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全麵反擊
趙天佑比忽必烈還要著急,他著急的是忽必烈遭受這麽多打擊,可別哪天一病不起咽了氣,就是他死了也不要緊,腰上那條玉帶可得給我留下。()
跟隨他的這支宋軍在戰火中不斷成長壯大,收複大部分黃河南岸的疆域之後,已經有騎兵二十萬,步兵三十餘萬的規模。按照趙天佑不斷分化不斷裂變的底層機構,隊伍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分散和學習成長的過程,隻要基層有合格的軍官,不管多麽大的基數,戰鬥力成長的速度基本是可控的。
這時候南海艦隊的主力已經拿下更多的港口,三百多艘主力戰船,滿載著給火器營的大批炮彈物資,在山東東路的寧海軍和登州靠岸,和剛剛占領密州滁州的趙天佑會和。
把各路大軍的炮彈和物資卸到登州港口之後,趙天佑率領大軍首先朝著大名府進發,南海艦隊協同配合,沿著海岸線向北進發。益都府、濱州淄州先後投降,在當地駐守的元軍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本來數量就少,宋還沒有殺到就先行撤退,殘餘的地方官員隻能豎起白旗迎宋軍進城。
炮打泰安軍繞過泰山之後,五路宋軍包圍濟南府,嚇得元將阿巴日棄城領軍北逃。在大名府被忽必烈的先鋒官,四王子那木罕截住,將阿巴日和親軍六百人處死,屍體綁在馬尾拖成爛泥。
那木罕率領六萬生力軍,在徳州與趙天佑手下的八萬騎兵相遇,因為那木罕這次出兵的移動速度過快,宋軍情報部分沒有及時掌握其行蹤,在德州城外打了一場真正騎兵之間的會戰。
德州城本來的城牆已經損毀,目前的是在原址上勉強築起的一道丈八土牆,隻是有個城牆的模樣,卻幾乎沒有什麽防守的價值。所以那木罕沒有進城,而是在城外駐紮,處死了逃將阿巴日之後,勉強穩固了一下士氣,急需找到宋軍,想用一場勝利來宣告他的到來。
趙天佑還在趵突泉那裏洗澡,拿下山東的過程很順利,但是也超過了預估的時間,主要是這道路上的泥濘,一場小雨之後,整個行軍的計劃就要延後。
這還是宋軍已經配備了相當數量的馬匹,移動行軍還這麽緩慢困難,可想而知的當年抗元的艱苦,大部隊都是兩條腿和四條腿的去比賽,還有開始就已經熟了八成,等到開打的時候就是輸了十成。
趙天佑在濟南府停留了兩天,然後沿著海岸線北上,拿下滄州青州就等於到了河北東路,已經可以威脅到大都的位置。按道理忽必烈不應該這麽緩慢,可是六十萬大軍需要防守的位置是在太多,忽必烈認為宋軍主力應該從中路渡河北上,沒想到最強力的一支艦隊已經到了身邊。
那木罕六萬騎兵一個沒剩,全都戰死在德州城外,蔓延三十多裏的戰場,到處都是馬匹和士兵的屍體,流出的鮮血把地都染成一片一片的血泥。
宋軍八萬騎兵戰損將近三萬,領軍的大將名叫李明益,是第一期講武堂的畢業生,在一次次的戰役中成長晉升,現在已經是統軍八萬的大將軍。
同樣是因為行軍速度的問題,李明益這支騎兵有點冒進了,火器營的炮車沒有跟上,隻有幾十門速射炮參與了支援,好在現在宋軍騎兵的裝備超級牛逼。
手臂上綁的短弩幾乎人手一隻,經過多次升級的臂弩設計準確,威力也得到了多次提升,並且有了半自動上弦上箭的功能,讓宋軍騎兵更是如虎添翼。
精鋼打造的馬刀越來越銳利,堅韌程度也超過了蒙元所用的彎刀,在貼身肉搏之時,經常把元軍士兵的彎刀連同手臂斬斷,可以說讓無數的元軍士兵感到絕望。
每個騎兵身上都有兩個箭匣,狼牙箭和破甲錐交替按用途使用,而宋軍身上牛皮縫製的多層複合甲,已經讓元軍的弓箭手開始懷疑人生。
每一隻箭射出去之後,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影響,並不能讓中箭的士兵立刻喪失戰鬥力,所以有時候需要多箭齊發,一隻射不死你再多來幾隻。
可是這次元軍射出箭矢之後,就是命中了宋軍騎兵的身上要害,卻被很容易的彈開,別說讓人重傷了,就連一層甲胄都射不穿,這仗打的是無比的憋屈。
那木罕善用一杆丈二的長槍,身邊的親兵也都是善於用槍的長槍隊組成,突入宋軍陣中打了幾個迴合,確實也傷了不少的宋軍士兵。可是第幾個來迴之後,就有宋軍注意到了這股左突右闖的元軍隊伍,肯定是元軍的重要將領,然後有意的派兵將他們與元軍主力隔離,等到那木罕定下了神來,才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重包圍。
“霹靂彈準備,外圍後撤!”
