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崩塌的士氣
哪怕是最昂貴的寶刀,一旦失去銳利的鋒刃,那麽價值也就和燒火棍不相上下了,同樣的道理,這支失去勇氣的元軍騎兵,倉促混亂中的反擊,還比不過往日羸弱的宋軍戰力。
猛獸出籠一般的宋軍騎兵,隻用了一瞬間就衝散了元軍組織反抗的隊形,而香港島打造的騎兵用馬刀,在拚殺中彰顯了技術提升之後的優勢。
接著馬匹的衝刺之力,迎頭劈落的馬刀與元兵騎兵的彎刀硬碰硬相交,當場被劈斷彎刀足有三成,就是能夠和宋軍馬刀戰上幾個迴合的,彎刀之上也是傷痕累累,這把刀基本上算是廢了。
從煉鋼的工藝和淬火磨鋒的工藝,香港島目前的水平已經大幅超過蒙元,與以鍛造工藝複雜講究大馬士革刀相當,與從唐朝傳入發展的日本鍛造技術也不相上下。
但是目前香港島的技術隻是初期發展,在大規模生產和精益求精之間找了一個平衡點,隨著工藝的熟練,流水線上的技術成熟,馬刀的實用性能還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這些宋軍騎兵飽含鬥誌,除了士氣和裝備上的優勢之外,他們的人數還占了上風,六千出籠猛虎對四千殘軍敗將,那個場麵已經是索多沒有辦法再看下去了。
“將軍你們幾個先行退走,留下我們在檔上一陣!”
“走吧,將軍!”
在手下急促的催促聲中,宋軍已經衝散了防線,淩厲的攻勢之下元兵紛紛落馬,很快就被圍住屠殺了大部分,另有一些四散奔逃離開了戰場,很快的時間就剩下索多和身邊的幾百人還在反抗。
“快走吧,將軍,再不走沒有機會啦!”
索多在猶豫中留了下來,他舍不得把最後的力量全都留下,帶著幾百人試圖衝出已經圍上的宋軍部隊,可是試了幾次都被打退。這時候索多隻要掉頭逃走,還可能有一線生機,如果等宋軍四麵全都圍攏,那時候就插翅難飛了。
“罷了!走!”
索多一撥馬頭,示意身邊是個最親密的侍衛一起,再其他親兵的掩護之下,一轉馬頭就朝著東邊逃竄。
“給我追!不能讓那家夥跑了!”
淩震一刀把身邊阻攔的元兵劈落馬下,帶著幾十個騎兵打馬狂追,緊跟索多逃走的方向,他已經給趙天佑打了包票,絕對是不可能放過他的。
此時北城外的戰鬥進入了最激烈的白熱化,無數生命在一眨眼之間泯滅,當眼睛裏已經看到太多的死亡之後,士兵們心裏對於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到淡漠,隻有腦袋中留下的一個信念。
殺、殺到城牆上,敵人站的那麽高,我們隻有爬到城牆上邊才是勝利!這些元兵就像飛蛾投火一樣,不停的朝著屍堆如山的雲梯湧去,隻有那裏才有他們可能攀上城頭的機會。
可是城上宋軍的炮彈和箭矢就像天女散花一樣,不停地散落到每一個元兵最活躍的位置,把那些勇猛的士兵變成一具具屍體。說來也是奇怪,怎麽宋軍大炮的間隔越來越短,甚至耳朵裏聽到的爆炸聲,已經快要沒有停歇的時候。
雙方都已經使出了全力,經過充沛物資補充的香港島,生產能力最近集中在開花彈和破甲錐這兩樣硬通貨身上,保證了這場戰役充足的供應。城上的火器營和城衛軍膽氣硬得很,射不完的炮彈還有成捆的箭矢,那就是他們的底氣,不管你元軍有多少人,在我們的射沒射完之前,休想向前在進一步。
就像是拔河遊戲一樣,兩方在焦灼的用力之時,都覺得自己和對方的力量相差無幾,甚至有能力在下一刻扭轉戰局,徹底的打敗對手。
元軍中悍不畏死拚命作戰的士兵應該有一半還多,這是他們從小在部族中培養出來的精神,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一次的失敗就足以致命,讓整個部族被被人消滅,所以養成參戰務必盡全力的習慣。
當然戰損中最先死傷的就是這批人,隨著勇猛的士兵慢慢的死傷殆盡,元軍能夠在城下匯聚的兵力越來越少,能夠在架起雲梯向上舍命攀爬的更是一個都不見。
“火候到了,兄弟們加把力啊!元狗沒有力氣了,給我瞄準點放,專挑指揮作戰的將官!”
