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幾個大膽些的宮人壓著眉眼朝二人望來。
洛久瑤察覺到周遭的目光,抬首。
她本便才迴宮,如今洛久珹重提舊事無非是想給她難堪,引人思及她戴罪自殺的生母,還有那些所謂生身不詳的言說。
她在宮中的處境算不上好,宮人多一分的喜改變不了她的困境,多一分的惡卻極有可能讓她舉步維艱。
想到這裏,洛久瑤竟覺得有些可笑。
宮中舊俗果真還是多年不變,周而復始。
她的目光掠過低聲竊竊的宮人,輕盈又坦蕩。
宮人紛紛垂首。
洛久瑤收迴目光,坦然迴望:「沒想到多年未見,皇兄還願同久瑤親近玩笑,隻是依皇室宗律,祭祖之日輕言生死是為不敬。先祖與母後在天有靈,大圜之下人言若刀,還請皇兄莫拿久瑤說笑了。」
洛久珹一時語塞。
風雪既過,二人視線交匯,洛久瑤麵色不變,隻是朝他笑了笑。
她的目光在遠遠處走來的人影上停留一瞬,片刻又收迴,而後認輸一般,乖巧垂首。
洛久珹端詳著眼前忽而謙和恭謹起來的小姑娘。
蒼白,清瘦,兜帽下的麵頰有些發紅,她的瞳色很淺,將紅牆落雪一同融進去,一如當年她折梅枝擲在白瑩瑩的瓷瓶中,那樣鮮活的景致落入她的眼,將她的眼瞳襯得明淨而漂亮。
眼前人低垂的眉眼間染著奉浼謙順,纖長的睫羽被風吹得微微顫抖,洛久珹注視著她,目光流淌過她低彎下來的脊背,停在她相合眼前,略微顫抖的指節上。
如他曾想像的一樣,她在若蘆巷那五年過得並不好。
她過得不好,他理應很滿意。
「既已出言頂撞,又何必擺出這幅樣子來……」
「久珹。」
正值洛久珹再次開口嘲弄之際,一道溫煦的聲音從旁傳來。
洛久瑤微微抬眼。
青年披著薄氅,寒風拂動起氅衣一角,他緩步走來,口中喚洛久珹的名,目光卻先落在了洛久瑤身上。
「久瑤?」
洛久瑤再次垂首,與洛久珹一同躬身拜禮。
皇帝與先皇後青梅竹馬自幼相識,卻沒能擁有一個屬於二人的孩子,當今太子洛久珩是已故宜妃留下的孩子。
太子溫文仁厚,與唐將軍的長女結親,育有一子。
洛久瑤乖巧應答:「多年未見了,皇兄。」
洛久珩虛扶了她一把,溫溫柔柔道:「聽聞你住到延箐宮已有些時日,隻是孤近日繁忙未能得空去探望,若在宮中有些用的缺的,從行宮迴來後可找寄月幫你添置」
洛久瑤恭謹道:「多謝皇兄。」
洛久珩收下她這一聲謝,轉去瞧立在她身旁的洛久珹,溫和勸道:「孤記得你們幼時甚是親厚,而今雖分離許久,但兄妹之間,合該互相照拂才是。」
洛久珹微微垂眼,當做是應答。
倒是洛久瑤彎著眼睛,朝洛久珩綻出一個乖巧的笑:「皇兄說的是。」
洛久珹輕瞥她一眼,麵露不屑。
太子殿下有意做和事佬,二人方才的言語自是輕輕揭過。
--
祭祖之地名為長佑。
那方祭殿洛久瑤再熟悉不過。
長佑殿中祭奠過許多人的魂靈,殿中的金檠長明燭有一百六十九盞——是沈林曾經告訴過她的,初時她不曾信,後來卻獨自一人,在那樣漫長的日子裏,仔仔細細地數過一遍又一遍。
辰時,祭祖禮啟,皇帝奉香,告祖,參致祭文。
眾人隨拜。
等到祭祖禮過,天光徹底大亮。
