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她在軍營起早貪黑,每日除了習武練兵,還要學君子六藝、心術,哪裏有遜色的機會。
這位尚書大人乃是先帝時就頗受重用的老臣,朱纓小時候被抱在龍椅上玩,經常與他打照麵。
她垂首,居高臨下望著他,清冷的聲音聽不出喜怒:「趙尚書乃是父皇的股肱之臣,再過兩年就將榮休了,為何卻糊塗,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趙斌已近花甲之年,生了半頭銀絲,花白的頭髮此時散亂,更顯落魄。
他自嘲般笑了一聲,用粗啞的聲音道:「如今再說多少也是徒然,陛下昏庸,老臣出此下策,也是被逼無奈,為我世家謀一條活路而已。」
朱纓嗤了一聲,不再看他,轉身朝帝王寢宮走去。
她雖不知為何近幾年父皇對世家如此敵視,可他有分寸,對世家的打壓皆是有罪名可查的,若說他有什麽錯,便是沒有在世家攬權結黨之時裝作看不見。
趙斌說得冠冕堂皇,也不過是因一利字罷了,怪不到生死頭上。
朱纓想,魏都世家跋扈久了,怕是忘了這大魏是誰的江山。
也許是皇帝的,也許是百姓的,但絕不會是他們的。
第2章 新歲
朱纓步入帝王寢宮。
其間陳設恢宏大氣,雕樑畫棟無不精美,雖生著炭火卻無甚人氣,讓人感覺冰冷又空蕩。
好像是當年的模樣,卻也不是了。
龍榻上皇帝昏睡,幾位太醫正在旁侍藥,除了偶有碗勺碰撞聲,安靜得落針可聞。
太監總管王庇打小就被家裏賣進了宮,此後便侍奉在當時還是皇子的朱景身旁,也是看著朱纓長大的。
他正侍立在龍榻一側,見朱纓進來,先是愣了一瞬,隨即便認出了她,臉上掩飾不住欣喜,快步上前想要跪拜,低聲道:「老奴拜見公主殿下!」
正侍藥的太醫聽見動靜,忙停下手中動作行禮。
「總管不必多禮。」
親手扶起王庇,又示意其他人起身,朱纓問:「父皇身子如何了?」
為首的太醫麵露哀戚,搖搖頭道:
「迴殿下,陛下近幾年暴躁易怒,心火鬱結不見疏解,身體本就不甚康健,又不愛惜龍體,常是飲酒如飲水,上下無人敢勸,早已虧空了身子,如今怕是······」
太醫抬頭偷瞟了朱纓一眼,沒敢繼續說下去。
「怕是時日無多?」朱纓喉嚨酸澀。
眾人將頭垂得更低,不知這話如何能從公主嘴裏毫無芥蒂地說出來。
見太醫艱難地點了點頭,她的心涼了半截。
寧皇後去得早,相比母親,朱景這位父親在朱纓心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她還記得母親在世時,每到下朝,父親都會來陪她們母子用膳,常常是母親拉著她的小手在宮門口等候。
等看到他的身影,她便鬆開母親的手,噠噠跑到父親身邊,拉住他的衣角。而父親怕她摔著,往往彎腰把她抱起,甚至會讓她坐在自己肩膀上,惹得她開心地咯咯笑。
那是朱纓前十幾年的人生中,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
後來,她聽說自己的母後去了很遠的地方,每日隻有她和父皇兩人一同用膳。
起初她不滿,常是氣鼓鼓地問母後去了哪裏,每當這時,她的父皇總會愣神許久,最後把她緊緊抱在懷裏,低低哽咽出聲。
她是很少見父皇哭的。在她眼裏,父親君子翩翩,少有笑之外的神情,對她和母後向來沒有脾氣。
時間一長,她就明白了這個問題會讓父皇傷心,便不再追問,一心跟自己的母後賭起氣來。
不是走了嗎,有本事就永遠不要迴來呀。
她真的沒有再迴來。
隻是朱纓那時還小,過了一段時間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了。因為父皇待她還是很好,盡管不能陪她日日用膳,但還是會經常為她畫像,來看她時帶幾枝開得正艷的荷花。
朱纓慢慢走至龍榻前,隻覺得腿上仿佛灌了鉛,異常沉重。
她看向龍床上的人。
現在的朱景早已看不出當年公子風雅的痕跡。他昏睡不醒,瘦得幾乎脫了相,眉間鬱色難消,鬢邊也多了幾縷銀絲,手無力的搭在床側,手背青色的血管凸起,虛弱異常。
朱纓一下子紅了眼,卻哭不出來。
父皇十年不與她相見,就連年關也不許她迴宮,是怕她被人暗算遭遇不測,還是不想讓她看到日益衰弱的自己?
