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粉末狀火藥,缺點非常多,運輸不便,燃燒不充分,容易受潮,爆炸力參差不齊。


    火藥運輸的過程中,硝石、硫磺、木炭比重不一樣,路途顛簸的時候,各種原料就會重新分離,硝石沉入底層,最輕的木炭則是浮到表層,嚴重影響火藥威力,甚至點不著。


    粉末火藥,在槍膛炮膛內,擠壓太緊,無法充分燃燒,太鬆的話,又影響性能,隻有經驗豐富的老卒,才能把握尺度,裝藥少點,不緊不鬆,威力很難發揮到極致。


    粉末火藥,更容易受潮,長途運輸,天氣變化無常,難於保存,受潮後無法使用。


    明末清初,限製火器發展最大的因素,就是粉末狀火藥,性能不穩定。


    軍隊的後勤,往往都是提前準備,把足夠的原材料,硝石、硫磺、木炭分開攜帶,臨近戰爭時,再配備製作火藥。


    這也是為啥兵部,撥給勇衛營的火藥,都是原材料,而不是成品。


    接下來,是火器改良。


    熱火器,在明清時期,一般包括火槍(鳥銃)、火箭、猛火油炬、地雷、萬人敵、震天雷、火炮。


    火銃也就是鳥槍、鳥銃,都是火繩槍,明朝前期的突火槍、梨花槍,後期的鳥銃、魯密銃、十眼銃、三眼銃、迅雷銃、五雷神機、連子銃等等。


    火箭,明朝時期的火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武備誌》裏記載,有神火飛鴉、飛空砂筒、震天雷火箭等多種類型,其中一些火箭還可在空中爆炸,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火炮,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明朝時期的火炮有紅衣大炮、神威大炮、佛郎機炮,虎蹲炮等多種類型,其用途和射程也有所不同。


    猛火油炬,是一種使用石油作為燃料的火器,類似於後世的噴火器,主要用於守城和海戰,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曾經使用它用於攻擊敵人。


    萬人敵,類似於後世的炸藥包,重達40公斤,外皮為泥製,內部填充火藥和大量鐵釘等物,主要用於守城戰。


    地雷,早期的時候,多用石頭和陶瓷做外殼,後期采用金屬製作的外殼,《武備誌》記載的地雷叫萬彈雷,形如西瓜,外有線,內裝炸藥,引線起火後,由拋石機上拋出,敵人靠近時引爆,威力巨大。


    地雷的使用有很多種,都是采用燃燒引線引爆,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放在城牆、溝壕、橋梁等地方,防止敵人靠近。


    著名的磨盤山之戰,晉王李定國,就在山道上,埋設地雷,可惜消息走漏,最後功虧一簣。


    明末清初時期,火銃和火炮,才是戰場中的主角。


    放在後世,火槍與火炮,區別一目了然,差異非常大,威力更是不言而喻。


    而在明朝初期,鳥銃、火炮沒有很大的區別,火槍就是縮小版的火炮而已,火槍直接脫胎於火炮技術,搞得很多人,火槍、火炮傻傻分不清楚。


    “趙師傅,我軍裝備的火槍,性能怎麽樣?”


    岷王朱雍槺,看著火器的負責人,老工匠趙爍,誠懇的問道。


    他對火器的了解,半吊子水平都不算,不懂就問,不丟人,至少要知道,當前主流的裝備情況。


    “如今,朝廷與滿清,裝備的火器,雖然種類繁雜,但最多就是鳥銃,性能穩定,可70-80米內有效擊殺,射速為每分鍾1~2發”。


    “鳥銃,槍長1.2米左右,口徑一寸不到(1-1.5cm),重4-6斤,彈丸、火藥各2-3錢(10g),最大射程150-200米”


    老工匠趙爍,火器專家,站出來,對著岷王拱手行禮,解答。


    旁邊的千總王文簡,也很有眼色,取出角落裏的一支鳥銃,雙手俸給岷王。


    朱雍槺接過後,仔細看了一會,這玩意,跟後世的鳥槍差不多啊,都是前膛槍,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火石、螺旋膛線。


