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丹書」
丹書兩字,指的不是碧血丹書的丹書,而是真正的丹藥書——放在元邈書房裏那本離魂丹結構手冊。
這些年元邈事務清閑,在家閑來無事時,加緊了關於離魂丹的研究。鈴蘭記得他已經把逆向離魂的試解藥研製出來,隻是還沒有加以臨床實驗。
她得尋一名四時會的成員試試,可究竟該找誰呢?
*
斯時日暮,萬籟闃然,元邈放值後去了趟如夢寺,他瞧向前殿的蓮花,忽而發現蓮蓬裏麵有一顆魚目混珠的「蓮子」。
他心裏產生一種極為不詳的預感。
趁著其他官員和寺內僧眾沒注意,他上前兩步,仔細端詳那顆混在寶石之中琉璃彈珠。
這不是尋常的琉璃彈珠,裏麵鑲嵌著鈴蘭花瓣,是他寶貝兒子平時在家裏玩耍之物。
元盼汝又闖禍了,現在鈴蘭不知該急成什麽樣了。
有那麽一瞬間,他萌發衝動,想把他這獨子寄給遠在冀州的堂兄,畢竟堂兄求子不得。
但隨後還是壓下了這個邪惡的念頭,若他真這麽做了,鈴蘭鬧不好要與他和離。
出了寺廟元邈想直接迴家,卻受同僚邀請,要他去城中悅來酒家,說快至年底,參軍戲班主鄒季澄與妻夏千尋設宴,想要招待他們這些越州的父母官。
元邈想到家中的事,拱了拱手,連忙推拒,「家中還有妻兒,若迴去晚了,怕他們憂心。」
「誒,這有什麽,男子在外應酬,女子就該在家中守著,她還能有怨言不成?」一位官員說道。
「她不敢有怨。」元邈應聲附和,但話鋒一轉,又感嘆:「這也是餘所憂之事。」
元邈能覺察到鈴蘭自從產後,情緒低靡,以前在家中偷偷哭過一次,恰好被他撞見。
但他不像堂兄能夠寫詩討女子歡心,隻能先裝作沒看見,暗自想辦法哄鈴蘭。
這看參軍戲便是那時候養成的習慣,他記得鈴蘭以前在地圖紙上寫過,看參軍戲能讓人心情好轉。
後麵便常常帶鈴蘭去看參軍戲,但久而久之傳成了他喜歡觀賞參軍戲。
元邈滿心滿眼都是妻子,無暇與別人玩樂,便在酒家與宅邸的分岔路口前,與諸位同僚道別。
沿路走了數十步,聽到一名女子的唿喚聲,「長史留步。」
定身一瞧,攔路之人是戲班子班主的夫人夏千尋,穿著笨重的雪狐裘,步伐卻極輕得宛若淩波江上。
元邈與夏千尋不算熟稔,隻記得夏千尋生得算是尋常人眼中的精緻雋秀,體態豐腴,妝容總能引起越州女子的爭相效仿。
再有便是,這位班主夫人總參演有關他事跡的戲目,或許因為這樣,鈴蘭最常看夏千尋的戲。
在江南地帶,隔壁淮甸劉采春的參軍戲更為出名,堂兄書信裏曾多次推薦,但鈴蘭興趣乏乏,隻湊熱鬧單獨去看了一次,後麵便隻看夏千尋的曲目。
因鈴蘭對夏千尋的偏愛,元邈也沒當場轟走夏千尋,隻問:「可有何事?」
夏千尋恭敬地行禮,問道:「元長史對奴家最近的戲可有任何高見?」
元邈道:「好。沒什麽意見。」
夏千尋眼底水潤,目光裏透著委屈,「之前奴家出演的場次,您場場必到。可您上次和這次都失約了,是否是厭膩了?」
元邈皺眉,他不擅長應對這種事,鈴蘭總說他一張嘴就得罪人。
但有些事........不得不直言。
他看了一眼後方的路,直言道:「不至於。本官沒什麽感覺,是夫人她喜歡看夏娘子的戲目,改日替你問問她。」
