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取決於我的心情


    宋軍的士氣高漲,城頭上的唿喊歡笑聲聲震天,那些將領官員們也像普通士兵一樣,放下了平日裏當官的架子,歡快開心的像個小孩子一樣。


    這場勝利不止是重創了一直驕傲的蒙元大軍,同時揭開了雙方在戰場上地位轉換的序幕,宋軍傷亡隻有百人而元軍留下幾萬具屍體,巨大的差距完全是由火藥武器的充分使用而造成的。


    這麽明顯的優勢相信元軍不會坐視不理,重新啟動鑄造神勇大炮,還有以前董文炳控製的火藥工匠,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不會放棄對開花彈的研究。


    不管是阿術和伯顏還是所有的元軍將領,從今天開始絕對不會再小看宋軍的戰力,都會從新去評估大炮和火藥的力量,也一定會竭盡全力模仿宋軍的武器,來拉近雙方的實力差距。


    張鎮孫初期還有一些緊張和壓力,不隻是他還有眾多的廣州文官武將,都被阿術率領鋪天蓋地的元軍嚇到了,都認為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城破隻是時間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改變最後的結果。


    隨著臨戰的幾天之內,趙天佑從船上拆下這兩百多門大炮,用一兩天的時間裝備到了城牆之上,才給這些官員們稍稍的鼓了鼓士氣,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文大人,果然是身經百戰,處變不驚的絕世大才!鎮孫是無比的佩服啊。”


    文天祥笑道:“張大人你這個轎子可別抬我,要不是有趙天佑的火器營,就憑廣州城所屬的軍力,恐怕連半日都堅持不住,就要被元人殺到城裏了。”


    “文大人所言極是,首屈一指的功臣就是趙將軍,現在戰事未歇不好論功行賞,可是將來咱們大敗元軍之後,如何與新會的幼帝和張世傑相處呢?如實閉口不提此事,那豈不是埋沒了趙將軍及香港島火器營兄弟們的功勞?那麽將來……”


    “哈哈,張大人心中已經有了對策,就不要來試探我了,不如咱們慶功宴之後,再詳細的商議商議?”


    文天祥腦袋那個活泛勁,豈能是看不出來張鎮孫心中有了想法,想把整個在廣州城和香港島緊緊捆綁,借此來增強和張世傑起紛爭時候的實力。


    夜幕降臨之時,城頭上依舊閃動著一排排值夜的士兵,城下的大火早就熄滅,除了已經斃命的屍首之外,依舊有不少苟延殘喘的傷兵,黑暗中到處都是慎人的唿喊呻吟。


    而城牆外的護城河中堵塞的屍體開始發脹,被河水緩緩的衝刷逐漸鬆動,慢慢的被水流帶向下遊,士兵和馬匹的屍體飄在河麵上,一動不動的隨波逐流。


    更多的元兵屍體緊挨著城下,尤其是燒毀的三十五部雲梯邊上,燒焦的人屍殘肢攪在一起,每一堆都有一兩千人馬,形成了三十五個由屍體堆成的疙瘩。


    依照往常的規矩,元兵的屍體戰後他們都會收集起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是要帶迴去安葬的,或者在戰場之外舉行統一的葬禮。這是在元兵勝利的前提之下,才有能力去這麽做,這不在今天,戰場上還留著幾千受傷未死的士兵,卻沒有人迴來對他們施以救治。


    不過在祥龍府衙官員的慶功酒席上,就有人提出要出城去救治蒙古傷兵,好維護大宋仁義之師的名頭,並借此對蒙古人傳揚漢家文化、孔孟之道的精要之處。


    當趙天佑很“不小心”的把酒杯掉在地上的時候,身後的三狗就摸了過去,在這個負責編纂府誌的學究身後,對著膝蓋後輕輕的踢了一腳。


    “哎吆,誰……”


    老學究身子一歪酒杯也灑了,還沒說完的大道理被憋了迴去,然後肩膀被三狗搭著一扭,來不及反抗被拖出了正堂。


    “你、你是誰?”


    “老爺子你喝多了,我幫你醒醒酒。”


    一大杯白酒就從脖領子灌了進去,老學究渾身一激靈,從頭涼到了腳,也看清了三狗是趙天佑身邊的跟班,哪裏還敢言語廢話,急忙借著話茬賠禮。


    “就是、就是,剛才多喝了兩杯,都忘了嘴上把門的,都是胡說八道、胡說八道。這位小兄弟,謝謝了謝謝了!”


    他的官職身份不高,平日裏也難得和這麽多大人物一起吃飯,一時有些興奮多喝了兩杯,忍不住的就想賣弄一下肚裏的東西,說說大宋的仁義之師,宣揚一下孔孟之道。


    可是他挑錯了時間,也選錯了場合,今天因為城防戰大勝而慶功,可以說是武將和士兵們占主導的功勞。你一個文官上來就要出城去救治蒙古傷兵,這不是當堂和主將唱反調嗎?在說趙天佑深知曆史,非常清楚和蒙古士兵交戰失敗後的下場,你和他們講仁義禮節能明白的話,還有這四十年持續不斷的侵宋戰爭嗎?


    尤其北方幾個州府,漢人被屠殺了幾乎九成,就是沒死的也被打上鐵拷,替蒙元騎兵拉車喂馬充當苦役。在戰事最為焦灼艱難的四川境內,當時四王子拖雷一次就殺了成都平原一百八十萬人,曆經二十多年的元軍入侵之後,原本人口一千三百多萬人口的四川蜀地,到忽必烈完全占領之後,僅僅剩下了八十五萬人。


    和這樣的隊伍談仁義禮節,簡直比對牛談琴都要可笑,所以趙天佑認為城外的幾千傷兵,沒有什麽值得可憐的地方,沒有派人出去挨個的澆油放火,就是對他們講了足夠的仁義。


    “趙將軍,不要和迂腐透頂的人生氣,很快咱們的講武堂就裝飾完畢,而踴躍報名的士兵已經有了六千多人,盛況空前啊!”


    文天祥負責操辦講武堂的事,進行的非常不錯,原本在西城有一處官府的倉庫,占地有個幾十畝,並且有數十間磚房,正好就被做了講武堂的臨時駐地。


    “嗯,咱們第一科招的學生,一定要能文能武,入學的保準一點馬虎不得,必須把講武堂的招牌一次打響!”趙天佑現在缺的就是係統訓練之後基層軍官,畢竟像劉長海那樣顯露出來的人才,實在是鳳毛鱗鳥太少了。


    “你估計這場戰事要持續多久?”


    趙天佑嘿嘿一笑道:“不用估計別人,這次取決於我的心情!”


    本書來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尉並收藏大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