    前世的朱然,出身農村,80、90年代的時候,鄉下農村裏,常用的一種獵槍,就是鳥槍,用於獵殺野雞,甚至野豬。


    此時的鳥銃,又叫鳥嘴銃,是火繩槍的一種,屬於前裝滑膛槍,可以說是火繩槍裏的終極產品。


    優點很多,槍身長、口徑小、射程遠、穿透力強,再配上槍托、槍機(火繩)、準星,可雙手持槍,射擊精度高,已經有了近代步槍的雛形。


    鳥銃是明末、南明、清初時期,軍中裝備最多,用途最廣的火器,南明和滿清的軍隊,經常在戰場中相互對射。


    “大王的圖冊中,抬槍、飛雷炮,皆可造”


    “抬槍就是重型鳥銃,萬曆年間,南方沿海,就有類似的裝備,鷹銃、斑鳩腳銃,隻是缺點較多,未能成為軍中製式火器”


    “抬槍,集中幾十個老工匠,幾天內,就可出樣品”


    火器專家趙爍,說到抬槍,非常自信,這玩意就是重型火繩槍,技術難度不大。


    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飛雷炮,難度也不大,引線都是現成的”


    “關鍵是口徑太大,發射藥又那麽多,炮身如此單薄,需要加固,威力未知”


    趙爍,出身江浙地帶,槍炮世家的他,堪稱大師級,看過圖冊後,抬槍和飛雷炮的性能,就清楚的大概。


    抬槍這種重型火繩槍,在後世,有前膛的、也有後膛的,也叫抬炮。


    槍身長2-3米,重30-50斤,彈丸30-60g,或填充十幾顆小彈丸,每顆彈丸10g,射程400-500米,威力非常恐怖,可堪比虎蹲炮,至少需要2人才能操控。


    飛雷炮,就是後世的沒良心炮,東大(兔子國),解放戰爭時期,經典武器,堪稱一絕,最適合伏擊戰。


    “諸位,抬槍、飛雷炮,必須盡快打造”


    “此等火器,配上改良後的火藥,威力必能超出大家的想象,是殺敵利器”


    隻要能造就行,老油子朱雍槺,總算吃了一顆定心丸,對著幾個老工匠,鄭重的說道。


    “屬下,定晝夜不歇,竭盡全力督辦,不負岷王重托”


    千總王文簡,趕緊表態,這是他上任後的第一個差事,辦砸了就丟人了。


    岷王朱雍槺,秣馬厲兵,準備在磨盤山,幹掉滿清前鋒軍,時間緊任務重,殺手鐧不多,就是抬槍和飛雷炮。


    戰爭永遠是武器發展,最好的催化劑。


    明朝末年,南明、清初時期,農民起義軍、明軍、軍閥、後金,混戰50多年。


    江浙沿海地區,又有歐洲傳教士、商人、走私犯、海盜的技術輸入,火器發展非常迅速,各類鳥銃和火炮,技術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後膛槍、燧發槍、開花彈。


    南明清初時期,火器技術發展到巔峰,康熙平定三藩後,國泰民安,開始馬放南山,限製漢人崛起,武備開始鬆弛,反而限製了火器的發展,乾隆後期又閉關鎖國,直到晚清,技術落後的一塌糊塗。


    南宋、元朝、明朝時,南方沿海,經濟發達,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火器技術交流頻繁。


    南明清朝的主戰場,又是西南沿海地區,南方的官員,思想比較開明,容易接受新技術,使得火槍發展到極致,戰場上,敵我雙方,經常使用火器對射。


    在明清這個時代背景,技術條件下,朱雍槺的知識也有限,僅僅弄出抬槍和飛雷炮。


    即使是這樣,在中國的西南地區,缺少重炮的情況下,滿清韃子在伏擊戰中,一旦遇到這種利器,什麽巴圖魯,都得跪下來唱征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不是玄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不是玄德並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最新章節