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蛟龍(不感興趣科普可跳過)
我點高香敬神明,神明說我香不行 作者:清純萌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古代,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
蛟龍被認為與水密切相關,每當洪水泛濫,江河決堤,百姓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由於人們無法科學地解釋洪水形成的原因,便將其歸咎於蛟龍作祟。
例如,在一些古籍記載中,當洪水來臨,河水洶湧澎湃,人們就會想象是蛟龍在水中興風作浪,它巨大的身形攪動河水,引發洪水。
而且,蛟龍的形象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感。
它體型龐大、動作敏捷,在水中遊動時能夠掀起巨浪。
這種強大的力量對於古代靠天吃飯、對自然力量敬畏有加的百姓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當出現諸如船隻沉沒、漁夫溺亡等水上災難時,蛟龍也容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在古代文化觀念中,龍是神聖的象征,代表著皇權、祥瑞等諸多正麵形象。
而蛟龍作為龍的前身或者說一種相對低級的形態,為了襯托龍的神聖性,往往被描繪成具有惡的一麵。
就像在神話體係的構建中,需要有反派角色來突出主角的正義與偉大。
蛟龍在很多故事裏扮演了破壞者的角色,與龍所代表的太平、祥瑞等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從宗教和神話角度看,一些宗教儀式和神話傳說為了宣揚正義戰勝邪惡的觀念,將蛟龍定義為邪惡勢力。
例如,在某些道教的驅邪儀式或者民間的祈福活動中,蛟龍被當作需要被驅逐或者壓製的對象,這也強化了人們對蛟龍惡的認知。
古代的神話觀念深受道家思想等影響。
道家強調修煉、蛻變和升華,蛟龍修煉成龍的觀念與之相契合。
蛟龍被認為居住在江河湖海之中,通過長期的修煉來提升自己的境界。
這種修煉過程包括吸收日月精華、吞吐天地靈氣等。
例如,傳說蛟龍會在月圓之夜浮出水麵,吸收月光的精華,以此來滋養自身的靈性,經過多年甚至上千年的修煉,逐步褪去蛟的形態,向龍進化。
這邊是苦修。
同時,這也與古代的自然觀有關。
人們觀察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長和變化,如蟬蛻、蛇蛻皮等現象,類比出蛟龍也有一個類似的進化過程。
而且,龍在文化中是一種高級的、具有神性的存在,蛟龍修煉成龍的觀念滿足了人們對生物進化和升華的想象。
討封是一種很有趣的傳說情節。
在民間傳說中,當蛟龍修煉到一定程度後,它需要人的認可才能完成最後的化龍步驟。
這反映了古代人本位的思想觀念,即人的評價和認可具有重要的力量。
比如,當蛟龍在人麵前現身時,如果人說這是一條大蛇,蛟龍可能就會前功盡棄,因為這否定了它的修煉成果。
但如果人說這是一條龍,就相當於給予了它肯定和封正,蛟龍便能夠借助人的封正力量,成功化龍。
這種就是所謂的人劫。
從另一個角度看,討封也體現了古代民間文化中人與妖怪誌異之間的互動。
人們相信自己的言語具有力量,能夠影響超自然生物的命運。
至於所謂的走蛟,走蛟是指蛟修煉到一定程度後,沿著江河湖海等水域奔向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成功渡過重重劫難,就能夠化身為龍。
走蛟通常發生在暴雨傾盆、洪水泛濫之時。
因為此時天地間的水汽充沛,能夠為蛟提供足夠的能量和掩護,使其能夠更順利地沿河入海。
傳說蛟會借助強大的水流之力,從江河的支流或源頭出發,順著水流快速向大海遊去。
在這個過程中,蛟會盡量隱藏自己的身形,但由於其體型巨大,仍可能會引起水麵的劇烈波動,形成巨浪、漩渦等。
走蛟時,上天往往會降下雷劫。雷電被視為天地間的正氣,是對蛟的考驗。
