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鎮南之戰,前奏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曆十三年,公元1658年,12月23日。
楚雄府,鎮南州(今南華縣)。
南明總兵王國勳,晉王李定國的心腹部將,領5000兵馬,奉晉王李定國之命,堅守在這裏,構建防線,阻擊滿清大軍前鋒。
永曆朝廷的撤退路線,從昆明出發,途徑祿豐、廣通、楚雄、鎮南州(今南華縣)、大理、永平、最後到達永昌府。
主力軍隊是晉王李定國和鞏昌王白文選,領兵2萬鎮守大理府,墊後的是王國勳。
蜀王劉文秀的舊部,廣陽伯陳建、慶陽王馮雙禮、艾承業,帶著1萬多人,在楚雄鎮南州(今南華縣)分道揚鑣,北上四川建昌衛。
這支軍隊,以慶陽王馮雙禮為首,在鎮南州(今南華縣),脫離晉王李定國的大部隊,途徑姚安府,穿過金沙江,到達四川行營建廠衛。
馮雙禮的本意,是想轉移軍隊,避開滿清大軍主力,匯合川南夔東十三家,臨國公李來亨、靖國公劉體純等人,共同反清。
此時,李來亨在川南,集合夔東十三家,所有精銳部隊,第二次攻打重慶,又慘遭大敗。
曆史上,北上的馮雙禮部,聽聞皇帝朱由榔,逃亡緬甸失國,軍心頓時大亂,他也被亂兵幹掉了。
隨後,沐天波的女婿,沐婉彤的夫君艾承業,小郡主沐婉瑜的姐夫,領著潰兵投降韃子。
永曆小朝廷,在昆明的留守軍隊,加上晉王李定國,在從貴州帶迴來的潰兵,也就4萬多(精銳不多)。
滿清三路大軍,會師以後,有10萬精銳兵馬。
南明的軍隊,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相互猜忌,各行其是,根本無法堅守昆明,隻能逃遁。
“都小心點!”
“前麵的注意,左右的看齊
“兄弟們,一起用力,拉”
“嘿喲嘿、嘿喲嘿、嘿喲嘿”
此時,鎮南州,東門城樓下,幾個南明將佐帶著小兵和土司兵,正在指揮一群民夫壯丁,用繩索給城門樓吊運物資。
古代人,也是非常聰明的,特別是中原人,對城池防守,很有一套流程,即便是滾木,石塊,火油,金汁,都可以用繩索拉上去。
總兵王國勳,老武夫了,帶著大軍,到達鎮南州的當日,就開始對城牆,進行整改修繕和加固,拓寬護城河。
鎮南州(今南華縣),漢朝時,屬益州郡,隋唐時,設南寧州。
戰略位置比首府楚雄更險要,處在南方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向西是大理府、永昌、緬甸,向北進入姚安府,北上四川、西藏,是交通要塞。
蜀王劉文秀,2次北征四川,行軍路線,昆明、楚雄、鎮南州,跨過金沙江,到達四川行都司的建昌衛。
幾年後,他的舊部,馮雙禮等人,也是沿著這條路線,北上川南。
鎮南州,萬曆年間擴建,州城看上去像一條船,“州城如船,三層樓如桅,鎖水塔如棹”。
明朝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小時候在鎮南州生活,後來被黔國公沐英擄獲,送往南京入宮,朱棣靖難成功後,鄭和下西洋,聞名中外,鎮南州州城,外形似船,就是為了紀念鄭和。
明朝後期,西南邊境土司,勢力日益強大,與中央政府關係逐漸惡化,為了應對雲貴土司,萬曆年間,開始對雲貴各州縣,進行擴大、加固,整兵備戰。
鎮南州州城,州城周長2公裏(約2000多米),在西南的縣城裏,算是比較大的,城牆高一丈五尺(約5米),城基7尺(約2.3米),城頂女牆5尺(約1.6米)。
有四個城門,東門鞏華門,南門文明門,西門來遠門,北門龍泉門。
護城河,是古代重點州縣的標準配置,鎮南州城的護城河,引入龍川河,寬4米,深2米。
鎮南州知縣,看到永曆朱由榔,帶著群臣、家眷、百姓,撤退到鎮南州,也慫了。