夏千尋愣了愣,「因為夫人喜歡,所以您才一直跟來的?」
元邈點頭,「她到越州之後,人生地不熟,與家人遠離,呆在家中整日歡寡愁殷。唯獨看參軍戲的時候才能輕鬆無虞地笑一笑。」
說完這話,他瞧一眼掛滿彤雲的天色,便道:「家中有些急事,先行失陪了。下次戲目開始,本官必會帶著夫人赴約,請您莫要為此勞心費神。」
夏千尋無言地點頭,望著急匆匆離去的元邈背影,嘆了一口氣,看向躲在暗處的鄒季澄。
*
元邈的宅邸離州府不遠,百步以內便到,此宅邸是裴家的產業,與如夢寺大小差不多,雖說這宅子他沒花銀錢,但打理起來卻極為昂貴。
前後院都種著嬌貴的奇珍花草,鈴蘭在後院辟了一角,專養家禽和種植果蔬,說是吃自家種植的「有雞」食材更加健康。
但種植這些需要僱傭更多的僕婢,而他們還要接濟經常生病的堂兄,家中銀錢壓力頗重。
好在去年時候家中銀錢周轉稍微好了一點,鈴蘭的鋪子開始盈利,而鈴蘭所說的「有雞」食物卻是有點用。
元邈自覺身體比過去是強健不少,忙碌一日從州府迴到家中,再穿過漫長而曲折的庭路,都沒有什麽疲累感。
他脫了官服,沐浴後一番,便去了鈴蘭所在後堂。
鈴蘭在後堂擺了一桌子的菜,多是香油清炒素菜,還有些牛乳,唯一一道葷菜是條油魚。
相比悅來酒家的盛宴,家中的飲食顯得有點可憐,說沒有落差是騙人的。
觀壺善於觀察,小聲道:「主子,現在迴去也還來得及。」
元邈搖頭,「油膩葷食對身體不好,清湯小菜更加美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丹書兩字,指的不是碧血丹書的丹書,而是真正的丹藥書——放在元邈書房裏那本離魂丹結構手冊。
這些年元邈事務清閑,在家閑來無事時,加緊了關於離魂丹的研究。鈴蘭記得他已經把逆向離魂的試解藥研製出來,隻是還沒有加以臨床實驗。
她得尋一名四時會的成員試試,可究竟該找誰呢?
*
斯時日暮,萬籟闃然,元邈放值後去了趟如夢寺,他瞧向前殿的蓮花,忽而發現蓮蓬裏麵有一顆魚目混珠的「蓮子」。
他心裏產生一種極為不詳的預感。
趁著其他官員和寺內僧眾沒注意,他上前兩步,仔細端詳那顆混在寶石之中琉璃彈珠。
這不是尋常的琉璃彈珠,裏麵鑲嵌著鈴蘭花瓣,是他寶貝兒子平時在家裏玩耍之物。
元盼汝又闖禍了,現在鈴蘭不知該急成什麽樣了。
有那麽一瞬間,他萌發衝動,想把他這獨子寄給遠在冀州的堂兄,畢竟堂兄求子不得。
但隨後還是壓下了這個邪惡的念頭,若他真這麽做了,鈴蘭鬧不好要與他和離。
出了寺廟元邈想直接迴家,卻受同僚邀請,要他去城中悅來酒家,說快至年底,參軍戲班主鄒季澄與妻夏千尋設宴,想要招待他們這些越州的父母官。
元邈想到家中的事,拱了拱手,連忙推拒,「家中還有妻兒,若迴去晚了,怕他們憂心。」
「誒,這有什麽,男子在外應酬,女子就該在家中守著,她還能有怨言不成?」一位官員說道。
「她不敢有怨。」元邈應聲附和,但話鋒一轉,又感嘆:「這也是餘所憂之事。」
元邈能覺察到鈴蘭自從產後,情緒低靡,以前在家中偷偷哭過一次,恰好被他撞見。