蛟需要在雷雨中穿梭,躲避雷電的攻擊,如果被雷電擊中,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性命不保。
但是蛟龍也是有幹好事的。
在遠古時期,洪水泛濫,大禹肩負起治水的重任。他走遍山川大河,探尋治水之法。
有一次,大禹來到一處河道淤塞極為嚴重的地方,河水四溢,淹沒了周邊的大片土地。
正當大禹苦思治水良策時,突然河中波濤洶湧,一隻蛟龍躍出水麵。
大禹毫不畏懼,他與蛟龍對視,發現蛟龍眼中並無惡意。
蛟龍似乎理解大禹治水的心意,它圍繞著河道遊了一圈後,重新潛入水中。
大禹驚奇地發現,在蛟龍遊動的軌跡下,水中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標記。
原來,蛟龍憑借自己對水底地形的熟悉,用身體為大禹指出了河道堵塞的關鍵位置和地下暗流的走向。
大禹根據蛟龍提供的線索,帶領民眾開始挖掘疏導。
在施工過程中,蛟龍還不時出現,幫助他們抵禦水中的一些兇猛異獸,確保治水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這條河道終於被成功疏通。
蛟龍在一旁看著清澈的河水奔騰而去,似乎也感到欣慰。
此後,它繼續跟隨著大禹,在其他治水工程中發揮作用,幫助大禹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拯救了無數蒼生。
當然了,不止有善蛟,也有惡蛟。
大禹鎖蛟的傳說就有說,大禹在治水時,發現一個被潁河水衝下來的孤兒是蛟龍變的,此蛟龍心狠手辣,淹沒村莊良田,禍患百姓。
大禹便用麵條變成的長鐵鏈將其鎖住,鎖進村子的八角井內,此後洪水再也沒有泛濫成災。
不過,在一些民間故事中,蛟龍也有扮演著守護一方的角色。
比如在民間故事中,村莊遭遇山火,村民們在深山中找到蟒蛇,蟒蛇最後化為蛟龍,為村莊撲滅山火,成為村莊的守護神。
不過這種應該是村民給蟒蛇封了蛟,蟒蛇化蛟自然是要報恩的。
有學者認為蛟龍的原型是遠古時代活躍於中原河川及湖泊中的鱷。
揚子鱷:蛟龍?我嗎?
《韓非子》中提到的蛟龍有鱗甲,能騎乘,會傷人,與鱷魚特征相符。
且蛟的體形兼具魚、蛇之形。
魚身而蛇尾,且有四足,性情暴烈、攻擊性強,也類似鱷魚。
此外,古人視鱷為蛟龍的猜想也與鱷魚的生活習性相契合,如蛟在晝時出沒,而鱷也需陽光使體溫升高以便獵食。
蛟龍被認為與水密切相關,每當洪水泛濫,江河決堤,百姓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由於人們無法科學地解釋洪水形成的原因,便將其歸咎於蛟龍作祟。
例如,在一些古籍記載中,當洪水來臨,河水洶湧澎湃,人們就會想象是蛟龍在水中興風作浪,它巨大的身形攪動河水,引發洪水。
而且,蛟龍的形象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感。
它體型龐大、動作敏捷,在水中遊動時能夠掀起巨浪。
這種強大的力量對於古代靠天吃飯、對自然力量敬畏有加的百姓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當出現諸如船隻沉沒、漁夫溺亡等水上災難時,蛟龍也容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在古代文化觀念中,龍是神聖的象征,代表著皇權、祥瑞等諸多正麵形象。
而蛟龍作為龍的前身或者說一種相對低級的形態,為了襯托龍的神聖性,往往被描繪成具有惡的一麵。
就像在神話體係的構建中,需要有反派角色來突出主角的正義與偉大。
蛟龍在很多故事裏扮演了破壞者的角色,與龍所代表的太平、祥瑞等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從宗教和神話角度看,一些宗教儀式和神話傳說為了宣揚正義戰勝邪惡的觀念,將蛟龍定義為邪惡勢力。
例如,在某些道教的驅邪儀式或者民間的祈福活動中,蛟龍被當作需要被驅逐或者壓製的對象,這也強化了人們對蛟龍惡的認知。
古代的神話觀念深受道家思想等影響。
道家強調修煉、蛻變和升華,蛟龍修煉成龍的觀念與之相契合。
蛟龍被認為居住在江河湖海之中,通過長期的修煉來提升自己的境界。
這種修煉過程包括吸收日月精華、吞吐天地靈氣等。
