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守平江退守餘杭之後,文天祥又被任命為臨安知府,圍繞著如何保衛臨安,他不眠不休的與張世傑、陳宜中相商,拿出了一個持久抗元的用兵計劃。
可是活生生的看著元軍血洗常州,而朝廷無兵可派迴天無力的絕望下,皇太後悲憐世人,不願再看大宋子民再遭生靈塗炭,決定放棄抵抗伯顏的大軍,拒絕了兩大重臣文天祥與張世傑守衛臨安的作戰計劃。
新年以前丞相陳宜中就曾派人去見伯顏求和,被伯顏訓斥而迴,轉而又派少卿陸秀夫前往,提出歲歲稱臣年年納貢的主意,也被伯顏冷臉駁迴。
整天無休止的朝堂議事,爭吵到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就如何體麵投降拿不定主意,但是誰都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就在和太後商討如何投降的時候,伯顏派人傳話,要投降直接當朝丞相來談,其他人如果再來就會打斷腿轟迴去。
正月十八深夜,陳宜中僅帶十幾個隨從出走臨安,坐船獨自逃往溫州。緊跟其後陸續有王公大臣從水路逃出臨安,皇室兩位王爺與一大批皇親國戚,與趙與擇、陸秀夫等分批陸續到達溫州,與陳宜中迴合後等人又前往福建。
陳宜中走後沒有合適的人選去和伯顏談和,皇後封文天祥為樞密使,為了談判符合伯顏要求,又追加為右丞相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在即將出發去皋亭山之前,文天祥在內宅單獨見了木成林。
“木先生,本來你換來新武器有功,還沒來得及犒賞你,現在又要麻煩你走一趟。報酬我現在也沒法在答應你了,如果能有再次見麵的日子,在與木先生痛飲三杯!”
木成林慌忙施禮道:“文大人何出此言啊,有什麽事要辦大人隻管吩咐就行了,我一定會盡力去辦的。”
“時間緊迫,我隻拜托你一件事情,把從泉州運來的轟天雷物歸原主,不能落入元軍的手中,那我將成更大的罪人。”
木成林一愣,雖然知道臨安眼見不保,但是這些留下的人早就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根本不知道皇室已經拿定投降的主意。
“不光是這件事,杜滸帶四千贛兵隨我舍生忘死前來勤王,如今已經十去七八,還剩餘八百勇士你一並帶走。找到那個趙教頭,把杜滸等人交付於他,冥冥中我有種感覺,此去兇多吉少,我不想空留遺憾。”
文天祥撫須輕歎,將一封寫好的信交給木成林保管,杜滸在一旁怒目垂淚,躬身施禮舍不得離開。
“走吧,把這些贛南兒郎帶到應該去的地方,皇後要降也不是為己,都是為了保下這一方百姓。如此大義之下,我就是粉身碎骨在所不辭,不就是個小兒伯顏嗎,等我去罵上他幾句。”
文天祥心意已決,明天的出使就沒有想要善終,不忍心跟隨的這八百人流落在臨安,又擔心轟天雷被元軍繳獲,再用到宋軍身上豈不是天大的罪過。
木成林受命含淚躬身施禮,與杜滸一起帶著八百贛南子弟兵,分成三條快船載著原封未動的轟天雷,連夜南下泉州而去。
伯顏命朱清張瑄大軍封堵水路,卻又在臨安向南留著幾個口子,故意放條生路,這也是分化臨安宋室的一個策略。伯顏在常州殺了一萬多人,已經讓忽必烈大為不滿,本來已經答應滿朝的宋朝降將,不會再次屠城。這樣豈不是很難堪,所以忽必烈下了一道旨意,叮囑伯顏盡量克製,不要再出現大規模的屠城事件。
其實按照以前蒙古軍隊南征北戰的習俗,凡是在城頭敢放一箭者,屠滿城青壯男子,凡持武器抵抗者,屠殺全城一個不留。忽必烈早先參與過西征,伯顏當時也是勇冠三軍的大將,屠城的事情都沒有少幹。
但是那是所過之處,概不迴頭的城市,燒殺搶奪一空之後,再也不會迴來,屬於一次性的行為。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忽必烈要的安穩的江山社稷,他們要下馬做官,要統治這些漢人。都殺光了不但耗損兵力,以後誰去耕田誰去種莊稼,哪裏來的糧食吃,馬匹又有誰去放牧?
