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說道:「我父親運送的寶石有一百零八顆,金光蓮華隻有三十顆,剩下的被這些官員分去了。他們這幾年總會有人交易過這些寶石,您去查查便知了。」
隨後林達又繼續描述越州往事。
林達的妹妹嫁人後,其實並未委身於趙憺忘,所謂求子而還願,僅是他為潛入寺廟的藉口。
出家後的林達依靠天生蠻力,包攬廟中所有人的雜活,贏得了廟內不少僧人的信任。
某日無意中聽一位僧人泄露如夢寺與州府的勾當。
原來在虎頭寨時期,這些賊寇便與州府大半官員勾搭在一起,他們定期打點各處。上麵派人剿匪,官員們也隻裝模作樣去山間巡邏,私下為虎頭寨提供了保護傘。
十年前元邈的堂兄元稹的《鶯鶯傳》轟動大唐,裏麵寫到中人丁文雅管理失當,導致兵士落草為寇,危害四方。
德宗不捨得糾察宦官問題,隻下令嚴查各地匪寇。
州官們為避免查出他們的失職,便勒令虎頭寨的賊寇及時從良,他們便借著饑荒,逃向山下的如夢寺。
至於選擇如夢寺的理由,便是如夢寺僧侶數目與山寨的賊寇數目一致,極大方便他們偷梁換柱。
等到他們換人之後,寨主又起了新的主意,替那些貪官汙吏將非正當途徑獲得的錢財,轉化為清白的銀錢。
談及此處時候,林達自嘲一笑,「如夢寺裏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這事捅出去,恐怕我也少不了被流放。」
元邈卻道:「你做汙點證人,皇上定會網開一麵。皇上極重視孝道,你們兄妹為報父仇,臥薪嚐膽數年,皇上若知此事,非但不會懲罰你等,反而會重重加賞你等。」
這世間可真荒謬,有些人越缺什麽便越愛標榜什麽,弒父者孝感動天,惡貫滿盈的人一副慈悲打扮。
他告別林達和尚後,暗自感慨許久,之後敲響臥房的門,卻被告知鈴蘭搬去了西廂房。
元邈不知該怎麽哄好鈴蘭,之前他還能進門『床頭打架床尾和』,眼下門都進不去,這可愁斷了腸。
抬頭看看月色,想起堂兄的『待月西廂』,忽然想起那篇傳奇的初稿裏原本還有兩首春詞,成稿時被他刪繁就簡了。
他想著沒人知道,便把春詞默寫下來,命令拾芳交給鈴蘭。
鈴蘭來自兩千年後,自然是讀過春詞,當下隻覺元邈是敷衍她,叫人傳話過去。
元邈還當堂兄的詩起了作用,當下喜不自勝,整理好衣襟,到門口等候。
鈴蘭慢悠悠走出來,輕描淡寫道:
「就先分房吧,正好讓你清靜一點,道心彌堅。等我迴長安後再合房睡。若我迴不去長安,以後也這樣過吧。」
--------------------
用《春詞》不恰當的原因還有一點,《春詞》裏麵暗藏了兩個鶯字,對應上鶯鶯兩字。我懷疑這首詩裏也有藏張生初設的名字或者表字(張生不叫張珙,名字是《西廂記》二次創作的)
題外話,這詩裏麵有一句,「嬌鶯不語趁陰藏」(偷笑
第73章 長夜未央
元和八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金烏西沉,華燈初上。
春風拂過越州街頭巷尾,沿街行走的百姓猶能感到砭骨寒意,裹了裹禦寒的袷衣,抬起頭朝悅來酒樓方向望去。
嘈雜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成班結隊的車馬從四麵八方駛來。
今日元宵佳節,江南道參軍戲匯演即將在這裏舉辦。因了越州除夕的波折,悅來酒樓開年時都沒開業,期間損失慘重。
江南道地帶的轄官相互間商量一番,臨時決定將今年的參軍戲匯演地點定在越州的悅來酒樓,以此拉動其生意作為補償。
今次宴會上,江南道各地的官員紛紛趕到,江州司馬白樂天自然也在受邀行列之中,聽聞通州司馬元微之也將於今日前來。
天未明時,便有三兩名百姓站在外麵等候,此時此刻附近人頭攢動,他們不約而同地踮起腳尖,翹首以盼。
元邈發覺今日百姓對他的熱情冷卻了半分,心知是他堂兄光臨此地搶走他的風頭,但也沒生出些許嫉妒。
撩起馬車的布簾,火樹銀花,桂華流瓦,可惜他無暇觀景。
最近揣著的煩心事頗多,
除去年初繁瑣的日常公務,家中事務也是理還亂。鈴蘭近日與他置氣,這段日子故意躲避他。他忙著調查越州的涉貪案,這些天沒空解決兩人的矛盾。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仿若結了一層難消泮的霜冰,見麵越來越少。今日前往悅來酒樓,他們僱傭了兩輛馬車並分開乘坐。
同行馬車的車簾突然間抬起,鈴蘭探出頭,似乎是在瞧熱鬧。
她今日打扮得極為素雅,一套繡著吉祥瑞紋的青裙,發間簪著一朵梨花。
對上元邈的視線,鈴蘭隨即收斂笑意,慢慢放下車簾。
雖是在鬧別扭,兩人在外人眼中仍做足戲份,扮演著一堆和睦夫妻。
走下馬車後,鈴蘭跟著元邈四處打著官腔,臉笑得僵硬。等列座時,她便不再繼續偽裝,瞧都不瞧他一眼。
期間兩人未曾相談一句,元邈鼓足勇氣,嚐試發起話題,鈴蘭卻隻點了點頭。
