傳給宗室子弟軒轅捱,而軒轅捱的生母彭氏,正是槐彭祖的親妹妹。
廢舊帝,立新帝,這槐彭祖自然有擁立之功,況且他是新帝的母舅,從此便可高枕無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大權,獨斷朝綱。
一切都進展得如此順利,槐彭祖心中已經按捺不住喜悅之情,隻消小皇帝軒轅章在退位詔書上落款署名,他的美夢便成真了。
軒轅章眸底閃過一絲陰翳,眼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嘴角一挑,「槐大人,你當真確認,顏巽離已經身故了嗎?」
槐彭祖揚天大笑,「此事千真萬確,臣親眼看到他橫死的屍首,豈會有假?!」
又道:「皇帝,太後,二位無須擔心,老臣以性命擔保,此事了結後,必定護送二位離了這皇宮大內,前往西山行宮頤養天年,做個不問國事、隻問風月的富貴閑人,如何不好?」
話畢,拍掌,上來七八個身戴盔甲,腰間佩劍的將士,虎視眈眈地盯著皇椅上的軒轅章。
軒轅章雖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卻被長久地囚禁在宮中,除了身邊幾個太監,並無可用之人。眼下,皇宮禁軍已經被槐彭祖控製,這退位詔書,容不得他不寫。
他眼下稍一遲疑,握著筆的手一抖,就要在那份退位詔書寫下名號。
槐彭祖和崔日契的兩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一支筆,隻消有了這份詔書,大事便成!
緊要關頭,隻聽聞龍椅旁的水晶簾內傳來一個不緊不慢的聲音——
「皇帝,沒有傳國玉璽蓋印,此詔書便是署了你的名,也做不得數。」說話之人,正是上官太後。
軒轅章手中握著的筆,在空中一滯,筆尖落下的一滴墨,在詔書上氤氳開來。
槐彭祖和崔日契神色大變,上官太後說的沒錯,若是沒有傳國玉璽在這退位詔書蓋印,恐怕他們難以憑藉此詔書號令群臣。
隻是,那傳國玉璽早被顏巽離那廝拿走保管,昨夜,他們二人率人將攝政王府搜了個底朝天,也未找到傳國玉璽,顏巽離的屍首上,也並未搜出,這傳國玉璽,下落不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