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失敗的種子
伯顏終於還是選擇了結束這種折磨,基督教義中不可自己結束生命的信仰,也沒有阻止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失去一生所奮鬥的成果之後,能夠正確麵對的又有幾個?
當年樊城被元軍攻破,呂文煥失去了相互唿應支援的依仗,再加上大宋朝廷支援無力,絕望之下開城門投降元朝,抵抗多年的襄陽才落入了援軍手中。
當時襄陽的失陷,徹底打開了元軍南下的屏障,整個大宋朝抗擊元軍入侵的戰線緊跟全麵崩潰,元軍以襄陽為依托據點,兵分三路四處出擊,也是忽必烈馬踏江南大計的開始。
這一切從襄陽開始又在襄陽結束,伯顏一死襄陽城內的元軍立刻四分五裂,失去管控的軍力是極為可怕的,尤其在這內憂外患的生死關頭。
不需要陳龍複在調配軍力發動攻勢,隻圍兩座城門的戰術這時候的效果顯現出來,從始至終都有一條生路的存在,對城內的幾萬元兵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樊城插上大宋的旗幟之後,這邊的陳龍複就有些坐不住了,不過忽然襄陽滿城治喪,過了大半日才明白是伯顏死了。不過城外陳龍複可是好納悶,這兩天我沒有朝城內開炮啊,伯顏怎麽突然就死了,不過這下也好,正好看看襄陽還能夠撐多長時間。
城內元軍平靜了三天,之後就因為探討下來該死守待援,還是像樊城逃出去的那些元軍一樣,開城逃走舍棄這座注定守不住的襄陽城。其實己方之間的矛盾以前就存在,不過在伯顏的大局的壓製下,所有的一切都被掩蓋,就和在樊城的兩股元軍之間的矛盾一樣,隻有依靠更強大或者更高的目標,才能讓蒙古騎兵朝著一個目標前行。
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在無數次的失敗和痛苦中忍受煎熬,抓住機會一點一點壯大的自己的實力,一步步整合了幾個大部族的力量,並且有了一致對外侵略的目標,許多有世仇的部落才得以共存。
陳龍複手下沒有重炮,而趙天佑也沒有把萬斤大炮調到襄陽的意思,隻好每天在城外演練隊伍,並沒有拿出真正攻城的決心,可是就這樣城內的情緒也陷入了白熱化。
一天晚上的時候,因為很簡單的一件小事,兩個部族戰士壓抑的情緒爆發了,兩人直接抽刀互砍,引發了大規模的衝突。
聽到城內的喧嘩之音,陳龍複興趣也來了,下令對著城上的守軍開炮,這一下襄陽城內更加的亂套,到最後誰都不知道是為什麽打起來的。
終於有第一支隊伍按捺不住,衝開城門和兩道衛城的防護,幾千人縱馬而去留下背後的一片狼藉。當有了示範之後,七八萬人的部隊啊,爭先逃離這固若金湯的城池,哪怕宋軍根本沒有打進來。
第二天一早,城內的宋人百姓見不到元軍,裝著膽子四處遊逛之後,才把另外的城門都給打開,幾千百姓夾道迎接陳龍複進城,襄陽城收複的同樣的戲劇性。
為何不再像隨州那樣一個活口不放,這十幾萬人潰敗之後四下逃竄,肯定會去投奔其他城市的駐軍,那樣的豈不是為將來的收複製造了麻煩。
很多士兵和將軍都沒有殺過癮,就這樣的跑了這些元軍,心中肯定是充滿了不解,不知道在初期製定這個戰術的趙天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趙將軍,您就給他們講解一下,不然這幫孩子們都睡著覺,天天組織人手討論,猜測其中的含義,你看看吧,個個都是紅眼珠子!”
杜滸其實心裏也憋著想問,作為距離趙天佑最近的人,同樣也沒有猜出其中的含義,好奇心也在心中作怪。
“哎,你們想一想啊,什麽樣的軍隊才會逃走?”
杜滸眼睛一鼓道:“當然是膽小害怕的人,想要活命才會逃走的!”
“膽小怕死是每個人的天性,任何人都會趨利避害,沒有人會把脖子送到刀子上去,嗯嗯,也有,那個已經絕望的伯顏就是。別忘了襄陽的元軍隊伍,可是在大宋領地上拚殺多時的老兵,都是見過生死的狠人,他們怎麽會是膽小怕死之人呢?
