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祭奠
元軍的葬禮舉行完畢了,趙天佑緊跟著在廣州城南舉行了一個很重要的祭奠儀式,在千萬城中百姓的麵前,將苟延殘喘的董文炳放置在靈牌前的桌案上。()
“各位父老鄉親,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有個叫汀州的地方,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古城,那裏同樣生活著數萬和你們一樣善良的百姓。可是就在去年的一天,這個人帶著幾萬兇惡的元兵,攻破了汀州的城門,把全城所有的人全部殺光了。
從七八十歲的老嫗到剛剛滿月的嬰兒,沒有一個能夠逃過他們的毒手,今天我要拜祭的就這這些無辜慘死百姓的亡靈,告訴他們我在廣州殺了十五萬的元兵。
同時還有一個罪魁禍首,當時主導屠城的兩名主將之一,董文炳!另一個名叫索多,至今還在城東五疊嶺駐紮,不過我趙天佑在此對天發誓,絕不會放過索多,還有城東駐紮的元兵,他們的下場隻有一個,就是被我們殺死。”
“殺了他們,一個都不能放過,還有虎城鎮慘死的鄉親們,一定要替他們報仇血恨!”
“報仇、報仇!”
“鄉親們相信我的話,元兵是可以戰勝的,隻要我們拿起合適的武器,他們軟弱的就像小綿羊一樣,你們肯定看到過他們在城下哭泣的樣子。
我們漢人數量是他們的十倍還要多,可是我們被他們殺到了家裏,搶走我們的財物,殺死我們的孩子,搶走我們的女人,這是為什麽?
所有的蒙古部落加起來都沒有多少士兵,可是怎麽殺的我們宋人屍橫片野,是我們沒有馬匹嗎?是我們沒有刀槍嗎?都不是,是我們失去了血性,失去了和他們拚死作戰的勇氣。
不是元兵長了三條手臂兩個腦袋,而是我們漢人不夠團結,當戰火來襲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人去投降或者逃跑,還靠賠錢示弱來保全性命。
在這裏我告訴大家,那麽做都是錯的,麵對敵人的入侵,唯一的手段就是拿起你手裏的刀,和他們拚個你死我活,讓他們見識我們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趙天佑頓了一下,看著周邊群情激奮的百姓,他就是要的這樣的效果,他需要這種氣氛向外散播,不隻是廣州的軍民,要讓整個華夏大地之上的宋人,都不在懼怕元兵學會反抗。
大多數百姓不知道反抗逆來順受,當屠殺來臨的時候,哭喊求饒換不迴憐憫,隻會讓劊子手笑的更加兇殘。元兵人數才有多少,卻往往能夠輕鬆的殺掉幾萬宋人百姓,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反抗意識,一旦城池失守之後,就認為是死路一條連反抗都忘記了,隻會在哭嚎中被元兵砍了腦袋。
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多次,同樣的出現在趙天佑所學的曆史書中,在那個被倭寇肆孽橫行的時候,低下頭乖乖等死的漢人更是不計其數。
“我要改變,我要改變他們,我要讓他們從今以後,再也不受異族的屠殺,要讓華夏成為一頭真正的猛龍,盤踞在東方永不墜落。”趙天佑在心中默念,能夠在尋找歸途的過程中,為華夏民族留下更加珍貴的東西,除了科學之外還要有永不服輸的勇氣,那才是讓華夏民族能夠屹立東方的根基。
“所有入侵的元軍,最後都是這樣的下場!殺了他們,殺、殺、殺!”
刀光一閃而過,董文炳難得的睜大了眼睛,看著自己漸漸分開的身體,反倒閃過了一絲滿足的神色。
“吼,吼!殺了他們!我們要把元兵全都殺光,一個都不能留下!”
