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儲秀宮,一個大早上,翰林院學士劉茞,就在給朱皇帝匯報外朝大事。


    “第三項”


    “是來自工部,良淵郡王朱尚書,王左侍郎的聯名奏章”


    “是關於燧石的采購,好像用度不夠了,燧發槍的改造,耗費了不少存貨”


    “他們還提出,六個步兵營,剛剛裝備了遂發鳥銃,訓練的太頻繁了,消耗了大量的備用燧石”


    “第四項”


    “還是吏部張尚書的奏章,是關於五軍都督府的”


    “他提出,五軍空缺的同知、僉事、經曆和都事,太多了,怎麽辦?”


    “是陛下這邊,直接任命,還是等朝廷庭推出一份名單,以備陛下參考任用”


    “第五項”


    “來自兵部,是龔左侍郎的奏章,是關於川南,夔東府的改編”


    “奏章裏提到,荊國公王光興將軍,寧國公王有進將軍,岐侯賀珍將軍”


    “這三位將軍的部眾,對朝廷的整編,好像情緒蠻大的,極其不配合”


    “最後一項”


    “還是來自兵部,關於緬甸和阿拉幹”


    “緬甸西北的當督郡城,格禮城,阿拉幹的吉大港,”


    “他們的意思,這兩個地方的兵力,是不是少了點,畢竟都是朝廷宗室的封地”


    “一旦發生邊境衝突,或高山夷人,土人偷襲”


    “這幾個城池,丟失事小,朝廷發兵奪迴來就是了”


    “倘若,宗室大王出事了,必然會震驚朝野,群臣激憤”


    嗶哩吧啦一大堆,費了不少口舌,劉茞總算匯報完了,關於最近幾天的朝政要事。


    這個翰林院學士,最近可春風得意了,精神抖擻,走路都帶著一陣旋風。


    從永昌開始,朱皇帝就一直在外領兵打仗,隻帶上了一些小年輕,或是世家子弟。


    而他這個翰林院學士,卻是一直留在大後方,無所事事,等同於廢棄了。


    想不到,朱皇帝剛迴師昆明,就把他提拔起來了,留在身邊重用,統籌整個侍從室的郎中。


    所以說,被閑置了大半年的他,立馬成了中華王朝的政治新星,炙手可熱啊。


    “王夫之”


    “陳恭尹”


    “屈大均”


    “好,很好,都入朝了”


    “這樣吧,讓他們先幹一陣子,熟悉一下朝政大事”


    “過段時間,待朕有空的時候,再接見一二,聽聽他們的高見”


    龍座上的朱皇帝,聽完劉茞的匯報後,放下手中的大茶缸,沉吟了一下,開始做出迴應和指示。


    心中暗忖,這幾個大名人,名氣很大啊,也是很高傲自居。


    但是,朱雍槺的中華王朝,生機勃勃,正處在國力快速增長期。


    可不是永曆王朝,權臣軍閥一大堆,朝政混亂,內鬥內訌不止的傀儡王朝。


    所以說,再怎麽高傲的名人誌士,也頂不住治世能臣的誘惑,流芳千古啊。


    在朱皇帝眼裏,名氣再大,也沒個卵用,先幹出個業績再說吧。


    畢竟,他的朝廷,已經走上了正軌,過於重用名人大儒的話,很容易打破朝廷的格局。


    “鴻臚寺”


    “龍總兵在滇西,軍事比較忙,先讓右少卿高榮軒,暫時頂上吧”


    “告訴他,好好跟那些小國朝貢的使臣,聊一聊,安撫一下,拖住就行了”


    “實在不行,就多帶他們逛一逛,下館子吃花酒,好吃好喝供著”


    “最好,能留那幫二五仔,一個月以上”


    “到時候,吳三省將軍,鎮國將軍朱慈煃的大軍,也應該拿下了占城國”


    “這可是開疆擴土,容不得半點差錯”


    “必須阻止他們迴國,以免打亂東南半島的平衡格局,把朝廷處在不利的局麵”


    沒錯,朱皇帝的大朝會,已經過去了十幾天時間。


    不出意外的話,在廣東和阿拉幹的明軍,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反正出動的兵馬不多,戰船都是現成的,錦衣衛八百裏加急,速度更是飛起來。


    沒錯,朱皇帝就是要搞偷襲,趁著過年時間,還有朝貢的空檔,突襲搞掉占城國。


    到時候,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朱皇帝的朝廷,肯定是不會妥協的。


    同樣,一個月時間過後,大西南的土司,也搞定的差不多了。


    空閑下來的龍世榮,武將一個,再去威懾扯皮,那些朝貢的使臣,不服就幹吧。


    更何況,這麽短的時間,大明就敲掉了一個小國家。


    中南半島,東南亞的一眾小國,包括鐵頭娃南越和北越,他們的國王,隻會肝膽俱裂,噩夢連連。


    兩世為人的朱皇帝,非常清楚,現在是17世紀,是最佳的擴充版圖時機。


    他的大明王朝,多吃一口,他的子孫後代,華夏子民,就能擁有更多享之不盡的資源。


    “關於,新朝的中層官員任命”


