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很輕地笑了一下。
泰興帝開始例行獎賞,救治三州的功臣們,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
最厲害的,是那位一直在綿州的工部的官員,直接一躍而上晉升為工部侍郎,填上了汪長宣的空缺。
「能有諸位,乃朕之大幸、我朝之大幸。今後還望諸愛卿勠力同心,共建我大興江山!」
帝王將每個人口頭誇讚了一遍。
到了晏南機這兒,泰興帝卡了一下,然後一揮手:「罷了,實在想不出有什麽能賞你的,先欠著。」
晏南機起身拱手:「謝陛下厚愛,西川並無甚想要的,如果非要說一個的話,那便請陛下考慮一下方才臣在養心殿時說的話吧。」
古來帝王之獎懲,作為臣子隻能安心受著,哪還能像他這樣討價還價。
「你就是仗著朕寵你!」
帝王之座很高,台下的景象一覽無餘,他一進來就看到了場中陌生的少年。一襲白衣,長長的黑髮披在雪白的頸後,拿一根羊脂玉簪子半束著,同眾人一般垂首。
他看過去,那少年還沒察覺到自己的目光,此刻正直勾勾地盯著晏南機看。
泰興帝看樂了,他想起晏南機在養心殿中說的話,當著百官的麵點了一下少年,「你便是閣老家的幼子?」
四周安靜了一瞬。
所有目光都朝蕭洄看去。
桌下,蕭敘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其不要怕。蕭洄其實一點都不緊張,皇帝既然讓他參加宴會,那這一幕是必然,他早已做好準備。
但畢竟是覲見天顏,蕭洄覺得自己還是要符合人設一些。
他起身,將頭低得很低,仿若受寵若驚。
「草民蕭洄,拜見陛下。」
少年站在台下,垂著頭,墨發順著落到身前,看不清長什麽樣。
泰興帝:「且上前來看看。」
其實也並非沒看清,至少方才進來的那一瞬間,他是看清了。但泰興帝此刻對這少年充滿了好奇,僅那一眼怎麽夠。
蕭洄便走到正中央,再次行禮。
「免禮,把頭抬起來。」
少年抬頭,這裏是整個禦花園內光束最為密集的地方,少年站在其間,背影清瘦,如同簌簌冷風中搖搖欲墜的寒梅,柔弱,但倔強。
所有人都在看他。
這是百官們頭一次見到他的真容,比在座位上更加清晰。
百聞不如一見,直到今日,眾人方知當年那句「北晏南蕭」所言非虛。光憑自身氣質與容貌,確實是能和晏南機比肩了。
泰興帝垂眸打量了他好一會兒,突然笑著道:「此子眉眼確有太傅當年之神采。」
蕭懷民不慌不忙拱手:「皇上,您每迴見臣的兒子都這麽說。」
「是嗎。」
帝王絲毫不記得此事。
其實也不怪他,隻能說蕭家的基因實在太強大,四個兒郎年輕時的神韻的確極為相似。
「我聽西川提起過你。」
皇帝這話就有點讓人難以捉摸了。這蕭洄乃蕭家嫡子,幼時又曾有神童稱號,按理說,他早該知道此人了。
可他偏偏這麽說。
難不成晏西川跟他有什麽關係?
眾人不動聲色地將目光挪過去,見晏南機八風不動坐在那裏,對於這些視線恍若未覺。
正這時,泰興帝這又才緩聲道:「聽說西川前往三州前,是你將他攔下,然後送上了那個所謂的『口罩』?」
蕭洄拱手,不卑不亢道:「確是草民。」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總感覺泰興帝好像話裏有話。
思及此,他下意識瞥了一眼晏南機,發現對方也正在看他。
光明正大地、同所有人一起看他。
對上視線的瞬間,他慌忙撤離。明明聚集在自己身上的視線有很多,但隻有那道能讓蕭洄平靜無波的內心頓起漣漪。
他感覺兩人好像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
蕭洄道:「身為大興朝的一員,這麽做是應該的。」
他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此次水災,你提供的口罩起了大作用,亦有功。」泰興帝誇讚道。
「有人替你在我這兒討了個賞賜。」
帝王賣了個關子,道:「是什麽我先不說,聖旨三日後到你府上,屆時接旨便是。」
聯繫到此前的對話,那個「有人」是誰,不難猜出。
蕭洄抿了抿唇,道:「是,陛下。」
**
酒過三巡,皇後累了,和長公主先行離去。
過了一會兒,皇帝也走了。
壓在眾人身上的幾座大山終於走掉,官員們端著酒杯開始放鬆地四處攀談。蕭敘這邊圍了很多人,前前後後有好幾個。
這種場合,即使再不願,蕭敘也隻得起身應付。這便成年人的名利場,人生的際遇全靠這幾杯酒。作為才被皇帝口頭誇讚了的當事人,蕭洄也在所難免。
眼見著候在他哥麵前那些人開始蠢蠢欲動,蕭洄找了個藉口直接溜掉。那些人還想挽留,卻被蕭敘笑著攔下:「諸位大人,小弟今日身體確是不適,等日後他身子好些了,長淵再帶他來給各位引薦。」
……
百官來來往往,靠矮叢的角落卻無人問津。
這裏好似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開了。
晏南機身為永安王世子、皇帝的外甥、又是大理寺卿,這三重身份無論哪一個都值得上前結交。
