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邈聽罷一驚,認真拜祭了此碑,又對鈴蘭說道:「這裏麵埋葬的是睿真皇後。」
睿真皇後是憲宗皇帝的曾祖母,在安史之亂時兩度與代宗走散。
後麵歷經數年尋找,依舊苦尋不到其下落。元和元年時,憲宗為她上了太皇太後的封號,為她在太廟裏立了衣冠塚。
鈴蘭跟著祭拜了墓碑,默默感慨半天。
亂世飄搖下,哪怕是高門世家女子,甚至是皇族的女子,尚且不能倖免於難。
鈴蘭道:「歷代皇帝苦苦尋找她的下落,若你將她下葬至此的消息告知於皇上,便是大功一件,或許皇上能準許你早些迴長安。」
元邈卻道:「皇上可能早知其下落。此前找尋沈氏數年,先帝在世時也未嚐輒止,可乙酉年卻突然叫停,宣稱睿真皇後已死,似乎早已找到其下落,但不便不對外公開。」
鈴蘭贊同元邈的說法:「墓碑上麵的字被人刻意抹去,或許是皇家授意。」
兩人告別了墓碑,又繼續向山下行進。
天空泛起魚肚白,從林間忽升起濃重的霧氣。
兩人再走幾步似乎繞迴了原地,他們瞧見了另外一排無字碑,墳墓裝設得極為潦草,不像是大戶人家所有。
每個墓碑前擺著祭品和一束馬蹄花,看來有人定期祭拜這些死者。
鈴蘭小聲問:「不會是安祿山之墓?」
元邈笑話她異想天開,摸了摸她的頭頂,「安史之將似乎沒打到這麽遠。」
他又道:「江南地區佛教盛行,估計是富貴人家做功德捐棺材,把亂葬崗的屍體拖到這裏掩埋。」
兩人並不打算在這裏停留太久,等到霧氣漸漸散了,元邈緊緊摟著鈴蘭,朝著入城的方向走。
不遠處,一個老人行色匆匆地離開此處,懷裏抱著一束馬蹄花,似乎前麵無字墓碑群前麵的花與祭品便是他放的。
鈴蘭覺得那人眼熟,便問了元邈。
元邈沉默了,看了一會兒那老人離去的方向,說道:「此人是如夢寺隔壁的陳瞎子,此後以算命謀生,但算的不準,賺不到幾個錢。又因他身體殘疾,自年輕起便在領越州當地救濟。」
鈴蘭不免吃了一驚:越州的瞎子行動這麽靈活?
--------------------
第57章 蓮蓬禍事
下山的時候,兩人聞見空氣中瀰漫腐爛的草木氣味,沿著山路的溪水變濁,有些許山石滑落,流入水中。
這些都是山崩將至的預兆,先前在無字碑前遇到的那位瞎子,大抵也是因為恐懼山崩,所以才會毫不顧忌地跑路。
迴到會稽縣城內,元邈即刻抽調了陳瞎子的卷宗,陳瞎子自建中四年起,雙目意外失明,之後一直領取越州的生活援助金。
建中四年發生涇原兵變,元邈起初以為此事與那件事有關,但細細翻閱人口卷宗後,發現陳瞎子在此之前就已經搬到越州。
陳瞎子在報告失明之前是勤勤懇懇的挑山工,應該並非天生懶散之人,那麽問題來了:他為何要裝瞎騙取援金?