這也是忽必烈南侵的主要目的,江南的沃土良田,沿海港口繁榮的經濟,都是讓忽必烈垂涎欲滴的。他怎麽能夠用屠城這個方式,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給毀掉呢,再說殺掉的,不都是他未來的子民奴仆嗎,真的想殺,也要等到拿下全部江山再說嘛!那個時候我為刀俎,整個江南萬裏疆域皆為魚肉,一個馬背上的遊牧的民族,擁有著廣闊的疆土,世界上最大版圖的國家,豈不是人生之大樂事!
文天祥帶領著使節團,以丞相的身份來到皋亭山元軍陣前,求見元軍左丞相伯顏。伯顏此舉本意就是羞辱宋朝官員,威逼他們無條件的投降,反正他也不著急,拿下臨安隻需要揮刀一指的時間而已。但是這次要遵從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我們要的是南朝的金銀財寶,還有肥沃的土地和聽話的奴仆,都殺光燒光成一片焦土,拿到手又有何用。
不過對於文天祥,伯顏還是比較尊重的,沒有像開始派來的宋朝求和官員,隻是一路罵了出去,走的慢的還要挨上兩腳。
伯顏在中軍大帳之中,接待了宋朝派來的求和使團。三言五語之後,文天祥便和伯顏吵了起來,一摔案幾上的茶杯,指著伯顏就是一頓破口大罵。伯顏哪裏氣的過,號令軍士拿下了文天祥,同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等一眾官員,一同關押起來送往鎮江。
臨安城中再次絕望,太後派人把傳國玉璽送到元軍,隻要元軍不傷臨安城內百姓的性命,願意無條件投降。並且放棄大宋的江山社稷,也不再提稱臣納貢的事情,直接放棄帝位,全盤交予元軍。
伯顏那個高興啊,從領旨南侵宋朝那一天開始,最大的夢想就是攻進臨安,把宋朝的皇帝拉下金鑾寶殿,拴在馬尾後邊當戰俘。現在目的終於達到,立刻派手下宋朝降將董文炳、呂文煥、範文虎入城安撫百姓,禁止軍兵燒殺搶掠。
臨安皇室投降元兵,宋皇朝算是亡了一大半,隻餘幾個皇室庶子在外飄搖,不知歸處。
可是活生生的看著元軍血洗常州,而朝廷無兵可派迴天無力的絕望下,皇太後悲憐世人,不願再看大宋子民再遭生靈塗炭,決定放棄抵抗伯顏的大軍,拒絕了兩大重臣文天祥與張世傑守衛臨安的作戰計劃。
新年以前丞相陳宜中就曾派人去見伯顏求和,被伯顏訓斥而迴,轉而又派少卿陸秀夫前往,提出歲歲稱臣年年納貢的主意,也被伯顏冷臉駁迴。
整天無休止的朝堂議事,爭吵到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就如何體麵投降拿不定主意,但是誰都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就在和太後商討如何投降的時候,伯顏派人傳話,要投降直接當朝丞相來談,其他人如果再來就會打斷腿轟迴去。
正月十八深夜,陳宜中僅帶十幾個隨從出走臨安,坐船獨自逃往溫州。緊跟其後陸續有王公大臣從水路逃出臨安,皇室兩位王爺與一大批皇親國戚,與趙與擇、陸秀夫等分批陸續到達溫州,與陳宜中迴合後等人又前往福建。
陳宜中走後沒有合適的人選去和伯顏談和,皇後封文天祥為樞密使,為了談判符合伯顏要求,又追加為右丞相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在即將出發去皋亭山之前,文天祥在內宅單獨見了木成林。
“木先生,本來你換來新武器有功,還沒來得及犒賞你,現在又要麻煩你走一趟。報酬我現在也沒法在答應你了,如果能有再次見麵的日子,在與木先生痛飲三杯!”
