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喜的李文顯,一看到紙上的字,臉上的血色唰的一下褪了個幹淨,甚至連氣都短了幾分。
紙上寫到。
【邊關對峙,將士風餐露宿,若因操辦祭禮影響了軍餉和糧草的供給,讓夷狄人趁虛從邊關長驅直入。孤要李大人你用九族之人慰藉戰死沙場的英靈,李大人可願意否?】
怕死的人比比皆是,年輕時險些因土匪喪命的李文顯更是如此。
隻是李文顯設想過無數種年聽雨拒絕他的由頭,卻怎麽也沒想到年聽雨會用「滅九族」這種方式來逼他放棄。
再怎麽說他也是三朝元老,年聽雨怎能如此薄待他!
況且他隻是想好好給先帝操辦個祭禮而已,怎的就能威脅到糧草和軍餉的供給呢。
簡直小題大做!
就算李文顯心裏再如何不服氣,他也不敢再固執己見了。
畢竟上麵坐著的那個人可是連皇親國戚都敢殺的主,若是真對他動了殺心,他哪裏能逃的。
瞧李文顯半晌發不出聲,年聽雨提醒:「李大人可願意接受孤提出的要求?」
其實,年聽雨還是給李文顯留了麵子的。
他並沒有將這個要求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
李文顯握緊手中的紙,擦了擦額頭上滲出來的冷汗,言語偏轉:「老臣心底自是願意接受的,但老臣方才又細細思索了一番,覺得君上和榮公子所言在理,如今的大幹還是當以穩固國本為主,確實不適合大辦祭禮。」
「既如此,祭禮的諸多事宜便一切從簡吧。」年聽雨敲定此事,見李文顯一幅欲言又止的神色,道:「李大人有話不妨直說,躲躲閃閃的做什麽。」
李文顯扭頭,惡狠狠的看著站在自己身邊的藺纖忍:「君上,祭禮的事已有決斷,但榮公子踹老臣這一腳尚未清算,還請君上替老臣做主!」
旁的人看不見,但藺阡忍卻能看見。
李文顯說這話時,頭頂凝聚起一團猩紅的血霧,殺意奔湧而出。
藺阡忍的腳輕輕磨了一下地。
他剛才怎麽沒一腳將這昏聵的老東西的踹死呢。
反正隨便年聽雨怎麽罰他都認了。
藺阡忍偷瞄了年聽雨一眼,青年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而是看向張守正,問道:「張大人,毆打朝廷命官當處何罪。」
張守正:「迴君上,平民百姓毆打朝廷命官當梟首示眾,但榮公子代表的是您,可從輕處罰,比照梟首減一等,判三千裏流放。」
「那不行君令者,又當處何罪呢?」年聽雨又問。
張守正:「迴君上,不行君令者為大不敬,當處斬刑,連坐三族。」
李文顯哪裏聽不懂年聽雨話中之意,這是要追究他對人置之不理的罪責啊。
藺阡忍打了李文顯是真,可李文顯沒有藺阡忍這個監事管放在眼裏也是真。
兩廂作比,李文顯撈不到半點好處。
可李文顯又怎能想到年聽雨如此重視這個人呢,畢竟何福生將人送過來的臉色非常臭,也沒有額外向他交待什麽。
李文顯剛想為自己開脫,年聽雨卻在這時開了口:「今日之事孤理應按照大幹律例走,但凡事都有例外。李大人感念先帝之功績而恪守祖宗之製,榮肆則忠正不二一心為了大幹的將來考慮。由此可見兩人所犯之罪責,並非出於故意,而是無心之舉,理應寬恕。」
「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你二人確實犯了錯,不可不罰。」年聽雨四下環顧一圈,道:「孤瞧著這政事堂的文書典籍似乎以許久未曾整理過了,孤便罰你二人將這裏的文書重新整理一遍,屆時孤親自來查驗。文書典籍頗多,你二人現在就整理吧,先帝祭禮的事就轉交給禮部侍郎去辦吧。你二人可有異議?」
藺阡忍即刻道:「多謝君上開恩,臣甘願領罰。」
與藺阡忍的坦然接受相比,李文顯就顯得有些惆悵了。
政事堂的典籍數不勝數,書架也高的直衝房頂,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在整理文書的過程中要不停的爬上爬下。
他這快六十歲的老骨頭哪裏受的了啊!
李文顯欲哭無淚的看向年聽雨,希望年聽雨可以開開恩。
最終年聽雨隻是沖他笑了一下,對著藺阡忍囑咐道:「榮肆,李大人年歲大了,整理文書的時候你記得多照料他幾分。」
藺阡忍:「臣定當好好照拂李大人。」
李文顯哪裏敢讓藺阡忍照拂,這人不在給他一腳就是好的。
可再怎麽樣,李文顯也隻能認了,因為年聽雨囑咐完就帶著何福生走了。
***
出了政事堂,年聽雨狠狠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
每次處理完這種事,他都有一種自己要提前升天的錯覺。
不過藺阡忍那一腳確實挺解氣的,平日裏李文顯給他添堵,他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李文顯是三朝元老,資歷頗深。
而他雖代掌皇權,終究還是後宮裏的人,行事有諸多不便。
若他不管不顧的跟這些朝臣對著幹,那些藏在陰溝裏的老鼠指定又要蹦出來興風作浪了,說他有不臣之心,想要將皇帝取而代之等等等。
話說迴來,要不是年家一心想殺他,他早在衡王逼宮的時候就撂挑子不幹了,何至於這樣兢兢業業的把實權握在手裏。
紙上寫到。
【邊關對峙,將士風餐露宿,若因操辦祭禮影響了軍餉和糧草的供給,讓夷狄人趁虛從邊關長驅直入。孤要李大人你用九族之人慰藉戰死沙場的英靈,李大人可願意否?】
怕死的人比比皆是,年輕時險些因土匪喪命的李文顯更是如此。
隻是李文顯設想過無數種年聽雨拒絕他的由頭,卻怎麽也沒想到年聽雨會用「滅九族」這種方式來逼他放棄。
再怎麽說他也是三朝元老,年聽雨怎能如此薄待他!