劉長海在城上來迴的走動,不住地給火器營的士兵們打起加油。雖說他們直接傷亡在元軍箭下的很少,但是被自己火炮的發射燒傷,被炮管燙傷等人也不少,不停地高強度瞄準開炮,火器營的士兵體力消耗一樣的巨大。
他也注意到了戰局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刻,把元軍最後的這點戰力消耗之後,剩下的人恐怕就要逃離戰場了,在完全看不到戰勝希望的時候,在忠誠的士兵也不願白白的送死。
在戰場的邊緣,一小隊元兵有二十多個人,他們的距離雲梯的攻城點比較遠,靠在一堆死馬的後邊,躲避城頭炮火點名式的射擊。在他們的左側,有一條小路,是原來出城務農的百姓常年經過走出來的小徑,通往大塘鎮方向。
兩個隊伍中的小頭領默不作聲,在用眼神和動作悄悄溝通,帶上他們順著小路飛奔,用不了一會就能脫離戰場。雖然逃兵被抓住的命運也是死,但是畢竟有一死僥幸的機會,尤其是他們這一小隊人,平日裏生死與共還比較齊心,大多數人都已經表態不願死在這裏。
“各自上馬,順小路走,馬上!”
短暫的停頓之後,這一小隊士兵各自翻身上馬,什麽都不顧的沿著小路狂奔而去。
在十幾萬人參戰的狂熱戰場上,這二十幾個人的小動作根本不起眼,對於戰爭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們身邊作戰的隊伍中,有人看的清清楚楚。
“大哥,有人從那邊小路跑了,咱們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兄弟們都死得差不多了,想活命的就跟著我,跑吧!”
“謝謝大哥,兄弟們都想撤呢,可是千夫大人還在……”
“掩護著我點,看我的行事,一旦得手,叫兄弟們慢慢的撤,我在前邊等著你們!”
馬上正在焦急指揮的一個千夫長,突然發現幾個自己的手下從斜刺裏衝了過來。
“你幹什麽?”
“噗!”
“啊,你……”
千夫長的屍身落地,圍著他的幾個士兵一轉馬頭,也朝著那條小路方向飛奔而去……
本書來自
哪怕是最昂貴的寶刀,一旦失去銳利的鋒刃,那麽價值也就和燒火棍不相上下了,同樣的道理,這支失去勇氣的元軍騎兵,倉促混亂中的反擊,還比不過往日羸弱的宋軍戰力。
猛獸出籠一般的宋軍騎兵,隻用了一瞬間就衝散了元軍組織反抗的隊形,而香港島打造的騎兵用馬刀,在拚殺中彰顯了技術提升之後的優勢。
接著馬匹的衝刺之力,迎頭劈落的馬刀與元兵騎兵的彎刀硬碰硬相交,當場被劈斷彎刀足有三成,就是能夠和宋軍馬刀戰上幾個迴合的,彎刀之上也是傷痕累累,這把刀基本上算是廢了。
從煉鋼的工藝和淬火磨鋒的工藝,香港島目前的水平已經大幅超過蒙元,與以鍛造工藝複雜講究大馬士革刀相當,與從唐朝傳入發展的日本鍛造技術也不相上下。
但是目前香港島的技術隻是初期發展,在大規模生產和精益求精之間找了一個平衡點,隨著工藝的熟練,流水線上的技術成熟,馬刀的實用性能還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這些宋軍騎兵飽含鬥誌,除了士氣和裝備上的優勢之外,他們的人數還占了上風,六千出籠猛虎對四千殘軍敗將,那個場麵已經是索多沒有辦法再看下去了。
“將軍你們幾個先行退走,留下我們在檔上一陣!”
“走吧,將軍!”
在手下急促的催促聲中,宋軍已經衝散了防線,淩厲的攻勢之下元兵紛紛落馬,很快就被圍住屠殺了大部分,另有一些四散奔逃離開了戰場,很快的時間就剩下索多和身邊的幾百人還在反抗。
“快走吧,將軍,再不走沒有機會啦!”
索多在猶豫中留了下來,他舍不得把最後的力量全都留下,帶著幾百人試圖衝出已經圍上的宋軍部隊,可是試了幾次都被打退。這時候索多隻要掉頭逃走,還可能有一線生機,如果等宋軍四麵全都圍攏,那時候就插翅難飛了。
“罷了!走!”