董文炳的殘屍最後被剁成了肉醬,興奮的百姓們在城中圍繞唿喊,也有走上城頭的百姓,朝著遠方的元軍大營咒罵不停,發泄著心中的感情。
短暫的和平並不代表大家忘記了過往,拿不下廣州城伯顏無路可退,阿裏海牙帶著增援的物資,從襄陽已經出發,不日即可抵達。而香港島的物資,也在從海上加緊運輸,從泉州港轉運的硫磺直接翻了兩倍價格,但是趙天佑照單全收,但是心裏已經惦記上那個東瀛小島上耍手段的家夥。
不徹底解決城外的伯顏大軍,廣州城永無寧日,但是隨著兩次元軍攻城大敗,蒙古騎兵戰無不勝的信念遭受重創,同時宋軍兩次大勝之後信心爆棚,騎兵們早就叫嚷著想要出去喝元軍一戰。
不過淩震有自知之明,有信心不錯但是不能無知,眼下廣州宋軍騎兵的水平,還無法與元軍正麵交鋒作戰,隻能夠做一些阻敵或者乘勝追擊的活,配合火器營的戰鬥喝上幾口肥湯。
目前香港島是騰不出手來,一旦條件成熟,年輕參軍時立下的雄心壯誌,趙天佑怎麽也要去嚐試一下,提起來就讓人血脈僨張,馬踏東京掃平四島的夙願。
在那個紅旗下受多年愛國教育的時代,哪一個參軍入伍的戰士,心裏沒有一點渴望保家衛國的小心願,如果真的爆發戰事,當然有最希望去作戰的地方,趙天佑覺得有九成九的人選擇的目標和他一樣。
香港島緊鑼密鼓的優先生產炮彈,所有的資源都圍著這一個產品,不光是島上的人力物力,加上所有能夠動用的銀錢,全都用來購買高價的硫磺和煤炭。
阿裏海牙的支援到了清遠,不光是糧草牲畜,還有數萬駐守襄陽的精兵,一並帶來支援廣州戰場。伯顏開始廣泛征集攻城的方案,每天都在大帳中不停的商討,可總是沒有人能夠拿出確實可行的辦法。
“丞相大人,雖然我們不能抵擋大炮的攻擊,可是他們的大炮也是固定在城牆上,我們不主動靠近城牆去攻,他們也拿我們的騎兵沒有辦法!
我們堅壁清野在此常駐,他們不能耕種糧食,隻是靠別處的支援,能夠堅持多久?我們還可以分兵去攻新會,拿下了他們的小皇帝,我估計他們就會打開城門頭像的。”
阿裏海牙初來乍到,沒有親身體會過大炮轟鳴下的恐懼,反倒對於阿術的失敗有些看不起,認為他們如此硬攻廣州城,實數不智之舉失敗是自找的。
伯顏聽了臉色稍變道:“阿裏海牙有何高見妙招,直接說出來即可,不必拐彎抹角。”
本書來自
元軍的葬禮舉行完畢了,趙天佑緊跟著在廣州城南舉行了一個很重要的祭奠儀式,在千萬城中百姓的麵前,將苟延殘喘的董文炳放置在靈牌前的桌案上。()
“各位父老鄉親,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有個叫汀州的地方,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古城,那裏同樣生活著數萬和你們一樣善良的百姓。可是就在去年的一天,這個人帶著幾萬兇惡的元兵,攻破了汀州的城門,把全城所有的人全部殺光了。
從七八十歲的老嫗到剛剛滿月的嬰兒,沒有一個能夠逃過他們的毒手,今天我要拜祭的就這這些無辜慘死百姓的亡靈,告訴他們我在廣州殺了十五萬的元兵。
同時還有一個罪魁禍首,當時主導屠城的兩名主將之一,董文炳!另一個名叫索多,至今還在城東五疊嶺駐紮,不過我趙天佑在此對天發誓,絕不會放過索多,還有城東駐紮的元兵,他們的下場隻有一個,就是被我們殺死。”
“殺了他們,一個都不能放過,還有虎城鎮慘死的鄉親們,一定要替他們報仇血恨!”
“報仇、報仇!”
“鄉親們相信我的話,元兵是可以戰勝的,隻要我們拿起合適的武器,他們軟弱的就像小綿羊一樣,你們肯定看到過他們在城下哭泣的樣子。
我們漢人數量是他們的十倍還要多,可是我們被他們殺到了家裏,搶走我們的財物,殺死我們的孩子,搶走我們的女人,這是為什麽?