但他不像堂兄能夠寫詩討女子歡心,隻能先裝作沒看見,暗自想辦法哄鈴蘭。
這看參軍戲便是那時候養成的習慣,他記得鈴蘭以前在地圖紙上寫過,看參軍戲能讓人心情好轉。
後麵便常常帶鈴蘭去看參軍戲,但久而久之傳成了他喜歡觀賞參軍戲。
元邈滿心滿眼都是妻子,無暇與別人玩樂,便在酒家與宅邸的分岔路口前,與諸位同僚道別。
沿路走了數十步,聽到一名女子的唿喚聲,「長史留步。」
定身一瞧,攔路之人是戲班子班主的夫人夏千尋,穿著笨重的雪狐裘,步伐卻極輕得宛若淩波江上。
元邈與夏千尋不算熟稔,隻記得夏千尋生得算是尋常人眼中的精緻雋秀,體態豐腴,妝容總能引起越州女子的爭相效仿。
再有便是,這位班主夫人總參演有關他事跡的戲目,或許因為這樣,鈴蘭最常看夏千尋的戲。
在江南地帶,隔壁淮甸劉采春的參軍戲更為出名,堂兄書信裏曾多次推薦,但鈴蘭興趣乏乏,隻湊熱鬧單獨去看了一次,後麵便隻看夏千尋的曲目。
因鈴蘭對夏千尋的偏愛,元邈也沒當場轟走夏千尋,隻問:「可有何事?」
夏千尋恭敬地行禮,問道:「元長史對奴家最近的戲可有任何高見?」
元邈道:「好。沒什麽意見。」
夏千尋眼底水潤,目光裏透著委屈,「之前奴家出演的場次,您場場必到。可您上次和這次都失約了,是否是厭膩了?」
元邈皺眉,他不擅長應對這種事,鈴蘭總說他一張嘴就得罪人。
但有些事........不得不直言。
他看了一眼後方的路,直言道:「不至於。本官沒什麽感覺,是夫人她喜歡看夏娘子的戲目,改日替你問問她。」
夏千尋愣了愣,「因為夫人喜歡,所以您才一直跟來的?」
元邈點頭,「她到越州之後,人生地不熟,與家人遠離,呆在家中整日歡寡愁殷。唯獨看參軍戲的時候才能輕鬆無虞地笑一笑。」
說完這話,他瞧一眼掛滿彤雲的天色,便道:「家中有些急事,先行失陪了。下次戲目開始,本官必會帶著夫人赴約,請您莫要為此勞心費神。」
夏千尋無言地點頭,望著急匆匆離去的元邈背影,嘆了一口氣,看向躲在暗處的鄒季澄。
*
元邈的宅邸離州府不遠,百步以內便到,此宅邸是裴家的產業,與如夢寺大小差不多,雖說這宅子他沒花銀錢,但打理起來卻極為昂貴。
前後院都種著嬌貴的奇珍花草,鈴蘭在後院辟了一角,專養家禽和種植果蔬,說是吃自家種植的「有雞」食材更加健康。
但種植這些需要僱傭更多的僕婢,而他們還要接濟經常生病的堂兄,家中銀錢壓力頗重。
好在去年時候家中銀錢周轉稍微好了一點,鈴蘭的鋪子開始盈利,而鈴蘭所說的「有雞」食物卻是有點用。
元邈自覺身體比過去是強健不少,忙碌一日從州府迴到家中,再穿過漫長而曲折的庭路,都沒有什麽疲累感。
他脫了官服,沐浴後一番,便去了鈴蘭所在後堂。
鈴蘭在後堂擺了一桌子的菜,多是香油清炒素菜,還有些牛乳,唯一一道葷菜是條油魚。
相比悅來酒家的盛宴,家中的飲食顯得有點可憐,說沒有落差是騙人的。
觀壺善於觀察,小聲道:「主子,現在迴去也還來得及。」
元邈搖頭,「油膩葷食對身體不好,清湯小菜更加美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