軍心和勇氣已經離開了他們,逃走的那些元軍已經不是以往的那些狠人,他們知道害怕,他們想活命,而這些情緒是會傳染的。襄陽之地四通八達,他們會逃向不同的地方,把這種害怕的情緒帶到四處,將來再碰到我們的時候,他們同樣的會失去勇氣。”
趙天佑頓了一頓又道:“他們是種子,是傳遞失敗的種子,這就是我想要達到的目的。”
“嗷……”杜滸似懂非懂,但是趙天佑說了這麽一大套,就是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已經不好意思再問下去了
忽必烈比他的爺爺的本事也不差,從一開始掌權就知道殺戮不是唯一,必須要利用漢官漢將,才有可能掌控這萬裏河山,僅憑蒙古本部的人口是遠遠不能做到的。
在這個以後加官進爵,獲勝大家都能割地稱王的大目標下,忽必烈把這蒙漢混合的部隊,馭人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自上而下所有人都奔著一個目標而去。
不過往日的夢想已經在廣州城外破碎,隨著伯顏的幾次失敗,消耗掉了忽必烈南下最精銳的實力,各地不斷殺死駐守元軍的義軍出現,元軍獲取糧食補給的難度逐漸增高。
在初期依靠燒殺搶掠來補給的戰術,已經被忽必烈下令禁止,在這個時候那些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元朝潰軍,已經從新開始向沿途的民眾下手。
可惜今日不同往昔,以前溫柔如同綿羊的宋人,就是刀砍下來都不知道躲避的弱雞,竟然都敢反抗入侵的元軍潰兵,甚至提前在他們的出現的區域埋伏,用長矛棍棒打殺這些精銳騎兵。
仿佛一夜之間,這天就變了顏色,宋人的力氣越來越大,而元軍的運氣似乎都用光了,走哪哪都不順。忽必烈早就派出支援襄陽的十萬大軍,竟然走錯了方向,不知不覺的從鄭州走向了陝北,等他們明白過來返迴之後,已經錯了最佳支援的時機。
當整隊的元軍支援部隊,出現在樊城以北幾十裏的地方,城內宋軍得到了情報,從杜滸到普通將官頓時歡唿雀躍,終於有一場硬仗可以打了。
本書來自
伯顏終於還是選擇了結束這種折磨,基督教義中不可自己結束生命的信仰,也沒有阻止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失去一生所奮鬥的成果之後,能夠正確麵對的又有幾個?
當年樊城被元軍攻破,呂文煥失去了相互唿應支援的依仗,再加上大宋朝廷支援無力,絕望之下開城門投降元朝,抵抗多年的襄陽才落入了援軍手中。
當時襄陽的失陷,徹底打開了元軍南下的屏障,整個大宋朝抗擊元軍入侵的戰線緊跟全麵崩潰,元軍以襄陽為依托據點,兵分三路四處出擊,也是忽必烈馬踏江南大計的開始。
這一切從襄陽開始又在襄陽結束,伯顏一死襄陽城內的元軍立刻四分五裂,失去管控的軍力是極為可怕的,尤其在這內憂外患的生死關頭。
不需要陳龍複在調配軍力發動攻勢,隻圍兩座城門的戰術這時候的效果顯現出來,從始至終都有一條生路的存在,對城內的幾萬元兵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樊城插上大宋的旗幟之後,這邊的陳龍複就有些坐不住了,不過忽然襄陽滿城治喪,過了大半日才明白是伯顏死了。不過城外陳龍複可是好納悶,這兩天我沒有朝城內開炮啊,伯顏怎麽突然就死了,不過這下也好,正好看看襄陽還能夠撐多長時間。
城內元軍平靜了三天,之後就因為探討下來該死守待援,還是像樊城逃出去的那些元軍一樣,開城逃走舍棄這座注定守不住的襄陽城。其實己方之間的矛盾以前就存在,不過在伯顏的大局的壓製下,所有的一切都被掩蓋,就和在樊城的兩股元軍之間的矛盾一樣,隻有依靠更強大或者更高的目標,才能讓蒙古騎兵朝著一個目標前行。
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在無數次的失敗和痛苦中忍受煎熬,抓住機會一點一點壯大的自己的實力,一步步整合了幾個大部族的力量,並且有了一致對外侵略的目標,許多有世仇的部落才得以共存。
