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過高的要求,宋軍大炮的轟擊準度已經足夠用了,諾大的州府前後大院,上百間的高矮房屋,要想直接斬首炸死哲胡有點難度,但是嚇的他驚魂失措還是非常簡單的。
哲胡夜裏被炮彈震醒之後真的嚇壞了,一顆炮彈在他居所的房簷下爆炸,炸死兩名值夜的侍衛不算,一塊彈片穿過窗戶飛進了內室,穿透了在他身邊侍寢小妾的脖子,等他驚醒的時候血流滿地幾經沒法救了。
躲在陰暗冰冷的角落之中,哲胡知道了什麽叫做恐懼,不知道炮彈什麽時候落下,更不知道炮彈落到哪裏,每一輪劇烈的爆炸之後,間隔的那一段時間更加的難熬。
好不容易等到宋軍不在開炮,整個院落到處都是燃燒的火焰,樹木房屋家具等等,因為所有人都在躲避炮彈轟炸而無人去救火,一點點的火苗都能夠燃成一片火場。
大興府衙在一夜之間被毀,有數百人死於昨晚的炮擊,相對於宋軍射出的兩千多枚炮彈,這點戰果簡直是微不足道,但是傳遞出去的恐懼感才是最大的收獲。非常清楚的向元軍傳遞了一下信息,隻要我們有想法,大興城內就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府衙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下一次可能就是軍營、可能是馬場、倉房,可能是任何地方。
當在城內駐守的危機感日益強烈的時候,不止是哲胡感覺到無比的壓抑難受,他手下的將軍們紛紛請纓,主動要求率軍出城和宋軍作戰,寧可戰死在沙場也不願在睡夢中最炸死。
在第一場大規模的城外戰役開始之前,趙天佑率領的大軍也開到了大興府,二十多萬宋軍駐紮在大興府西南,一個叫陳家鎮的村子成了宋軍大營的駐地。
這麽多部隊集中在這塊平原之地,既無天險可利用也沒有人工建造的城防,宋軍就這樣的把大軍一座座布置開來,擺出了一副就在這裏和元軍展開決戰的架勢。
如果換在以前,元軍隻需派出兩個萬人隊的精銳騎兵,就可以在宋軍大營殺個七進七出,倒退兩年多以前就是這樣,兩萬元軍麵對十萬宋軍會毫不猶豫的直接開戰。
可是現在宋軍就在平原之上紮下了營地,每日派出的騎兵小隊都毫不掩飾蹤跡,已經把周邊當做了自己家後院,絲毫不在大興府的元軍,就連往返大興府和元大都之間的斥候信差,也要時刻著提防宋軍小隊的偷襲。
忽必烈在元大都每天都在關注戰事進行的情況,相聚就這麽幾十裏的距離,他也很好奇宋軍為啥不進一步包圍大興府,直接把兩城之間的聯絡切斷,那樣逐步的蠶食一城一地,進而對元大都形成戰略上的包圍。
如果換忽必烈來攻,肯定是按部就班的這麽來打,而宋軍自從霸州之後,主力部隊一直就是磨磨蹭蹭,不知道是不願意打大型會戰,還是有什麽事情沒有準備好呢。
忽必烈想到這裏又動心了,圍攻霸州之時損失那麽多條人命,最後也沒有試探出宋軍火藥和炮彈的庫存大小,真像那時候元兵私下傳播的,宋軍的炮彈永遠打不完,那麽這仗基本上就不用打了。
心裏的念頭一動,忽必烈立刻調兵遣將,派出剛從西北來支援的一隻勁旅,這個部族以前和西夏相鄰,被西夏追殺欺負了很多年,元滅西夏之後歸順了蒙古。
他們還沒有上陣和宋軍打過仗,不知道宋軍火炮的威力,屬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此仗正好可以用作先鋒軍隊衝營,正好把宋軍在平原上如此擺陣的底牌摸清楚。
忽必烈同時命令大興府哲胡所部,從側方配合這支部隊作戰,如果可能的話,從宋軍營地中繳獲幾門大門,那麽當算立下頭功一件。如果能夠搶到宋軍的大炮和炮彈,可不止是普通升官進爵,忽必烈還有千裏封地獎賞,當個異性的王爺也不是難事。