當天夜裏,他就帶著家眷,金銀珠寶,跟著跑路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段大人”
“你看,搬運的速度,護城河的清理,太慢了,得加人”
總兵王國勳,這時,也在鞏華門外,對著搬運物資的壯丁民夫,眉頭一皺,對著身邊的土司官,客氣的說道。
王國勳,即便是總兵,但是在鎮南州,土司才是地頭蛇,武夫悍將出身的他,也得耐著性子。
土司官段良,是縣尉,白族人,祖上是平章段氏,鎮南州白族,是楚雄四大土司之一,實力比較強。
“王總兵,不用擔心”
“下官,已經安排人,去周邊山上找人,很快就到”
土司段良,抱拳還禮,恭敬的迴道。
白族土官是世襲的,明初延續到南明,就是土皇帝,知縣是朝廷委派的,可以跑,土官跑不掉。
土司官的權勢來自世襲,段良擔心滿清來了後,剝奪世襲權利,因此,非常配合總兵王國勳。
總兵王國勳,命令土官段良,抽調1000土司兵,配合軍隊守城。
再征發1500壯丁、工匠,搬運石材,加高女牆、製作箭棚(防止中箭)、拓寬護城河,準備滾木、石塊、火油、金汁(米工尿混合物),用於城牆防守。
同時清理城門,砍光方圓5裏的大木,搬入城中,既能充作燃料(防止圍城缺少燃料),也能增加,滿清前鋒大軍的攻城難度(打造攻城梯)。
可是,現在,放眼望去,在東門樓周邊,也就是幾百人,太少了,得加人。
好在,土司人多,沒幾天,就來了一大堆人,王國勳也不吝嗇,加人就加錢,挪用一部分軍資,發賞銀,出門在外,錢財好辦事啊。
半個月後,州城麵貌大改,城牆加高到9尺(約3米),雲南別的不說,山高石頭多,這幫武夫更狠,把州城縣衙拆了,用於加固城牆。
護城河,已經拓寬到5米,深2.5米,尤其是東門的護城河段,寬6米,深3米。
永曆十三年,正月31日。
正白旗副都統白爾赫圖,帶著滿清前鋒軍,,從昆明出發,浩浩蕩蕩的向楚雄進軍。
本部1500滿洲大兵,總兵線國安4000人(孔有德舊部)、總兵張國柱3000人,降將郭李愛3000人、降將王興4000人,總計1.5萬兵馬
總兵線國安,明末遼東人,隸屬於正紅旗漢軍。
崇禎五年,隨總兵孔有德,在萊州叛亂反明,後兵敗投降滿清,是定南王孔有德的親信部將,李定國兵圍桂林,孔有德兵敗舉家自焚,定南王餘部歸線國安統領。
總兵張國柱,初為明朝副將。
順治二年,率兵投清,跟隨續順公沈永忠南下湖南,後又隨平南王尚可喜,駐守廣東。
順治十年,奉五省經略洪承疇命,留守廣西,進封總兵。
降將郭李愛,在南明永曆朝廷時,封總兵,鎮守貴州遵義。
吳三桂從四川南下,攻貴州遵義,鎮守遵義的總兵郭李愛,貪生怕死,率部卒5000多人,出城繳械投降。
貴州大戰時,郭李愛率本部,隨吳三桂走北路,在七星關,遭遇鎮守的鞏昌王白文選,老辣的吳三桂,繞過七星關,威脅明軍後路。
白文選隻能撤離七星關,雙方在天生橋大戰,急於表現的郭李愛,率部衝鋒陷陣,傷亡2000多人,餘部隻剩下3000兵馬。
降將王興,南明永曆朝廷時,受封興寧伯,鎮守貴陽周邊。
北路的吳三桂,從遵義攻貴陽,王興帶著部下,總兵劉董才、王劉蒼、王明池、朱守、金友臣、朱尚文、張伏成、楊士誠等7000多兵馬,投降吳三桂。
貴州大戰時,同樣急於表現的王興,跟郭李愛一樣,傷亡慘重,心腹手下朱守、朱尚文、楊士誠陣亡,餘部4000兵馬。
2月6日,滿清前鋒軍,白爾赫圖部,抵達楚雄府。
白爾赫圖部,沿著南方絲綢之路(滇緬官道),也就是永曆朝廷的撤退路線,途經安寧、祿豐、廣通等州縣,到達楚雄府。
昆明距離楚雄府(今南華縣),路程400餘裏(約200公裏)。
沿途各州縣,無一抵抗,官員逃的逃、降的降,清兵順利接收,補充糧草,征發壯丁,騾馬車輛。
白爾赫圖部,前鋒大軍1.5萬,本部滿洲大兵,配備馬匹,其他軍隊,馬匹比較少。
