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千鈞一刻
這一把大火燒毀了四十艘虎頭戰船,同時也揭開了宋元崖山之戰的序幕。
達日阿赤拚命滅火,搶了十艘燒毀一小部分,但是經過修整還能繼續使用的虎頭戰船,興高采烈的迴來複命。
“啟稟大帥,那新會的宋軍給咱們擺了一個空船計,根本就沒有兵力駐守,擺出架勢隻是來嚇唬咱們的,哈哈!屬下搶了十條大船迴來,請大帥定奪!”
李恆心中的石頭登時落了地,看來新會縣城已經吃緊,阿古達木應該已經在北麵開始攻打新會,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這麽一出空船之計。
“達日阿赤記大功一件,由你率本部人馬,占領新會碼頭及周邊的村鎮,上岸以後和阿古達木取得聯係,配合他進攻新會縣城。等到新會破城之日,也是你等領封賞之時!”
“謝大帥!”
達日阿赤興奮的至極,連忙領命而去,李恆對於屠城之事向來不感興趣,這也和他們西夏破國之時的遭遇有關。跟隨他征戰多年的蒙古將領,隻是偶爾小殺小搶個村鎮啥的,向來不敢大肆放縱屠城,今天李恆的命令裏已經放了口風,達日阿赤等自然知道是什麽意思。
新會縣城雖小,但是也有上萬百姓幾千鄉軍,在李四會指揮之下防守的井井有條,倒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拿下的。但是這邊的軍情已經確定,李恆的信心大增,集中水上的全部力量,所有的船隻都被派到了謝國勇手下,把從鄂洲向南的江麵封堵個密不透風。
這時候隻是封堵已經難以滿足李恆,在廣州大敗之後萎靡的軍心,需要一兩場勝利才能振奮,扼守上遊本來就戰據了地利,所以下令謝國勇擇機出戰,想要從崖山的宋軍身上吃點甜頭。
和謝國勇對峙而立的是士氣正足的唿延青木,一方躍躍欲試,而另一方殺性未消,越看對麵越不順眼,不約而同的往一塊湊活,非常默契的同時開打。
不過兩邊都有將令約束,也知道還沒有到決戰的時候,不敢全方位的投入全部戰力開打,而是各自派出了十幾二十條的戰船,基本上算是比較平衡的局麵。
江麵上幾十條戰船混戰在一起,一直打到天色昏暗才各自收兵,這一次鬥了個旗鼓相當不分勝負。宋軍的投石機和巨弩殺傷力巨大,重創了幾艘元軍的戰船,但是元兵在弓箭射術上占優勢,抵近廝殺的時候,宋軍士兵的戰損要比元軍多上兩成。
崖山宋幼帝的臨時行宮之內,文武百官各路大臣,足足有四五十位,聚在一起商議用兵大計。可這次小型的朝會,已經不在有往日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分歧,為了吵嘴而吵嘴,主要原因是張世傑和陸秀夫之間的和解,或者說是因為形勢愈發嚴峻而放下往日的矛盾。
“唿延將軍,今天與元兵拚死奮戰半日,辛苦諸位將士了!”
“張大人,這是屬下為國盡忠之時,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
張世傑非常讚許,唿延青木本是皇帝直屬的將領,連續征戰兩次一勝一平,這也算是非常好的戰績了,而在自己麵前並沒有持功自傲,這讓他很感欣慰。
唿延青木接著又道:“不過屬下有一件事需要說,對麵船上的元兵善射,和被我們剛剛消滅的那一股雜兵完全不同,應該是以mgz士兵占多數的元兵主力部隊。
但是他們和我軍一樣,並不想馬上進行決戰,所以我們投入的兵力幾乎相當,在裏邊我覺得有些古怪之處,加上今天新會縣城方向的衝天濃煙,青木覺得新會縣城還沒有被元兵占領。”
唿延青木這話一說,全場的官員都感到意外,就包括張世傑和陸秀夫都覺得意外。這兩天前後都出現了元軍的水師阻截,可見元兵在此地已經盤橫許久,小小的新會縣城又能抵抗幾天,都覺得唿延青木的話有些輕率,並不是那麽可信。
張世傑問道:“不想決戰應該有很多原因,新會方向起了濃煙,恰好說明元兵在燒毀房屋,應該是在燒殺搶奪附近的百姓,怎麽會讓唿延將軍認為新會還在我大宋手中?”