例如,傳說蛟龍會在月圓之夜浮出水麵,吸收月光的精華,以此來滋養自身的靈性,經過多年甚至上千年的修煉,逐步褪去蛟的形態,向龍進化。
這邊是苦修。
同時,這也與古代的自然觀有關。
人們觀察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長和變化,如蟬蛻、蛇蛻皮等現象,類比出蛟龍也有一個類似的進化過程。
而且,龍在文化中是一種高級的、具有神性的存在,蛟龍修煉成龍的觀念滿足了人們對生物進化和升華的想象。
討封是一種很有趣的傳說情節。
在民間傳說中,當蛟龍修煉到一定程度後,它需要人的認可才能完成最後的化龍步驟。
這反映了古代人本位的思想觀念,即人的評價和認可具有重要的力量。
比如,當蛟龍在人麵前現身時,如果人說這是一條大蛇,蛟龍可能就會前功盡棄,因為這否定了它的修煉成果。
但如果人說這是一條龍,就相當於給予了它肯定和封正,蛟龍便能夠借助人的封正力量,成功化龍。
這種就是所謂的人劫。
從另一個角度看,討封也體現了古代民間文化中人與妖怪誌異之間的互動。
人們相信自己的言語具有力量,能夠影響超自然生物的命運。
至於所謂的走蛟,走蛟是指蛟修煉到一定程度後,沿著江河湖海等水域奔向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成功渡過重重劫難,就能夠化身為龍。
走蛟通常發生在暴雨傾盆、洪水泛濫之時。
因為此時天地間的水汽充沛,能夠為蛟提供足夠的能量和掩護,使其能夠更順利地沿河入海。
傳說蛟會借助強大的水流之力,從江河的支流或源頭出發,順著水流快速向大海遊去。
在這個過程中,蛟會盡量隱藏自己的身形,但由於其體型巨大,仍可能會引起水麵的劇烈波動,形成巨浪、漩渦等。
走蛟時,上天往往會降下雷劫。雷電被視為天地間的正氣,是對蛟的考驗。
蛟需要在雷雨中穿梭,躲避雷電的攻擊,如果被雷電擊中,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性命不保。
但是蛟龍也是有幹好事的。
在遠古時期,洪水泛濫,大禹肩負起治水的重任。他走遍山川大河,探尋治水之法。
有一次,大禹來到一處河道淤塞極為嚴重的地方,河水四溢,淹沒了周邊的大片土地。
正當大禹苦思治水良策時,突然河中波濤洶湧,一隻蛟龍躍出水麵。
大禹毫不畏懼,他與蛟龍對視,發現蛟龍眼中並無惡意。
蛟龍似乎理解大禹治水的心意,它圍繞著河道遊了一圈後,重新潛入水中。
大禹驚奇地發現,在蛟龍遊動的軌跡下,水中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標記。
原來,蛟龍憑借自己對水底地形的熟悉,用身體為大禹指出了河道堵塞的關鍵位置和地下暗流的走向。
大禹根據蛟龍提供的線索,帶領民眾開始挖掘疏導。
在施工過程中,蛟龍還不時出現,幫助他們抵禦水中的一些兇猛異獸,確保治水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這條河道終於被成功疏通。
蛟龍在一旁看著清澈的河水奔騰而去,似乎也感到欣慰。
此後,它繼續跟隨著大禹,在其他治水工程中發揮作用,幫助大禹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拯救了無數蒼生。
當然了,不止有善蛟,也有惡蛟。
大禹鎖蛟的傳說就有說,大禹在治水時,發現一個被潁河水衝下來的孤兒是蛟龍變的,此蛟龍心狠手辣,淹沒村莊良田,禍患百姓。
大禹便用麵條變成的長鐵鏈將其鎖住,鎖進村子的八角井內,此後洪水再也沒有泛濫成災。
不過,在一些民間故事中,蛟龍也有扮演著守護一方的角色。
比如在民間故事中,村莊遭遇山火,村民們在深山中找到蟒蛇,蟒蛇最後化為蛟龍,為村莊撲滅山火,成為村莊的守護神。
不過這種應該是村民給蟒蛇封了蛟,蟒蛇化蛟自然是要報恩的。
有學者認為蛟龍的原型是遠古時代活躍於中原河川及湖泊中的鱷。
揚子鱷:蛟龍?我嗎?
《韓非子》中提到的蛟龍有鱗甲,能騎乘,會傷人,與鱷魚特征相符。
且蛟的體形兼具魚、蛇之形。
魚身而蛇尾,且有四足,性情暴烈、攻擊性強,也類似鱷魚。
此外,古人視鱷為蛟龍的猜想也與鱷魚的生活習性相契合,如蛟在晝時出沒,而鱷也需陽光使體溫升高以便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