日行60裏,耗了7天時間,走完400多裏路程,也算是兵貴神速。
楚雄府,鎮南州(今南華縣)。
南明總兵王國勳,晉王李定國的心腹部將,領5000兵馬,奉晉王李定國之命,堅守在這裏,構建防線,阻擊滿清大軍前鋒。
永曆朝廷的撤退路線,從昆明出發,途徑祿豐、廣通、楚雄、鎮南州(今南華縣)、大理、永平、最後到達永昌府。
主力軍隊是晉王李定國和鞏昌王白文選,領兵2萬鎮守大理府,墊後的是王國勳。
蜀王劉文秀的舊部,廣陽伯陳建、慶陽王馮雙禮、艾承業,帶著1萬多人,在楚雄鎮南州(今南華縣)分道揚鑣,北上四川建昌衛。
這支軍隊,以慶陽王馮雙禮為首,在鎮南州(今南華縣),脫離晉王李定國的大部隊,途徑姚安府,穿過金沙江,到達四川行營建廠衛。
馮雙禮的本意,是想轉移軍隊,避開滿清大軍主力,匯合川南夔東十三家,臨國公李來亨、靖國公劉體純等人,共同反清。
此時,李來亨在川南,集合夔東十三家,所有精銳部隊,第二次攻打重慶,又慘遭大敗。
曆史上,北上的馮雙禮部,聽聞皇帝朱由榔,逃亡緬甸失國,軍心頓時大亂,他也被亂兵幹掉了。
隨後,沐天波的女婿,沐婉彤的夫君艾承業,小郡主沐婉瑜的姐夫,領著潰兵投降韃子。
永曆小朝廷,在昆明的留守軍隊,加上晉王李定國,在從貴州帶迴來的潰兵,也就4萬多(精銳不多)。
滿清三路大軍,會師以後,有10萬精銳兵馬。
南明的軍隊,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相互猜忌,各行其是,根本無法堅守昆明,隻能逃遁。
“都小心點!”
“前麵的注意,左右的看齊
“兄弟們,一起用力,拉”
“嘿喲嘿、嘿喲嘿、嘿喲嘿”
此時,鎮南州,東門城樓下,幾個南明將佐帶著小兵和土司兵,正在指揮一群民夫壯丁,用繩索給城門樓吊運物資。
古代人,也是非常聰明的,特別是中原人,對城池防守,很有一套流程,即便是滾木,石塊,火油,金汁,都可以用繩索拉上去。
總兵王國勳,老武夫了,帶著大軍,到達鎮南州的當日,就開始對城牆,進行整改修繕和加固,拓寬護城河。
鎮南州(今南華縣),漢朝時,屬益州郡,隋唐時,設南寧州。
戰略位置比首府楚雄更險要,處在南方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向西是大理府、永昌、緬甸,向北進入姚安府,北上四川、西藏,是交通要塞。
蜀王劉文秀,2次北征四川,行軍路線,昆明、楚雄、鎮南州,跨過金沙江,到達四川行都司的建昌衛。
幾年後,他的舊部,馮雙禮等人,也是沿著這條路線,北上川南。
鎮南州,萬曆年間擴建,州城看上去像一條船,“州城如船,三層樓如桅,鎖水塔如棹”。
明朝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小時候在鎮南州生活,後來被黔國公沐英擄獲,送往南京入宮,朱棣靖難成功後,鄭和下西洋,聞名中外,鎮南州州城,外形似船,就是為了紀念鄭和。
明朝後期,西南邊境土司,勢力日益強大,與中央政府關係逐漸惡化,為了應對雲貴土司,萬曆年間,開始對雲貴各州縣,進行擴大、加固,整兵備戰。
鎮南州州城,州城周長2公裏(約2000多米),在西南的縣城裏,算是比較大的,城牆高一丈五尺(約5米),城基7尺(約2.3米),城頂女牆5尺(約1.6米)。
有四個城門,東門鞏華門,南門文明門,西門來遠門,北門龍泉門。
護城河,是古代重點州縣的標準配置,鎮南州城的護城河,引入龍川河,寬4米,深2米。
鎮南州知縣,看到永曆朱由榔,帶著群臣、家眷、百姓,撤退到鎮南州,也慫了。
當天夜裏,他就帶著家眷,金銀珠寶,跟著跑路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段大人”