她接過太醫手中的湯藥,把剩下的一點點親自給父親餵完。
到底是什麽事,讓你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一滴熱淚掉在朱景手上。
奄奄一息的皇帝被這滴淚燙到,意識有了甦醒,迷濛間,他好像看到了寧皇後。
「阿檀······」
他想讓寧檀帶他走,他不願留在這裏,卻說不出話來。
「父皇?」朱纓見他有反應,連忙多叫了幾聲。
朱景艱難睜開眼,麵前的人既像他,又像阿檀。
「······阿纓?」
眼前清明的一瞬間,朱景就確定了這是他的女兒。
趙斌逼宮,他拖著病體,本就不想再苟活於世,隻是不願死於亂臣賊子之手。接著,他看到一隊兵士進入崇政宮,武器上均配有一串紅纓,這才放下心來,脫力陷入昏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位尚書大人乃是先帝時就頗受重用的老臣,朱纓小時候被抱在龍椅上玩,經常與他打照麵。
她垂首,居高臨下望著他,清冷的聲音聽不出喜怒:「趙尚書乃是父皇的股肱之臣,再過兩年就將榮休了,為何卻糊塗,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趙斌已近花甲之年,生了半頭銀絲,花白的頭髮此時散亂,更顯落魄。
他自嘲般笑了一聲,用粗啞的聲音道:「如今再說多少也是徒然,陛下昏庸,老臣出此下策,也是被逼無奈,為我世家謀一條活路而已。」
朱纓嗤了一聲,不再看他,轉身朝帝王寢宮走去。
她雖不知為何近幾年父皇對世家如此敵視,可他有分寸,對世家的打壓皆是有罪名可查的,若說他有什麽錯,便是沒有在世家攬權結黨之時裝作看不見。
趙斌說得冠冕堂皇,也不過是因一利字罷了,怪不到生死頭上。
朱纓想,魏都世家跋扈久了,怕是忘了這大魏是誰的江山。
也許是皇帝的,也許是百姓的,但絕不會是他們的。
第2章 新歲
朱纓步入帝王寢宮。
其間陳設恢宏大氣,雕樑畫棟無不精美,雖生著炭火卻無甚人氣,讓人感覺冰冷又空蕩。
好像是當年的模樣,卻也不是了。
龍榻上皇帝昏睡,幾位太醫正在旁侍藥,除了偶有碗勺碰撞聲,安靜得落針可聞。
太監總管王庇打小就被家裏賣進了宮,此後便侍奉在當時還是皇子的朱景身旁,也是看著朱纓長大的。
他正侍立在龍榻一側,見朱纓進來,先是愣了一瞬,隨即便認出了她,臉上掩飾不住欣喜,快步上前想要跪拜,低聲道:「老奴拜見公主殿下!」
正侍藥的太醫聽見動靜,忙停下手中動作行禮。
「總管不必多禮。」
親手扶起王庇,又示意其他人起身,朱纓問:「父皇身子如何了?」
為首的太醫麵露哀戚,搖搖頭道:
「迴殿下,陛下近幾年暴躁易怒,心火鬱結不見疏解,身體本就不甚康健,又不愛惜龍體,常是飲酒如飲水,上下無人敢勸,早已虧空了身子,如今怕是······」
太醫抬頭偷瞟了朱纓一眼,沒敢繼續說下去。
「怕是時日無多?」朱纓喉嚨酸澀。
眾人將頭垂得更低,不知這話如何能從公主嘴裏毫無芥蒂地說出來。
見太醫艱難地點了點頭,她的心涼了半截。
寧皇後去得早,相比母親,朱景這位父親在朱纓心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她還記得母親在世時,每到下朝,父親都會來陪她們母子用膳,常常是母親拉著她的小手在宮門口等候。
等看到他的身影,她便鬆開母親的手,噠噠跑到父親身邊,拉住他的衣角。而父親怕她摔著,往往彎腰把她抱起,甚至會讓她坐在自己肩膀上,惹得她開心地咯咯笑。
那是朱纓前十幾年的人生中,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
後來,她聽說自己的母後去了很遠的地方,每日隻有她和父皇兩人一同用膳。
起初她不滿,常是氣鼓鼓地問母後去了哪裏,每當這時,她的父皇總會愣神許久,最後把她緊緊抱在懷裏,低低哽咽出聲。
她是很少見父皇哭的。在她眼裏,父親君子翩翩,少有笑之外的神情,對她和母後向來沒有脾氣。
時間一長,她就明白了這個問題會讓父皇傷心,便不再追問,一心跟自己的母後賭起氣來。
不是走了嗎,有本事就永遠不要迴來呀。
她真的沒有再迴來。
隻是朱纓那時還小,過了一段時間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了。因為父皇待她還是很好,盡管不能陪她日日用膳,但還是會經常為她畫像,來看她時帶幾枝開得正艷的荷花。
朱纓慢慢走至龍榻前,隻覺得腿上仿佛灌了鉛,異常沉重。
她看向龍床上的人。
現在的朱景早已看不出當年公子風雅的痕跡。他昏睡不醒,瘦得幾乎脫了相,眉間鬱色難消,鬢邊也多了幾縷銀絲,手無力的搭在床側,手背青色的血管凸起,虛弱異常。
朱纓一下子紅了眼,卻哭不出來。
父皇十年不與她相見,就連年關也不許她迴宮,是怕她被人暗算遭遇不測,還是不想讓她看到日益衰弱的自己?
她接過太醫手中的湯藥,把剩下的一點點親自給父親餵完。
到底是什麽事,讓你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一滴熱淚掉在朱景手上。
奄奄一息的皇帝被這滴淚燙到,意識有了甦醒,迷濛間,他好像看到了寧皇後。
「阿檀······」
他想讓寧檀帶他走,他不願留在這裏,卻說不出話來。
「父皇?」朱纓見他有反應,連忙多叫了幾聲。
朱景艱難睜開眼,麵前的人既像他,又像阿檀。
「······阿纓?」
眼前清明的一瞬間,朱景就確定了這是他的女兒。
趙斌逼宮,他拖著病體,本就不想再苟活於世,隻是不願死於亂臣賊子之手。接著,他看到一隊兵士進入崇政宮,武器上均配有一串紅纓,這才放下心來,脫力陷入昏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