此事定有隱情,但元邈並不打算打草驚蛇,隱去山上撞破陳瞎子騙保的事,隻簡單詢問當初處理這筆援金的相關官員。
根據當時的記錄和官吏們的口供,他們曾經多次訪問過陳瞎子家,確定他的確是真的失明,並無欺瞞。
又道陳瞎子可憐,住在如夢寺對麵都沒開慧,算命的本事一竅不通,飢腸轆轆每日到廟前化緣,到最後還是刺史好心替他申請的援金。
元邈越想越覺得古怪,但這事相較臨近的獻寶一事,此事顯得微不足道。他暫且將此事放下,想等獻寶之事結束後,再花時間好好調查。
*
鈴蘭也十分在意陳瞎子的事。
她想到今早在後山時,陳瞎子怕是看到了她與元邈,而州官與夫人深夜在郊外,很難不讓人多心。
她擔心陳瞎子後麵會將此事捅出去。
鈴蘭隔日再次前往如夢寺,還未等她進廟,便在門口被攔住,抬頭一瞧,攔截她之人正是陳瞎子。
陳瞎子虛眯眼睛,問道:「夫人,可是要算卦?」
「是。」鈴蘭轉了轉眼珠,說道:「這不我身邊已有一子,想再生一女,湊成一個好字。聽說如夢寺求子靈,我想祈福看看。。」
陳瞎子蹙著眉心,湊近小聲說道:「這寺廟求子是靈,但求的子邪乎的很,容易敗家運。」
「還有這事?」鈴蘭朝四周瞧了瞧,想到馮夢龍筆下的火焚寶蓮寺,可她記得如夢寺不提供住宿,不像假借佛名行苟且的葷寺。
但陳瞎子說得言之鑿鑿,還要與鈴蘭借一步說話,鈴蘭點了點頭,跟著陳瞎子去了他的家。
鈴蘭一行人步行不足三百米距離,便已經抵達陳瞎子的住所。
陳瞎子住在寺廟對街二層小樓,這小樓聽說原先出過命案,被視為兇宅,出租價格極低。
樓上住著一位潦倒畫師,平時賣不出去幾幅畫,樓下是陳瞎子,出名的算命不準。這加深此地風水不好的印象,本地人迷信,附近的屋宇沒人敢住,隻剩下這兩戶。
女主讓四位奴婢守在外麵,獨自與陳瞎子進了屋。
陳瞎子家中清淨無塵,一看便是他定期有打掃,鈴蘭在心裏證實了昨日的猜測。
鈴蘭落座後,開門見山:「陳瞎子,我瞧著你這雙眼睛未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睿真皇後是憲宗皇帝的曾祖母,在安史之亂時兩度與代宗走散。
後麵歷經數年尋找,依舊苦尋不到其下落。元和元年時,憲宗為她上了太皇太後的封號,為她在太廟裏立了衣冠塚。
鈴蘭跟著祭拜了墓碑,默默感慨半天。
亂世飄搖下,哪怕是高門世家女子,甚至是皇族的女子,尚且不能倖免於難。
鈴蘭道:「歷代皇帝苦苦尋找她的下落,若你將她下葬至此的消息告知於皇上,便是大功一件,或許皇上能準許你早些迴長安。」
元邈卻道:「皇上可能早知其下落。此前找尋沈氏數年,先帝在世時也未嚐輒止,可乙酉年卻突然叫停,宣稱睿真皇後已死,似乎早已找到其下落,但不便不對外公開。」
鈴蘭贊同元邈的說法:「墓碑上麵的字被人刻意抹去,或許是皇家授意。」
兩人告別了墓碑,又繼續向山下行進。
天空泛起魚肚白,從林間忽升起濃重的霧氣。
兩人再走幾步似乎繞迴了原地,他們瞧見了另外一排無字碑,墳墓裝設得極為潦草,不像是大戶人家所有。
每個墓碑前擺著祭品和一束馬蹄花,看來有人定期祭拜這些死者。
鈴蘭小聲問:「不會是安祿山之墓?」
元邈笑話她異想天開,摸了摸她的頭頂,「安史之將似乎沒打到這麽遠。」
他又道:「江南地區佛教盛行,估計是富貴人家做功德捐棺材,把亂葬崗的屍體拖到這裏掩埋。」
兩人並不打算在這裏停留太久,等到霧氣漸漸散了,元邈緊緊摟著鈴蘭,朝著入城的方向走。
不遠處,一個老人行色匆匆地離開此處,懷裏抱著一束馬蹄花,似乎前麵無字墓碑群前麵的花與祭品便是他放的。
鈴蘭覺得那人眼熟,便問了元邈。
元邈沉默了,看了一會兒那老人離去的方向,說道:「此人是如夢寺隔壁的陳瞎子,此後以算命謀生,但算的不準,賺不到幾個錢。又因他身體殘疾,自年輕起便在領越州當地救濟。」
鈴蘭不免吃了一驚:越州的瞎子行動這麽靈活?