新來的生力軍肯定是受到了刺激,他們在西夏就屬於在欺負中苟且偷生,沿著不算富裕的河道生活繁衍,受著各方勢力的壓製,得不到更好的生活環境。
如果能夠從忽必烈手中得到封地,對他們幾十萬族人來說,那簡直就是被幸運砸到了頭,一塊能夠生存休養的土地,是他們整日夢寐以求的願望,當然值得去拚生打死了。
陳家鎮的宋軍指揮部,原來是鎮子十字街上的一家小客棧,本來生意也不咋地,戰事一起周邊百姓各自逃命,這裏也成了無人看管之處,正好就被趙天佑給占了。
一屋子的年輕將領,正在分成兩部分展開辯論,趙天佑、杜滸兩人端著茶杯在一旁觀看,他們討論的主要議題,是在平原機動作戰之時,火炮的戰術地位是否要降下一等級,重點提高弩手的裝備和人數,來應對元軍騎兵的衝鋒戰術。
這種辯論並沒要分出高下的意思,也不是說一方站的觀點絕對正確,而是在這種大環境的壓力之下,進一步的開動這些年人將領的頭腦,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這仗你想怎麽打?這個絞肉機計劃的名字,如果被忽必烈聽到了,恐怕連夜調兵逃迴蒙古草原吧,那時候咱們可追不上他們,所以要在大興府就開始絞殺元軍的兵力?”
趙天佑微微點了點頭,他的注意力在辯論的年輕將領身上,杜滸的話隻是聽了一半,當下沒有迴答,等著聽完曲六的發言,才轉過頭迴答杜滸。
“嗯,不能忽必烈逃走,要把他留在元大都,還有他調來的這些軍隊,全部都要留在這裏,一個都不能走。”
杜滸輕輕的嗯了一聲,但是趙天佑也明白他並不理解,也有身邊年輕的將領,同樣不理解趙天佑的行為。有的時候殺人如同宰雞,無無論殺了多少人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可有的時候又顯得猶豫不決,因為可能危害百姓的安全,而放棄很重要的行動。
“老杜啊,有一些國家還有民族,需要打的疼一點,打得狠一點,如果能夠整個滅掉也無所謂!就是要讓他們記得,這個世界無論怎麽變化,永遠不要與華夏為敵!”
本書來自
哲胡夜裏被炮彈震醒之後真的嚇壞了,一顆炮彈在他居所的房簷下爆炸,炸死兩名值夜的侍衛不算,一塊彈片穿過窗戶飛進了內室,穿透了在他身邊侍寢小妾的脖子,等他驚醒的時候血流滿地幾經沒法救了。
躲在陰暗冰冷的角落之中,哲胡知道了什麽叫做恐懼,不知道炮彈什麽時候落下,更不知道炮彈落到哪裏,每一輪劇烈的爆炸之後,間隔的那一段時間更加的難熬。
好不容易等到宋軍不在開炮,整個院落到處都是燃燒的火焰,樹木房屋家具等等,因為所有人都在躲避炮彈轟炸而無人去救火,一點點的火苗都能夠燃成一片火場。
大興府衙在一夜之間被毀,有數百人死於昨晚的炮擊,相對於宋軍射出的兩千多枚炮彈,這點戰果簡直是微不足道,但是傳遞出去的恐懼感才是最大的收獲。非常清楚的向元軍傳遞了一下信息,隻要我們有想法,大興城內就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府衙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下一次可能就是軍營、可能是馬場、倉房,可能是任何地方。
當在城內駐守的危機感日益強烈的時候,不止是哲胡感覺到無比的壓抑難受,他手下的將軍們紛紛請纓,主動要求率軍出城和宋軍作戰,寧可戰死在沙場也不願在睡夢中最炸死。
在第一場大規模的城外戰役開始之前,趙天佑率領的大軍也開到了大興府,二十多萬宋軍駐紮在大興府西南,一個叫陳家鎮的村子成了宋軍大營的駐地。
這麽多部隊集中在這塊平原之地,既無天險可利用也沒有人工建造的城防,宋軍就這樣的把大軍一座座布置開來,擺出了一副就在這裏和元軍展開決戰的架勢。
如果換在以前,元軍隻需派出兩個萬人隊的精銳騎兵,就可以在宋軍大營殺個七進七出,倒退兩年多以前就是這樣,兩萬元軍麵對十萬宋軍會毫不猶豫的直接開戰。
