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人,第一次來信的時候,是否打聽過香港島和紅夷大炮的事?”
趙天佑稍感意外,在海上漂泊的那十幾萬宋軍,已經到了湛江附近,瓊州半島和雷州附近的疆域還沒有遭到戰火的侵襲,從各個方麵來說都比廣州要適合落腳。
而決定朝代更替改變曆史的位置,是在江門的崖山,那場持續三個月的著名海上戰役,是元宋兩國之間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鬥,是以南宋全軍覆沒、陸秀夫身背幼帝投海自盡而結束。
但是曆史上作為主攻將領的張弘範,目前還在梅州虎視眈眈,準備吞下的目標是潮州,那麽崖山海上的戰役還能夠發生嗎?如果雙方的兵力湊不到一起,那麽一直讓趙天佑揪心的崖山之後無華夏,有非常大的幾率不會發生了。
按照目前的兵力分布和戰爭形勢,張世傑留在雷州或者湛江的幾率大於九成,去崖山的機率甚至小於轉戰南洋的可能,而張弘範所率的大軍下一個硬骨頭將會是番禺和廣州。
趙天佑對此已經提前做了一些安排,劉金利在去年就去了崖山,按照趙天佑的計劃悄悄準備,這件事情除了當事者任何人都不清楚是什麽目的。趙天佑也不可能告訴他大家,我能掐會算,這裏半年後可能要有一場戰役,來決定宋朝的統治能否延續的問題。
張震孫臉上有些掛不住,趙天佑一句話就說到了重點,就是因為自己的信中過多的描述了紅夷大炮等火器的威力,才把江茂通和錢康引來的。如果張世傑決定來廣州,那麽起決定因素的也是那一封信,可是趙天佑的意思他看的清楚,別想拿朝廷那一套去約束他的行為,如果強來的話還事得其反。
“此事怪我,陸大人信中確實重點詢問過,紅夷大炮的火器的事情,我說的也很詳細,就連香港島和趙將軍的事情,我也沒有隱瞞!”張震孫搖了搖頭,非常後悔自己冒失的行為。
趙天佑嗬嗬笑了兩聲道:“沒事張大人,就是你不說,也會有其他人傳遞消息的。我敢把紅夷大炮架在廣州城頭,就沒有要隱瞞的意思,早晚他們都會知道的,何必計較這些呢!
大宋皇朝如果都像張大人這樣的官員,就是沒有大炮火器,也不會讓人打到如此淒慘的地步。人心不合有勁不在一條線上使,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元兵不來打,自己內部也要拚個你死我活,這樣的王朝能夠持久嗎?”
張震孫仕途初期遭受過排擠,奸相賈似道把持朝政,對於不低頭阿諛奉承的張震孫外放金華通判,幾乎是喪失了大好的仕途。那才是個縣衙的佐官,讓一個金殿狀元去當個六品副職官員,而吏部各位官員都不敢求情,最後還弄個罪名把張震孫開除了,可見當時的賈似道權傾朝野無人敢惹。
雖然大家都心中明白,賈似道為官幾十年,就挖了宋朝幾十年根基,幾乎已一人之力就幹掉了宋朝的諸多名將,掏空了宋朝積累多年的軍事力量。在賈似道的迫害下,宋朝的抗元名將枉死多人,最後大家都感到無法反抗,一怒之下投降元朝,帶兵伐宋也是為了出當年受冤枉的惡氣,
而決定這一切的還不就是皇朝的執掌者嗎,宋理宗在位四十年,也沉迷酒色了四十年,重用權相賈似道,官場昏暗軍心渙散。本來在世界上都是富甲一方的宋朝,上百萬精銳的軍隊,領先於世界的經濟、文化、科學等等優勢,就這麽一點一點的消耗個精光,最後的一點香火都快要被滅了。
想一想這些張震孫就心如刀割,其實在第一次廣州城防戰之前,他已經暗自發誓與五羊城共存亡,雖然無力抗拒強大的元兵,但也不願學其他人苟活於世間。
可就是在這絕望的時候,趙天佑神奇的出現了,簡直比觀世音菩薩還要及時,一個接連一個的驚喜讓人目不暇接。大勝李恆之後,張震孫還曾思索過,如何把趙天佑的勢力招安,可是想了半天自己拿不出來一樣可以讓他動心的東西,而趙天佑隻要一句話,自己麾下的官員肯定是屁顛屁顛的跑去香港島上做事。
他不想當官他很有錢,張震孫還能拿出什麽來?唯獨可以說的是民族的氣節,不甘被異族入侵這樣的目標,才可能影響趙天佑,所以他對於錢康這件事非常的重視。