--------------------
第57章 蓮蓬禍事
下山的時候,兩人聞見空氣中瀰漫腐爛的草木氣味,沿著山路的溪水變濁,有些許山石滑落,流入水中。
這些都是山崩將至的預兆,先前在無字碑前遇到的那位瞎子,大抵也是因為恐懼山崩,所以才會毫不顧忌地跑路。
迴到會稽縣城內,元邈即刻抽調了陳瞎子的卷宗,陳瞎子自建中四年起,雙目意外失明,之後一直領取越州的生活援助金。
建中四年發生涇原兵變,元邈起初以為此事與那件事有關,但細細翻閱人口卷宗後,發現陳瞎子在此之前就已經搬到越州。
陳瞎子在報告失明之前是勤勤懇懇的挑山工,應該並非天生懶散之人,那麽問題來了:他為何要裝瞎騙取援金?
此事定有隱情,但元邈並不打算打草驚蛇,隱去山上撞破陳瞎子騙保的事,隻簡單詢問當初處理這筆援金的相關官員。
根據當時的記錄和官吏們的口供,他們曾經多次訪問過陳瞎子家,確定他的確是真的失明,並無欺瞞。
又道陳瞎子可憐,住在如夢寺對麵都沒開慧,算命的本事一竅不通,飢腸轆轆每日到廟前化緣,到最後還是刺史好心替他申請的援金。
元邈越想越覺得古怪,但這事相較臨近的獻寶一事,此事顯得微不足道。他暫且將此事放下,想等獻寶之事結束後,再花時間好好調查。
*
鈴蘭也十分在意陳瞎子的事。
她想到今早在後山時,陳瞎子怕是看到了她與元邈,而州官與夫人深夜在郊外,很難不讓人多心。
她擔心陳瞎子後麵會將此事捅出去。
鈴蘭隔日再次前往如夢寺,還未等她進廟,便在門口被攔住,抬頭一瞧,攔截她之人正是陳瞎子。
陳瞎子虛眯眼睛,問道:「夫人,可是要算卦?」
「是。」鈴蘭轉了轉眼珠,說道:「這不我身邊已有一子,想再生一女,湊成一個好字。聽說如夢寺求子靈,我想祈福看看。。」
陳瞎子蹙著眉心,湊近小聲說道:「這寺廟求子是靈,但求的子邪乎的很,容易敗家運。」
「還有這事?」鈴蘭朝四周瞧了瞧,想到馮夢龍筆下的火焚寶蓮寺,可她記得如夢寺不提供住宿,不像假借佛名行苟且的葷寺。
但陳瞎子說得言之鑿鑿,還要與鈴蘭借一步說話,鈴蘭點了點頭,跟著陳瞎子去了他的家。
鈴蘭一行人步行不足三百米距離,便已經抵達陳瞎子的住所。
陳瞎子住在寺廟對街二層小樓,這小樓聽說原先出過命案,被視為兇宅,出租價格極低。
樓上住著一位潦倒畫師,平時賣不出去幾幅畫,樓下是陳瞎子,出名的算命不準。這加深此地風水不好的印象,本地人迷信,附近的屋宇沒人敢住,隻剩下這兩戶。
女主讓四位奴婢守在外麵,獨自與陳瞎子進了屋。
陳瞎子家中清淨無塵,一看便是他定期有打掃,鈴蘭在心裏證實了昨日的猜測。
鈴蘭落座後,開門見山:「陳瞎子,我瞧著你這雙眼睛未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