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就是爹不疼娘不愛,莫名其妙的弟弟又在外麵欠了還不清的賭債。
在追債的上門之時,為了保住廢物弟弟,他那不知道從哪個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便宜爹娘,兩廂一合計就將他賣給了賭坊抵債。
整個盛京城的人都知道,那賭坊根本就不是什麽正經的賭坊,開莊設局隻是其中一項生意,培養小倌才是他們最重要的生意,不然怎麽願意接受以人抵債這種事。
同住一院的人說,他非常不願意做小倌,便在去賭坊的路上逃跑了。
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賭坊的夥計抓住他以後,當街就將他打了個半死。
至於後來他是怎麽來到這裏的,院子裏的人說,他是被一位姑娘帶過來的。
那位姑娘是給宮裏人辦事的,帶他來這座院子時,曾當著不少人的麵反覆強調:「我此遭是代表宮裏的貴人給君上挑選陪侍的,你要是留下來,就意味著你是自願進宮的,你可想好了。」
他當時斬釘截鐵的迴答「他是自願進宮的,也是自願給君上當陪侍的」,而迴答完沒多會,他就暈了過去。
且不論這些人的話是真是假,藺阡忍都從中聽出了幾處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既然「榮肆」如此反感當小倌,又為何願意進宮呢?
畢竟給年聽雨當陪侍和當小倌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不同,隻是哪個說出來比較有排麵罷了。
其二、那個姑娘明明可以私下詢問的「榮肆」的意願 ,又為何非要當著眾人的麵詢問呢?
看起來就像是在做戲,生怕院裏的人不知道他是怎麽過來的一樣。
他試圖在進宮前找到這些疑惑的答案,再見一見那個送他來到這裏的姑娘。
但一直等到進宮,同住之人所說的那個姑娘都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在別人看來那個姑娘是給宮裏人辦事的,可在藺阡忍眼中,那個姑娘的出現絕非偶然,就好像專門在等「榮肆」這樣一個人似的。
把人等到了以後,再悄悄的來一手偷梁換柱,將他和「榮肆」互換,這樣進宮的人就變成了他藺阡忍。
起初這些隻是猜測,可當藺阡忍在自己的臉上發現了易容的痕跡以後,他越發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有人想讓他迴宮!
想讓他迴宮的人是誰?
讓他迴宮的目的又是什麽?
這兩個問題同樣沒有答案。
其實,就算沒有背後之人的推動,藺阡忍醒來也是要迴宮的。
他心中實在有太多的疑惑了。
他想知道三年前到底是誰害了他,又是誰將他救了出來,以什麽方法救的。
藺阡忍最開始給自己選擇的迴宮道路,並非是當「侍臣」。他本來的計劃是故意落選,然後再通過武試這條路一步步往上走,慢慢查清所有的一切。
至於為何會選擇武試——
因為走這條路有機會接觸到兵權,進而成為掌握兵權的人。
雖說現在是文官當道,但藺阡忍十分清楚,兵權才是絕對的道理。
隻是,他所有的計劃都因為年聽雨發生了變動,隻能重新再做規劃了。
還有,年聽雨口中的的「孤」,當真是「孤寡可憐」之意嗎?
他真的沒有謀權篡位之心嗎?
如果是三年前,藺阡忍肯定是願意百分百相信年聽雨的,可自打他從同住之人口中聽說了年聽雨殺衡王鎮百官的事,他越發覺得自己從未認識過年聽雨。
那場情緒的波動,更是讓他有了頗多的疑慮。
年聽雨當時究竟在憤怒什麽?
又在羞赧什麽?
莫非年聽雨認出了他?
亦或者就是年聽雨派人將他弄進宮的?
可若是這麽想,就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
難不成......
一個非常離譜卻又十分可信的想法湧上了藺阡忍的腦海。
難不成年聽雨當初進宮前和「榮肆」有一腿!
為了不進宮,不被家族安排,於是年聽雨和「榮肆」約定私奔。但因為「榮肆」膽小怕事而沒有赴約,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年聽雨不得不依靠他求生。
這個推測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卻是最合理的。
年聽雨剛進宮的時候,藺阡忍曾派人探查過他在年家的情況。
他在年家十分不受寵,甚至連月例都拿不到。
為了活下去,年聽雨隻能經常去外麵做工賺錢,而榮肆這種普通人的出身,怕也沒少做幫工。
這麽一來二去的,兩人估計也就輾轉認識了。
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年聽雨和「榮肆」的關係定然很親密!
藺阡忍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推理是正確的。
怪不得年聽雨當時會憤怒,肯定是在怨恨「榮肆」的失約。
至於羞赧,他怕不是和「榮肆」也......
操!