況且他隻是想好好給先帝操辦個祭禮而已,怎的就能威脅到糧草和軍餉的供給呢。
簡直小題大做!
就算李文顯心裏再如何不服氣,他也不敢再固執己見了。
畢竟上麵坐著的那個人可是連皇親國戚都敢殺的主,若是真對他動了殺心,他哪裏能逃的。
瞧李文顯半晌發不出聲,年聽雨提醒:「李大人可願意接受孤提出的要求?」
其實,年聽雨還是給李文顯留了麵子的。
他並沒有將這個要求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
李文顯握緊手中的紙,擦了擦額頭上滲出來的冷汗,言語偏轉:「老臣心底自是願意接受的,但老臣方才又細細思索了一番,覺得君上和榮公子所言在理,如今的大幹還是當以穩固國本為主,確實不適合大辦祭禮。」
「既如此,祭禮的諸多事宜便一切從簡吧。」年聽雨敲定此事,見李文顯一幅欲言又止的神色,道:「李大人有話不妨直說,躲躲閃閃的做什麽。」
李文顯扭頭,惡狠狠的看著站在自己身邊的藺纖忍:「君上,祭禮的事已有決斷,但榮公子踹老臣這一腳尚未清算,還請君上替老臣做主!」
旁的人看不見,但藺阡忍卻能看見。
李文顯說這話時,頭頂凝聚起一團猩紅的血霧,殺意奔湧而出。
藺阡忍的腳輕輕磨了一下地。
他剛才怎麽沒一腳將這昏聵的老東西的踹死呢。
反正隨便年聽雨怎麽罰他都認了。
藺阡忍偷瞄了年聽雨一眼,青年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而是看向張守正,問道:「張大人,毆打朝廷命官當處何罪。」
張守正:「迴君上,平民百姓毆打朝廷命官當梟首示眾,但榮公子代表的是您,可從輕處罰,比照梟首減一等,判三千裏流放。」
「那不行君令者,又當處何罪呢?」年聽雨又問。
張守正:「迴君上,不行君令者為大不敬,當處斬刑,連坐三族。」
李文顯哪裏聽不懂年聽雨話中之意,這是要追究他對人置之不理的罪責啊。
藺阡忍打了李文顯是真,可李文顯沒有藺阡忍這個監事管放在眼裏也是真。
兩廂作比,李文顯撈不到半點好處。
可李文顯又怎能想到年聽雨如此重視這個人呢,畢竟何福生將人送過來的臉色非常臭,也沒有額外向他交待什麽。
李文顯剛想為自己開脫,年聽雨卻在這時開了口:「今日之事孤理應按照大幹律例走,但凡事都有例外。李大人感念先帝之功績而恪守祖宗之製,榮肆則忠正不二一心為了大幹的將來考慮。由此可見兩人所犯之罪責,並非出於故意,而是無心之舉,理應寬恕。」
「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你二人確實犯了錯,不可不罰。」年聽雨四下環顧一圈,道:「孤瞧著這政事堂的文書典籍似乎以許久未曾整理過了,孤便罰你二人將這裏的文書重新整理一遍,屆時孤親自來查驗。文書典籍頗多,你二人現在就整理吧,先帝祭禮的事就轉交給禮部侍郎去辦吧。你二人可有異議?」
藺阡忍即刻道:「多謝君上開恩,臣甘願領罰。」
與藺阡忍的坦然接受相比,李文顯就顯得有些惆悵了。
政事堂的典籍數不勝數,書架也高的直衝房頂,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在整理文書的過程中要不停的爬上爬下。
他這快六十歲的老骨頭哪裏受的了啊!
李文顯欲哭無淚的看向年聽雨,希望年聽雨可以開開恩。
最終年聽雨隻是沖他笑了一下,對著藺阡忍囑咐道:「榮肆,李大人年歲大了,整理文書的時候你記得多照料他幾分。」
藺阡忍:「臣定當好好照拂李大人。」
李文顯哪裏敢讓藺阡忍照拂,這人不在給他一腳就是好的。
可再怎麽樣,李文顯也隻能認了,因為年聽雨囑咐完就帶著何福生走了。
***
出了政事堂,年聽雨狠狠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
每次處理完這種事,他都有一種自己要提前升天的錯覺。
不過藺阡忍那一腳確實挺解氣的,平日裏李文顯給他添堵,他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李文顯是三朝元老,資歷頗深。
而他雖代掌皇權,終究還是後宮裏的人,行事有諸多不便。
若他不管不顧的跟這些朝臣對著幹,那些藏在陰溝裏的老鼠指定又要蹦出來興風作浪了,說他有不臣之心,想要將皇帝取而代之等等等。
話說迴來,要不是年家一心想殺他,他早在衡王逼宮的時候就撂挑子不幹了,何至於這樣兢兢業業的把實權握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