泰興帝開始例行獎賞,救治三州的功臣們,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
最厲害的,是那位一直在綿州的工部的官員,直接一躍而上晉升為工部侍郎,填上了汪長宣的空缺。
「能有諸位,乃朕之大幸、我朝之大幸。今後還望諸愛卿勠力同心,共建我大興江山!」
帝王將每個人口頭誇讚了一遍。
到了晏南機這兒,泰興帝卡了一下,然後一揮手:「罷了,實在想不出有什麽能賞你的,先欠著。」
晏南機起身拱手:「謝陛下厚愛,西川並無甚想要的,如果非要說一個的話,那便請陛下考慮一下方才臣在養心殿時說的話吧。」
古來帝王之獎懲,作為臣子隻能安心受著,哪還能像他這樣討價還價。
「你就是仗著朕寵你!」
帝王之座很高,台下的景象一覽無餘,他一進來就看到了場中陌生的少年。一襲白衣,長長的黑髮披在雪白的頸後,拿一根羊脂玉簪子半束著,同眾人一般垂首。
他看過去,那少年還沒察覺到自己的目光,此刻正直勾勾地盯著晏南機看。
泰興帝看樂了,他想起晏南機在養心殿中說的話,當著百官的麵點了一下少年,「你便是閣老家的幼子?」
四周安靜了一瞬。
所有目光都朝蕭洄看去。
桌下,蕭敘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其不要怕。蕭洄其實一點都不緊張,皇帝既然讓他參加宴會,那這一幕是必然,他早已做好準備。
但畢竟是覲見天顏,蕭洄覺得自己還是要符合人設一些。
他起身,將頭低得很低,仿若受寵若驚。
「草民蕭洄,拜見陛下。」
少年站在台下,垂著頭,墨發順著落到身前,看不清長什麽樣。
泰興帝:「且上前來看看。」
其實也並非沒看清,至少方才進來的那一瞬間,他是看清了。但泰興帝此刻對這少年充滿了好奇,僅那一眼怎麽夠。
蕭洄便走到正中央,再次行禮。
「免禮,把頭抬起來。」
少年抬頭,這裏是整個禦花園內光束最為密集的地方,少年站在其間,背影清瘦,如同簌簌冷風中搖搖欲墜的寒梅,柔弱,但倔強。
所有人都在看他。
這是百官們頭一次見到他的真容,比在座位上更加清晰。
百聞不如一見,直到今日,眾人方知當年那句「北晏南蕭」所言非虛。光憑自身氣質與容貌,確實是能和晏南機比肩了。
泰興帝垂眸打量了他好一會兒,突然笑著道:「此子眉眼確有太傅當年之神采。」
蕭懷民不慌不忙拱手:「皇上,您每迴見臣的兒子都這麽說。」
「是嗎。」
帝王絲毫不記得此事。
其實也不怪他,隻能說蕭家的基因實在太強大,四個兒郎年輕時的神韻的確極為相似。
「我聽西川提起過你。」
皇帝這話就有點讓人難以捉摸了。這蕭洄乃蕭家嫡子,幼時又曾有神童稱號,按理說,他早該知道此人了。
可他偏偏這麽說。
難不成晏西川跟他有什麽關係?
眾人不動聲色地將目光挪過去,見晏南機八風不動坐在那裏,對於這些視線恍若未覺。
正這時,泰興帝這又才緩聲道:「聽說西川前往三州前,是你將他攔下,然後送上了那個所謂的『口罩』?」
蕭洄拱手,不卑不亢道:「確是草民。」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總感覺泰興帝好像話裏有話。
思及此,他下意識瞥了一眼晏南機,發現對方也正在看他。
光明正大地、同所有人一起看他。
對上視線的瞬間,他慌忙撤離。明明聚集在自己身上的視線有很多,但隻有那道能讓蕭洄平靜無波的內心頓起漣漪。
他感覺兩人好像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
蕭洄道:「身為大興朝的一員,這麽做是應該的。」
他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此次水災,你提供的口罩起了大作用,亦有功。」泰興帝誇讚道。
「有人替你在我這兒討了個賞賜。」
帝王賣了個關子,道:「是什麽我先不說,聖旨三日後到你府上,屆時接旨便是。」
聯繫到此前的對話,那個「有人」是誰,不難猜出。
蕭洄抿了抿唇,道:「是,陛下。」
**
酒過三巡,皇後累了,和長公主先行離去。
過了一會兒,皇帝也走了。
壓在眾人身上的幾座大山終於走掉,官員們端著酒杯開始放鬆地四處攀談。蕭敘這邊圍了很多人,前前後後有好幾個。
這種場合,即使再不願,蕭敘也隻得起身應付。這便成年人的名利場,人生的際遇全靠這幾杯酒。作為才被皇帝口頭誇讚了的當事人,蕭洄也在所難免。
眼見著候在他哥麵前那些人開始蠢蠢欲動,蕭洄找了個藉口直接溜掉。那些人還想挽留,卻被蕭敘笑著攔下:「諸位大人,小弟今日身體確是不適,等日後他身子好些了,長淵再帶他來給各位引薦。」
……
百官來來往往,靠矮叢的角落卻無人問津。
這裏好似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開了。
晏南機身為永安王世子、皇帝的外甥、又是大理寺卿,這三重身份無論哪一個都值得上前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