索多一撥馬頭,示意身邊是個最親密的侍衛一起,再其他親兵的掩護之下,一轉馬頭就朝著東邊逃竄。
“給我追!不能讓那家夥跑了!”
淩震一刀把身邊阻攔的元兵劈落馬下,帶著幾十個騎兵打馬狂追,緊跟索多逃走的方向,他已經給趙天佑打了包票,絕對是不可能放過他的。
此時北城外的戰鬥進入了最激烈的白熱化,無數生命在一眨眼之間泯滅,當眼睛裏已經看到太多的死亡之後,士兵們心裏對於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到淡漠,隻有腦袋中留下的一個信念。
殺、殺到城牆上,敵人站的那麽高,我們隻有爬到城牆上邊才是勝利!這些元兵就像飛蛾投火一樣,不停的朝著屍堆如山的雲梯湧去,隻有那裏才有他們可能攀上城頭的機會。
可是城上宋軍的炮彈和箭矢就像天女散花一樣,不停地散落到每一個元兵最活躍的位置,把那些勇猛的士兵變成一具具屍體。說來也是奇怪,怎麽宋軍大炮的間隔越來越短,甚至耳朵裏聽到的爆炸聲,已經快要沒有停歇的時候。
雙方都已經使出了全力,經過充沛物資補充的香港島,生產能力最近集中在開花彈和破甲錐這兩樣硬通貨身上,保證了這場戰役充足的供應。城上的火器營和城衛軍膽氣硬得很,射不完的炮彈還有成捆的箭矢,那就是他們的底氣,不管你元軍有多少人,在我們的射沒射完之前,休想向前在進一步。
就像是拔河遊戲一樣,兩方在焦灼的用力之時,都覺得自己和對方的力量相差無幾,甚至有能力在下一刻扭轉戰局,徹底的打敗對手。
元軍中悍不畏死拚命作戰的士兵應該有一半還多,這是他們從小在部族中培養出來的精神,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一次的失敗就足以致命,讓整個部族被被人消滅,所以養成參戰務必盡全力的習慣。
當然戰損中最先死傷的就是這批人,隨著勇猛的士兵慢慢的死傷殆盡,元軍能夠在城下匯聚的兵力越來越少,能夠在架起雲梯向上舍命攀爬的更是一個都不見。
“火候到了,兄弟們加把力啊!元狗沒有力氣了,給我瞄準點放,專挑指揮作戰的將官!”
劉長海在城上來迴的走動,不住地給火器營的士兵們打起加油。雖說他們直接傷亡在元軍箭下的很少,但是被自己火炮的發射燒傷,被炮管燙傷等人也不少,不停地高強度瞄準開炮,火器營的士兵體力消耗一樣的巨大。
他也注意到了戰局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刻,把元軍最後的這點戰力消耗之後,剩下的人恐怕就要逃離戰場了,在完全看不到戰勝希望的時候,在忠誠的士兵也不願白白的送死。
在戰場的邊緣,一小隊元兵有二十多個人,他們的距離雲梯的攻城點比較遠,靠在一堆死馬的後邊,躲避城頭炮火點名式的射擊。在他們的左側,有一條小路,是原來出城務農的百姓常年經過走出來的小徑,通往大塘鎮方向。
兩個隊伍中的小頭領默不作聲,在用眼神和動作悄悄溝通,帶上他們順著小路飛奔,用不了一會就能脫離戰場。雖然逃兵被抓住的命運也是死,但是畢竟有一死僥幸的機會,尤其是他們這一小隊人,平日裏生死與共還比較齊心,大多數人都已經表態不願死在這裏。
“各自上馬,順小路走,馬上!”
短暫的停頓之後,這一小隊士兵各自翻身上馬,什麽都不顧的沿著小路狂奔而去。
在十幾萬人參戰的狂熱戰場上,這二十幾個人的小動作根本不起眼,對於戰爭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們身邊作戰的隊伍中,有人看的清清楚楚。
“大哥,有人從那邊小路跑了,咱們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兄弟們都死得差不多了,想活命的就跟著我,跑吧!”
“謝謝大哥,兄弟們都想撤呢,可是千夫大人還在……”
“掩護著我點,看我的行事,一旦得手,叫兄弟們慢慢的撤,我在前邊等著你們!”
馬上正在焦急指揮的一個千夫長,突然發現幾個自己的手下從斜刺裏衝了過來。
“你幹什麽?”
“噗!”
“啊,你……”
千夫長的屍身落地,圍著他的幾個士兵一轉馬頭,也朝著那條小路方向飛奔而去……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