並非她刻意忽略,越臨近夏千尋的表演,她越是緊張,元邈的話她一句都沒聽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隨後林達又繼續描述越州往事。
林達的妹妹嫁人後,其實並未委身於趙憺忘,所謂求子而還願,僅是他為潛入寺廟的藉口。
出家後的林達依靠天生蠻力,包攬廟中所有人的雜活,贏得了廟內不少僧人的信任。
某日無意中聽一位僧人泄露如夢寺與州府的勾當。
原來在虎頭寨時期,這些賊寇便與州府大半官員勾搭在一起,他們定期打點各處。上麵派人剿匪,官員們也隻裝模作樣去山間巡邏,私下為虎頭寨提供了保護傘。
十年前元邈的堂兄元稹的《鶯鶯傳》轟動大唐,裏麵寫到中人丁文雅管理失當,導致兵士落草為寇,危害四方。
德宗不捨得糾察宦官問題,隻下令嚴查各地匪寇。
州官們為避免查出他們的失職,便勒令虎頭寨的賊寇及時從良,他們便借著饑荒,逃向山下的如夢寺。
至於選擇如夢寺的理由,便是如夢寺僧侶數目與山寨的賊寇數目一致,極大方便他們偷梁換柱。
等到他們換人之後,寨主又起了新的主意,替那些貪官汙吏將非正當途徑獲得的錢財,轉化為清白的銀錢。
談及此處時候,林達自嘲一笑,「如夢寺裏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這事捅出去,恐怕我也少不了被流放。」
元邈卻道:「你做汙點證人,皇上定會網開一麵。皇上極重視孝道,你們兄妹為報父仇,臥薪嚐膽數年,皇上若知此事,非但不會懲罰你等,反而會重重加賞你等。」
這世間可真荒謬,有些人越缺什麽便越愛標榜什麽,弒父者孝感動天,惡貫滿盈的人一副慈悲打扮。
他告別林達和尚後,暗自感慨許久,之後敲響臥房的門,卻被告知鈴蘭搬去了西廂房。
元邈不知該怎麽哄好鈴蘭,之前他還能進門『床頭打架床尾和』,眼下門都進不去,這可愁斷了腸。
抬頭看看月色,想起堂兄的『待月西廂』,忽然想起那篇傳奇的初稿裏原本還有兩首春詞,成稿時被他刪繁就簡了。
他想著沒人知道,便把春詞默寫下來,命令拾芳交給鈴蘭。
鈴蘭來自兩千年後,自然是讀過春詞,當下隻覺元邈是敷衍她,叫人傳話過去。
元邈還當堂兄的詩起了作用,當下喜不自勝,整理好衣襟,到門口等候。
鈴蘭慢悠悠走出來,輕描淡寫道:
「就先分房吧,正好讓你清靜一點,道心彌堅。等我迴長安後再合房睡。若我迴不去長安,以後也這樣過吧。」
--------------------
用《春詞》不恰當的原因還有一點,《春詞》裏麵暗藏了兩個鶯字,對應上鶯鶯兩字。我懷疑這首詩裏也有藏張生初設的名字或者表字(張生不叫張珙,名字是《西廂記》二次創作的)
題外話,這詩裏麵有一句,「嬌鶯不語趁陰藏」(偷笑
第73章 長夜未央
元和八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金烏西沉,華燈初上。
春風拂過越州街頭巷尾,沿街行走的百姓猶能感到砭骨寒意,裹了裹禦寒的袷衣,抬起頭朝悅來酒樓方向望去。
嘈雜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成班結隊的車馬從四麵八方駛來。
今日元宵佳節,江南道參軍戲匯演即將在這裏舉辦。因了越州除夕的波折,悅來酒樓開年時都沒開業,期間損失慘重。
江南道地帶的轄官相互間商量一番,臨時決定將今年的參軍戲匯演地點定在越州的悅來酒樓,以此拉動其生意作為補償。
今次宴會上,江南道各地的官員紛紛趕到,江州司馬白樂天自然也在受邀行列之中,聽聞通州司馬元微之也將於今日前來。
天未明時,便有三兩名百姓站在外麵等候,此時此刻附近人頭攢動,他們不約而同地踮起腳尖,翹首以盼。
元邈發覺今日百姓對他的熱情冷卻了半分,心知是他堂兄光臨此地搶走他的風頭,但也沒生出些許嫉妒。
撩起馬車的布簾,火樹銀花,桂華流瓦,可惜他無暇觀景。
最近揣著的煩心事頗多,
除去年初繁瑣的日常公務,家中事務也是理還亂。鈴蘭近日與他置氣,這段日子故意躲避他。他忙著調查越州的涉貪案,這些天沒空解決兩人的矛盾。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仿若結了一層難消泮的霜冰,見麵越來越少。今日前往悅來酒樓,他們僱傭了兩輛馬車並分開乘坐。
同行馬車的車簾突然間抬起,鈴蘭探出頭,似乎是在瞧熱鬧。
她今日打扮得極為素雅,一套繡著吉祥瑞紋的青裙,發間簪著一朵梨花。
對上元邈的視線,鈴蘭隨即收斂笑意,慢慢放下車簾。
雖是在鬧別扭,兩人在外人眼中仍做足戲份,扮演著一堆和睦夫妻。
走下馬車後,鈴蘭跟著元邈四處打著官腔,臉笑得僵硬。等列座時,她便不再繼續偽裝,瞧都不瞧他一眼。
期間兩人未曾相談一句,元邈鼓足勇氣,嚐試發起話題,鈴蘭卻隻點了點頭。
並非她刻意忽略,越臨近夏千尋的表演,她越是緊張,元邈的話她一句都沒聽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