所有的蒙古部落加起來都沒有多少士兵,可是怎麽殺的我們宋人屍橫片野,是我們沒有馬匹嗎?是我們沒有刀槍嗎?都不是,是我們失去了血性,失去了和他們拚死作戰的勇氣。
不是元兵長了三條手臂兩個腦袋,而是我們漢人不夠團結,當戰火來襲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人去投降或者逃跑,還靠賠錢示弱來保全性命。
在這裏我告訴大家,那麽做都是錯的,麵對敵人的入侵,唯一的手段就是拿起你手裏的刀,和他們拚個你死我活,讓他們見識我們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趙天佑頓了一下,看著周邊群情激奮的百姓,他就是要的這樣的效果,他需要這種氣氛向外散播,不隻是廣州的軍民,要讓整個華夏大地之上的宋人,都不在懼怕元兵學會反抗。
大多數百姓不知道反抗逆來順受,當屠殺來臨的時候,哭喊求饒換不迴憐憫,隻會讓劊子手笑的更加兇殘。元兵人數才有多少,卻往往能夠輕鬆的殺掉幾萬宋人百姓,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反抗意識,一旦城池失守之後,就認為是死路一條連反抗都忘記了,隻會在哭嚎中被元兵砍了腦袋。
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多次,同樣的出現在趙天佑所學的曆史書中,在那個被倭寇肆孽橫行的時候,低下頭乖乖等死的漢人更是不計其數。
“我要改變,我要改變他們,我要讓他們從今以後,再也不受異族的屠殺,要讓華夏成為一頭真正的猛龍,盤踞在東方永不墜落。”趙天佑在心中默念,能夠在尋找歸途的過程中,為華夏民族留下更加珍貴的東西,除了科學之外還要有永不服輸的勇氣,那才是讓華夏民族能夠屹立東方的根基。
“所有入侵的元軍,最後都是這樣的下場!殺了他們,殺、殺、殺!”
刀光一閃而過,董文炳難得的睜大了眼睛,看著自己漸漸分開的身體,反倒閃過了一絲滿足的神色。
“吼,吼!殺了他們!我們要把元兵全都殺光,一個都不能留下!”
董文炳的殘屍最後被剁成了肉醬,興奮的百姓們在城中圍繞唿喊,也有走上城頭的百姓,朝著遠方的元軍大營咒罵不停,發泄著心中的感情。
短暫的和平並不代表大家忘記了過往,拿不下廣州城伯顏無路可退,阿裏海牙帶著增援的物資,從襄陽已經出發,不日即可抵達。而香港島的物資,也在從海上加緊運輸,從泉州港轉運的硫磺直接翻了兩倍價格,但是趙天佑照單全收,但是心裏已經惦記上那個東瀛小島上耍手段的家夥。
不徹底解決城外的伯顏大軍,廣州城永無寧日,但是隨著兩次元軍攻城大敗,蒙古騎兵戰無不勝的信念遭受重創,同時宋軍兩次大勝之後信心爆棚,騎兵們早就叫嚷著想要出去喝元軍一戰。
不過淩震有自知之明,有信心不錯但是不能無知,眼下廣州宋軍騎兵的水平,還無法與元軍正麵交鋒作戰,隻能夠做一些阻敵或者乘勝追擊的活,配合火器營的戰鬥喝上幾口肥湯。
目前香港島是騰不出手來,一旦條件成熟,年輕參軍時立下的雄心壯誌,趙天佑怎麽也要去嚐試一下,提起來就讓人血脈僨張,馬踏東京掃平四島的夙願。
在那個紅旗下受多年愛國教育的時代,哪一個參軍入伍的戰士,心裏沒有一點渴望保家衛國的小心願,如果真的爆發戰事,當然有最希望去作戰的地方,趙天佑覺得有九成九的人選擇的目標和他一樣。
香港島緊鑼密鼓的優先生產炮彈,所有的資源都圍著這一個產品,不光是島上的人力物力,加上所有能夠動用的銀錢,全都用來購買高價的硫磺和煤炭。
阿裏海牙的支援到了清遠,不光是糧草牲畜,還有數萬駐守襄陽的精兵,一並帶來支援廣州戰場。伯顏開始廣泛征集攻城的方案,每天都在大帳中不停的商討,可總是沒有人能夠拿出確實可行的辦法。
“丞相大人,雖然我們不能抵擋大炮的攻擊,可是他們的大炮也是固定在城牆上,我們不主動靠近城牆去攻,他們也拿我們的騎兵沒有辦法!
我們堅壁清野在此常駐,他們不能耕種糧食,隻是靠別處的支援,能夠堅持多久?我們還可以分兵去攻新會,拿下了他們的小皇帝,我估計他們就會打開城門頭像的。”
阿裏海牙初來乍到,沒有親身體會過大炮轟鳴下的恐懼,反倒對於阿術的失敗有些看不起,認為他們如此硬攻廣州城,實數不智之舉失敗是自找的。
伯顏聽了臉色稍變道:“阿裏海牙有何高見妙招,直接說出來即可,不必拐彎抹角。”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