張震孫直視趙天佑,非常誠懇的說道:“趙將軍,我身為朝廷官員,受了皇恩浩蕩,就有很多不得以的地方!第一件事情,錢康挑事偷馬也好,逼我遵旨搶奪兵權也好,其實最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要趙將軍手中的力量。
幼帝年幼無知,太後心慈天下,在錢康身後的隻能是陸秀夫或者是張世傑,不管是他們兩個或者是其中一個,都不會坐視趙將軍偏安一偶,獨立於朝廷的做法。
那麽到時候會出什麽問題,我想趙將軍心中如同明鏡一般,這個局要怎麽解開?不過趙將軍你放心,不管到什麽時候,廣州所屬的軍民,沒有人會持刀相向,除非我已經先去一步。”
這話說得很誠懇也很深刻,王道夫在旁邊直點頭,張震孫已經從小事看到了將來,而他自己遠遠的沒有想到這麽多,不由得在心裏更加佩服這位狀元郎。
聽了張震孫的表態,趙天佑也感覺到事態有些嚴重,這個和在漳州的鄧懷遠不同,不能說殺就殺了,畢竟江茂通是為名義上的欽差大臣。而他的根基在香港島,並且計劃中要把這個未來的東方明珠,改造成世界的明珠,成就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傳奇。
“張大人,你為何要做官?你為誰來做官?”
趙天佑忽然拋出一個離題很遠的問題,讓張震孫一下卡了殼,不知道趙天佑問這話的目的是什麽。要說這樣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就是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給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趙天佑再拋出幾個中學課本上隨便的政治問題,恐怕這位金殿狀元郎今天就不會再迴廣州了,不是看破紅塵一切皆空,要麽是思慮過度傷了腦筋。
“我為什麽要做官?”
趙天佑稍感意外,在海上漂泊的那十幾萬宋軍,已經到了湛江附近,瓊州半島和雷州附近的疆域還沒有遭到戰火的侵襲,從各個方麵來說都比廣州要適合落腳。
而決定朝代更替改變曆史的位置,是在江門的崖山,那場持續三個月的著名海上戰役,是元宋兩國之間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鬥,是以南宋全軍覆沒、陸秀夫身背幼帝投海自盡而結束。
但是曆史上作為主攻將領的張弘範,目前還在梅州虎視眈眈,準備吞下的目標是潮州,那麽崖山海上的戰役還能夠發生嗎?如果雙方的兵力湊不到一起,那麽一直讓趙天佑揪心的崖山之後無華夏,有非常大的幾率不會發生了。
按照目前的兵力分布和戰爭形勢,張世傑留在雷州或者湛江的幾率大於九成,去崖山的機率甚至小於轉戰南洋的可能,而張弘範所率的大軍下一個硬骨頭將會是番禺和廣州。
趙天佑對此已經提前做了一些安排,劉金利在去年就去了崖山,按照趙天佑的計劃悄悄準備,這件事情除了當事者任何人都不清楚是什麽目的。趙天佑也不可能告訴他大家,我能掐會算,這裏半年後可能要有一場戰役,來決定宋朝的統治能否延續的問題。
張震孫臉上有些掛不住,趙天佑一句話就說到了重點,就是因為自己的信中過多的描述了紅夷大炮等火器的威力,才把江茂通和錢康引來的。如果張世傑決定來廣州,那麽起決定因素的也是那一封信,可是趙天佑的意思他看的清楚,別想拿朝廷那一套去約束他的行為,如果強來的話還事得其反。
“此事怪我,陸大人信中確實重點詢問過,紅夷大炮的火器的事情,我說的也很詳細,就連香港島和趙將軍的事情,我也沒有隱瞞!”張震孫搖了搖頭,非常後悔自己冒失的行為。
趙天佑嗬嗬笑了兩聲道:“沒事張大人,就是你不說,也會有其他人傳遞消息的。我敢把紅夷大炮架在廣州城頭,就沒有要隱瞞的意思,早晚他們都會知道的,何必計較這些呢!