人群後邊的一聲喝令,本來包圍那木罕這幾百人的大批宋軍,突然撥馬掉頭離開,殺向其他方向的元軍,好像這裏的元軍以經和他們無關一樣。
那木罕當時一愣,覺得不好想要打馬加速離開的時候,幾百顆冒著白煙的鐵殼轟天雷,劈頭蓋臉的從小炮過來的一圈步兵手裏猛地投擲出來,從半空中砸向那木罕的隊伍。
“快跑……”
他剛喊出了一聲之後,連環的爆炸就覆蓋了整片區域,無數的彈片就像鋒利的刀子,從這裏鑽進去,又從那裏鑽出來,在人和馬匹的身上,鑽出一個個的血洞。
宋軍的轟天雷時間拿捏的非常好,大多數都是在元軍頭頂上爆炸,受到最大殺傷的不是馬匹,全都是馬背上的士兵,以前趴在馬背上躲避的方法也失效了。
一匹匹受驚受傷的戰馬,馱著背上嘩嘩流血的士兵屍體,毫無方向和目標的四下逃散,衝向整齊排列的宋軍陣營。
在眼看就要撞進隊伍的時候,一聲聲喝令喊出,從宋軍陣中衝出一排排手端長柄紮槍的士兵,隻是一低身就把紮槍柄戳在地上,槍尖成斜角指向奔來的馬匹。
“噗噗!噗噗!”
那些受驚的馬匹被紮槍穿透身體,在原地抽搐幾下之後噗通摔倒,一股股的血水從人屍、馬屍上湧出來。
本書來自
趙天佑比忽必烈還要著急,他著急的是忽必烈遭受這麽多打擊,可別哪天一病不起咽了氣,就是他死了也不要緊,腰上那條玉帶可得給我留下。()
跟隨他的這支宋軍在戰火中不斷成長壯大,收複大部分黃河南岸的疆域之後,已經有騎兵二十萬,步兵三十餘萬的規模。按照趙天佑不斷分化不斷裂變的底層機構,隊伍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分散和學習成長的過程,隻要基層有合格的軍官,不管多麽大的基數,戰鬥力成長的速度基本是可控的。
這時候南海艦隊的主力已經拿下更多的港口,三百多艘主力戰船,滿載著給火器營的大批炮彈物資,在山東東路的寧海軍和登州靠岸,和剛剛占領密州滁州的趙天佑會和。
把各路大軍的炮彈和物資卸到登州港口之後,趙天佑率領大軍首先朝著大名府進發,南海艦隊協同配合,沿著海岸線向北進發。益都府、濱州淄州先後投降,在當地駐守的元軍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本來數量就少,宋還沒有殺到就先行撤退,殘餘的地方官員隻能豎起白旗迎宋軍進城。
炮打泰安軍繞過泰山之後,五路宋軍包圍濟南府,嚇得元將阿巴日棄城領軍北逃。在大名府被忽必烈的先鋒官,四王子那木罕截住,將阿巴日和親軍六百人處死,屍體綁在馬尾拖成爛泥。
那木罕率領六萬生力軍,在徳州與趙天佑手下的八萬騎兵相遇,因為那木罕這次出兵的移動速度過快,宋軍情報部分沒有及時掌握其行蹤,在德州城外打了一場真正騎兵之間的會戰。
德州城本來的城牆已經損毀,目前的是在原址上勉強築起的一道丈八土牆,隻是有個城牆的模樣,卻幾乎沒有什麽防守的價值。所以那木罕沒有進城,而是在城外駐紮,處死了逃將阿巴日之後,勉強穩固了一下士氣,急需找到宋軍,想用一場勝利來宣告他的到來。
趙天佑還在趵突泉那裏洗澡,拿下山東的過程很順利,但是也超過了預估的時間,主要是這道路上的泥濘,一場小雨之後,整個行軍的計劃就要延後。
這還是宋軍已經配備了相當數量的馬匹,移動行軍還這麽緩慢困難,可想而知的當年抗元的艱苦,大部隊都是兩條腿和四條腿的去比賽,還有開始就已經熟了八成,等到開打的時候就是輸了十成。