藺阡忍頓時覺得自己的頭頂長出了一片哇綠哇綠的大平原,胸膛也漲的快要炸開了。
他騰的一下站起來,椅子都被撞到了,摔在地麵上發出巨大的聲響。
守在外間的小太監聽見屋裏的動靜下了一大跳,趕快撩簾子跑了進來,驚慌的看向藺阡忍:「公子,您沒事吧?」
一聲公子換迴了藺阡忍的理智,他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而是「榮肆」,就算年聽雨要殺他,他也隻能受著。
在追債的上門之時,為了保住廢物弟弟,他那不知道從哪個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便宜爹娘,兩廂一合計就將他賣給了賭坊抵債。
整個盛京城的人都知道,那賭坊根本就不是什麽正經的賭坊,開莊設局隻是其中一項生意,培養小倌才是他們最重要的生意,不然怎麽願意接受以人抵債這種事。
同住一院的人說,他非常不願意做小倌,便在去賭坊的路上逃跑了。
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賭坊的夥計抓住他以後,當街就將他打了個半死。
至於後來他是怎麽來到這裏的,院子裏的人說,他是被一位姑娘帶過來的。
那位姑娘是給宮裏人辦事的,帶他來這座院子時,曾當著不少人的麵反覆強調:「我此遭是代表宮裏的貴人給君上挑選陪侍的,你要是留下來,就意味著你是自願進宮的,你可想好了。」
他當時斬釘截鐵的迴答「他是自願進宮的,也是自願給君上當陪侍的」,而迴答完沒多會,他就暈了過去。
且不論這些人的話是真是假,藺阡忍都從中聽出了幾處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既然「榮肆」如此反感當小倌,又為何願意進宮呢?
畢竟給年聽雨當陪侍和當小倌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不同,隻是哪個說出來比較有排麵罷了。
其二、那個姑娘明明可以私下詢問的「榮肆」的意願 ,又為何非要當著眾人的麵詢問呢?
看起來就像是在做戲,生怕院裏的人不知道他是怎麽過來的一樣。
他試圖在進宮前找到這些疑惑的答案,再見一見那個送他來到這裏的姑娘。
但一直等到進宮,同住之人所說的那個姑娘都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在別人看來那個姑娘是給宮裏人辦事的,可在藺阡忍眼中,那個姑娘的出現絕非偶然,就好像專門在等「榮肆」這樣一個人似的。
把人等到了以後,再悄悄的來一手偷梁換柱,將他和「榮肆」互換,這樣進宮的人就變成了他藺阡忍。
起初這些隻是猜測,可當藺阡忍在自己的臉上發現了易容的痕跡以後,他越發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有人想讓他迴宮!
想讓他迴宮的人是誰?
讓他迴宮的目的又是什麽?
這兩個問題同樣沒有答案。
其實,就算沒有背後之人的推動,藺阡忍醒來也是要迴宮的。
他心中實在有太多的疑惑了。
他想知道三年前到底是誰害了他,又是誰將他救了出來,以什麽方法救的。
藺阡忍最開始給自己選擇的迴宮道路,並非是當「侍臣」。他本來的計劃是故意落選,然後再通過武試這條路一步步往上走,慢慢查清所有的一切。
至於為何會選擇武試——
因為走這條路有機會接觸到兵權,進而成為掌握兵權的人。
雖說現在是文官當道,但藺阡忍十分清楚,兵權才是絕對的道理。
隻是,他所有的計劃都因為年聽雨發生了變動,隻能重新再做規劃了。
還有,年聽雨口中的的「孤」,當真是「孤寡可憐」之意嗎?
他真的沒有謀權篡位之心嗎?
如果是三年前,藺阡忍肯定是願意百分百相信年聽雨的,可自打他從同住之人口中聽說了年聽雨殺衡王鎮百官的事,他越發覺得自己從未認識過年聽雨。
那場情緒的波動,更是讓他有了頗多的疑慮。
年聽雨當時究竟在憤怒什麽?
又在羞赧什麽?
莫非年聽雨認出了他?
亦或者就是年聽雨派人將他弄進宮的?
可若是這麽想,就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
難不成......
一個非常離譜卻又十分可信的想法湧上了藺阡忍的腦海。
難不成年聽雨當初進宮前和「榮肆」有一腿!
為了不進宮,不被家族安排,於是年聽雨和「榮肆」約定私奔。但因為「榮肆」膽小怕事而沒有赴約,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年聽雨不得不依靠他求生。
這個推測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卻是最合理的。
年聽雨剛進宮的時候,藺阡忍曾派人探查過他在年家的情況。
他在年家十分不受寵,甚至連月例都拿不到。
為了活下去,年聽雨隻能經常去外麵做工賺錢,而榮肆這種普通人的出身,怕也沒少做幫工。
這麽一來二去的,兩人估計也就輾轉認識了。
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年聽雨和「榮肆」的關係定然很親密!
藺阡忍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推理是正確的。
怪不得年聽雨當時會憤怒,肯定是在怨恨「榮肆」的失約。
至於羞赧,他怕不是和「榮肆」也......
操!
藺阡忍頓時覺得自己的頭頂長出了一片哇綠哇綠的大平原,胸膛也漲的快要炸開了。
他騰的一下站起來,椅子都被撞到了,摔在地麵上發出巨大的聲響。
守在外間的小太監聽見屋裏的動靜下了一大跳,趕快撩簾子跑了進來,驚慌的看向藺阡忍:「公子,您沒事吧?」
一聲公子換迴了藺阡忍的理智,他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而是「榮肆」,就算年聽雨要殺他,他也隻能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