大宋皇朝如果都像張大人這樣的官員,就是沒有大炮火器,也不會讓人打到如此淒慘的地步。人心不合有勁不在一條線上使,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元兵不來打,自己內部也要拚個你死我活,這樣的王朝能夠持久嗎?”
張震孫仕途初期遭受過排擠,奸相賈似道把持朝政,對於不低頭阿諛奉承的張震孫外放金華通判,幾乎是喪失了大好的仕途。那才是個縣衙的佐官,讓一個金殿狀元去當個六品副職官員,而吏部各位官員都不敢求情,最後還弄個罪名把張震孫開除了,可見當時的賈似道權傾朝野無人敢惹。
雖然大家都心中明白,賈似道為官幾十年,就挖了宋朝幾十年根基,幾乎已一人之力就幹掉了宋朝的諸多名將,掏空了宋朝積累多年的軍事力量。在賈似道的迫害下,宋朝的抗元名將枉死多人,最後大家都感到無法反抗,一怒之下投降元朝,帶兵伐宋也是為了出當年受冤枉的惡氣,
而決定這一切的還不就是皇朝的執掌者嗎,宋理宗在位四十年,也沉迷酒色了四十年,重用權相賈似道,官場昏暗軍心渙散。本來在世界上都是富甲一方的宋朝,上百萬精銳的軍隊,領先於世界的經濟、文化、科學等等優勢,就這麽一點一點的消耗個精光,最後的一點香火都快要被滅了。
想一想這些張震孫就心如刀割,其實在第一次廣州城防戰之前,他已經暗自發誓與五羊城共存亡,雖然無力抗拒強大的元兵,但也不願學其他人苟活於世間。
可就是在這絕望的時候,趙天佑神奇的出現了,簡直比觀世音菩薩還要及時,一個接連一個的驚喜讓人目不暇接。大勝李恆之後,張震孫還曾思索過,如何把趙天佑的勢力招安,可是想了半天自己拿不出來一樣可以讓他動心的東西,而趙天佑隻要一句話,自己麾下的官員肯定是屁顛屁顛的跑去香港島上做事。
他不想當官他很有錢,張震孫還能拿出什麽來?唯獨可以說的是民族的氣節,不甘被異族入侵這樣的目標,才可能影響趙天佑,所以他對於錢康這件事非常的重視。
張震孫直視趙天佑,非常誠懇的說道:“趙將軍,我身為朝廷官員,受了皇恩浩蕩,就有很多不得以的地方!第一件事情,錢康挑事偷馬也好,逼我遵旨搶奪兵權也好,其實最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要趙將軍手中的力量。
幼帝年幼無知,太後心慈天下,在錢康身後的隻能是陸秀夫或者是張世傑,不管是他們兩個或者是其中一個,都不會坐視趙將軍偏安一偶,獨立於朝廷的做法。
那麽到時候會出什麽問題,我想趙將軍心中如同明鏡一般,這個局要怎麽解開?不過趙將軍你放心,不管到什麽時候,廣州所屬的軍民,沒有人會持刀相向,除非我已經先去一步。”
這話說得很誠懇也很深刻,王道夫在旁邊直點頭,張震孫已經從小事看到了將來,而他自己遠遠的沒有想到這麽多,不由得在心裏更加佩服這位狀元郎。
聽了張震孫的表態,趙天佑也感覺到事態有些嚴重,這個和在漳州的鄧懷遠不同,不能說殺就殺了,畢竟江茂通是為名義上的欽差大臣。而他的根基在香港島,並且計劃中要把這個未來的東方明珠,改造成世界的明珠,成就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傳奇。
“張大人,你為何要做官?你為誰來做官?”
趙天佑忽然拋出一個離題很遠的問題,讓張震孫一下卡了殼,不知道趙天佑問這話的目的是什麽。要說這樣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就是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給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趙天佑再拋出幾個中學課本上隨便的政治問題,恐怕這位金殿狀元郎今天就不會再迴廣州了,不是看破紅塵一切皆空,要麽是思慮過度傷了腦筋。
“我為什麽要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