唿延青木搖了搖頭,他也說不出更多的理由,來驗證他的想法是正確的,除非能夠派出斥候繞過封鎖,去新會打聽查看消息才能確認。
“明日我繼續率軍出擊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派出幾名精通水性的斥候嗎,從崖sx側繞行去新會縣城,務必查明新會的具體的情況!”
陸秀夫這時接過了話茬道:“海灣之外朱清的大軍已到,向外海突圍苦難重重,我們最好的出路是向北突破,水路可延珠江之流北上,陸路也可上岸過江門兵發廣州。
如果新會縣城我在我大宋手中,很可能他們已經陷入元兵的圍攻,而現在最近緊要的就是時間,如果突破攔截的元兵,既能解新會被圍之困,也能打通北上廣州的路徑。”
掉過頭去再和張弘範的炮船作戰,就是唿延青木腦袋都大,所有的帶兵武將都是束手無策,唯一可行的就是派出自我犧牲的隊伍掩護主力轉移。所以陸秀夫所言八成的人都接受,如果新會元兵還沒有攻下來,那麽集中力量往北突圍,似乎是宋軍眼下最佳的選擇。
趙天佑所經曆的那一段曆史,張世傑的大軍是從從雷州平安轉移到崖山,在此盤踞許久建立了長期駐紮的行宮、軍營、集市等場所,並且在崖山開荒屯田,有長久以此為基地抗擊元兵的打算。
宋軍從被張弘範李恆包圍之後,堅持抗爭數月之久才完全落敗,其中原因自然是準備時間充分,物資充沛可以屯兵據守。當時有從瓊州準備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到崖山支援軍隊,直到張弘範大軍開到崖山,才截斷了糧食物資的供應。
而今天的宋軍,一路倉皇逃竄丟盔棄甲,損失的船隻人員物資,早就無法統計。正因為如此的困境,所以才決定冒著暴風雨突圍,想來新會修養生息補充物資,崖山根本不是考慮的停留之地。
在張世傑陸秀夫他們苦苦思索出路之時,朱清正在旗艦之上,準備迎接遲到了兩日的張弘範!
本書來自
這一把大火燒毀了四十艘虎頭戰船,同時也揭開了宋元崖山之戰的序幕。
達日阿赤拚命滅火,搶了十艘燒毀一小部分,但是經過修整還能繼續使用的虎頭戰船,興高采烈的迴來複命。
“啟稟大帥,那新會的宋軍給咱們擺了一個空船計,根本就沒有兵力駐守,擺出架勢隻是來嚇唬咱們的,哈哈!屬下搶了十條大船迴來,請大帥定奪!”
李恆心中的石頭登時落了地,看來新會縣城已經吃緊,阿古達木應該已經在北麵開始攻打新會,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這麽一出空船之計。
“達日阿赤記大功一件,由你率本部人馬,占領新會碼頭及周邊的村鎮,上岸以後和阿古達木取得聯係,配合他進攻新會縣城。等到新會破城之日,也是你等領封賞之時!”
“謝大帥!”
達日阿赤興奮的至極,連忙領命而去,李恆對於屠城之事向來不感興趣,這也和他們西夏破國之時的遭遇有關。跟隨他征戰多年的蒙古將領,隻是偶爾小殺小搶個村鎮啥的,向來不敢大肆放縱屠城,今天李恆的命令裏已經放了口風,達日阿赤等自然知道是什麽意思。
新會縣城雖小,但是也有上萬百姓幾千鄉軍,在李四會指揮之下防守的井井有條,倒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拿下的。但是這邊的軍情已經確定,李恆的信心大增,集中水上的全部力量,所有的船隻都被派到了謝國勇手下,把從鄂洲向南的江麵封堵個密不透風。
這時候隻是封堵已經難以滿足李恆,在廣州大敗之後萎靡的軍心,需要一兩場勝利才能振奮,扼守上遊本來就戰據了地利,所以下令謝國勇擇機出戰,想要從崖山的宋軍身上吃點甜頭。
和謝國勇對峙而立的是士氣正足的唿延青木,一方躍躍欲試,而另一方殺性未消,越看對麵越不順眼,不約而同的往一塊湊活,非常默契的同時開打。
不過兩邊都有將令約束,也知道還沒有到決戰的時候,不敢全方位的投入全部戰力開打,而是各自派出了十幾二十條的戰船,基本上算是比較平衡的局麵。
江麵上幾十條戰船混戰在一起,一直打到天色昏暗才各自收兵,這一次鬥了個旗鼓相當不分勝負。宋軍的投石機和巨弩殺傷力巨大,重創了幾艘元軍的戰船,但是元兵在弓箭射術上占優勢,抵近廝殺的時候,宋軍士兵的戰損要比元軍多上兩成。
崖山宋幼帝的臨時行宮之內,文武百官各路大臣,足足有四五十位,聚在一起商議用兵大計。可這次小型的朝會,已經不在有往日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分歧,為了吵嘴而吵嘴,主要原因是張世傑和陸秀夫之間的和解,或者說是因為形勢愈發嚴峻而放下往日的矛盾。
“唿延將軍,今天與元兵拚死奮戰半日,辛苦諸位將士了!”