皇帝愛重先皇後,在其辭世第二年命工匠在長佑殿旁另立一座祭殿,命名長景,每年著眾人致祭。
祭殿布局相似,眾人奉香祭拜後,低聲念禱祭文。
皇帝洛淮立在先皇後的牌位前,手中翻來覆去碾著一枚青色的玉佩。
沒人能看清楚玉佩模樣,也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
洛久瑤麵朝祭案隻能望見洛淮的背影,餘光裏是跪在身側的洛久珹。
眾臣皆跪在階下,她望不見他們的身影,隻暗暗思及,今歲沈將軍與沈家兄長尚在邊關未歸,沈家是沈林前來參祭。
一階隻有十餘步,不過同皇權沾染分毫,也成了太遙遠的距離。
不知為何,洛久瑤隱隱不安。
祭文念禱聲聲入耳,夾雜著一聲極細微的,木材斷裂的悶響。
變故的發生不過須臾,驟風掀過祭案,洛久瑤來不及抬首,隻見祭台上的長明燭焰胡亂飄搖,偌大的陰影淩空降下。
眾人一陣驚唿。
洛久瑤下意識仰首,手腕卻猛然被攥緊,一個趔趄被人拽離膝下蒲團,斜栽在地。
碎裂的木塊砸在她才跪過的蒲團上,一枚鐵釘轆轆滾至身側。
冬日的衣衫厚重,即使摔倒也未有痛楚,倒是關節被那寸力扯得險些脫臼,洛久瑤眼瞧著身側鐵釘,動一動指尖,悄聲將鐵釘收在袖中。
從天而落的牌匾砸碎祭案,太子飛身而起,攔在皇帝身前。
事發突然,眾人來不及救火,隻見木屑飛濺,祭案被木匾砸碎,盛著供果的瓷釉一併碎作殘片。
長明燭跌墜,燈油流淌著將火焰傾灑在地。
不知是否因燈油作引,火舌隻在眾皇親跪地的蒲團側沾了個邊,竟頃刻竄起高有三尺餘的火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洛久瑤察覺到周遭的目光,抬首。
她本便才迴宮,如今洛久珹重提舊事無非是想給她難堪,引人思及她戴罪自殺的生母,還有那些所謂生身不詳的言說。
她在宮中的處境算不上好,宮人多一分的喜改變不了她的困境,多一分的惡卻極有可能讓她舉步維艱。
想到這裏,洛久瑤竟覺得有些可笑。
宮中舊俗果真還是多年不變,周而復始。
她的目光掠過低聲竊竊的宮人,輕盈又坦蕩。
宮人紛紛垂首。
洛久瑤收迴目光,坦然迴望:「沒想到多年未見,皇兄還願同久瑤親近玩笑,隻是依皇室宗律,祭祖之日輕言生死是為不敬。先祖與母後在天有靈,大圜之下人言若刀,還請皇兄莫拿久瑤說笑了。」
洛久珹一時語塞。
風雪既過,二人視線交匯,洛久瑤麵色不變,隻是朝他笑了笑。
她的目光在遠遠處走來的人影上停留一瞬,片刻又收迴,而後認輸一般,乖巧垂首。
洛久珹端詳著眼前忽而謙和恭謹起來的小姑娘。
蒼白,清瘦,兜帽下的麵頰有些發紅,她的瞳色很淺,將紅牆落雪一同融進去,一如當年她折梅枝擲在白瑩瑩的瓷瓶中,那樣鮮活的景致落入她的眼,將她的眼瞳襯得明淨而漂亮。
眼前人低垂的眉眼間染著奉浼謙順,纖長的睫羽被風吹得微微顫抖,洛久珹注視著她,目光流淌過她低彎下來的脊背,停在她相合眼前,略微顫抖的指節上。
如他曾想像的一樣,她在若蘆巷那五年過得並不好。
她過得不好,他理應很滿意。
「既已出言頂撞,又何必擺出這幅樣子來……」
「久珹。」
正值洛久珹再次開口嘲弄之際,一道溫煦的聲音從旁傳來。