可是現在宋軍就在平原之上紮下了營地,每日派出的騎兵小隊都毫不掩飾蹤跡,已經把周邊當做了自己家後院,絲毫不在大興府的元軍,就連往返大興府和元大都之間的斥候信差,也要時刻著提防宋軍小隊的偷襲。
忽必烈在元大都每天都在關注戰事進行的情況,相聚就這麽幾十裏的距離,他也很好奇宋軍為啥不進一步包圍大興府,直接把兩城之間的聯絡切斷,那樣逐步的蠶食一城一地,進而對元大都形成戰略上的包圍。
如果換忽必烈來攻,肯定是按部就班的這麽來打,而宋軍自從霸州之後,主力部隊一直就是磨磨蹭蹭,不知道是不願意打大型會戰,還是有什麽事情沒有準備好呢。
忽必烈想到這裏又動心了,圍攻霸州之時損失那麽多條人命,最後也沒有試探出宋軍火藥和炮彈的庫存大小,真像那時候元兵私下傳播的,宋軍的炮彈永遠打不完,那麽這仗基本上就不用打了。
心裏的念頭一動,忽必烈立刻調兵遣將,派出剛從西北來支援的一隻勁旅,這個部族以前和西夏相鄰,被西夏追殺欺負了很多年,元滅西夏之後歸順了蒙古。
他們還沒有上陣和宋軍打過仗,不知道宋軍火炮的威力,屬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此仗正好可以用作先鋒軍隊衝營,正好把宋軍在平原上如此擺陣的底牌摸清楚。
忽必烈同時命令大興府哲胡所部,從側方配合這支部隊作戰,如果可能的話,從宋軍營地中繳獲幾門大門,那麽當算立下頭功一件。如果能夠搶到宋軍的大炮和炮彈,可不止是普通升官進爵,忽必烈還有千裏封地獎賞,當個異性的王爺也不是難事。
新來的生力軍肯定是受到了刺激,他們在西夏就屬於在欺負中苟且偷生,沿著不算富裕的河道生活繁衍,受著各方勢力的壓製,得不到更好的生活環境。
如果能夠從忽必烈手中得到封地,對他們幾十萬族人來說,那簡直就是被幸運砸到了頭,一塊能夠生存休養的土地,是他們整日夢寐以求的願望,當然值得去拚生打死了。
陳家鎮的宋軍指揮部,原來是鎮子十字街上的一家小客棧,本來生意也不咋地,戰事一起周邊百姓各自逃命,這裏也成了無人看管之處,正好就被趙天佑給占了。
一屋子的年輕將領,正在分成兩部分展開辯論,趙天佑、杜滸兩人端著茶杯在一旁觀看,他們討論的主要議題,是在平原機動作戰之時,火炮的戰術地位是否要降下一等級,重點提高弩手的裝備和人數,來應對元軍騎兵的衝鋒戰術。
這種辯論並沒要分出高下的意思,也不是說一方站的觀點絕對正確,而是在這種大環境的壓力之下,進一步的開動這些年人將領的頭腦,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這仗你想怎麽打?這個絞肉機計劃的名字,如果被忽必烈聽到了,恐怕連夜調兵逃迴蒙古草原吧,那時候咱們可追不上他們,所以要在大興府就開始絞殺元軍的兵力?”
趙天佑微微點了點頭,他的注意力在辯論的年輕將領身上,杜滸的話隻是聽了一半,當下沒有迴答,等著聽完曲六的發言,才轉過頭迴答杜滸。
“嗯,不能忽必烈逃走,要把他留在元大都,還有他調來的這些軍隊,全部都要留在這裏,一個都不能走。”
杜滸輕輕的嗯了一聲,但是趙天佑也明白他並不理解,也有身邊年輕的將領,同樣不理解趙天佑的行為。有的時候殺人如同宰雞,無無論殺了多少人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可有的時候又顯得猶豫不決,因為可能危害百姓的安全,而放棄很重要的行動。
“老杜啊,有一些國家還有民族,需要打的疼一點,打得狠一點,如果能夠整個滅掉也無所謂!就是要讓他們記得,這個世界無論怎麽變化,永遠不要與華夏為敵!”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