“張大人,這是屬下為國盡忠之時,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
張世傑非常讚許,唿延青木本是皇帝直屬的將領,連續征戰兩次一勝一平,這也算是非常好的戰績了,而在自己麵前並沒有持功自傲,這讓他很感欣慰。
唿延青木接著又道:“不過屬下有一件事需要說,對麵船上的元兵善射,和被我們剛剛消滅的那一股雜兵完全不同,應該是以mgz士兵占多數的元兵主力部隊。
但是他們和我軍一樣,並不想馬上進行決戰,所以我們投入的兵力幾乎相當,在裏邊我覺得有些古怪之處,加上今天新會縣城方向的衝天濃煙,青木覺得新會縣城還沒有被元兵占領。”
唿延青木這話一說,全場的官員都感到意外,就包括張世傑和陸秀夫都覺得意外。這兩天前後都出現了元軍的水師阻截,可見元兵在此地已經盤橫許久,小小的新會縣城又能抵抗幾天,都覺得唿延青木的話有些輕率,並不是那麽可信。
張世傑問道:“不想決戰應該有很多原因,新會方向起了濃煙,恰好說明元兵在燒毀房屋,應該是在燒殺搶奪附近的百姓,怎麽會讓唿延將軍認為新會還在我大宋手中?”
唿延青木搖了搖頭,他也說不出更多的理由,來驗證他的想法是正確的,除非能夠派出斥候繞過封鎖,去新會打聽查看消息才能確認。
“明日我繼續率軍出擊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派出幾名精通水性的斥候嗎,從崖sx側繞行去新會縣城,務必查明新會的具體的情況!”
陸秀夫這時接過了話茬道:“海灣之外朱清的大軍已到,向外海突圍苦難重重,我們最好的出路是向北突破,水路可延珠江之流北上,陸路也可上岸過江門兵發廣州。
如果新會縣城我在我大宋手中,很可能他們已經陷入元兵的圍攻,而現在最近緊要的就是時間,如果突破攔截的元兵,既能解新會被圍之困,也能打通北上廣州的路徑。”
掉過頭去再和張弘範的炮船作戰,就是唿延青木腦袋都大,所有的帶兵武將都是束手無策,唯一可行的就是派出自我犧牲的隊伍掩護主力轉移。所以陸秀夫所言八成的人都接受,如果新會元兵還沒有攻下來,那麽集中力量往北突圍,似乎是宋軍眼下最佳的選擇。
趙天佑所經曆的那一段曆史,張世傑的大軍是從從雷州平安轉移到崖山,在此盤踞許久建立了長期駐紮的行宮、軍營、集市等場所,並且在崖山開荒屯田,有長久以此為基地抗擊元兵的打算。
宋軍從被張弘範李恆包圍之後,堅持抗爭數月之久才完全落敗,其中原因自然是準備時間充分,物資充沛可以屯兵據守。當時有從瓊州準備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到崖山支援軍隊,直到張弘範大軍開到崖山,才截斷了糧食物資的供應。
而今天的宋軍,一路倉皇逃竄丟盔棄甲,損失的船隻人員物資,早就無法統計。正因為如此的困境,所以才決定冒著暴風雨突圍,想來新會修養生息補充物資,崖山根本不是考慮的停留之地。
在張世傑陸秀夫他們苦苦思索出路之時,朱清正在旗艦之上,準備迎接遲到了兩日的張弘範!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