趙天佑在濟南府停留了兩天,然後沿著海岸線北上,拿下滄州青州就等於到了河北東路,已經可以威脅到大都的位置。按道理忽必烈不應該這麽緩慢,可是六十萬大軍需要防守的位置是在太多,忽必烈認為宋軍主力應該從中路渡河北上,沒想到最強力的一支艦隊已經到了身邊。
那木罕六萬騎兵一個沒剩,全都戰死在德州城外,蔓延三十多裏的戰場,到處都是馬匹和士兵的屍體,流出的鮮血把地都染成一片一片的血泥。
宋軍八萬騎兵戰損將近三萬,領軍的大將名叫李明益,是第一期講武堂的畢業生,在一次次的戰役中成長晉升,現在已經是統軍八萬的大將軍。
同樣是因為行軍速度的問題,李明益這支騎兵有點冒進了,火器營的炮車沒有跟上,隻有幾十門速射炮參與了支援,好在現在宋軍騎兵的裝備超級牛逼。
手臂上綁的短弩幾乎人手一隻,經過多次升級的臂弩設計準確,威力也得到了多次提升,並且有了半自動上弦上箭的功能,讓宋軍騎兵更是如虎添翼。
精鋼打造的馬刀越來越銳利,堅韌程度也超過了蒙元所用的彎刀,在貼身肉搏之時,經常把元軍士兵的彎刀連同手臂斬斷,可以說讓無數的元軍士兵感到絕望。
每個騎兵身上都有兩個箭匣,狼牙箭和破甲錐交替按用途使用,而宋軍身上牛皮縫製的多層複合甲,已經讓元軍的弓箭手開始懷疑人生。
每一隻箭射出去之後,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影響,並不能讓中箭的士兵立刻喪失戰鬥力,所以有時候需要多箭齊發,一隻射不死你再多來幾隻。
可是這次元軍射出箭矢之後,就是命中了宋軍騎兵的身上要害,卻被很容易的彈開,別說讓人重傷了,就連一層甲胄都射不穿,這仗打的是無比的憋屈。
那木罕善用一杆丈二的長槍,身邊的親兵也都是善於用槍的長槍隊組成,突入宋軍陣中打了幾個迴合,確實也傷了不少的宋軍士兵。可是第幾個來迴之後,就有宋軍注意到了這股左突右闖的元軍隊伍,肯定是元軍的重要將領,然後有意的派兵將他們與元軍主力隔離,等到那木罕定下了神來,才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重包圍。
“霹靂彈準備,外圍後撤!”
人群後邊的一聲喝令,本來包圍那木罕這幾百人的大批宋軍,突然撥馬掉頭離開,殺向其他方向的元軍,好像這裏的元軍以經和他們無關一樣。
那木罕當時一愣,覺得不好想要打馬加速離開的時候,幾百顆冒著白煙的鐵殼轟天雷,劈頭蓋臉的從小炮過來的一圈步兵手裏猛地投擲出來,從半空中砸向那木罕的隊伍。
“快跑……”
他剛喊出了一聲之後,連環的爆炸就覆蓋了整片區域,無數的彈片就像鋒利的刀子,從這裏鑽進去,又從那裏鑽出來,在人和馬匹的身上,鑽出一個個的血洞。
宋軍的轟天雷時間拿捏的非常好,大多數都是在元軍頭頂上爆炸,受到最大殺傷的不是馬匹,全都是馬背上的士兵,以前趴在馬背上躲避的方法也失效了。
一匹匹受驚受傷的戰馬,馱著背上嘩嘩流血的士兵屍體,毫無方向和目標的四下逃散,衝向整齊排列的宋軍陣營。
在眼看就要撞進隊伍的時候,一聲聲喝令喊出,從宋軍陣中衝出一排排手端長柄紮槍的士兵,隻是一低身就把紮槍柄戳在地上,槍尖成斜角指向奔來的馬匹。
“噗噗!噗噗!”
那些受驚的馬匹被紮槍穿透身體,在原地抽搐幾下之後噗通摔倒,一股股的血水從人屍、馬屍上湧出來。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