陳龍複手下沒有重炮,而趙天佑也沒有把萬斤大炮調到襄陽的意思,隻好每天在城外演練隊伍,並沒有拿出真正攻城的決心,可是就這樣城內的情緒也陷入了白熱化。
一天晚上的時候,因為很簡單的一件小事,兩個部族戰士壓抑的情緒爆發了,兩人直接抽刀互砍,引發了大規模的衝突。
聽到城內的喧嘩之音,陳龍複興趣也來了,下令對著城上的守軍開炮,這一下襄陽城內更加的亂套,到最後誰都不知道是為什麽打起來的。
終於有第一支隊伍按捺不住,衝開城門和兩道衛城的防護,幾千人縱馬而去留下背後的一片狼藉。當有了示範之後,七八萬人的部隊啊,爭先逃離這固若金湯的城池,哪怕宋軍根本沒有打進來。
第二天一早,城內的宋人百姓見不到元軍,裝著膽子四處遊逛之後,才把另外的城門都給打開,幾千百姓夾道迎接陳龍複進城,襄陽城收複的同樣的戲劇性。
為何不再像隨州那樣一個活口不放,這十幾萬人潰敗之後四下逃竄,肯定會去投奔其他城市的駐軍,那樣的豈不是為將來的收複製造了麻煩。
很多士兵和將軍都沒有殺過癮,就這樣的跑了這些元軍,心中肯定是充滿了不解,不知道在初期製定這個戰術的趙天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趙將軍,您就給他們講解一下,不然這幫孩子們都睡著覺,天天組織人手討論,猜測其中的含義,你看看吧,個個都是紅眼珠子!”
杜滸其實心裏也憋著想問,作為距離趙天佑最近的人,同樣也沒有猜出其中的含義,好奇心也在心中作怪。
“哎,你們想一想啊,什麽樣的軍隊才會逃走?”
杜滸眼睛一鼓道:“當然是膽小害怕的人,想要活命才會逃走的!”
“膽小怕死是每個人的天性,任何人都會趨利避害,沒有人會把脖子送到刀子上去,嗯嗯,也有,那個已經絕望的伯顏就是。別忘了襄陽的元軍隊伍,可是在大宋領地上拚殺多時的老兵,都是見過生死的狠人,他們怎麽會是膽小怕死之人呢?
軍心和勇氣已經離開了他們,逃走的那些元軍已經不是以往的那些狠人,他們知道害怕,他們想活命,而這些情緒是會傳染的。襄陽之地四通八達,他們會逃向不同的地方,把這種害怕的情緒帶到四處,將來再碰到我們的時候,他們同樣的會失去勇氣。”
趙天佑頓了一頓又道:“他們是種子,是傳遞失敗的種子,這就是我想要達到的目的。”
“嗷……”杜滸似懂非懂,但是趙天佑說了這麽一大套,就是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已經不好意思再問下去了
忽必烈比他的爺爺的本事也不差,從一開始掌權就知道殺戮不是唯一,必須要利用漢官漢將,才有可能掌控這萬裏河山,僅憑蒙古本部的人口是遠遠不能做到的。
在這個以後加官進爵,獲勝大家都能割地稱王的大目標下,忽必烈把這蒙漢混合的部隊,馭人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自上而下所有人都奔著一個目標而去。
不過往日的夢想已經在廣州城外破碎,隨著伯顏的幾次失敗,消耗掉了忽必烈南下最精銳的實力,各地不斷殺死駐守元軍的義軍出現,元軍獲取糧食補給的難度逐漸增高。
在初期依靠燒殺搶掠來補給的戰術,已經被忽必烈下令禁止,在這個時候那些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元朝潰軍,已經從新開始向沿途的民眾下手。
可惜今日不同往昔,以前溫柔如同綿羊的宋人,就是刀砍下來都不知道躲避的弱雞,竟然都敢反抗入侵的元軍潰兵,甚至提前在他們的出現的區域埋伏,用長矛棍棒打殺這些精銳騎兵。
仿佛一夜之間,這天就變了顏色,宋人的力氣越來越大,而元軍的運氣似乎都用光了,走哪哪都不順。忽必烈早就派出支援襄陽的十萬大軍,竟然走錯了方向,不知不覺的從鄭州走向了陝北,等他們明白過來返迴之後,已經錯了最佳支援的時機。
當整隊的元軍支援部隊,出現在樊城以北幾十裏的地方,城內宋軍得到了情報,從杜滸到普通將官頓時歡唿雀躍,終於有一場硬仗可以打了。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