“你看,搬運的速度,護城河的清理,太慢了,得加人”
總兵王國勳,這時,也在鞏華門外,對著搬運物資的壯丁民夫,眉頭一皺,對著身邊的土司官,客氣的說道。
王國勳,即便是總兵,但是在鎮南州,土司才是地頭蛇,武夫悍將出身的他,也得耐著性子。
土司官段良,是縣尉,白族人,祖上是平章段氏,鎮南州白族,是楚雄四大土司之一,實力比較強。
“王總兵,不用擔心”
“下官,已經安排人,去周邊山上找人,很快就到”
土司段良,抱拳還禮,恭敬的迴道。
白族土官是世襲的,明初延續到南明,就是土皇帝,知縣是朝廷委派的,可以跑,土官跑不掉。
土司官的權勢來自世襲,段良擔心滿清來了後,剝奪世襲權利,因此,非常配合總兵王國勳。
總兵王國勳,命令土官段良,抽調1000土司兵,配合軍隊守城。
再征發1500壯丁、工匠,搬運石材,加高女牆、製作箭棚(防止中箭)、拓寬護城河,準備滾木、石塊、火油、金汁(米工尿混合物),用於城牆防守。
同時清理城門,砍光方圓5裏的大木,搬入城中,既能充作燃料(防止圍城缺少燃料),也能增加,滿清前鋒大軍的攻城難度(打造攻城梯)。
可是,現在,放眼望去,在東門樓周邊,也就是幾百人,太少了,得加人。
好在,土司人多,沒幾天,就來了一大堆人,王國勳也不吝嗇,加人就加錢,挪用一部分軍資,發賞銀,出門在外,錢財好辦事啊。
半個月後,州城麵貌大改,城牆加高到9尺(約3米),雲南別的不說,山高石頭多,這幫武夫更狠,把州城縣衙拆了,用於加固城牆。
護城河,已經拓寬到5米,深2.5米,尤其是東門的護城河段,寬6米,深3米。
永曆十三年,正月31日。
正白旗副都統白爾赫圖,帶著滿清前鋒軍,,從昆明出發,浩浩蕩蕩的向楚雄進軍。
本部1500滿洲大兵,總兵線國安4000人(孔有德舊部)、總兵張國柱3000人,降將郭李愛3000人、降將王興4000人,總計1.5萬兵馬
總兵線國安,明末遼東人,隸屬於正紅旗漢軍。
崇禎五年,隨總兵孔有德,在萊州叛亂反明,後兵敗投降滿清,是定南王孔有德的親信部將,李定國兵圍桂林,孔有德兵敗舉家自焚,定南王餘部歸線國安統領。
總兵張國柱,初為明朝副將。
順治二年,率兵投清,跟隨續順公沈永忠南下湖南,後又隨平南王尚可喜,駐守廣東。
順治十年,奉五省經略洪承疇命,留守廣西,進封總兵。
降將郭李愛,在南明永曆朝廷時,封總兵,鎮守貴州遵義。
吳三桂從四川南下,攻貴州遵義,鎮守遵義的總兵郭李愛,貪生怕死,率部卒5000多人,出城繳械投降。
貴州大戰時,郭李愛率本部,隨吳三桂走北路,在七星關,遭遇鎮守的鞏昌王白文選,老辣的吳三桂,繞過七星關,威脅明軍後路。
白文選隻能撤離七星關,雙方在天生橋大戰,急於表現的郭李愛,率部衝鋒陷陣,傷亡2000多人,餘部隻剩下3000兵馬。
降將王興,南明永曆朝廷時,受封興寧伯,鎮守貴陽周邊。
北路的吳三桂,從遵義攻貴陽,王興帶著部下,總兵劉董才、王劉蒼、王明池、朱守、金友臣、朱尚文、張伏成、楊士誠等7000多兵馬,投降吳三桂。
貴州大戰時,同樣急於表現的王興,跟郭李愛一樣,傷亡慘重,心腹手下朱守、朱尚文、楊士誠陣亡,餘部4000兵馬。
2月6日,滿清前鋒軍,白爾赫圖部,抵達楚雄府。
白爾赫圖部,沿著南方絲綢之路(滇緬官道),也就是永曆朝廷的撤退路線,途經安寧、祿豐、廣通等州縣,到達楚雄府。
昆明距離楚雄府(今南華縣),路程400餘裏(約200公裏)。
沿途各州縣,無一抵抗,官員逃的逃、降的降,清兵順利接收,補充糧草,征發壯丁,騾馬車輛。
白爾赫圖部,前鋒大軍1.5萬,本部滿洲大兵,配備馬匹,其他軍隊,馬匹比較少。
日行60裏,耗了7天時間,走完400多裏路程,也算是兵貴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