木成林慌忙施禮道:“文大人何出此言啊,有什麽事要辦大人隻管吩咐就行了,我一定會盡力去辦的。”
“時間緊迫,我隻拜托你一件事情,把從泉州運來的轟天雷物歸原主,不能落入元軍的手中,那我將成更大的罪人。”
木成林一愣,雖然知道臨安眼見不保,但是這些留下的人早就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根本不知道皇室已經拿定投降的主意。
“不光是這件事,杜滸帶四千贛兵隨我舍生忘死前來勤王,如今已經十去七八,還剩餘八百勇士你一並帶走。找到那個趙教頭,把杜滸等人交付於他,冥冥中我有種感覺,此去兇多吉少,我不想空留遺憾。”
文天祥撫須輕歎,將一封寫好的信交給木成林保管,杜滸在一旁怒目垂淚,躬身施禮舍不得離開。
“走吧,把這些贛南兒郎帶到應該去的地方,皇後要降也不是為己,都是為了保下這一方百姓。如此大義之下,我就是粉身碎骨在所不辭,不就是個小兒伯顏嗎,等我去罵上他幾句。”
文天祥心意已決,明天的出使就沒有想要善終,不忍心跟隨的這八百人流落在臨安,又擔心轟天雷被元軍繳獲,再用到宋軍身上豈不是天大的罪過。
木成林受命含淚躬身施禮,與杜滸一起帶著八百贛南子弟兵,分成三條快船載著原封未動的轟天雷,連夜南下泉州而去。
伯顏命朱清張瑄大軍封堵水路,卻又在臨安向南留著幾個口子,故意放條生路,這也是分化臨安宋室的一個策略。伯顏在常州殺了一萬多人,已經讓忽必烈大為不滿,本來已經答應滿朝的宋朝降將,不會再次屠城。這樣豈不是很難堪,所以忽必烈下了一道旨意,叮囑伯顏盡量克製,不要再出現大規模的屠城事件。
其實按照以前蒙古軍隊南征北戰的習俗,凡是在城頭敢放一箭者,屠滿城青壯男子,凡持武器抵抗者,屠殺全城一個不留。忽必烈早先參與過西征,伯顏當時也是勇冠三軍的大將,屠城的事情都沒有少幹。
但是那是所過之處,概不迴頭的城市,燒殺搶奪一空之後,再也不會迴來,屬於一次性的行為。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忽必烈要的安穩的江山社稷,他們要下馬做官,要統治這些漢人。都殺光了不但耗損兵力,以後誰去耕田誰去種莊稼,哪裏來的糧食吃,馬匹又有誰去放牧?
這也是忽必烈南侵的主要目的,江南的沃土良田,沿海港口繁榮的經濟,都是讓忽必烈垂涎欲滴的。他怎麽能夠用屠城這個方式,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給毀掉呢,再說殺掉的,不都是他未來的子民奴仆嗎,真的想殺,也要等到拿下全部江山再說嘛!那個時候我為刀俎,整個江南萬裏疆域皆為魚肉,一個馬背上的遊牧的民族,擁有著廣闊的疆土,世界上最大版圖的國家,豈不是人生之大樂事!
文天祥帶領著使節團,以丞相的身份來到皋亭山元軍陣前,求見元軍左丞相伯顏。伯顏此舉本意就是羞辱宋朝官員,威逼他們無條件的投降,反正他也不著急,拿下臨安隻需要揮刀一指的時間而已。但是這次要遵從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我們要的是南朝的金銀財寶,還有肥沃的土地和聽話的奴仆,都殺光燒光成一片焦土,拿到手又有何用。
不過對於文天祥,伯顏還是比較尊重的,沒有像開始派來的宋朝求和官員,隻是一路罵了出去,走的慢的還要挨上兩腳。
伯顏在中軍大帳之中,接待了宋朝派來的求和使團。三言五語之後,文天祥便和伯顏吵了起來,一摔案幾上的茶杯,指著伯顏就是一頓破口大罵。伯顏哪裏氣的過,號令軍士拿下了文天祥,同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等一眾官員,一同關押起來送往鎮江。
臨安城中再次絕望,太後派人把傳國玉璽送到元軍,隻要元軍不傷臨安城內百姓的性命,願意無條件投降。並且放棄大宋的江山社稷,也不再提稱臣納貢的事情,直接放棄帝位,全盤交予元軍。
伯顏那個高興啊,從領旨南侵宋朝那一天開始,最大的夢想就是攻進臨安,把宋朝的皇帝拉下金鑾寶殿,拴在馬尾後邊當戰俘。現在目的終於達到,立刻派手下宋朝降將董文炳、呂文煥、範文虎入城安撫百姓,禁止軍兵燒殺搶掠。
臨安皇室投降元兵,宋皇朝算是亡了一大半,隻餘幾個皇室庶子在外飄搖,不知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