洛久瑤微微抬眼。
青年披著薄氅,寒風拂動起氅衣一角,他緩步走來,口中喚洛久珹的名,目光卻先落在了洛久瑤身上。
「久瑤?」
洛久瑤再次垂首,與洛久珹一同躬身拜禮。
皇帝與先皇後青梅竹馬自幼相識,卻沒能擁有一個屬於二人的孩子,當今太子洛久珩是已故宜妃留下的孩子。
太子溫文仁厚,與唐將軍的長女結親,育有一子。
洛久瑤乖巧應答:「多年未見了,皇兄。」
洛久珩虛扶了她一把,溫溫柔柔道:「聽聞你住到延箐宮已有些時日,隻是孤近日繁忙未能得空去探望,若在宮中有些用的缺的,從行宮迴來後可找寄月幫你添置」
洛久瑤恭謹道:「多謝皇兄。」
洛久珩收下她這一聲謝,轉去瞧立在她身旁的洛久珹,溫和勸道:「孤記得你們幼時甚是親厚,而今雖分離許久,但兄妹之間,合該互相照拂才是。」
洛久珹微微垂眼,當做是應答。
倒是洛久瑤彎著眼睛,朝洛久珩綻出一個乖巧的笑:「皇兄說的是。」
洛久珹輕瞥她一眼,麵露不屑。
太子殿下有意做和事佬,二人方才的言語自是輕輕揭過。
--
祭祖之地名為長佑。
那方祭殿洛久瑤再熟悉不過。
長佑殿中祭奠過許多人的魂靈,殿中的金檠長明燭有一百六十九盞——是沈林曾經告訴過她的,初時她不曾信,後來卻獨自一人,在那樣漫長的日子裏,仔仔細細地數過一遍又一遍。
辰時,祭祖禮啟,皇帝奉香,告祖,參致祭文。
眾人隨拜。
等到祭祖禮過,天光徹底大亮。
皇帝愛重先皇後,在其辭世第二年命工匠在長佑殿旁另立一座祭殿,命名長景,每年著眾人致祭。
祭殿布局相似,眾人奉香祭拜後,低聲念禱祭文。
皇帝洛淮立在先皇後的牌位前,手中翻來覆去碾著一枚青色的玉佩。
沒人能看清楚玉佩模樣,也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
洛久瑤麵朝祭案隻能望見洛淮的背影,餘光裏是跪在身側的洛久珹。
眾臣皆跪在階下,她望不見他們的身影,隻暗暗思及,今歲沈將軍與沈家兄長尚在邊關未歸,沈家是沈林前來參祭。
一階隻有十餘步,不過同皇權沾染分毫,也成了太遙遠的距離。
不知為何,洛久瑤隱隱不安。
祭文念禱聲聲入耳,夾雜著一聲極細微的,木材斷裂的悶響。
變故的發生不過須臾,驟風掀過祭案,洛久瑤來不及抬首,隻見祭台上的長明燭焰胡亂飄搖,偌大的陰影淩空降下。
眾人一陣驚唿。
洛久瑤下意識仰首,手腕卻猛然被攥緊,一個趔趄被人拽離膝下蒲團,斜栽在地。
碎裂的木塊砸在她才跪過的蒲團上,一枚鐵釘轆轆滾至身側。
冬日的衣衫厚重,即使摔倒也未有痛楚,倒是關節被那寸力扯得險些脫臼,洛久瑤眼瞧著身側鐵釘,動一動指尖,悄聲將鐵釘收在袖中。
從天而落的牌匾砸碎祭案,太子飛身而起,攔在皇帝身前。
事發突然,眾人來不及救火,隻見木屑飛濺,祭案被木匾砸碎,盛著供果的瓷釉一併碎作殘片。
長明燭跌墜,燈油流淌著將火焰傾灑在地。
不知是否因燈油作引,火舌隻在眾皇親跪地的蒲團側沾了個邊,竟頃刻竄起高有三尺餘的火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