    “既然是外朝的庭推結果,也經過了吏部的考核”


    “那就任用吧,朕就不再插手了”


    “但是,要告訴張尚書,別忘了萬曆皇帝的考成法,年底了,應該給一個滿意的結果”


    “該辭退的辭退,該罷免的罷免,倘若有不服者,讓他們來找朕”


    “再告訴張尚書,新朝新氣象,有時候要有魄力,多提拔任用,年輕有衝勁的基層官員”


    “至於,五軍都督府的空缺”


    “先這樣吧,暫時不補充了,能正常運轉就行了”


    “待將來,條件合適了,朕自然會慢慢安排”


    嗶哩吧啦,眯著眼睛的朱皇帝,又敲定了兩個大事。


    沒錯,兩世為人的他,非常清楚一個道理,水至清則無魚,有時候也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是空缺了一大堆中層官員。


    這一部分的空缺,朱皇帝是不打算插手了,任由他們自己去庭推,去分這個大果果。


    千裏為官,也隻為錢財權勢,得讓一些官員,有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沒錯,朱雍槺是皇帝,但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轉,缺不了幾百個重臣和中層官員。


    這些人,才是新朝的核心,朱皇帝需要給他們一定自主權和利益,那也是交易的一部分。


    當然了,五軍都督府,朱皇帝肯定是不會放手的,畢竟涉及到兵權。


    反正,現在的五軍,就是一個空架子,所有的兵權,都在朱皇帝自己手裏。


    不出意外的話,裏麵空缺的同知、僉事、經曆和都事,也是朱皇帝的交易籌碼之一。


    就像那個吳三風,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又新投誠過來,五軍都督府就是最好的歸屬地。


    待將來,一大批老將,戰功赫赫,年老體弱,不方便衝鋒陷陣了。


    老辣的朱皇帝,就會全部塞進五軍都督府,它就能立馬能正常運轉了,對抗朝廷的文官係統。


    “燧石啊”


    “這個就有點麻煩了,畢竟咱們的不行啊”


    “這樣吧,傳旨兵部和工部,讓他們核算一下”


    “現有的存貨,到底能裝備多少兵營,要能保證正常的訓練和作戰”


    “實在不行的話,優先保證皇家親軍,六大步兵營,騎兵營”


    “當然了,二炮營和所有明軍的抬槍,肯定要改裝的,不能半點馬虎”


    “如果,能保證這些軍隊的裝備,再考慮前線的正統明軍,最後才是土司明協營”


    “再有一點”


    “待會,傳一個口諭給陳少府”


    “讓他的皇家國貿,所有的商行,都動起來,優先采購交易海外的燧石”


    “有多少要多少,這些都是戰略物資,損耗太大了”


    沒錯,剛剛裝備的遂發鳥銃,工部就發現了問題。


    這些老工匠,還有剛剛裝備遂發鳥銃的軍隊,發現了一個大問題,燧石消耗太快了。


    遂發鳥銃的原理,是扣動扳機後,燧石擊捶火門蓋,濺出的火星,點燃火藥池裏麵的火藥。


    因此,燧石必須是高強度,高硬度,合適的尺寸。


    即便是歐洲紅毛夷人的燧石,質地都有點脆弱,擊發50次左右以後,就必須重新打磨或更換。


    所以說,經過大量裝備以後,這個大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當然了,這個問題,朱皇帝不是很清楚,也沒必要知道。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製裝備規模,優先裝備自己的核心精銳。


    還有一點,下旨少府,去采購更多的燧石,以保證日常的消耗,維持軍隊的戰鬥力。


    六大步兵營,皇帝親軍,騎兵軍團,二炮營,這些核心兵馬,加起來就有近7萬人,火力足夠了。


    “對了”


    “遂發鳥銃,是軍中的新式裝備,發現新問題,是很正常的”


    “朕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不會揪著不放”


    “告訴他們,不用提心吊膽,誠惶誠恐,日夜擔心朕的責難”


    “朕說過,功是功,過是過”


    “告訴工部的老工匠,有那麽多的時間,就應該好好琢磨,改進完善新式裝備”


    “一旦完成重大改革,提高鳥銃的打火效率,朕必有重賞,升官發財,一樣都少不了”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工匠也不能例外的。


    事在人為嘛,朱皇帝相信,憑著中華五千年的悠遠曆史,從來就不缺什麽頂尖人才。


    隻要舍得投入,給得起高官,肯定能完善遂發鳥銃的缺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不是玄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不是玄德並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